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離3+4」今天上路,是針對「與確診者密切接觸且被匡列居隔者」實施,4天自主防疫可上班及採買生活必需品,外出全程佩戴口罩,但以不到校上課為原則,禁止餐廳內用。而確診者仍維持10+7天居家檢疫。
「居家隔離3+4」今天上路,是針對「與確診者密切接觸且被匡列居隔者」實施,4天自主防疫可上班及採買生活必需品,外出全程佩戴口罩,但以不到校上課為原則,禁止餐廳內用。而確診者仍維持10+7天居家檢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什麼時候該戒尿布?不戒會不會穿到大班?小兒科醫師告訴你,拿掉尿布對孩子的影響,以及實用戒尿布五步驟,讓孩子逐漸不穿尿布! 戒尿布難不難 看孩子的成熟度 從小包著尿布長大,若突然被要求拿掉,小朋友會很抗拒,因為穿著尿布太有安全感。那到底什麼時候可以戒尿布呢?長庚新生兒科醫師程劭文表示,「沒有特別說幾歲可以開始戒尿布。因為對小朋友來說,把尿布拿掉是很大的挑戰,需要面臨生理及心理上的成熟度,因此每個孩子的差異性是很大。」臨床通常建議一歲半到兩歲可以開始戒,因為這個年紀的孩子正在學說話,所以可能很樂意跟你分享他有沒有尿尿或便便,但主要還是看每個孩子生理及心理上的成熟度。 生理的成熟度,是指他生理上會不會去認知到想尿尿或便便的感覺。有些寶寶即使不會講話,但他會用拍肚子的方式來表達想尿尿或便便更常看到的是已經尿下去了或是便下去了,他覺得不舒服,才去找爸爸媽媽幫忙這都代表,孩子在生理上知道溫溫熱熱是怎麼回事。而有的孩子其實尿下去或便下去沒感覺,所以戒尿布跟心理的成熟度也有關。 戒尿布好時機,就看這三點 一歲半的孩子除了開始面臨戒尿布之外,爸媽也會準備想要戒奶瓶、戒奶嘴,甚至戒母奶。這些改變對小朋友來講都是一點壓力,程劭文醫師提醒一件事情一件事情來,不要同時一起戒。 爸媽可以觀察孩子的狀況,若有這些表現,就是戒尿布的好時機。 1.小朋友曾主動表達尿布濕了想要換掉。 2.小朋友曾主動表達我想尿尿。 3.小朋友不排斥坐小馬桶。 如何成功戒?五步驟漸進戒尿布 一、習慣不穿尿布的感覺 首先讓孩子習慣不要穿尿布,很多孩子排斥戒尿布是因為把尿布拿掉之後非常沒有安全感,建議爸媽幫孩子洗完澡後,不要急著包尿布,先讓小朋友不穿衣服在床上玩。讓他習慣不要穿尿布,一陣子之後再穿回去。若孩子沒有排斥不穿尿布,可以試著給他穿小內褲,程劭文醫師提到,「雖然市面上有所謂的學習褲,但如果小朋友尿濕不會不舒服,就不會想換,所以建議直接穿一般小朋友的內褲來做訓練。」 二、模仿上廁所、坐馬桶 為了讓孩子模仿上廁所的動作,可以讓他跟著爸爸媽媽去廁所,觀察尿尿的行為,讓孩子知道馬桶是做什麼的,不是可怕的東西,進而會在馬桶上模仿動作,即使穿著尿布坐小馬桶也可以 三、定時提醒尿尿時間 程劭文醫師提醒,「不要期待小朋友馬上學會,加上這個年紀的孩子就是很愛玩,所以即使知道有尿尿的感覺,可能也不會去上廁所。」因此建議爸媽要主動提醒孩子上廁所,每天定時問說「我們去坐小馬桶好不好?」並帶孩子去廁所,剛開始可以間隔密集,像是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並且觀察孩子成功上廁所的次數,慢慢拉長詢問上廁所的頻率,可以用輕鬆的態度善意提醒,不要讓孩子覺得一定要去做,而是要讓他願意去做,即使沒有尿出來也沒關係,那就再下一次。 四、靠近廁所玩耍降低意外發生 為了減少中間發生意外的次數,建議在訓練時,可以讓孩子在廁所附近玩,也能讓他覺得自己可以控制這件事情。如果說孩子成功尿尿的話,就可以給他讚美,若失敗,就安慰他說沒有關係,不用給孩子太多壓力。 五、天氣溫暖,戒尿布更方便 在戒的時候也要注意方便性,降低戒尿布的門檻。程劭文醫師建議可以等天氣溫暖再戒,因為冬天戒尿布,若孩子尿濕怕會著涼,做清理時爸媽也會比較困擾。另外爸媽的態度很重要,不要小朋友都還沒準備好就硬逼他。 (文章授權提供/嬰兒與母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簡易型染髮劑相繼誕生,讓染髮變的快速又簡單,想要遠離「白頭翁」的銀髮族及追求亮麗外表的年輕消費者,常自行購買染髮劑在家使用,然而未經皮膚測試,直接將染髮劑塗抹整頭,過程中接觸到頭皮、頸部、耳後皮膚,這些接觸染劑的部位開始出現癢疹,卻不以為意不停的搔抓,不慎抓傷頭皮,進而造成感染、流膿。不當使用會紅斑、搔癢、皮膚潰爛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頭皮是毛囊最多、最密集的部位,染髮劑的成分可能透過毛囊進入人體,不當使用染髮劑則可能出現如紅斑、搔癢、水泡、皮膚潰爛等症狀,為使消費者注意染髮產品選購及使用安全,食藥署提供「染髮5撇步」,染的安全健康不傷髮:1)「染前選」/購買染髮劑時要選購有許可證字號及完整標示的染髮產品,特別要看清楚產品外包裝是否有衛生福利部核准之含藥化粧品許可證字號。2)「髮健康」/使用前要確認,留意頭髮周圍的皮膚及頭皮是否健康,有傷口時千萬不要染髮。3)「要看明」/並且看清楚染髮產品標示之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4)「安全染」/以塗抹方式正確安全使用染髮劑,並避免接觸頭皮,不可以用洗髮搓揉方式進行染髮5)「全注意」/最後要全心注意染後皮膚狀況,每次染髮必須間隔3個月以上。勿將染髮劑染眉毛、睫毛、鬍子坊間的泡泡染也是染髮劑的一種,不得將泡泡染當洗髮精天天使用,可能懷孕或確知已懷孕婦女更不建議染髮,以避免不可預知的風險,染髮劑塗抹時不要太接近頭皮、避免染髮劑流入眼睛、切勿將染髮劑使用於染眉毛、睫毛、鬍子等部位,並於染髮前進行皮膚過敏性測試,48小時後無任何異常現象發生,才可以進行染髮。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你家的孩子是否也常帶著一身瘀青回家?根據一項最新調查發現,超過1/3國小學童月月瘀青,推估有40萬的小學生每月瘀青上身,然而卻有近6成家長不清楚如何處理。醫師提醒,錯誤處理恐使患部更加腫脹、惡化發炎,甚至演變為慢性運動傷害,影響孩童活動力!每週3次 沒熱身運動傷害大增根據體育署統計,7成5的國小學童每周運動超過3次,棒球、足球、騎單車、躲避球、賽跑、跆拳道等都深受國小學童喜愛,卻也是容易造成「瘀青、血腫」的運動項目。高雄長庚骨科系運動醫學科周文毅醫師表示,常見的運動傷害包括鈍傷、挫傷、肌肉拉傷跟關節扭傷,這些都容易產生瘀青、血腫的現象。由於外力碰撞造成了微血管破裂,使得血液外滲到血管外,此時血小板發揮凝結功能開始瘀積,就形成了瘀青,若瘀青較為嚴重,有皮下的出血腫脹,就是血腫。棒壘球最易血腫 膝蓋、手部較常瘀青根據調查,國小學童最易出現瘀青血腫的運動依序為:棒壘球、跆拳道、籃球、腳踏車、直排輪、跑步、躲避球、足球等,而膝蓋及手部是最常出現瘀青的部位,且常連帶影響韌帶,也與肢體延展性相關。提醒家長在孩童運動前要做好熱身及防護準備,若發生瘀青血腫,則要積極處理。然而,調查卻發現,有近6成家長搞不清楚如何處理瘀青、甚至錯誤處理瘀青,例如用手搓揉、熱敷、滾雞蛋等。周文毅醫師表示,先用手推揉或先熱敷會使患處的血管破裂更嚴重,反而造成受傷部位更嚴重的傷害,加重發炎情形,使得瘀青血腫的問題需要更長的恢復期。正確處理步驟應遵循「冰、藥、熱、醫」,其中受傷後除了冰敷外,也建議可考慮搭配使用瘀青血腫藥膏,例如醫界長期使用的MPS成份瘀青血腫藥膏,可直接深入瘀青腫脹處,解除瘀血腫脹,加速復原。正確的瘀青處理步驟如下:1) 冰/一般來說瘀青血腫發生的3天內先冰敷,使局部的血管收縮,減少受傷的組織腫脹。2) 藥/擦瘀青藥雙重治療,加速緩解瘀青、血腫。若受傷程度較嚴重應立即就醫,並與醫師討論使用瘀青藥緩解傷勢。3) 熱/通常3天後開始熱敷、輕微按摩,促進血液循環,代謝殘餘血塊。