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變

乳癌化放療減緩副作用,婦科名中醫解決方法大公開

乳癌化放療減緩副作用,婦科名中醫解決方法大公開#皮膚病變

乳癌雖是台灣婦女發生最多的癌症,但其實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超過9成,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確保乳房健康並不難。 乳癌自我檢測 若發現腫塊 及早就醫 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在洗澡時,可一手放於腦後,以食、中、無名指三指的指腹,由乳頭開始,由內向外檢查,感覺是否有不正常的腫塊,如果發現腫塊,不用懷疑,要立即去醫院做乳房攝影檢查。 周宗翰中醫師表示,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一的癌症,乳癌放化療的患者尋求中醫的協助,通常會以緩解其放化療副作用為第一要務,唐朝孫思邈《千金藥方》強調「安生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也」。所以正在接受放化療的癌友們,飲食上的調理格外重要,在臨床上常常發現會罹患乳癌的,撇除家庭遺傳與病史,病友在罹癌前,有很高的比例飲食習慣以高熱量,高糖,高油脂以及常吃加工化學合成食品為大宗,當上述類食物過量攝取時,容易上身體轉變成濕熱體質,身體出現發炎反應,也容易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 乳癌病友因為接受西醫的化療而產生的假性停經症狀,容易潮熱、盜汗與心悸,在中醫的觀點是屬於陰虛血燥的體質,這時身體也是屬於容易發炎狀態,為了因應後續可能的手術、放化療,癌友的首要任務便是儲備體力,因為在治療過程中多半會伴隨噁心、嘔吐、腸胃不適、疲倦等副作用,在吃不下以前就該顧好營養,我建議以優質蛋白搭配低脂高纖的飲食為原則。 飲食搭配更重要:高蛋白、低脂、高纖飲食、五榖根莖類為主 周宗翰中醫師也提醒油脂與乳癌惡化息息相關,是刺激體內女性荷爾蒙的關鍵,過多的飽和脂肪與高糖是乳癌的危險因子。由於動物性脂肪的飽和脂肪、膽固醇多,應減少紅肉攝取,選用白肉、瘦肉補充蛋白質,通常建議低脂的雞肉及海鮮、適量大豆及其製品攝取,可減少脂肪攝取及紅肉攝取頻率,降低致癌風險;烹調上則以清蒸、水煮,取代煎炒、油炸,減少吃進去的油脂,建議選用無調味堅果、橄欖油、苦茶油等皆是良好油脂來源,可增加體內Omega-3比例,有助於減低體內發炎反應,減少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罹病風險。而加工肉製品中含有過多的化學添加物,也要盡可能避免,盡量不要吃類賀爾蒙用藥以及含雌激素的美容食品,阿膠、紫河車、鹿茸,海馬等中藥材,在使用前要諮詢合格中醫師的建議。 周宗翰中醫師表示,女性朋友若是採取高纖飲食罹患乳癌的風險會更低,飲食以蛋白質及五榖根莖類為主,平常我們的蔬果就吃不太夠,膳食纖維攝取量不足,飲食型態失衡,必須平衡回來。蔬果中豐富的營養素有助於減少癌變機會,蔬菜以煮熟為原則,每天至少吃上 3 蔬 2 果,或將部分主食換成未精製澱粉,讓膳食纖維帶走油膩負擔,也幫助身體調整女性荷爾蒙,但是有些人會採取生機飲食,完全不吃肉只吃菜,這其實對於癌症的愈後也不太理想,優質高蛋白有助於組織的修復,素食者必須透過奶、蛋、豆製品補充所需,熱量不足身體也容易疲勞,讓免疫力更低下,對於癌症愈後更沒有幫助。 化療會讓人味覺變苦,病人會較喜愛吃重口味食物,烹調時可加酸味,有助增加食慾,如檸檬、醋、蕃茄、梅子都是很不錯的選擇。中醫認為:「乳頭屬肝,乳房屬胃」,在經絡走向,乳房為胃經、脾經、腎經、肝經、心包經及心經經氣流經處,氣機壅塞、濕熱瘀痰滯於胸中而生癌腫。平常洗澡時可以用溫水沖乳房,經常拍打(手掌拱起來呈空心狀拍打)按摩乳房,加上按摩足底,暢通淋巴預防乳腺炎,從中醫角度,在腳的第二趾趾踝上方,有胸部淋巴腺的反射區,脾胃自律神經結也在腳趾處,經常活動腳部,能預防乳腺發炎、暢通淋巴。 乳癌早期可能出現的症狀有: 1. 乳房大小的改變、變硬。 2. 新出現的無痛腫塊,或現存腫塊的改變。 3. 乳頭上有鱗片,無法治癒。 4. 乳房皮膚隆起、皺紋,或看起來無光澤、有局部凹陷。 5. 乳頭有濕疹樣皮膚病變、異常出血或其他不正常分泌物。 6. 乳房上有靜脈曲張。 7. 乳房皮膚紅腫、潰爛或橘皮樣變化。 8. 乳房四周有無法癒合的傷口,或同一個傷口不斷發生潰爛。 9. 紅疹、發炎不斷。 10. 月經過後,乳房仍持續疼痛。 11. 腋下淋巴腺腫大,淋巴腺堵塞會在液下產生腫塊。 12. 手臂上方腫大。

