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照顧

失能者家屬福音 喘息服務減輕壓力

失能者家屬福音 喘息服務減輕壓力#老人照顧

臺北市政府主計處統計資料顯示,臺北市總人口數100年12月底為265萬968人;而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為33萬8,199人,占全市人口比率12.76%;另依臺北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推估今年需要長期照顧服務的人數約3萬人左右,顯見老人照顧已是重要課題。越來越趨向高齡化的人口結構,使得社會各角落家庭照顧者的負擔就越大。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失能者安置於機構至100年底僅約6,400人,在家由親人照顧者則占大多數;衛生局呼籲家庭照顧者善用短期的「喘息服務」,以減輕照顧負荷,調整身心壓力。臺北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除了提供失能長者服務外,對照顧者也提供貼心的「喘息服務」(包括機構式及居家式喘息),其目的是減輕照顧者的照顧壓力。為提供優質的喘息服務品質,衛生局每年均派員不定期至機構抽審喘息服務辦理情形,包含:護理紀錄、相關資料審查等,並定期以電話訪談民眾或家屬,瞭解民眾對喘息服務的滿意程度,100年度調查採李克特(Likert Scale)五點計分,整體滿意度為4.22分。林奶奶罹患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三度中風後即臥床迄今,雙下肢肌力及關節活動度極差,有輕微攣縮情形,日常生活完全依賴家屬照顧。主要照顧者為現年39歲兒子蔡先生,相當孝順照顧工作不假他人之手,100年度曾2次使用機構式喘息服務,對於機構喘息服務相當滿意。有需要申請喘息服務或其他長期照顧服務的民眾,可多加利用:一、長期照護諮詢服務專線:412-8080「長期照護幫您專線」(外縣市02-4128080)。二、臺北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暨5區服務站。三、或至臺北市長期照顧資訊網站查詢相關資訊:http://subweb.health.gov.tw/longterm_care_web/。

家人如有失智症 該如何是好?

家人如有失智症 該如何是好?#老人照顧

目前全球因醫學科技的發達造就了人類長壽,但也相對存在人口老化的問題,人老的一些疾病及生活問題,深深影響著社會結構,而政府有鑑於失智症人口快速增加,已開始著手建立失智症照護體制。高雄凱旋醫院 職能治療師  陳南成表示,失智症是指大腦受到影響,若到達極限會讓人喪失認知基本技巧,包含記憶力、對人事地物判別力、問題事物判斷力、理解力、抽象思考能力、語言能力、及因疾病關係造成人格改變、精神症狀行為障礙等…並且再也無法從事日常活動的總稱。失智症依病因可分為許多種,有些失智症是暫時性及可治療的,像是藥物濫用、頭部受傷、代謝障礙、缺乏維他命B12及葉酸等,但最熟知及常見的為「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則為無法回復的,佔所有失智症患者約三分之二,且初期症狀多為近期記憶障礙為主,易有健忘狀況產生,從輕微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簡稱MCI)至極重度失智需8~10年,故醫療目標放在將退化時間延長,減緩疾病的進行及症狀治療。我們能為失智症患者做些什麼呢?陳南成說明,在環境改造方面必須從老人特殊生理及疾病歷程考量設計,由於認知功能障礙導致對人事地物判別力下降,常對周圍環境感到茫然,不清楚是早上還是晚上,找不到廁所、不知自己在哪裡、周邊的人是誰等…所以要提供足夠的線索讓患者容易了解自己周圍之人時事地物,例如:充足自然採光,易分辨早上及晚上,並留意安全性,加上薄紗減少強光造成的視覺不適。在明顯處放置字體放大、簡單之標示或時鐘日曆,且避免使用反光材質,這些措施可增加現實感。針對個人房間或是床位之標示部分,可個別化,利用對個案有意義的物品,讓個案易了解這是屬於他的位置。安全舒適性的環境—防跌、防撞、防滑都是必要性,並可設計迴路式走道,可讓患者更多的走動空間,必要時房間的擺設能照患者家中愈接近愈好。避免患者誤食、燙傷等方面,熱水需控制在安全溫度範圍,藥品必需放在上鎖的櫃子裡。在輔具方面,有可以訓練日常生活功能的輔具如穿著訓練蛇,節狀設計每節有不同拆卸方式,藉由解開、固定各項裝置,來提供手功能與日常穿著相關活動的訓練;並同時要提供聽覺、不同觸覺、各種形狀顏色視覺刺激的輔具。陳南成進一步說明,對於因失憶而重覆問話、問人、問物等等,有溝通板可以配合照片使用,亦可錄下人的聲音,讓患者按壓,聽到想找尋者的聲音及照片,讓患者安心。陳南成提醒家屬,失智症照護是以人為中心,從失智症患者為考量,每個個案都有其獨特性,無法照本宣科,故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然而過程中照顧者的情緒及壓力難免不穩定,自我的壓力及情緒調適顯得非常重要,適當的休閒活動,休息一下,放鬆身心靈,才有足夠的正向能量繼續,因有快樂的照護者才有會快樂的失智症患者。延伸閱讀「老人生理退化表」:http://www.uho.com.tw/sex.asp?aid=8269

