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

登革熱累計逾兩百死 每人平均患3種慢性病

登革熱累計逾兩百死 每人平均患3種慢性病#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22日公布5例因登革熱感染死亡病例,3男2女均位於高雄市,年齡介於68至79歲之間,多數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全國入夏後累計因登革熱感染死亡人數209人中,男性109例,女性100例,年齡中位數75歲,平均每人罹患約3種慢性病,以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及慢性腎臟病居多。南部氣溫仍偏高 出遊切記做好防護新北市衛生局呼籲長者及慢性病患需提高警覺,切勿輕忽,如出現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後眼窩痛、皮膚紅疹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以利及早診斷及處置。新北市今年截至12月24日,共累計140例登革熱確診病例,有84例為本土病例,其中77例有南台灣旅遊史,56例為境外移入,個案大多來自東南亞國家。另新北市21日監測到一對父子至南部登革熱流行地區旅遊,返家後均出現發燒及肌肉酸痛等症狀,經就醫後確診為登革熱個案,因南台灣氣溫仍適合病媒蚊生長,民眾南下時仍宜穿著淺色長袖衣物,或在皮膚裸露處噴抹經衛福部核可的防蚊藥劑,以降低感染風險。出現疑似症狀 應立即就醫衛生局提醒臨床醫師於診間需加強詢問TOCC,即職業別、接觸史、旅遊史及群聚史,並需具備民眾無南部旅遊史感染登革熱的認知,若有疑似症狀請儘速通報,並搭配快篩試劑使用,及早診斷以即時進行相關處置。針對老年人、慢性病患,由於病程變化較快,務必提高警覺。衛生局強調,清除孳生源才是防治登革熱根本之道,民眾應加強居家環境巡查,落實戶內外積水容器清除,民眾如出現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後眼窩痛、皮膚紅疹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若經診斷感染登革熱,務必遵從醫師指示服藥、多補充水分及休息,並做好防蚊措施,以避免病毒再藉由蚊蟲散播。

PM2.5年奪6千命 肺結核、慢性病風險飆升

PM2.5年奪6千命 肺結核、慢性病風險飆升#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PM2.5污染是全球最大的環境健康風險因子,根據環保署2014年空氣品質監測報告,臺灣所有空氣品質監測站的PM2.5年平均濃度為25μg /m3,為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2.5倍。根據台灣大學公衛學院最新研究顯示,細懸浮微粒PM2.5不但增加結核病風險,也會提高人口健康中慢性病之負擔。每增加10微克PM2.5 結核風險增4成結核病一直是影響國人健康的重大傳染病,每年超過一萬人發病。目前為止,關於PM2.5對結核病發病風險的影響,仍然缺少實證研究。台大公衛學院碩士賴亭君追蹤新北市參加健檢的民眾長達6~7年,利用住家地址推估居民的空氣汙染暴露量,評估空汙與結核病發病的風險。結果顯示,每增加10μg /m3的PM2.5暴露量,結核病發生率的風險會增加39%。另外,當交通相關的污染物二氧化氮(NO2)以及氮氧化物(NOx),每增加10ppb的暴露量,結核病發生率的風險會分別提高33%及21%。4大慢性疾病與PM2.5有關此外,公衛學院博士生羅偉成利用空氣品質測站資料以及死亡資料評估台灣各縣市因為PM2.5所造成的慢性病死亡負擔。結果顯示,2014年台灣有超過6,000名的死亡人口是由於PM2.5暴露所造成,其中包括2,240名缺血性心臟病患者、2,140名中風患者、1,250名肺癌患者,以及645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且PM2.5造成的疾病負擔存在明顯的縣市差距,以上述四種慢性病而言,空汙嚴重的雲林縣有22%因這四種疾病的死亡是源自PM2.5;而在花蓮縣則僅有9%的四大慢性病死亡與PM2.5有關。由於全國人口主要居住在空汙較嚴重的西半部,因此平均而言,全國有1成9的四大慢性病死亡與PM2.5有關。本研究結果指出,PM2.5是同時造成慢性傳染病與非傳染病疾病負擔的重要危險因子,並且造成健康上的不平等。台大公衛院研究結果,由林先和副教授及詹長權教授團隊研究發現,並且已在《職業及環境醫學雜誌》刊登。

