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師

越愛越沒安全感?「1個小測驗」秒懂你的人格類型如何影響戀愛關係

越愛越沒安全感?「1個小測驗」秒懂你的人格類型如何影響戀愛關係#心理諮商師

戀愛中的情侶,理想上會隨著對彼此熟悉增加,而更能分擔甘苦,成為互相扶持的人生伴侶,但現實中卻不盡如此,有些人反而害怕距離拉近,忍不住想逃離。韓國知名諮商心理師全美暻在《你的愛情就像你自己》書中分析,類似這樣的情況,其中一方可能有迴避型依戀的問題,若能釐清這點,找到安全感,反而能讓關係更加穩固。以下為原書摘文:

專家:掌握12歲前教出小孩好情緒

專家:掌握12歲前教出小孩好情緒#心理諮商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陳詩婷/採訪報導)研究人員曾經做個實驗,當孩子小時候,若將一顆糖放在他面前,但不准他吃,如果小孩可以忍耐超過20分鐘不哭不鬧,就是擁有好情緒,這些人長大之後繼續追蹤,發現他們的犯罪及情緒失控的機率都遠比會哭會鬧的小孩低很多。打造幸福家庭的推手許皓宜說,從親子教養的角度談,兒童情緒控制養成12歲就定型,所以教養孩子好情緒最重要的時刻就是「學齡前0-6歲」及「學齡期7-12歲」這兩個時間點。心理諮商師許皓宜說,0-6歲的小孩語言能力跟不上大腦發展,所以這個年齡層的孩子哭鬧是正常的!但如何成功逆轉小孩的壞脾氣,許皓宜說:「不要限制孩子的探索世界的活動,讓孩子充分歷經生活的挫折,是教養孩子好脾氣的第一步!」所以,家長動不動對於小朋友跌倒或擦傷而過份心疼,對小孩的情緒養成反而是扣分,因為當下家長對小孩的反應,會直接影響小孩對挫折的容忍度。許皓宜舉例,自己的兒子因為在學校被同學抓傷而喊痛,面對這種情況,她第一句話會問:「那你有沒有抓同學?」取代馬上心疼他的舉動。許皓宜說,不要過份在意小孩的挫折,因為這些挫折本來就是人生會遇到的問題,如果讓小孩從小就體會挫折感,長大後,小孩更能夠將心比心,反而能學習克制自己的情緒,對未來情緒性格的發展影響相當大。7-12歲是小孩最需要情緒管理「教育」的時間點,因為這個時期是他們面對學校課業、同學壓力、及學習與人相處的最初,所以他們會很在意學校的成績表現,得失心也會比較重,相對來講,情緒失控的表現也會比較多!面對這個時期的孩子情緒問題,許皓宜說:「運用非語言肢體接觸的原則,可以幫助緩和孩子的情緒,而心理學上最常使用的是碰肩膀。」因為輕壓人的肩膀,會傳達給人一種緩和、穩重的氛圍。當孩子情緒緩和後,下一步就是問他:「發生了甚麼事?」一定要讓小孩講出來情緒失控的原因,不然悶在心裡,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焦慮跟緊張,甚至養成咬指甲、摳手等不安全感的行為。許皓宜說,孩子擁有好EQ,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對日後壓力忍受度、工作、人際關係等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教養小孩情緒最重要的原則就是:「面對小孩的暴怒,家長們就要越表現的淡定。」因為淡定一方面可以控制家長們的情緒,以免將自己的情緒反應加諸在孩子身上;另一方面則是不要讓小孩認為吵鬧的小孩有糖吃,久而久之,小孩養成習慣,認為只要吵鬧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如此會增加孩子生氣的強度與頻率。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focus.asp?sid=89&id=935

掌握自己的情緒 輕鬆教出孩子高EQ

掌握自己的情緒 輕鬆教出孩子高EQ#心理諮商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陳詩婷/採訪報導)提高孩子的高EQ,已成了現代父母的必修課。許多研究都指出,孩子有個好情緒,除了對挫折忍受度較高外,社交能力、學業表現也會比較傑出。只是,在教導孩子們好情緒的同時,家長們該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緒呢?打造幸福家庭的推手許皓宜說:「從親子教養的角度來看,家長們千萬不要叫自己不要生氣,因為生氣才能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如果情緒管理真的不好時,就找出安撫自己情緒的人事物,平衡大腦的情緒!」因為少子化關係,現今家長對待小孩的教養方式多半都「太小心」,家長們容易將自己的情緒反應隱藏起來,心理諮商師許皓宜說,「通常告訴自己不要生氣,通常才是會那群一直生氣的人!」比如很常見的例子是,小孩哭鬧爸媽不買玩具時,剛開始好言好語,之後父母突然失控大罵,接著覺得丟臉就逃回家。許皓宜說,「工作會有情緒、有挫折,教小孩當然也一樣!」如果刻意隱藏自己某部份的情緒,潛意識反而會刻意增強隱藏的情緒,一旦遇到刺激,就會容易無法控制,甚至情緒突然暴發,所以許皓宜告訴各位家長,教出小孩好情緒的第一步就是:「千萬不要叫自己不要生氣!」父母管教小孩難免會情緒失控,但失控不見得不好喔!許皓宜說:「生氣是好事,反而是給自己面對情緒的機會!」因為失控代表家長們在教養的背後,存在很多看不到的挫折、失望與情緒,反而藉由生氣,可以誠實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沒有意會到的挫折與失望。一旦了解引發情緒的事件或刺激情境,當下次再接收到同樣刺激時,就能事先預防,甚至學習控制!如果真的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時,就要「找出安撫情緒的人事物」。許皓宜說,親子教養心理學上,碰到很盧的小孩會利用「暫時隔離法」處理,同樣也可運用在父母的情緒上,許皓宜稱之為「正向隔離」,就是找到能夠安撫自己的人事物。比如以「人」來談,當小孩子盧到媽媽受不了時,這時爸爸應該站出來,帶離媽媽情緒刺激的地點及情境:「沒關係啦!走,我帶妳去散個步或看電影!」而不是告訴另一半應該怎麼做才是對小孩好,否則當事人會很挫折。又或者,當人在生氣時,多半是利用大量的視覺和聽覺兩個感官來反應情緒,這時就可用「嗅覺」或「意境式」的感官,平衡大腦的情緒,比如小孩通常會有一種獨特的奶香味,聞起來讓人覺得很幸福,所以當自己情緒到零界點,不妨將感官轉移到小孩奶香味的嗅覺,讓自己感覺到小孩幸福味道的一面,這時就能夠抽離生氣的情緒。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focus.asp?sid=89&id=93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