東基歷經十年打拼 浴火重生、建構愛的循環平台

東基歷經十年打拼 浴火重生、建構愛的循環平台#老人照顧

「我很好奇,一間醫院怎麼會參加台灣企業獎?而且還通過了初審、複審的書面審查?」台灣企業獎評審前往台東基督教醫院進行企業拜訪時,道出了心中的疑惑。經過最後的總決審,東基以「打拼十年,浴火重生、建構愛的循環平台」、「不只是一間醫院」的特色,脫穎而出,榮獲2008年台灣企業獎非營利組織「最佳社會貢獻獎」!台灣企業獎被定位為企業界的諾貝爾獎,今年邁入第六屆,成立以來深獲台灣企業人士的肯定。「蛻變與挑戰」是今年台灣企業獎的主軸,主辦單位表示,這是期許台灣企業在全球經濟衰退的疑慮中,重新收拾腳步,昂首向前,走出亮眼的新未來。台灣企業獎頒獎典禮上,代表東基上台領獎的東基院長呂信雄致上深深的感謝。他把這份榮耀歸給上帝、所有獻身後山服事的宣教士和全體同事,以及給予東基支持與關懷的愛心人士、好朋友。呂信雄院長是醫界少數不是醫師的院長,因著專業的醫務管理背景,使他獨到的見解與分析,得以帶領東基衝破困境,化危機為轉機。由花蓮到台東今年剛好滿十年的呂信雄院長,回想當初被派遣來東基擔任東基院長一職時,接下的東基正瀕臨關門的危機。幾經長考,他以逆向思考為東基找到短期經營的方針:「東基是一間醫院,但它又不是很大,它比大醫院設備、人才少,跟診所比又不方便。為什麼不反過來想呢?我們可以比診所設備齊全、又可以比大醫院方便。醫院有很多行政程序,所以我把行政程序縮短,讓它比大醫院方便,但又比診所設備齊全。」就長期發展而言,呂信雄院長剖析後後認為,唯有更新醫療設備、找齊專科醫師,甚至要擴充醫院規模,東基才得以生存。定位清楚後,呂信雄院長著手「找資源重建醫院」的工作。雖然有921大地震、911事件的衝擊,靠著社會大眾的慨然義助,東基新醫療大樓終於在2003年完工啟用、舊大樓也在第二年整修完成,以嶄新的設備及親切的團隊投入照護台東人健康的行列。環顧周遭的環境,呂信雄院長苦思東基的下一步,最後他為身為地區醫院的東基找到一個獨特的角色。「我覺得在急性的醫療發展有限,這裡已經有一個區域級的台東馬偕醫院,我認為醫療不是為了競爭來搶病人,應該做一些區隔與幫補,所以東基跟台東馬偕醫院有一個很好的合作關係,他們往急重症發展,我們往社區發展。」就這樣,東基成立了「一粒麥子基金會」一起來推動社區全人關懷工作。家戶探訪(居家服務、居家護理、獨居老人緊急救援連線通報服務)、老人送餐、山地巡迴醫療、老人日托等服務,也陸續開展。以老人服務而言,每月東基服務的老人就有一千五百名。兒童關懷方面,目前已設立十一個課輔班,每學期幫助兩百二十名弱勢家庭的兒童。如何以有限資源創造無限的服務價值,並形成愛的循環平台,是東基一直努力的目標。邁入第四十五年的東基,將繼續致力「醫療志業」和「老人照顧志業」,為弱勢族群謀求幸福。呂信雄院長藉此得獎機會再次呼求,希望能找到更多好醫師來台東一起守護後山,也希望社會大眾能繼續支持東基,讓愛的循環繼續轉動。

