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N1

男罹H1N1 延誤就醫險送命!

男罹H1N1 延誤就醫險送命!#H1N1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咳嗽、發燒別輕忽,男子染H1N1流感不自知險送命!42歲的李姓男子,因咳嗽、發燒等症狀就醫,但因工作在身不願立即住院治療,延遲至隔天出現嚴重缺氧的情形,入院立即裝設葉克膜;經檢查發現病患罹患H1N1流感併急性呼吸衰竭,以及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經醫療團隊完善治療與照護後,病情逐漸好轉,也從加護病房轉至普通病房,最後康復出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蔡育霖醫師表示,李姓病患緊急轉入童醫院加護病房時,已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併發嚴重缺氧的現象,立即安排由心臟外科裝設葉克膜幫助維持心肺功能,三天後檢驗出病患罹H1N1流感引發急性呼吸衰竭,以及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導致敗血性休克併發多重器官損傷。病人在加護病房除持續使用葉克膜與呼吸器,並持續給予抗生素及克流感用藥治療,病情逐漸好轉,住院六天後拔除葉克膜,住院八天已可拔除呼吸器,送普通病房,13天後出院返家休養。蔡育霖醫師呼籲,H1N1是A型流感病毒的一種,潛伏期至發病七天內皆有傳染性,20~45歲青壯年易引發重症,主要為接觸與飛沫傳染,如延誤就醫致死率高達七至八成;因此若身體出現發高燒、咳嗽、寒顫、黃痰、過喘等症狀時,就該立即就醫,並遵照醫師指示進行治療,不要因個人判斷或因素拒絕,反而恐喪失黃金治療時間。

疾管局出版「H1N1新型流感工作紀實」 記錄歷史

疾管局出版「H1N1新型流感工作紀實」 記錄歷史#H1N1

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H1N1新型流感大流行結束進入「後大流行期(post-pandemic period)」屆滿一週年前夕,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特別出版「世紀首疫- H1N1新型流感工作紀實」,記錄2009~2010年H1N1新型流感大流行,我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303天的防疫歷程,希望藉此傳承防疫工作經驗,並提供各界查閱或運用作為對公共衛生政策之研究與探討。疾病管制局表示,2009~2010年H1N1新型流感大流行,是21世紀首次疫病大流行,也是首次經歷文獻記載的「流感大流行」,全國各界在原積累建立之網絡與快速應變下,有效降低大流行對於社會所造成之衝擊,是公共衛生防疫史上重要的一役。這一役,也應證我國多年來對於大流行準備之必要性與重要性,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迅速有效的統整資訊、命令流及資源,做出最好的決策並貫徹,讓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藉由該次溫和大流行,該局虛心檢討,精進各次防疫工作。本工作紀實從流感病毒的逆襲談起,再就防範疫情說明如何進行防疫的布局、情資的掌控及戰略的運籌,最後敘述H1N1流感大流行期間,本著公衛的堅持,執行對各界的風險溝通。工作紀實特別邀請時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總指揮官及前後任指揮官-朱立倫市長、葉金川教授及楊志良教授撰序,該局張局長峰義更藉此次出版,代表政府再次向所有當時參與防疫的行政團隊、醫療機構、學校、民間企業及各媒體朋友等防疫大使們表達衷心的感謝,尤其感恩全國民眾在疫情期間高素養地體諒與配合各項防疫策略。疾病管制局指出,工作紀實除了忠實的「紀錄」大流行期間國內外各項疫情及防治資訊外,也呼應了WHO對於「後大流行期」之建議,包括各國應持續進行疫情監視,以偵測下一波可能的流行,除了致力於減輕大流行之影響外,也鼓勵各國進行檢視及評估防治作為。工作紀實電子檔已置放於該局網站(http://www.cdc.gov.tw),歡迎各界查閱及引用。

腸病毒的型別有六、七十種 該如何防範?

