#破傷風

颱風過後要注意什麼?「這疫情」威脅超致命!專家警告:清掃別穿拖鞋

颱風過後要注意什麼?「這疫情」威脅超致命!專家警告:清掃別穿拖鞋#破傷風

颱風山陀兒侵襲台灣,3日登陸高雄後重創當地,於4日清晨終於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但高雄連日受風雨侵襲,已多處積淹水,高雄市衛生局呼籲民眾,風災後1週為登革熱防治關鍵期,清理家園時千萬不要赤腳及穿拖鞋,才能避免感染鉤端螺旋體、類鼻疽及破傷風等,同時也需留意腸道傳染病。

颱風豪雨不斷 全副武裝防疫

颱風豪雨不斷 全副武裝防疫#破傷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颱風接二連三襲台、帶來的豐沛雨量、也讓低漥地區出現淹水情形,因此環保署特別呼籲淹水地區民眾在清理家園時,需做好個人防護、落實「清除、清潔、消毒」的防疫三步驟、保持環境衛生,飲食、用水也要特別注意、避免感染傳染病。個人保護措施周全 降低染病率環保署叮嚀民眾在清理家園時,千萬不可赤足或穿著拖鞋打掃,因為颱風後容易接觸到汙水、汙泥和災害廢棄物等,可能會因接觸髒汙而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等傳染病;最好是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和口罩,做好保護措施,並注意別被生鏽廢棄物(如鐵釘、鐵片等)刺傷或割傷,在清潔過後用肥皂和清水洗手,確保衛生及安全。清理家園三步驟:清除、清潔、消毒 免傳染病上身豪雨可能讓飲用水受到汙染,因此災後飲用水需徹底煮沸或飲用包裝水;泡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千萬不可再食用,徹底落實食物和飲水的衛生,以免感染腸道傳染病;泡水過的廚房用具和餐具也要經過煮沸消毒後才能使用,若是不能煮沸,就使用漂白水進行消毒;居家環境清潔後,也可利用漂白水消毒(市售含氯漂白水稀釋100倍使用)。豪雨造成戶外大量容器積水、目前也正值登革熱流行季,為了避免病媒蚊大量孳生,戶內外的積水容器要徹底清除,如輪胎、鐵鋁罐、帆布、保特瓶、盆栽墊盤等,屋頂陽台、大樓地下室等居家環境也應常巡視、排除積水,避免病媒蚊孳生、減少登革熱傳播。

足部遭樹葉刺傷 婦人破傷風感染死亡

足部遭樹葉刺傷 婦人破傷風感染死亡#破傷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疾病管制局發布今年首例破傷風通報死亡個案,為南部一名75歲女性,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病史,血糖控制不佳。於農曆年前打掃自家庭院時足部遭椰子樹葉刺傷,隔日到診所就醫,接受抗生素與注射破傷風類毒素一劑,一週後傷口因感染惡化而紅腫,且出現吞嚥困難、頸部僵硬及脊椎痙攣向後彎曲等症狀,至醫院就醫診斷為破傷風,隨即轉診至醫學中心入住加護病房,雖經醫護人員救治,在家屬要求下選擇自動出院,不幸於次日往生。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所引起的疾病,潛伏期約3至21天,主要是破傷風桿菌透過汙染的傷口侵入血液所引起。常見的初期症狀為腹部僵硬及肌肉痙攣,典型的破傷風痙攣現象為沿著脊骨的肌肉痙攣,身體不由自主地向後彎曲,呈現半圓形的弓狀,躺下時僅頭和腳著地,並伴隨強烈的肌肉收縮疼痛,嚴重者可能死亡。依疾管局資料顯示,每年通報破傷風病例數約為10餘例,近十年來死亡病例僅5例,目前政府提供2個月、4個月、6個月及18個月大幼兒免費接種含破傷風在內之五合一疫苗及小學入學前接種含減量破傷風之混合疫苗,接種後可維持保護力10年以上,民眾如有需要可每隔10年自費追加一劑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 疾管局提醒民眾,平時清理家園或工作時,民眾若發現傷口有被土壤、塵土或動物及人類糞便污染,或被生鏽的器具割傷,應儘速就醫治療,並主動告知醫師傷口污染情形。除傷口妥善處理外,由醫師評估相關疫苗接種史及感染破傷風的風險,決定是否追加破傷風類毒素,或應合併使用破傷風免疫球蛋白。

