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手術

人工水晶體脫位怎麼辦?用縫的就可以了!新方法提供恢復「正視」新契機

人工水晶體脫位怎麼辦?用縫的就可以了!新方法提供恢復「正視」新契機#白內障手術

65歲日本旅居台灣的高階主管,主訴右眼視力常常起起伏伏,一下清楚一下模楜,造成日常生活極大困擾,檢查後發現右眼十年前於日本開過白內障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但後來支撐人工水晶體的懸韌帶鬆脫,導致看東西會隨著人工水晶體的晃動(人工水晶體脫位,IOL subluxation)而視力不穩定,右眼最佳矯正視力僅剩0.4。 人工水晶體脫位(IOL subluxation)是一種罕見但嚴重的併發症,脫位率約為 0.2-3%,即人工水晶體移出在眼睛中的正常位置,造成視力模糊或不穩定,一旦發生就必須處理,以回復病人視力 人工水晶體脫位通常與囊袋及其懸韌帶的完整性及支撐能力有關,有許多誘發因素會增加囊袋不穩定和懸吊無力的風險,包括白內障手術、先前玻璃體視網膜手術、老化、高度近視、葡萄膜炎、外傷撞擊、色素性視網膜炎、糖尿病、異位性皮膚炎、過熟白內障、過去急性閉角發作、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及結締組織疾病(pseudo-exfoliation syndrome)【註:一種風濕性疾病】,前述日本人即為此疾病。 治療人工水晶體脫位有多種手術選擇,包括平坦部玻璃體切除術(vitrectomy),使用人工水晶體切割器或透過鞏膜隧道或鞏膜角膜切口,去除脫位的水晶體,隨後進行二次人工水晶體(硬片)的植入,但傷口大,需縫合多針角膜傷口,且在10年後可能會因為縫線斷裂,再次造成水晶體脫位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人工水晶體固定手術提供了手術的新選擇,中包括經鞏膜縫合固定(Flange fixation method)、經鞏膜三片式人工水晶體固定(Yamane technique)和虹膜嵌合固定(Iris-Claw IOL)等方式。 人工水晶體脫位的一般復位手術後,可能引起多種併發症,如復發性脫位、視網膜剝離、感染/前房膿瘍、發炎、出血、角膜損傷、黃斑水腫以及眼壓升高。傳統前房和虹膜固定人工水晶體,往往會出現危及視力的併發症,如前房積血、繼發性青光眼、黃斑水腫和瞳孔阻滯,而虹膜固定鏡片的晶狀體脫位和隨後的角膜內皮細胞死亡的發生率較高。而且由於縫線穿過葡萄膜組織,經鞏膜縫合固定鏡片有視網膜剝離和眼內出血的風險。此外,暴露的縫線軌道可能導致縫線結和組織侵蝕,並增加眼內炎的風險。 其中筆者較常使用的新方法—經鞏膜縫合固定法,則提供了減少副作用及復發的新契機,可以將原本使用的人工水晶體直接復位,不用再次更換人工水晶體,可以透過從內部或從外部的方法來實現,其中縫線分別從眼睛外部及內部穿過。而這種新的手術方法,晶狀體都放置在虹膜和前玻璃體腔之間,並透過相對側的縫線固定,將縫線埋入鞏膜內,並利用電燒筆燒灼後產生flange的技巧,可以固定人工水晶體的腳及鞏膜上的位置,減少了縫合時間,因而也縮短了手術時間,約40分鐘左右,大大減輕了醫師壓力及病人的恐慌感。 人工水晶體復位還是會有一些風險,如眼內出血、視網膜剝離、術後眼壓高、角膜水腫,經過詳細病解後,安排病患進行人工水晶體復位手術,所使用方法是燒灼6-0 尼龍線的方式(Cauterized prolene method),去產生固定端(flange)在人工水晶體的腳上及鞏膜端,以穩定人工水晶體,使得病人重拾視力,不再令人工水晶體晃動,術後視力1.0,無任何特殊併發症,病患直呼水晶體不再晃動終於可以「正視」的感覺真好!