腸病毒的型別有六、七十種 該如何防範?#H1N1

文/奇美醫院電子報第26期 小兒感染科主任 陳俊達醫師2009 年春天,墨西哥與美國爆發的H1N1 新型流感(豬流感)疫情,即為H1N1病毒所引起,剛開始以星火燎原之勢擴散,但經醫學界及各國政府努力,從對此種結合豬流感、人類流感的新病毒型所知不多,到研發出疫苗進而控制疫情,也終於讓國人緊繃的神經可稍微放鬆,可是隨著氣候加溫,腸病毒的季節又來了!腸病毒廣泛分布於全球各地,持續的存在於人類生活環境之中。臺灣地處亞熱帶,全年皆可能有感染個案發生。加上每年約有二十萬新生兒出生,易成為感染的危險族群,因此,腸病毒感染的流行,每年仍將週期性在臺灣地區出現。腸病毒的型別有六、七十種,流行種類可能隨時隨地有所不同,感染某一種血清型腸病毒後,只對該型病毒具有免疫力,並不能保護不受其他血清型腸病毒感染,但是有可能臨床症狀逐漸減輕。特別是腸病毒71 型是近年來最常引發台灣重症或死亡病例血清型,很遺憾的是尚無疫苗或特效藥可預防或治療。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可經由腸胃道(糞、口、水、食物)及呼吸道(飛沫、咳嗽、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患者口鼻分泌物而受到感染。在發病前數天,喉嚨及糞便即都有病毒存在,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排放出病毒,時間可長達4 到8週之久,成為潛在感染源,增加防治上的困難。成人感染腸病毒後,約有50%到80%的人不會發病,或只有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常不自覺成為傳播媒介,將病毒傳給嬰幼兒,引發嚴重症狀,且臺灣地狹人稠,若未及時控制, 很容易年復一年造成全面流行。腸病毒臨床上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無症狀,但有些則會出現特殊的臨床表現,如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心肌炎、流行性肌肋痛、急性淋巴結性咽炎、發燒合併皮疹等。其中最常見兩種疾病分別是:疱疹性咽峽炎: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為4 至7 天。病例多數輕微無併發症。手足口病:特徵為發燒及出現黏膜小水泡及潰瘍,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皮膚小水泡主要分佈於四肢,特別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臨床常因口腔嚴重潰瘍而無法進食,病程約為7 至10 天。腸病毒感染症目前並沒有特效藥,只能採取支持性療法(如退燒、點滴注射以避免脫水及低血糖,咽峽部潰瘍的止痛等),絕大多數患者會在發病後7 到10 天內逐漸自行痊癒,僅有極少數病患會出現嚴重併發症(腦幹腦炎、肺水腫、肺出血)。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治療,首重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一方面仰賴臨床醫師提高警覺,更重要是讓第一線照顧者有敏銳警覺性,必須不斷提醒教育他們了解三大重症前兆:「持續昏睡、持續嘔吐與肌躍型抽搐」。對於腸病毒感染病患,應該囑咐家屬特別注意觀察這三種重症前兆,一有懷疑即應立刻轉送醫院治療。雖然腸病毒具有高度傳染力,但可簡單藉由養成良好衛生保健習慣,也就是「洗手」來預防,洗手為降低腸病毒感染機會最實際又有效方法,故積極宣導「勤洗手,養成個人良好衛生習慣」的預防觀念,為醫生和醫療單位責無旁貸責任。

戰雲瀰漫話防疫 禽流感與H1N1(下)