破傷風勿輕忽 當心感染引起肌肉痙攣

破傷風勿輕忽 當心感染引起肌肉痙攣#破傷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阿嬤於月初種菜,不小心被鋤頭砸傷右小腿,自行處理傷口未就醫,接著出現吞嚥困難、牙關緊閉及頸部僵直,曾至診所就醫,但未見好轉,持續發燒、呼吸短促赴醫院急診被收進加護病房,醫院緊急施打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現仍昏迷尚在密切觀察中。基隆市衛生局表示,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所引起的疾病,潛伏期約3到21天,主要是土壤或媒介物受到動物或人類的糞便污染後,透過一般傷口、撕裂傷、燒傷或注射受到污染的藥物,導致破傷風桿菌由開放的傷口侵入血液所引起。破傷風初期症狀為腹部僵硬及肌肉痙攣,典型症狀是沿著脊骨的肌肉痙攣,身體不由自主地向後彎曲,呈現半圓形的弓狀,嚴重則躺下時僅頭和腳著地,以及面部肌肉痙攣引起揚眉、咧嘴的「痙笑」特徵。目前政府已提供2個月、4個月、6個月及18個月大嬰幼兒免費接種含破傷風在內的五合一疫苗,以及小學入學前接種含減量破傷風的混合疫苗,接種後可維持保護力10年以上,每隔10年可視需要追加1劑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的混合疫苗。

清潔家園注意防護 避免受傷染細菌

清潔家園注意防護 避免受傷染細菌#破傷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疾管局指出,近日雙颱帶來豐沛雨量,導致低窪地區傳出淹水災情,呼籲淹水地區的民眾務必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積水退後清理家園時應作好個人防護,並依「清除、清潔、消毒」防疫三步驟,做好環境衛生,避免感染傳染病。疾管局並於各區調度消毒藥水,提供受災民眾家戶環境消毒使用,同時針對雨後病媒蚊孳生源列管地區進行清查與防治,持續監視災後傳染病作業,提醒民眾應特別加強以下預防工作:一、清理家園時,切忌赤足及穿著拖鞋打掃,避免細菌感染疾管局表示,災後易接觸到污水、污泥或災害廢棄物,可能因此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及其他皮膚病,提醒民眾清理家園時,務必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措施,也應留意避免被生鏽器物(如鐵釘、鐵片等)刺傷或割傷,工作結束後,應以肥皂及清水洗手,並仔細檢視有無傷口。老年人、身體衰弱、免疫功能不佳、慢性病患者(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癌症及酒癮者等)及皮膚有外傷者,應避免皮膚接觸污水或淤泥,否則引發細菌感染,嚴重時可能需截肢。如被生鏽器物割傷或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腹痛、腹瀉、黃疸、倦怠或其他身體不適的症狀,請儘快就醫。就醫時務必告訴醫師居住地區、污水淤泥接觸史、創傷原因及傷口污染情形,以利醫師提供妥適的診療服務。二、注意飲水、食物及環境衛生,預防腸道傳染病疾管局指出,豪雨可能導致飲用水受到汙染,若住宅的蓄水池淹水,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飲用水要徹底煮沸或飲用包裝水;泡水之廚房用具及餐具要消毒後才能使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也不要食用;民眾可自行購買市售含氯漂白水並稀釋100倍,擦拭居家環境,而餐具部分應煮沸消毒,不能煮沸者,用清水10公升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消毒。三、清除病媒蚊孳生源,預防登革熱疾管局表示,目前是登革熱流行季,颱風豪雨過後會產生大量積水容器,易形成病媒蚊孳生源,呼籲民眾及社區主動清除居家環境內外積水容器;屋頂陽台、大樓地下室應經常巡視,排除積水;住家四周環境的廢棄容器,例如輪胎、鐵鋁罐、帆布、寶特瓶、盆栽墊盤等,也都要加以清理,不要讓病媒蚊孳生。民眾若有災後防疫相關疑問,亦可聯絡各縣市衛生局,或撥打國內免費民眾疫情通報與關懷專線1922洽詢。(圖片/取材自中央氣象局網頁)

