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Insulin)是人體胰臟內的一種蛋白質激素,也是人體重要的合成性荷爾蒙,當人體缺乏有效的胰島素就可能導致血糖過高,甚至引起糖尿病。若糖尿病患者在經過飲食管理、規律運動、按時使用多種口服藥後,血糖仍舊無法達標,就要考慮是否要接受胰島素治療。《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胰島素的使用時機。
胰島素(Insulin)是人體胰臟內的一種蛋白質激素,也是人體重要的合成性荷爾蒙,當人體缺乏有效的胰島素就可能導致血糖過高,甚至引起糖尿病。若糖尿病患者在經過飲食管理、規律運動、按時使用多種口服藥後,血糖仍舊無法達標,就要考慮是否要接受胰島素治療。《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胰島素的使用時機。
糖友長期治療糖尿病,雖然多種降糖口服藥平常都在吃,但控糖效果還是不好怎麼辦?醫師指出,若能釐清糖友用藥擔憂、早期使用胰島素治療或替代慢性糖尿病口服降糖藥物、掌握胰島素治療3大關鍵時機,適時「讓胰島細胞休息」才是長期抗病的重要關鍵。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陳小姐5年前暴瘦20公斤,原以為是瘦身成功,卻接連出現口渴、吃不飽,甚至體力不支等症狀。確診為糖尿病後,醫師評估應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可降低引發其他併發症風險。 全台灣糖尿病患者已突破150萬,根據統計 ,台灣每年糖尿病患成長近10萬人,預估5年內糖尿病患將突破200萬人!衛生署公佈的100年度全台十大死因中,糖尿病高居第四位,目前全台已有超過150萬名糖尿病病患。據健保局資料統計 ,台灣每年糖尿病患成長近10萬人,預估5年內全台糖尿病患將突破200萬人,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游能俊醫師指出,糖尿病若未能有效控制,可能提高併發症發生風險;國內外的治療指引皆建議病患可及早使用胰島素治療以穩定控糖,但國人對於施打胰島素普遍存有誤解,反而造成患者拒絕或中斷使用胰島素治療。根據調查 ,國內二型糖尿病患中有3成需使用胰島素治療,但目前胰島素施打率僅1成5,還有超過20萬名應施打病患未積極控糖,故建議病友應諮詢醫師及早使用胰島素,才能享有良好的血糖控制。(圖片來源/主辦單位提供)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怡君說,有些病人是一定需要注射胰島素的,比如: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危症、手術前後、或是嚴重肝腎不良患者。其實胰島素是人體內胰臟細胞會分泌的一種賀爾蒙,早在1920年代就在使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胰島素發展至今已經有許多種類可以選擇,有中長效、短效、超長效、超短效、不同比例混合型,甚至注射的筆針也製作越來越人性化,即使是視力不佳的病患操作起來也相當容易,讓醫師治療病人時,除了藥物之外有更多選擇。目前,民眾對胰島素治療各有不一樣看法,從國外大規模研究得知,第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在後期勢必會走向胰島細胞衰敗命運,所以不得不施打胰島素補充回去。但另一方面,在疾病的早期就施打胰島素對於血糖控制也是有很好效果。2009年新英格蘭雜誌的一個大型試驗也証實,一天只要注射一次胰島素就可以使6成以上原本控制不良的病人糖化血色素降到7%以下,更對胰臟細胞的衰敗有預防之效。林怡君醫師進一步解釋,當然胰島素治療也不是全然無副作用,有些病人會產生水腫、體重增加問題或是施打部位皮膚局部反應。最嚴重情況就是低血糖產生,這時必須尋求專業醫師做調整,可能是劑量不對或是施打時間不正確,一般民眾切勿自行大幅度調整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