戰雲瀰漫話防疫 禽流感與H1N1(下)#H1N1

談完禽流感,藍志堅接著談到今年四月在墨西哥首先發現,與禽流感病毒、豬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關係匪淺的新型流感。他進一步說明,今春至今,造成人類恐慌的 H1N1 流感,是家畜家禽的流感病毒在豬隻身上經過重組,而後產生的新型流感病毒。由於人類對這種病毒沒有抗體,加上豬隻的生理和遺傳與人類較相似,所以很容易傳給人類,再透過飛沫接觸,造成人與人之間持續傳染。至於新型流感為何命名為 H1N1 呢?藍志堅說,A 型流感病毒具有多種不同的亞型。這些亞型係依據 A 型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集素(HA 蛋白),以及神經胺酸(NA蛋白)配對而成。A 型流感病毒的 HA 蛋白有 H1~H16 等十六種,而 NA 蛋白可分為N1~N9等九種,所以 HA 和 NA 可配成一百四十四種不同的亞型。目前在墨西哥與美國爆發的 H1N1 新型流感(豬流感)疫情,即為 H1N1 病毒所引起。面對像變形金剛般既能進攻又能防守、三不五時還可能重組變體的流感新品種(H1N1 病毒),藍志堅提醒民眾,新型流感病毒的「人傳人」途徑,不外飛沫傳染(經由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而傳播)和接觸傳染(手部接觸到患者之呼吸道分泌物,或觸摸殘留在器物上的病毒而感染)兩種途徑,病毒傳染高峰則是發病前一天及發病後七天。典型症狀如下:發燒(90%有發燒症狀)。咳嗽(92%,但少痰)。倦怠、全身酸痛。腹瀉、噁心及嘔吐(25%)。喉嚨疼痛(66%)、流鼻涕(鼻塞少見)。眼睛發紅、流淚。 除了典型症狀,H1N1 流感引發的併發症更是不容小覷。藍志堅表示,H1N1 可能導致的併發症大都好發於肺部,如病毒性肺炎、次發性細菌性肺炎及慢性肺炎之惡化。另外,也可能引發肌炎、心肌炎、腦炎、脊髓炎等病症。預防與治療罹患 H1N1 新型流感的死亡率約為 0.78%,與其他流感的致死率(季節性流感 1%、H5N1禽流感 60%、SARS 20%)相較,與季節性流感相差不遠。藍志堅醫師呼籲民眾,雖然H1N1新流感的傳染力很強,但大部分症狀輕微,一週內就會痊癒;但對於極少數轉為重症之病人,則務必儘早就醫,以把握用藥的治療時機。至於施打疫苗真能有效杜絕流感登門拜訪嗎?藍志堅的看法是,流感疫苗當然具有一定功效,只是人類苦心研發的疫苗,永遠也趕不上魔高萬丈的病毒繁衍,或互相結合產生的各類新病毒。 如何預防 H1N1 新型流感?藍志堅提供三項重點:注意各人衛生及保健: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應依正確方式戴口罩;當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時,應立即更換並丟進垃圾桶(戴口罩必須配合勤洗手,否則效果大減)。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若無面紙或手帕,可用衣袖代替。如有呼吸道症狀,與他人交談時,儘可能保持兩公尺以上距離。 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時,要立即澈底清潔雙手。生病時應在家休息,除就醫外,儘量避免外出。 3. 遠離感染來源:避免前往 H1N1新型流感發生地區。自 H1N1流行地區返國後,請早晚量體溫,並進行自我健康狀況監測七天。避免前往人潮聚集處,非必要不到醫院走動。本文轉載自宇宙光雜誌2009年十月號第36~39頁「診療室的春天」專欄文章提供:台東基督教醫院 吳方芳