破傷風引發痙攣現象 延誤就醫恐致死

破傷風引發痙攣現象 延誤就醫恐致死#破傷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疾病管制局表示,今年出現首例破傷風通報死亡個案,為一名南部71歲男性,6月初搬運機械時曾遭生鏽器具砸傷腳趾,僅自行處理傷口未就醫,後出現吞嚥困難、牙關緊閉及頸部酸痛情形時曾至診所就醫,13日送醫急診經醫護人員救治,仍不幸於21日往生。衛生署疾管局表示,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所引起的疾病,潛伏期約3~21天,初期可能出現破傷風痙攣現象,需特別留意。破傷風主要是土壤或媒介物受到動物或人類的糞便污染後,透過一般傷口、撕裂傷、燒傷或注射受到污染的藥物,導致破傷風桿菌由開放的傷口侵入血液所引起。常見的初期症狀為腹部僵硬及肌肉痙攣,典型的破傷風痙攣現象為「角弓反張」(沿著脊骨的肌肉痙攣,身體不由自主地向後彎,呈現弓狀,躺下時僅頭和腳著地)及臉部表情出現「痙笑」(指面部肌肉痙攣引起的揚眉、咧嘴),並伴隨強烈的肌肉收縮疼痛,嚴重者可能死亡。疾管局提醒民眾,如遇災後清理家園或平時工作時,應注意進行個人防護,若有被土壤、塵土或動物及人類糞便污染之傷口,或被生鏽的器具割傷,除應儘速至醫院接受傷口的處理外,如有感染破傷風之虞,其先前如已按時接種過白喉破傷風百日咳混合疫苗或白喉破傷風混合疫苗,可依據醫師的評估適時追加破傷風類毒素,提高破傷風免疫力。

破傷風針哪裡打?一有傷口就要打破傷風針?感染科醫師呼籲:不是的

破傷風針哪裡打?一有傷口就要打破傷風針?感染科醫師呼籲:不是的 #破傷風

一劑破傷風疫苗的保護力是十年 過多的追加注射反而會引起過敏反應「醫生,我小兒子剛剛不小心跌倒,膝蓋有一個傷口,麻煩幫他處理一下,不要忘了幫他打一針破傷風!」類似這樣打破傷風針的情形,不時在急診室發生。無論任何傷口,病患或家屬都會擔心破傷風而要求醫師打預防破傷風針。台東基督教醫院感染科醫師藍志堅表示,其實不是所有傷口或任何時候都要打破傷風針,一劑破傷風疫苗的保護力是十年,過多的追加注射反而會引起過敏反應。 藍志堅醫師進一步指出,「一般來講,若幼兒及國小學生都有遵守我國基礎預防接種政策,或成人最近十年內曾有追加注射,則十年內都有保護作用。也就是說,在這十年內,對一般不大不深的傷口,人體有足夠的抗體保護而不需再追加注射。若過去不確定有否完成基礎預防注射,或最近十年內沒有追加注射,則有傷口時,可予追加一劑為宜。」 延伸閱讀: 魚刺卡喉嚨怎麼辦?會自己消失嗎?教你3招「正確自救法」別亂喝水 如何判斷要不要打破傷風? 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的外毒素所引起,大多是由破傷風桿菌芽胞經由受到土壤、塵土、糞便(動物及人類)污染的穿刺傷口而侵入,致死率約在10~90%之間。當傷口越深,越有可能讓此種厭氣性的破傷風桿菌增殖而發病。若傷口很表淺,則發生的機會比較小。民眾一旦受傷就醫,除了要對傷口作適當之消毒清創處理之外,醫師也會按傷口之大小、深淺,以及過去破傷風疫苗接種情形,來判斷是否需要追加疫苗注射。 為了避免受傷時造成緊張擔憂,對於破傷風,平時就要做好預防接種,成人凡有在工作中接觸土壤、污物、動物者,以及軍人、警察等意外創傷高危險群,建議每十年定期追加破傷風注射以維持主動免疫力,以備不時之需。 延伸閱讀: 受傷該貼紗布或人工皮?不想留疤,教你正確選擇「6種傷口敷料」 破傷風針哪裡打? 至於該如何追加破傷風疫苗?藍志堅醫師提醒民眾,只要到醫院掛內科、外科、感染科、家醫科門診,經醫師評估後再行施打即可。

