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增

研究:豬肉經高溫烹煮 將釋出致癌物恐引大腸癌

研究:豬肉經高溫烹煮 將釋出致癌物恐引大腸癌#暴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大腸癌持續在台灣肆虐,根據統計指出,目前已連續第六年蟬聯國人的十大癌症發生數首位,居癌症死因第3位,這與現代人生活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國人愛吃燒烤與紅肉、缺乏運動、肥胖,是大腸癌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愛吃紅肉、不愛運動 國人罹大腸癌主因為什麼愛吃紅肉,會提高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根據研究指出紅肉(豬、羊、牛)及加工肉品(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已被證實會提高大腸癌的發生率;烹煮時用高溫(溫度超過100度以上)烹調肉類,也會產生致癌物質雜環胺(Heterocyclic amines),長期吃下來,則會明顯提高罹癌機率。又國人喜愛的烤肉,當肉類放在烤架上以直火進行燒烤時,肉類油脂滴落在火上則會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烴,附著在食物表面,隨著食物吃進肚子後,不難保證不會產生讓細胞產生癌變。更重要的是,我國肥胖人口高達三成,而根據研究也顯示,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也比一般人高出1~2倍,而21~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無規律運動等。大腸癌無聲無息 出現症狀多已晚期國民健康署指出,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腸胃道沒有發生不適,也沒有血便等症狀,就不需要做大腸癌篩檢。但大腸癌時常來的無聲無息,等到症狀出現時,往往令病人和家屬感到措手不及;另外也有民眾害怕大腸癌篩檢可能會很痛、很麻煩,因此拒絕接受糞便潛血檢查。但事實上糞便潛血檢查是一種非侵入性、快速、無痛且安全的篩檢工具,民眾只需要將採便管帶回家,自行採取微量糞便樣本後,再送至符合健保特約的醫療院所,就可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整個採取樣本的過程花不到一分鐘,不需要先做大腸鏡,就可以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2~3成。呼籲民眾踴躍篩檢,減少罹患大腸癌的威脅。

年齡超過50歲 罹大腸癌風險暴增十倍

年齡超過50歲 罹大腸癌風險暴增十倍#暴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只要身體健康沒事,就不用定期身體檢查!相信這是許多民眾,所既有的觀念,沒病為何要跑醫院?進一步讓眾多癌症悄悄的侵害身體,日前,余天二女兒,驚傳罹患直腸癌第二期,家人皆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個生活作息正常,飲食清淡的人,卻會突然罹癌。大腸直腸癌隨著年齡攀高 罹患風險跟著暴增事實上,所有癌症皆然,都以靜默的方式襲來,發現時,早已令人措手不及!而大腸直腸癌,則是全癌症之中,發生率最高的禍首,隨著年齡的攀高,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也會跟著上升。根據統計,每年超過五千人,死於大腸直腸癌,又以五十歲以上的人,罹患風險最高,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30~34歲大腸癌發生率為每10萬人有7.7人,隨著年齡增加發生率也倍增,50歲以上高達每10萬人有74.1人發生大腸癌,換言之,中老年人罹大腸癌的風險,比起青壯年人還要高出十倍左右。五十歲已上 政府補助公費篩檢也因此,為何政府積極推動,只要年齡超過五十歲,民眾每兩年皆能接受一次公費糞便潛血檢查,端看風險數據,跟著年齡的升高而增加,就可一目了然。然而,大部分大腸直腸癌,遭確診時,癌症期別已來到晚期,究其原因,無非是民眾抱持著,不可能那麼衰的心態,認為身體好好,為何要接受檢查。但根據死亡率的分析,大腸直腸癌在初期,五年存活率近九成,一但拖過第三期甚至第四期,五年存活率,則降低至五成左右,甚至不到三成,而多數癌症,在初期完全沒有任何症狀,凸顯民眾定期檢查的重要性。也因此呼籲五十歲以上的民眾,定期接受篩檢,若家族中有大腸癌病例,更要多加注意,以50~74歲民眾每二年可至國民健康署合約醫療院所或衛生所,接受一次政府補助之免費大腸癌篩檢;另未滿50歲民眾如果有個人、家族息肉症或大腸癌病史,建議諮詢專科醫師意見,是否提前接受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年增病例數 十年暴增兩倍!

大腸癌年增病例數 十年暴增兩倍!#暴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因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的改變,我國罹大腸癌人數不斷暴增!根據統計指出,100年全國大腸癌發生人數達1萬4,087人(臺北市1,847人),較10年前增為2倍,平均每天有39位國人罹患大腸癌,且男性大腸癌發生率為女性1.4倍。 高脂、低纖、多紅肉 大腸癌發生主因臺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林莉茹處長表示,大腸癌可透過安全又簡便的糞便潛血檢查方式篩檢,而臺北市大腸癌篩檢涵蓋率47.5%,仍有5成市民忘了自己的健康權益。然而,都會市民外食比例愈來愈多,且飲食習慣偏向高脂肪、低纖維及多紅肉,加上缺乏運動,導致全國大腸癌發生人數不斷增加。今年1月至9月24日止,臺北市共計9萬5,449人接受大腸癌篩檢,其中,發現大腸癌166人(1.74‰)、癌前病變2,336人(24.47‰)。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若能早期發現瘜肉予以切除,即可避免大腸癌的發生,且0期到1期大腸癌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到了第3期大腸癌5年存活率則降至不到6成,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達到較高的存活率。臺北市衛生局提醒,預防大腸癌的健康秘訣就是「勤運動、多蔬果、少紅肉」,而定期的癌症篩檢更可以早期發現及早把握黃金就醫時機,市民應定期至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接受免費癌症篩檢。