4) 醫/若瘀青血腫長久未消退,應就醫檢查是否已傷及深層組織或骨頭,或有其他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每個孩子都是爸媽的寶,當孩子生病發燒,家長往往急得像是熱鍋上的螞蟻,想盡辦法要幫孩子退燒,然而,其實孩子發燒並不一定是壞事,可能是身體症狀的表現,因此,找出引起發燒的真正原因,才是此刻最重要的。發燒8成以上是病毒感染臺北慈濟醫院小兒科趙露露醫師表示,小兒發燒,有8、9成以上是因病毒感染而引發,大部分都會自己好。發燒本身不會傷害腦部,除非是病菌直接感染到中樞神經系統。小兒發燒,若合併其他如頭痛、噁心嘔吐、頸部疆硬、意識改變等腦炎症狀,就要及早就醫。然而孩子的個性特質各有不同,發燒的表現也會有所差異,有些孩子即便發燒仍然活蹦亂跳,吃得下、睡得著,有些卻可能無精打采、食慾不佳;有的時候可能只是孩子一時玩過頭,或是情緒不佳哭鬧而發熱,不一定是真正發燒,所以醫師建議家長,在帶小朋友就診前,先做初步的判斷。41度以下 不會造成人體直接傷害小兒肛溫或耳溫38℃,或是腋溫37.5℃以上,可算是發燒。除非是腦炎、腦膜炎等直接影響腦部的疾病,41℃以下的發燒,並不會對病人腦部或其他器官造成直接傷害。部分6個月到6歲的孩子,可能因為發燒而導致熱痙攣,家長無須過度驚慌,先行退燒再帶往醫院就診即可。小兒發燒是一種症狀,是提醒有病毒或細菌入侵體內的反應,找出病因,對症治療,燒自然會退,切勿因求得一時的心安,太早給予退燒藥,反而忽略讓孩子擁有更強健抵抗力的重要。趙露露醫師提供小兒發燒的正確知識與護理,幫助家長給孩子最適切的照護。1) 量體溫/6個月以下,因為孩子耳道短,耳溫會受耳內角度、耳垢等影響,所以用耳溫槍測到的體溫可能不準,量肛溫較適合。2) 補充水分/發燒會流失體內水分,務必補充足夠水分,避免脫水,脫水也會導致體溫更高。3) 散熱/發熱期應少穿衣服,少蓋被子,以利散熱;寒顫時,適度添加衣服及蓋被子保暖。4) 退燒方法/用喝溫水、冰枕或散熱貼、溫水拭浴等物理方式退燒,或是就醫,依照醫囑,給予退燒藥或栓劑,但切勿過量使用退燒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國內近日梅雨鋒面過境,雖然有助於解除限水危機,但卻對部分地區,造成淹水或積水等情形,因此,疾管署提醒民眾,積水退後清理家園時,務必作好個人防護、注意飲食衛生,並落實「清潔、清除、消毒」防疫三步驟,如此一來,才能遠離傳染病威脅:1)清理時勿赤腳及穿拖鞋,避免感染鉤端螺旋體、類鼻疽及破傷風/由於災後易產生污水、污泥、災害廢棄物等,因此,在清理的過程中,應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以免被生鏽器物刺傷或割傷,進而增加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等傳染病風險。2)清除病媒蚊孳生源,預防登革熱/目前是登革熱流行季節,其中南部又屬疫情高風險地區,民眾於豪雨後應主動巡視居家環境,並清除戶內外孳生源,如輪胎、鐵鋁罐、帆布、寶特瓶、盆栽墊盤等,降低社區病媒蚊密度,減少登革熱病毒傳播。3)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預防腸道傳染病/豪雨後飲用水可能受到汙染,若蓄水池淹水,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並將水澈底煮沸後再飲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請勿食用。此外,也可購買市售含氯漂白水並稀釋100倍,擦拭居家環境、廚具及餐具,或以10公升清水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來進行消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近年來隨著國人健康意識抬頭,現在有越來越多標榜著養身的生機飲食,只是,日前根據食藥署調查發現,市面上的豆芽類生菜,竟然有九成的大腸桿菌皆超標,如果民眾未清洗直接食用,很可能會把這些細菌通通吃下肚!