小腿皮膚癢、顏色黑⋯竟是糖尿病沒顧好!醫:血脈阻塞嚴重將截肢

小腿皮膚癢、顏色黑⋯竟是糖尿病沒顧好!醫:血脈阻塞嚴重將截肢#皮膚病變

李奶奶是多年的糖尿病患者,隨著年齡老化,血糖的控制明顯地變差,每次回診新陳代謝科時,醫師都嘗試要調整藥物來改善血糖,但血糖起伏還是很大。偶然間,她發現兩腳的感覺慢慢變遲鈍了,小傷口也變得不容易癒合,雙腳容易冰冷,小腿的顏色也越來越暗沉,就好像卡了一層斑似的,越來越明顯。

全身多處長腫瘤 恐為結節性硬化症

全身多處長腫瘤 恐為結節性硬化症#皮膚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結節性硬化症屬於罕見疾病,以國外流行病學資料推估,該病盛行率約為1~2萬人中會出現1人。根據台灣國民健康署去年的資料統計,結節性硬化症全台確診患者為496人,而有賴於過去台灣結節性硬化症協會的推廣,醫師及病患對此疾病的警覺提高,報告的病例數自民國99年起已增加2倍多,但與國外相較,似乎仍有不少病人尚未被診斷。台灣結節硬化症協會一直呼籲尋找失落的500名結節硬化症病患。對此,高雄長庚醫院特建立結節硬化症醫療團隊,包含大人及小兒之胸腔科、皮膚科、腎臟科、泌尿科、神經科、心臟科、復健科等科別,可望共同找出潛在患者,提供專業的醫療諮詢。全身器官性疾病 須多科醫師共同照護高雄長庚醫院小兒神經科張瑛玿醫師表示,結節性硬化症最大特徵是多樣性及進行性,在患者身上各個器官都可能有結節增生,特別是腦部、視網膜、皮膚、心臟、腎臟及肺部。其中80%至90%的患者,腦部會有多顆硬化的結節,導致癲癇、發展遲緩、自閉症、智能障礙、行為或情緒障礙等臨床表現。值得注意的是,40%患者可能會造成水腦症、腦壓升高,致癲癇加劇或行為退化,甚而猝死,所以最好在尚未有症狀前提早預防。皮膚科李志宏醫師也提到,結節性硬化症患者在皮膚上常會有血管纖維瘤、脫色斑、指甲邊纖維瘤,而臉部的外顯血管纖維瘤較為明顯,常影響青少年的自尊及心理調適,建議可使用雷射治療改善;此外,成年後在腎臟部位也會出現病徵,平常多無症狀,通常是外力挫傷或自發性腫瘤破裂導致血尿、腹劇痛、貧血、休克或腎衰竭出現,才會被診斷出。另外,胸腔內科林孟志醫師則表示,患者最常忽略、卻也與生命維繫最相關的就是呼吸系統,例如好發於女性的肺部淋巴管肌瘤(LAM),通常青春前期無症狀,直到肺部淋巴管肌瘤增生到大部分肺葉,才開始會有呼吸漸喘、肺功能下降、咳血、氣胸等,因此呼吸系統也是患者監控的重要項目之一。整合型特別門診 及早找出病因助確診張瑛玿醫師表示,過去治療結節硬化症的方式是針對症狀治療,例如將腦腫瘤切除、對腎臟腫瘤進行栓塞療法、而肺臟腫瘤則以氧氣治療,雖可維持數年相安無事,但終究治標不治本。所幸目前已有口服標靶藥物mTOR抑制劑,經臨床試驗指出可抑制結節腫瘤生長,提高患者生活品質,可說是積極治療的一項選擇。林孟志醫師則提醒,對於腦部、腎臟及肺部的定期掃描,能減少產生腫瘤的併發症,且可在腫瘤逐漸變大、尚未有症狀前及早治療。另外,透過「整合型特別門診」的推廣,集結各專科醫師整合看診,也讓有相關症狀的患者能同一時間獲得所需的醫療資源。