臉書:穩交改為單身 發文數將暴增兩倍

臉書:穩交改為單身 發文數將暴增兩倍#暴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臉書狀態從單身改為穩定交往時,除了會引來許多朋友的按讚,以及八卦性的試探問候之外,根據臉書所發布的數據顯示,人們穩定交往之後,情侶相互貼文互動將大幅下滑,與朋友的互動也會降低,但值得注意的是,只要從穩定交往改為單身之後,與網友的互動頻率和發文次數,將大幅上升225%!單身後人們要慰藉 發文數暴增根據臉書所發布的「感情生命周期」與社群網路使用的相關數據指出,情侶交往約八十五天之後,相互貼文與相互按讚次數將會降到最低,推測因為現實當中的互動日漸平凡,導致雙方透過網路互動的需求減少。另外,情侶在交往前的追求期間,在正式交往前的100天,雙方共享的貼文數量穩定成長,在交往前12天達到高峰,平均一天有1.67則貼文,表示追求的熱烈與互動次數明顯加溫。但狀態只要從穩定交往恢復成單身後,與所有人的互動將暴增至225%,且分手後一個月內,平均互動數也會高於交往之前,顯現分手後,人們需要藉由網路尋求陪伴與慰藉。

年輕人生活亂 近十年來死於心血管疾病暴增五成!

年輕人生活亂 近十年來死於心血管疾病暴增五成!#暴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國人飲食逐漸西化,高油、高鹽等食物一口一口下肚,又加上生活作息的不規律,導致我國罹患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等病症日漸攀升;而根據衛生署的統計,近十年來,台灣壯年死於心血管疾病比例從4.7%遞增為7.2%,增加幅度達五成之多,可見心血管疾病儼然成為了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職場壓力大 年輕人心血管受不了根據統計,去(101)年國人十大死因,位居第二名為心臟疾病,為什麼心血管疾病會如此橫行?營養師劉怡里就表示,國人職場工作壓力大,長期情緒緊繃、睡眠時間過少,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比常人高,再加上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長期抽菸和喝酒過量,對健康的危害相當大。另外,現代年輕上班族吃的多、動的少,外食及飲食西化,都讓心臟血管負擔加重,當血液中危險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飆高時,就容易造成血管阻塞,引發各種心臟血管疾病。國人飲食失常 健康保護牆開大洞值得注意的是,根據長期的研究指出,堅果類食物,能夠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產生,但根據「2005 - 2008 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結果顯示,國人堅果攝取量嚴重不足,30歲以下的民眾每天攝取量不到標準建議量的1/5,又加上許多的生活壞習慣,讓國人的健康保護牆開了一個大洞。一天攝取一湯匙堅果 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對此,劉怡里指出,很多年輕人都會認為,堅果類熱量很高,吃多了會變胖,所以把堅果類拒於千里之外,但是其實堅果富含優質的油脂,油脂當中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血中好膽固醇的濃度維持,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可能,所以一天攝取適量的堅果,例如,榛果、杏仁、核桃、腰果等,一天吃足一湯匙的堅果份量,反而能夠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頸部腫塊勿輕忽 小心是頸部結核病

頸部腫塊勿輕忽 小心是頸部結核病#暴增

頸部腫塊是耳鼻喉科門診常見到的病人求診問題,原因不外乎有發炎性、先天性或腫瘤所引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耳鼻喉科醫師鄭仁瑋說,最近在門診遇到的病例,提醒大家不要輕忽頸部腫塊。一位約30歲左右的女性新住民(印尼),僱主帶她至門診,於門診發現頸部單側有多顆橡皮般硬度無痛腫塊,經細針抽吸檢驗及病理切片檢查後,為一結核性頸部淋巴病變,經通報並使用抗結核菌藥物後,病情已控制。另一例為17歲男性,身體質量指數(BMI)只有16,屬於體重過輕,再加上常熬夜打電玩抵抗力較差,來的時候也是頸部單側多顆無痛腫塊,在就醫前曾在外面診所服藥,但沒有改善,經檢驗結果同樣是結核性頸部淋巴病變,治療後,腫塊也已漸漸消除。鄭仁瑋指出,頸部腫塊在超過40歲的成年人要特別注意是否為原發或續發腫瘤所引起,而在年青人與幼童,則屬發炎性與先天性囊腫所引起的居多,常常多是良性淋巴發炎,正因如此,年青人反而會輕忽這個問題。另外,新住民來自的國家往往醫療衛生條件不如台灣,也有可能來自結核病較盛行區域,這都會使他們變為較容易感染結核病,因此,遇到頸部腫塊,不管年紀,都不應輕忽。鄭仁瑋強調,萬一不幸染上頸部結核,也不需過度擔心,經檢查,若無肺部或喉部的感染,除非是頸部有傷口膿液滲出造成氣化的粒子傳染,否則是沒有傳染之虞的,以現今的口服抗結核藥物,只要好好治療,往往能夠痊癒。他再次提醒大家,不要輕忽頸部腫塊,如果有這個問題,一定要由專業的醫師診視,以免延誤了病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