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

鼻塞、咳嗽⋯不一定是新冠!醫警告:看錯科,恐成慢性病需開刀

鼻塞、咳嗽⋯不一定是新冠!醫警告:看錯科,恐成慢性病需開刀#鼻竇

許多民眾可能都曾有類似經歷:偶然出現鼻塞、鼻涕倒流等現象,進而導致咳嗽、濃痰、鼻涕呈現黃綠色,以為是小感冒或鼻子過敏而不予理會,持續不適好幾週才求診。在疫情期間,這些類似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可能會優先求診胸腔科,卻因找不出相關病因,直到耳鼻喉科,才發現是鼻竇炎。若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恐惡化成慢性鼻竇炎。

婦聞屍臭達半年 竟是鼻竇染黴菌惹禍

婦聞屍臭達半年 竟是鼻竇染黴菌惹禍#鼻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哎!你有沒有聞到一股屍臭味?我怎麼覺得今天一直聞到?」日前,彰化基督教醫院收治一名長達半年稱一直聞到怪異屍臭味的五十歲女性,這名女性開始聞到臭味還問旁邊的朋友同事有沒有聞到,但同事們均表示沒有聞到怪味;直到半年之後,這名女性的左臉頰腫大,牙齦還冒出濃來,嘴巴吐出臭味才就醫診治,發現她的鼻竇遭黴菌感染化膿發炎才導致自己總是與臭味為伍。鼻竇發炎遭黴菌感染,甚至還侵蝕左上頷骨,才知道就醫?彰化基督教醫院耳鼻喉暨頭頸部科主任王哲偉說,該名50多歲女子自己不時聞到屍臭味,詢問周遭親友卻無人聞到,症狀持續6個月,直到日前左臉頰腫脹、牙齦出現膿包才就醫。檢查她罹患慢性鼻竇炎,合併黴菌感染,經手術清除鼻竇內發炎組織,症狀已緩解。對此,醫生表示,如感冒流鼻水的症狀,經治療兩周之後沒有改善,可能屬於鼻竇炎的症狀,應迅速就醫,不要以為感冒好了只剩流鼻水症狀而拖延治療。

台獨大老黃昭堂驟逝 主動脈剝離致死率高

台獨大老黃昭堂驟逝 主動脈剝離致死率高#鼻竇

知名的台獨運動人士黃昭堂昨天(17)上午病逝,根據台獨聯盟秘書長王康厚表示,原本黃昭堂在和信醫院進行鼻竇手術,原本手術相當順利,但是在恢復室等待的時候,心跳卻突然停止,在緊急送到台大醫院之後,檢查出來是主動脈剝離,但這時已經回天乏術。和信醫院副院長謝炎堯表示,過去黃昭堂就有心臟病史,沒想到在手術之後剛好發生心律不整,結果發生遺憾的事情。根據三軍總醫院的衛教文章指出,動脈剝離是一種複雜且致死率很高的心臟疾病,是因為血管壁的中層因為一些原因(如高血壓或是結締組織缺陷等)受損後,加上血管壁中的內膜破裂,結果讓血液流進血管的中層,形成一個「假腔」壓迫到原本血管的血流進行,嚴重的話甚至會造成破裂大出血。依據統計,急性主動脈剝離若是不處理,50%以上的病人會在發生後48小時內會死亡,約71%的人會在2個月內死亡,89%的人在3個月內死亡,而91%會在6個月內死亡。該文章也指出,會導致主動脈剝離的因素有高血壓、先天性主動脈狹窄、懷孕、胸部外商或是遺傳疾病馬凡氏症候群等,都可能誘發主動脈剝離。而主動脈剝離最常見的症狀有胸痛(有90%的病人會發生),病人會有突發性被撕裂般的疼痛,其次是高血壓(有60%的病人有高血壓症狀)甚至還會休克昏迷、中風癱瘓、心肌阻塞、腸阻塞、肢體缺血、心跳增加、臉色蒼白等。文章最後還提醒,急性主動脈剝離是一種不常見,但卻可能致命的重症,每年全國發生率估計至少在兩百例以上,若沒有妥善治療,兩天內死亡率超過50%,因此愈早診斷愈早治療是可以降低死亡的機率。過量會傷視神經 類固醇藥物怎用?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537&HN_Yr=0&HN_Mon=0關節鏡手術傷口小 避免肌肉萎縮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566&HN_Yr=0&HN_Mon=0腦血管不正常收縮致頭痛!愛愛時也會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565&HN_Yr=0&HN_Mon=0

51歲男子鼻咽癌復發 鼻竇狂流膿水

51歲男子鼻咽癌復發 鼻竇狂流膿水#鼻竇

51歲的林先生有鼻咽癌病史,透過電療後暫時控制住病情,但去年初又發現癌症復發,醫師建議他接受積極治療,但他卻遲遲不肯答應。原來林先生曾聽說不少復發病友接受第二次電療時發生聽力退化、視力模糊、顱底或鼻竇反覆發炎狂流膿水等副作用,讓必須工作肩負家中生計他裹足不前,一直拖到年底才決定到光田醫院接受治療。該院癌症治療團隊採用「鼻竇內視鏡導航下鼻咽部切除術」,不僅安全、精確的一次切除腫瘤,同時還免除了鼻咽癌患者接受二次電療後可能會發生的各種副作用,目前林先生預後良好,持續追蹤都未有復發跡象。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沈炳宏醫師表示,台灣平均每10萬人就有10人可能罹患鼻咽癌,這種癌症好發於40~50歲男性,大部分都是家庭生計的維持者。因為腫瘤位置深層,靠近顱底、血管等重要器官,所以目前的治療主流以放射治療(電療)為主。治療後第一期患者五年存活率有九成左右,第二期也有五成以上,所以早期發現治療後擺脫病魔的機率很高。可惜的是,仍然有1/4的病人可能在日後復發。目前針對復發的病人仍以再次電療為主,但是病人承受第二次電療後,有可能產生一些後遺症,包括聽力損傷、中耳鼻竇發炎、口腔或食道發炎導致吞嚥困難等,少數嚴重者還可能造成顱底骨髓炎甚至壞死。沈炳宏醫師表示門診中常需為鼻咽癌復發患者抽出中耳及鼻竇中不斷蓄積的濃水,這些不適症狀對許多肩負家庭生計的患者來說,影響真的很大。有鑑於此,醫療界也發展出所謂的「救援性手術」,針對電療後效果不佳或不願意再接受電療的鼻咽癌病人,改採用「手術」的方式來切除鼻咽腫瘤。在內視鏡還不發達的過去,手術必須把顏面切開、鑿開上頷骨來切除腫瘤,但這種手術耗時、出血量和風險較高,最重要的是,術後病患臉部腫痛麻木,生活品質仍然受到影響。但現在透過技術成熟的「鼻竇內視鏡導航手術」來治療,不僅外觀無傷口、出血量少、復原快,癌症的局部控制率比起傳統手術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未來也可望成為鼻咽癌復發患者施行「救援性手術」、對抗癌症並保有良好生活品質的絕佳新選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