白內障術後看不清,小心水晶體脫位!醫揪「10大風險」糖尿病也中標

白內障術後看不清,小心水晶體脫位!醫揪「10大風險」糖尿病也中標#白內障手術

白內障術後視力驟降,恐是水晶體脫位!一名65歲的高階主管,右眼視力常常起起伏伏,一下清楚一下模楜,檢查後發現10年前於日本開過白內障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但後來支撐人工水晶體的懸韌帶鬆脫,看東西會隨著人工水晶體的晃動而視力不穩定,右眼最佳矯正視力僅剩0.4。所幸,就診後醫師以「人工水晶體復位手術」為該名主管重拾視力。

白內障年輕化!眼科權威呂大文揭「手術率年增3成」:逾1%台人都做過

白內障年輕化!眼科權威呂大文揭「手術率年增3成」:逾1%台人都做過#白內障手術

白內障不再是老年人專利!近年隨著過度使用3C產品,造成用眼過度並曝露於紫外線下,致使白內障患者逐漸年輕化。醫師指出,55歲以下接受白內障手術者以每年30%速率增加,視力變差、對比敏感度差、辨色力下降等都是可能影響,嚴重恐失明。呼籲民眾,若有畏光、黑點、複視等現象,最好趕緊就醫。

白內障一定要開刀嗎?手術前你應該知道「這些事情」:1情況別再拖

白內障一定要開刀嗎?手術前你應該知道「這些事情」:1情況別再拖#白內障手術

眼科最常見的主訴便是看不清楚、視力模糊,看到的色彩變差,對比敏感度不好。不少患者都會問「醫生:我是不是有白內障了?一定只能開刀嗎?點藥水可以嗎?」《優活健康網》特摘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所撰此文,分享白內障手術的相關問題以及術後保養。

人工水晶體哪一種比較好?功能、優缺點差在哪?眼科醫揭「評估3步驟」

人工水晶體哪一種比較好?功能、優缺點差在哪?眼科醫揭「評估3步驟」#白內障手術

台灣人愛滑手機,天天盯著螢幕也使得眼睛提早老化。台灣白內障手術患者人數逐年遞增,從2020年約24.4萬人,已增長至2022年約25萬人,更換人工水晶體已是普遍治療方式。市面上約有10多款人工水晶體,功能、型態各不相同,該如何才能挑選適合自己的人工水晶體呢?《優活健康網》採訪眼科醫師,教你3步驟挑選人工水晶體。

開白內障人工水晶體怎選?醫:看遠中近、夜間開車不眩光,選擇「這一點」是關鍵

開白內障人工水晶體怎選?醫:看遠中近、夜間開車不眩光,選擇「這一點」是關鍵#白內障手術

白內障手術日新月異,人工水晶體的選擇已能因應個人生活習慣選擇最適合的類別,就有一名60幾歲的女老師,原來多年前開第一隻眼時選擇單焦點人工水晶體,經過諮詢了解現在有可因應看遠看近的功能性人工水晶體選擇,迫不及待選擇另外一種非繞射型長延伸焦距人工水晶體植入第二隻眼睛中,來滿足日常生活所需。

白內障手術「人工水晶體」怎麼挑?眼科醫:散光超過●●度選「這種」

白內障手術「人工水晶體」怎麼挑?眼科醫:散光超過●●度選「這種」#白內障手術

「白內障」是常見的眼科疾病,主要因為水晶體蛋白質混濁導致光線折射變差,產生各種視覺問題,常見的症狀包括視力模糊、夜間視力變差,或是出現眩光。要注意的是,若白內障太熟可能導致青光眼、虹彩炎等併發症,而且會增加手術風險,究竟到底什麼時候要做手術?又要如何挑選水晶體?本文一次解析。

優活影音》白內障如何處理?飛秒雷射AI精準定位,降低手術風險

優活影音》白內障如何處理?飛秒雷射AI精準定位,降低手術風險#白內障手術

白內障是一種老化的疾病,每一個人都會得到,只要你活得夠久,你就有機會得到白內障。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將軍被診斷白內障,因高齡且白內障過熟手術風險高,多年來一直輾轉就醫,最後經由轉介至台南大學眼科院長蘇俊峰醫師手術,手術後他開心的說:能在這利用先進的手術設備解決長久以的白內障問題,並能夠重新獲得好視力,真的太棒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