雲林自來水砷含量超標!恐致多種癌症

雲林自來水砷含量超標!恐致多種癌症#皮膚病變

環保署去年(100年)7月針對全台的自來水供應系統進行抽查檢驗,發現雲林元長第二淨水場的水含有過量一級致癌物質「砷」,超出安全標準有近2成之多,雖然立即被雲林縣政府要求改善後,檢驗結果確定在安全範圍之內,但仍讓民眾相當不滿。「砷」已被證實是引發肝癌、肺癌、皮膚癌、膀胱癌與烏腳病的元兇之一。環保署去年7月抽查全台22縣市的260個自來水供水系統,近期報告出爐發現雲林元長第二淨水場的水含有一級治癌物質「砷」,且每公升的水含有多達0.0119毫克的砷,遠超過標準值0.01毫克的1.9倍;且比鄰的雲林北港第二淨水場的含砷量也達0.0075毫克,幾乎在安全值的邊緣地帶,民眾難免替健康憂心。雖然自來水公司第5場區的管理處強調,元長第二淨水場使用的9口地下水井,已在被驗出有問題後停止運轉,目前水源完全由新港與林內淨水場供應,且自去年8月密集的檢驗至今都在安全範圍之內,將可改善元長地區的水質,不過當地民眾仍非常不滿,認為自來水公司應該要給交代。「砷」除了會導致烏腳病之外,也被證實與皮膚癌、膀胱癌、肝癌、肺癌有直接的關連。根據成大醫學院泌尿科的衛教資訊指出,砷會引發皮膚病變甚至皮膚癌,潛伏期最久可長達25年,且初期以原位癌的狀態存在,加上成長速度緩慢,常被誤以為一般的濕疹或癬而延誤治療。