注意!慢性病患吃鍋 當心鈉、鉀、普林超標

注意!慢性病患吃鍋 當心鈉、鉀、普林超標#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冬天的腳步近了,天氣漸漸變冷,民眾喜在冬季進補,火鍋店、薑母鴨、羊肉爐也開始熱鬧起來。醫師提醒,火鍋和中藥補品的湯汁中常常含有高量的鈉離子、鉀離子和普林,對於腎臟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容易造成負擔,愛吃補的民眾不可不慎。高湯中含普林、鉀離子 少喝為妙衛福部南投醫院腎臟病科莊宗芳醫師指出,高湯當中的鈉鹽攝取過多,可能惡化高血壓、心臟病,甚至進一步影響腎臟功能;而高鉀對重度腎臟病,特別是洗腎患者更是一大殺手,嚴重往往造成心律不整,甚至引發致命危險。此外,高湯中的普林則是造成尿酸沉積腎臟,或引起痛風等症狀的元兇。大多數人知道,火鍋料中的海鮮和肉類、動物內臟等食材,在經過高溫持續烹煮後,會在湯汁中釋放出大量的鉀離子以及普林,然而卻以為火鍋中多加入一些蔬菜能夠均衡飲食或比較健康,但是對腎臟病患者而言並不盡然,莊宗芳醫師指出,像紫菜、海帶、空心菜、菠菜、茼蒿、香菇等都是高鉀蔬菜,在熬煮過程中,鉀離子會被釋放在湯汁裡,因此建議洗腎病友還是不要喝湯。醬料高鈉 恐影響血壓控制雖然避免喝火鍋湯可避免攝入普林或是鉀離子,但吃火鍋時使用的沾料,如醬油、沙茶、辣醬、豆腐乳、烏醋等都是高鈉成分,會影響腎臟病友血壓的控制,若改換薄鹽醬油或無鹽醬油,則是以鉀取代鈉,洗腎患者吃多恐會血鉀過高。對洗腎患者而言高血鉀症是急症,有很高的死亡率,因為洗腎病患無法靠腎臟排出鉀離子,一旦血液中累積太多鉀離子就會干擾心臟跳動,輕則感覺胸悶、四肢無力、暈眩等,嚴重者也可能造成休克、死亡。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也強調,腎友除了飲食要注意避免重口味的火鍋,也要節制高鉀食物如生菜、水果、雞精、中藥燉補,並且要定時來院洗腎,以保健康安全。

同時患有兩種慢性病 早死風險恐增4倍

同時患有兩種慢性病 早死風險恐增4倍#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不健康的生活形態,例如:抽菸、喝酒、熬夜等,除了會增加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等慢性病風險外,日前更有項最新研究發現,若是一個人同時患有2種以上慢性病的話,還可能會增加早死風險,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美國醫學會期刊》。40歲前中風過 平均年齡將被削減23年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是由英國劍橋大學,針對120萬名不同國家的男女進行健康分析,結果發現,40歲以前曾患有中風、心血管疾病的男性,平均年齡將會被削減23年;60歲時罹患兩種心血管、新陳代謝疾病的話,平均年齡將會減少12年;三種以上慢性疾病會減少15年;至於抽菸、患有愛滋病者,平均壽命則減少10~11年。對此研究人員表示,糖尿病、心臟病、中風間存在這許多相似的危險因子,如高血壓、肥胖等,所以,當一個人同時罹患兩種以上的疾病時,早死風險就會激增,舉例來說,患者罹患慢性疾病時,早死風險將是沒有任何心血管、新陳代謝疾病者的2倍;同時有兩種以上的話,風險就會增加4倍;一旦有三種以上,風險則增加至8倍。所以,建議民眾平時應維持體重、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吸菸,不喝酒,並定期接受運動鍛煉,如此一來,就能降低危害因子找上門,進而增加早死風險。

北市十大死因出爐 慢性疾病占7項

北市十大死因出爐 慢性疾病占7項#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103年臺北市十大死因出爐了,惡性腫瘤仍續居首位,慢性疾病占了7項,每100人中有66人死於慢性疾病,十大死因與102年相比僅排名順序異動,自殺則連續7年退出十大。十大癌症死因仍以肺癌蟬聯第一,大腸癌則超越肝癌升至第2名。台北市衛生局指出,十大主要死因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7成7,慢性疾病占了7項(占65.6%),惡性腫瘤(占28.9%)仍居首位,其餘依序為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肺炎;糖尿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敗血症。肺癌仍居首   腸癌前進1名103年臺北市民癌症死亡人數為4,903人,較102年減少16人,平均約每1小時47分鐘就有1位市民因癌症死亡。而十大癌症死因仍以肺癌居首,其他依序為結腸直腸癌、肝癌、女性乳癌、攝護腺癌、胃癌、胰臟癌、口腔癌、卵巢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102年比較,結腸直腸癌前進一名為第2名,肝癌退後一名為第3名。因此,衛生局為幫助民眾及早發現疾病,也提供篩檢服務,與11家特約醫院診所及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合作,免費提供四大癌症篩檢:子宮頸癌、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及成人健康檢查。而衛生局也呼籲民眾平日除了飲食均衡、少鹽少油多蔬果、每週運動至少150分鐘、不抽菸的良好習慣外,也不要忘了每年定期接受健康篩檢,以降低罹癌與慢性病風險。