踏青時小心誤闖「虎頭蜂」的禁地

踏青時小心誤闖「虎頭蜂」的禁地#破傷風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急診科林保方主任表示,近期又聽聞「虎頭蜂傷人」事件,即烏來鄉泰雅原住民遭中華大虎頭蜂攻擊,而造成休克。在秋天這個時節,「虎頭蜂傷人」事件頻傳,甚至有人因此死亡。在新竹地區雖然尚未傳出因虎頭蜂而導致的嚴重傷亡事件,但隨著秋天的到來,民眾出外踏青活動增多,因此特別介紹虎頭蜂,以及提供民眾有關如何預防虎頭蜂攻擊以及蜂螫時的處理方法。虎頭蜂跟蜜蜂、螞蟻算是親戚,它歸屬昆蟲綱-膜翅目-胡蜂科,台灣常見的七種胡蜂,因毒性強且體型較大,直接被命名為虎頭蜂。「黃腰虎頭蜂」因多生活於低海拔的校園、住家或果園中,人們常不經意侵擾到牠們,所以最常發生螫人事件;另外「黑尾虎頭蜂」生活於稍高海拔,也是近日常見蜂螫事件的兇手。秋天時為何虎頭蜂會更加兇猛呢?生態學者認為在春、夏季他們忙於補育幼蟲及構築蜂巢,所以警戒範圍小也無餘力主動攻擊;但秋天時,蜂后產下最後一批卵,這些卵將來會孵化為蜂后,這時正是族群的「存亡之秋」,所以警戒範圍就加大,對入侵者攻擊性就更強。林保方主任表示,當被虎頭蜂螫時,對人體的危害可以分為兩方面來說,第一部分是蜂毒的成份類似神經毒性,被螫者會有暈眩、噁心、嘔吐等現象,局部會紅腫痛,但一般要致命可能要被連續攻擊200次以上;第二部分是蜂毒蛋白部分引起的過敏反應,可能會誘發氣喘,甚至過敏性休克。所以當被虎頭蜂螫傷送醫時,除局部給予冰敷外,儘速施打破傷風與抗過敏藥劑,有些延遲性過敏反應甚至4天後才發作,不可不慎!林保方主任提出以下幾項建議供民眾參考,讓民眾出外踏青時能夠快樂出門,平安回家!一、出外踏青時,不要噴抹香水,體香劑;也不要穿著鮮艷顏色的衣物,且長袖長褲為佳。二、居家或校園發現蜂巢,應及早請消防隊處理。三、若遇見單飛虎頭蜂在周邊盤旋,表示已進入其警戒範圍,不要攻擊牠並且要盡速遠離;萬一被追逐攻擊,宜採迂迴繞圈方式逃離。四、若為群體出遊活動,宜備醫藥箱,最好內含抗過敏藥劑,腎上腺皮質素…等,可在不慎遭虎頭蜂螫時緊急使用。五、當不幸遭蜂螫時,傷口處不宜用偏方如:口水、尿、氨水…等浸泡塗抹,只有儘速送醫才是當務之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