糖尿病患者每年有千人因「熱中暑」死亡

糖尿病患者每年有千人因「熱中暑」死亡#皮膚病變

文/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科主任 牛柯琪教授醫學研究部 林茂村教授傷造口室 李凱莉組長每年夏天一到,世界各地紛傳熱浪襲擊,因熱中暑死亡人數上千人,最有名是2003年熱浪襲擊下,一個夏天法國就因此死了3,000人,1979到1997年間美國有7,000人因此死亡,1995年芝加哥熱浪襲擊時死亡了700人,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每年亦有大量朝聖民眾因無法承受高熱中暑而死亡,其中糖尿病患者居多,據估計每年10萬人中約有450~1,800人發生熱中暑。專家認為實際上熱中暑的診斷是被嚴重低估的,而且一旦發生中暑其死亡率高達50%。近年來因為温室效應,全世界暖化氣候形成兩極性變化,今年全球各地均傳高温,日前北京高達攝氏40度,台北台東等地亦高達38度,許多城巿的氣温超過35度己極為平常,最近全省有數起因中暑而死亡的案例,多是老人家,多歸因於體弱、不懂得防護及未及時補充水份引起。奇美醫學中心醫學研究部林茂村教授及高壓氧科牛柯琪教授合作,經過數年的努力共同發現,高壓氧治療對熱中暑時,能解除高熱所引發的心血管循環系統失衡和多重器官衰竭,可降低組織破壞所造成的氧化壓力和發炎反應,特別是對腦神經系統有保護作用,血壓、心跳與呼吸亦迅速恢復正常值,因此垂危的生命得以挽救回來;這些重要的成果已發表於重症醫學雜誌及歐洲藥理學雜誌,並且已成功的應用於臨床病患,其結果亦發表於國際性雜誌期刊。當四周環境的温度過高再加上太陽的幅射熱,人在這種環境下體温快速上升,心跳加快,體表的血管擴張血液到體表會將過多的熱散發出來。但是如果劇烈的運動、四周通風不良、體能不足、系統性的疾病或飲用水不足時,中樞及周邊調控體温的能力快速喪失,體温快速上昇,高溫很快造成全身性嚴重的傷害:熱衰竭:多發生於原本身體健康者,如:運動員、礦工、軍人、建築工人等。因為高温導致缺水缺鹽,體温雖昇高但多維持在攝氏40.6度以下,病人會感覺虛弱、蒼白、皮膚潮濕出汗、口渴、頭痛、循環虛弱。如果不盡快處理就會進入神智不清和熱中暑的休克狀況。熱中暑:除了前述熱衰竭處理不當快速惡化至中暑以外,熱中暑多好發於老年人、小孩、肥胖、心肺疾病或有系統性障礙者。他們的身體在高温的環境下無法於短時間內作有效的調整,於是很快的體温昇高到40度以上,皮膚呈潮紅,除了上述的頭痛、嘔吐無力外,高熱破壞體內所有組織的蛋白質,病人很快的進入昏迷狀況,此時循環系統開始喪失功能,多重器官衰竭,腦神經系統逐漸失效,若不及時治療其死亡率超過50%。熱痙攣:此類病患在高温環境下,體內鹽份不足導致小腿痙攣疼痛有時擴散至上腹或上肢,而且頻率增加且程度加劇。熱昏歇:熱不適應,皮膚周邊血管擴張,皮膚濕冷,因缺水脈搏微弱且快,血壓微降,同時因腦缺血會有昏歇的感覺。皮膚病變:有的人會有熱疹或蕁麻疹。隨著温室效應,未來夏天地球發生熱浪的機會愈來愈多,預防勝於治療,當外界環境不斷上昇高於30度以上,濕度超過60%時不適於戶外劇烈運動,必須多喝水,適當補充鹽份,充足睡眠飲食與休息。而老年人、體弱者、有心肺血管疾病及系統性疾病者,如糖尿病者,應避免暴露於這種惡劣環境中。熱中暑時因為高温造成全身性缺氧,組織的破壞和多重器官的衰竭,其病理機轉及致命的結果都和許多疾病如:嚴重外傷、燒傷及感染引起的敗血症等相似。高壓氧經由抑制發炎反應:降低氧化壓力,解除水腫及缺氧而逹到救命的效果。延伸閱讀「熱中暑之危險因子」: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981

「紅斑性狼瘡」的最佳代言人 皮膚疾病

「紅斑性狼瘡」的最佳代言人 皮膚疾病#皮膚病變

紅斑性狼瘡是一種未明的自體免疫疾病,可侵犯全身多處組織或器官,但以皮膚病最具代表性。臺北縣立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趙尹慈指出,皮膚疾病可以說是紅斑性狼瘡的最佳代言人,病情的活躍性及診斷性就如眼睛是心靈之窗,皮膚病變也是紅斑性狼瘡之窗一樣。趙尹慈醫師表示,紅斑性狼瘡病因仍不清楚,各種研究顯示,有些環境因素,尤其是日曬,紫外線會使皮膚細胞凋亡,此時細胞內之核蛋白會暴露在細胞膜上,誤導免疫系統攻擊,進而產生皮膚症狀惡化。日前就分別有22歲年輕女性及52歲婦女,發燒數日合併皮膚紅斑狀突起、微癢及疼痛,初步檢驗發現患者均血小板過低。前者合併下肢紅斑丘疹,而後者合併全面性紅斑及兩頰鼻樑及眉毛上紅斑狀,經診斷後研判是狼瘡,給予類固醇治療,一星期後症狀不復見。狼瘡在臨床上的表現十分多樣性,從最輕微的一般徵兆如胃口不佳、倦怠、輕微發燒、肌肉關節酸痛、關節炎,甚至到腦中風、心包膜炎、腎衰竭等。而皮膚疾病常是最初表徵,比例高達80%,尤其是年輕女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蝴蝶狀皮疹,由於兩側對稱,故稱之蝴蝶斑。其他有毛髮脫落,黏膜病變包括口腔、陰道潰爛及鼻中隔糜爛、雷諾氏症狀、皮膚網狀病徵、蕁麻疹以及血管炎等。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風濕免疫科在國內尚未普及,故患者常因對疾病的了解不足,一旦發燒起疹子,容易誤以為是一般感冒或感染皮膚病,急病亂投藥而延誤診斷與治療。由於紫外線是皮膚病變的重要因子,患者應時時注意防曬,避免紫外線最強的早上10點至下午4點以前的時段。外戶除了擦防曬品外,還應戴帽子、打傘及穿著長袖長褲、戴墨鏡,以避免紫外線之傷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