慢性病、年長者屬MERS高風險族群

慢性病、年長者屬MERS高風險族群#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南韓MERS疫情已進入第4波且仍有新增個案,截至今(25)日累計確診病例數達180例,其中29例死亡,死亡率已達16%。新北市衛生局指出,目前南韓疫情雖尚無出現持續性社區感染,但是特別提醒具糖尿病、癌症、慢性心臟病或慢性肺病、腎衰竭、免疫不全等慢性病患及年長者,均屬高危險族群,於南韓MERS疫情尚未明顯趨緩前,儘量避免前往MERS流行區。依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自2012年9月至今年6月22日,全球累積1,339名病例,其中476例死亡,死亡率3至4成,以沙烏地阿拉伯病例數最多,南韓次之,目前沙烏地阿拉伯及南韓旅遊疫情建議仍為第二級:警示(Alert),即為對當地採取加強防護,非醫療需要,應避免進出該國醫療院所。

台灣洗腎密度高 與國人用藥習慣、慢性病有關

台灣洗腎密度高 與國人用藥習慣、慢性病有關#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腎臟對於身體而言是個重要的器官,可幫助體內調解體液恆定、清除代謝廢物、維持電解質平衡和調節血壓等,但只要罹患了腎臟病後,這些重要的功能就會失調,進而造成許多併發症,且一旦發展到末期腎臟病的話,甚至需要接受長期透析治療或腎臟移植。對此,亞東醫院腎臟內科董奎廷醫師表示,目前台灣洗腎人口密度為全球最高,已約有7萬名病患須長期洗腎,每年以接近三千人的速度成長中,而所花費的醫療費用更超過443億,僅次於癌症病患,所以,不管對於病患、家屬、國家及社會來說,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控制腎臟惡化速度 可延緩洗腎時間根據衛福部研究指出,國內洗腎人口密度高的原因,包含人口老齡化、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的增加、國人不當用藥習慣、腎臟移植率低等,因此,健保局跟腎臟科醫學會從95年起,就針對慢性腎臟病病患提供個案管理及衛教計畫,希望能藉此控制腎臟功能惡化的速度,延緩腎臟病患進入洗腎。定期接受檢查 才能及早發現、治療然而,慢性腎臟病初期通常無症狀或不易察覺許多民眾都是因例行健康檢查或因其他疾病就醫,才得知自己已經罹患腎臟病,對此,董奎廷醫師建議民眾,在初期腎臟病時,可用血清肌酸酐、尿液檢查、超音波來篩檢,若發現有異常,則須接受進一步檢查,找出造成腎臟疾病的原因,並依照醫師的建議來進行控制跟追蹤,這樣就可以避免疾病惡化,不必走到洗腎地步。

必知!慢性病患春節前十天 可「預先」領藥

必知!慢性病患春節前十天 可「預先」領藥#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有慢性疾病的民眾,請務必了解此項訊息!因應年節假期長達六天,各大醫院可能休診的情況,健保署已函請全國醫院,如果民眾持有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上個月給藥天數的最後一天,也就是藥吃完的日期,落在春節期間,104年2月18日至104年2月23日者,可提前自104年2月8日,春節前10天起領藥。避免用藥中斷 領藥期間提前放寬十天健保署指出,104年春節假期,長達六天,為避免春節假期使用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民眾用藥中斷,健保署已發函請全國健保特約醫院、診所及藥局,協助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民眾預領下個月用藥。全民健康保險「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是指醫師開給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的長期用藥處方箋,目前「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效期,是依醫師實際處方給藥的日數計算,最多90天,並分次(月)調劑,每次給30天以內的用藥量。依「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辦法」的規定,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的民眾,必須在上次給藥期間屆滿前10天內,才可以憑原處方箋再次領取下一個月的用藥。因應104年春節假期,健保署援例放寬規定,提醒持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民眾,可提前領藥,避免中斷用藥,安心過好年。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