禽流感引起的發燒可高達 41℃ 易引起呼吸道衰竭致死

禽流感引起的發燒可高達 41℃ 易引起呼吸道衰竭致死#H1N1

H1N1流感是家畜家禽的流感病毒在豬隻身上經過重組,而後產生的新型流感病毒。其「人傳人」途徑,不外飛沫傳染和接觸傳染,病毒傳染高峰是發病前一天及發病後七天。台東基督教醫院感染專科醫師藍志堅說明,俗稱的「感冒」通常分成兩種。針對流感主題,藍志堅首先提到人類的感冒類型:一般感冒(common cold):是指由病毒造成的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目前已知有一百三十五種以上的病毒會導致感冒。 流行性感冒(流感,influenza):是指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包含以下兩種情況:季節性流感(seasonal influenza):指一般人感染流感病毒,並引發之呼吸道疾病,每年均會發生季節性流行,在人與人之間傳染,大部分人具有部分的免疫力,有疫苗可供預防。 新型流感(新流感):新突變的流感病毒品種所引發的呼吸道疾病,如目前流行的H1N1。 依病毒構造,流感病毒又可分為 A、B、C三種類型:A 型:通常造成較強的病症癥狀。可造成區域性及全面性大流行。 病毒變異快速。 可感染人類、家畜、家禽等各種物種(禽流感、H1N1 新流感皆屬於 A 型流感)。B 型:較無強烈病症癥狀。只造成區域性流行。 病毒的變異不大。C 型:只造成輕微、甚至可忽略的病症癥狀。對公眾健康的衝擊輕微。藍志堅接著表示,動物也有流感,例如:空中飛的鳥及人養的豬。最令人擔憂、防不勝防的是,隨著飛禽遷徙而無遠弗屆傳播的禽流感。熟諳各類病毒的防疫專家藍志堅憂心的說明,禽類和畜類的流感,原先只在各物種間自相感染(如引起大批雞隻死亡之雞瘟),但由於病毒會自發性地不定時基因突變,新品種病毒於焉產生,導致原來只感染禽類的流感,對人類也造成威脅。過去一百年,禽流感病毒經由禽傳人、人傳人,導致三次(1918 年、1957年、1968 年)全球性、致命性的大流行。禽流感的病癥及發病初期與一般流感差異不大,但禽流感引起的發燒可高達 41℃,且較一般流感容易影響肝功能,也較易引起淋巴細胞減少及呼吸道衰竭,甚至因多重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針對只需一公克病毒就能殺死一百萬隻雞的超級殺手,藍志堅進一步解說禽流感病毒的頑強生命力:在低溫下,病毒可在受汙染的糞便中存活至少三個月。 在 22℃ 的水中可存活四天以上。 在 0℃ 的水中可存活超過三十天(例如:病毒能存活於冰凍湖水,直到野鴨再度遷徙回來)。 面對看不見的強勁敵人,除了注意個人衛生及保健,人類真的無計可施嗎? 藍志堅提醒民眾,高溫可殺死禽流感病毒(56℃ 達三小時或 60℃ 達三十分鐘),一般消毒劑,如:福馬林或碘化物,皆是禽流感病毒的剋星。另外,病雞(或病豬)的腸胃道、糞便、屁股、其至血液,都有病毒存在,民眾務必與之保持距離,以策安全。本文轉載自宇宙光雜誌2009年十月號第36~39頁「診療室的春天」專欄文章提供:台東基督教醫院 吳方芳

注意個人衛生避免飛沫傳染 H1N1就不需恐慌

注意個人衛生避免飛沫傳染 H1N1就不需恐慌#H1N1

打開電視報章雜誌等媒體,最觸目驚心的是H1N1新型流感的流行及死亡案例的增加,人人自危,其實如果我們能靜下心來了解H1N1的來龍去脈,是可以大大減少感染的機會。注意個人衛生避免飛沫傳染H1N1新型流感傳染途徑與季節性流感類似,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所以個人平時之預防措施:1. 遠離感染來源:避免前往人潮聚集處及至醫院探訪病人及戴口罩。2. 注意個人衛生:養成勤洗手的習慣。3. 注意個人保健: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克流感的治療效果很好感染H1N1 新型流感,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一般成人在症狀出現前1 天到發病後7 天均有傳染性。其症狀與季節性流感類似,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全身酸痛、頭痛、寒顫與疲勞,有些病例出現腹瀉、嘔吐症狀。其中發燒、全身酸痛 是比較典型的表現,民眾若是不幸發生上述症狀,也不必恐慌,不見得一定是新型流感, 此時應戴口罩並儘快就醫。如果快速檢驗為陽性則可高度懷疑是H1N1, 此時可以免費口服克流感藥物治療。即使確定感染新型流感民眾也不必害怕,因為比起SARS,新型流感的死亡率低很多 而且克流感的治療效果也是很好的。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有發燒等類似H1N1 新型流感症狀的民眾,應戴口罩並儘快就醫,並應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一)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應戴口罩,當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時,應立即更換並丟進垃圾桶。(二) 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若無面紙或手帕時,可用衣袖代替。(三) 如有呼吸道症狀,與他人交談時,儘可能保持1 公尺以上距離。(四) 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時,要立即澈底清潔雙手。(五) 生病時應在家休息,除就醫外,儘量避免外出。

流感小疫苗‧健康大保護,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開始囉!