《常見病茶飲湯方4》之“中老年人保健〞養生篇

《常見病茶飲湯方4》之“中老年人保健〞養生篇#老人照顧

正確的養生用藥觀念許多人在談到「養生保健」或是「預防衰老」時,總會聯想到「吃補」、「強壯」等觀念,其實生活在現代文明社會的人,絕大多數都不是單純的虛弱或「不夠強壯」,很多疾病都是先由於「太過」而導致失衡(像是過度的飲食、思慮、慾望、壓力等),因此養生的重點應首重「調養」;去除太過的部分,常令不足的部分自然補足,而不需太多的「奧援」,這種觀念也就是調整陰陽、平衡氣血,其次才是補虛去弱。原則上應以理氣解鬱、活血除瘀為主,再依個別的狀況酌予滋陰助陽,或益氣補血,如此方可避免因浮濫用補,而產生偃苗助長、火上加油的危害。中老年以後應避免吃的食物由於中年以後腸胃機能及生理代謝功能,都不再像年輕時那麼旺盛,所以飲食的內容也應做適度的調整:1. 減少油脂的使用:特別是動物性油脂、人工合成油脂。2. 降低肉類的攝取量:尤其是紅肉類的食物應減少食用。3. 適度減少澱粉類的攝取:要減低米食、麵粉的攝取,或選擇糙米、胚芽米等,保留高纖及營養素的穀類作為主食。4. 減少食用甜食。5. 避免精緻、過度人工或加工類食品。6. 避免飲用過多冰冷的飲料、食品:如冰品、冰咖啡。7. 避免食用過多煙燻、燒烤及油炸類食品。中老年的養生茶飲玉竹潤澤湯【材料】:玉竹12g、黃精9g、百合9g、山藥12g、當歸6g、川芎6g、西洋參15g、甘草3g 【做法】:加入清水適量共同燉煮,待溫食用。 【功效】:抗衰老、養顏美容、袪斑潤肌膚、解鬱安神。 中藥的性味功效*玉竹:甘平,滋陰潤燥。 *黃精:甘平,滋陰潤燥、補益脾肺。 *百合:甘微寒,潤肺止咳、補虛安神。 *山藥:甘平,益氣養陰、補脾益肺滋腎。 *當歸:甘辛溫,補血、活血、止痛、潤腸。 *川芎:辛溫,行氣活血、袪風止痛。 *西洋參:苦微甘寒,補氣養陰、生津清熱。 *甘草:甘平,補益脾氣、止咳嗽、緩急止痛、解毒。(本文作者為美國全國針灸中藥醫師      - 魏哲彰/湯立嘉 醫師)(文章擷取自-常見病茶飲湯方4)

面對失智老人的認知與照顧

面對失智老人的認知與照顧#老人照顧

老年失智最常見的類型是阿茲海默症,一種因腦神經病變造成嚴重神經壞死、持續變化與生功能惡化的疾病。由於它會影響罹病者的智能與行為表現,因此家人在認知與照護上有很大的挑戰,也需要配合病程的變化而調整照顧模式。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老年專科江維鏞醫師指出,罹患阿茲海默症經診斷後之預估生命期約為3-8年,對於早期的病患,照顧之首要工作是評估病人的獨立程度-包括自我照顧(ADL)與生活機能(IADL)兩部份。在不影響病患與他人的安全前提下,儘可能讓病患自己執行原先的活動,再依據病程的變化,逐步協助病患放棄獨立的生活。在自己的限度內建立生活常規是很重要的事,可以減少病患的混淆。江維鏞醫師表示,照顧者要做好照顧的工作,有以下幾點關鍵要素必須注意:1. 以成人方式對待他;2. 認真看待他的感受與興趣;3. 認真看待他的過去與特性;4. 當他最好的朋友,展現對人的尊重;5. 要有彈性;6. 不要批評他與自己。到了病患疾病的中期,最大的難題是病患的行為改變所造成的問題,這是疾病的一部份,不是故意,也沒有惡意。常見的行為問題,包括隱瞞與否認、記憶喪失、頑固、黃昏症候群、亂打電話、強迫行為、睡眠、藏(掉)東西、游走、不當性行為、辱駡、緊跟你…等,照顧者要特別注意。至於應如何來處理失智老人行為所引發的問題?首先,瞭解任何與病患行為問題可能有相關的原因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其次,要注意的是,不良的溝通模式也是引發病患行為問題的原因,譬如快速談話、非面對面接觸、複雜的內容、指責的語氣等,對於上述情事妥善處理的方式有許多,方式之一則是先加入病人的〝真實〞世界,認同感受,再用其他活動轉移注意力。此外,照顧者也可配合運用「限制、重新評估、重新考慮、改道、安慰與回顧」等原則及方式來處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