對此,台大園藝系林碧霞博士表示,傳統芽菜經過大量人工採收漂洗、且環境潮濕,受到環境與工作人員汙染的可能性較大,特別是漂洗的過程更容易受到損傷,芽體營養液隨著傷口流出,加上長時間的浸泡,更會增加壞菌的滋生,由此可見,芽菜採收與漂洗的過程是滋生壞菌的最大關鍵。芽菜味道變濃、半透明狀 應避免食用為幫民眾在挑選過程中,能降低選到滋生壞菌的芽菜,生機飲食專家廖怡雯特別提供了安心挑三步驟,另也提醒民眾當芽菜購買回家放置冰箱時,往往都會出現水氣,此時民眾無須過度擔憂,只要外觀正常,清洗後還是可以食用的:1)看外觀/檢視壞菌數多寡就是看芽菜的狀態與耐擺程度,壞菌多的芽菜容易出現水傷潰爛的情形,一般已經採收的芽菜比較不耐擺,因為採收會有傷口容易產生菌的問題,只有活的芽菜還在持續生長,直挺挺的就是鮮活的表現,另在挑選芽菜時也要特別留意有沒有根,所有種子在萌芽的時候,都是先從長根開始,帶有根部不僅是芽菜生命力的象徵,也是最原始的風貌。2)清洗後再吃/所有生鮮食材包含蔬果與芽菜,皆建議清洗後再食用,只要經過適當的清洗,可有效避免大腸桿菌感染,除此之外,芽菜因含有豐富的營養與珍貴的酵素,通常在55度C以下就會被破壞,所以,除了豆芽、豆苗等習慣熟食的芽菜外,建議民眾完整清洗芽菜後再食用,才能攝取完整營養3)了解生產者/了解生產者與種植方式,才能確保產品品質安全。除了以上的三步驟外,其實只要芽菜的味道變濃變重、呈現半透明狀時,廖怡雯也建議民眾盡量不要在食用了。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鳳凰颱風過境,挾帶的豐沛雨量,已造成部分地區道路積水,因此,疾管署提醒民眾,應務必加強環境整頓,清除戶內外積水容器,且在清理家園時,也要作好個人防護,注意飲食衛生,並做好「清除、清潔、消毒」防疫3步驟。步驟1/清除病媒蚊孳生源,預防登革熱目前正值登革熱流行季節,雖然本土登革熱疫情集中於高雄,但全國仍有登革熱病媒蚊分布,各地均有發生疫情的風險,所以,民眾應於災後主動巡視居家環境,並清除戶內外孳生源,例如:輪胎、鐵鋁罐、帆布、寶特瓶、盆栽墊盤等,降低病媒蚊密度,減少登革熱病毒傳播。步驟2/清理家園勿赤腳及穿拖鞋,以避免受傷感染災後容易產生污水、污泥或災害廢棄物,清理家園時務必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避免被生鏽器物刺傷、割傷,以防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等傳染病。且若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腹痛、腹瀉、黃疸、倦怠等症狀時,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受傷原因及傷口污染情形,以利醫師診療。步驟3/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預防腸道傳染病淹水地區的蓄水池,容易受到污水侵入,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並將水徹底煮沸後再飲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請勿食用。可購買市售含氯漂白水並稀釋100倍,擦拭居家環境、廚具及餐具應煮沸消毒,或以10公升清水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進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