流感小疫苗‧健康大保護,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開始囉!#H1N1

今(98)年的公費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即將於10月1日全面展開,施打對象包括65歲以上老人(民國33年12月31日前(含)出生者)、機構對象、罕見疾病患者及重大傷病患者、滿6個月以上(民國98年4月30日前出生)至3歲以下嬰幼兒、醫事及衛生等單位相關人員、禽畜工作人員、國小一年級至四年級學童之外,今年更新增3-6歲幼兒。12月1日起,如公費季節性流感疫苗尚有剩餘,將開放全民施打至疫苗用罄為止。依據往年經驗,預估流感在12月中旬開始流行,農曆年前達到高峰。疫苗施打後需約2週後才會產生抗體保護效果,面對即將到來的流感季節,現在接種疫苗正是時候。為方便民眾就近完成接種,如符合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對象,可前往台中市245家合約醫療院所或衛生所接種流感疫苗;醫事及衛生等單位相關人員(由衛生局安排接種)、禽畜工作人員(安排至衛生所接種),國小一至四年級學童則在校由醫護人員集中接種;而台中市各區衛生所為服務民眾,則於一般預防接種時間提供免費接種服務。另H1N1新型流感疫苗,預計11月開打,詳細接種日期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公告之。如欲查詢本年度流感疫苗接種地點,歡迎電洽台中市衛生局及各區衛生所,或至本局網站http://www.tcchb.doh.gov.tw/線上查詢。本局防疫專線:04-23801151提醒家長,秋冬同時是輪狀病毒與流感高峰,應讓寶寶於六個月內完成輪狀病毒疫苗接種,有助於臨床上鑑別診斷初期症狀相似的這兩種疾病。世界衛生組織也已建議各國,以疫苗做為對抗輪狀病毒流行最有效的方式。以口服二劑型輪狀病毒疫苗為例,自寶寶六週起即可接種,兩劑間相隔至少四周,最早可在十週大完成兩劑疫苗,不僅保護寶寶的健康,更可避免感染後的醫療支出與難以計數的心理負擔。

換季防流感 首重提升免疫力

換季防流感 首重提升免疫力#H1N1

秋高氣爽,本是一年之中最宜人的季節,但也是冷、熱交替氣溫多變化的時節;稍一不甚易受風寒,常見疾病仍是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流行性感冒。因此,秋冬時節首要保健為感冒的預防及免疫力提升。天主教聖功醫院家醫科 - 謝偉倫醫師表示,預防流感,首要瞭解流行性感冒與一般感冒有何不同;一般流感跟感冒一樣都會有咳嗽、喉嚨痛,少數也會有流鼻水…等上呼吸道症狀,但是流感發生38度以上高燒及其他如頭痛、全身痠痛的症狀較明顯、同時會有嚴重的疲倦有如被擊倒般的疲累。在老人、小朋友或嬰兒因表達能力較差,產生的生理反應:高燒不退、突然的活動力減低或是嚴重嗜睡,一旦有以上症狀應儘速就醫。今年適逢新型流感大流行,謝偉倫醫師強調,大家應該更注意平時的保健與免疫力提升。而新型流感跟一般的流感有何不同?實際上流行性感冒每年都有,而新型流感的症狀與過去季節性流感也都相同,依過去的統計死亡率約千分之二到五,每年也有人因為流感併發症而死亡。此次H1N1是過去沒有流行過的流感病毒,一旦大流行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免疫,因此被感染人數恐會增加;雖然目前預估的新流感死亡率與過去季節性流感相比,並未明顯增加,如果感染的人數眾多,死亡人數仍會相當可觀。至於流感的保健與一般傷風感冒的預防保健並無不同,仍以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飛沫及接觸傳染為重。若出現類流感症狀,如發燒、咳嗽等症狀,請及早就醫。就醫後宜盡量在家休息,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如有外出,請記得戴上口罩,並注意咳嗽禮節,以手捂住口鼻,避免病毒傳播。流感的飲食保健,謝偉倫醫師則建議宜重清淡食物,例如:蔬菜、水果(含豐富維生素C,易於消化,有助提高免疫力,對抗病毒)並應多喝水,避免大魚大肉過度進補,反而降低免疫力;另外身體免疫力最重要的養分,叫做「睡眠」,生活規律並充足的睡眠,才是最好的養生與保健之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