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

驚!每1小時就有1人死於肺炎

驚!每1小時就有1人死於肺炎#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肺炎十分常見,但因為普遍大家反而容易忽略它帶來的衝擊、它的致死率其實不低!根據衛生福利部101年公布的十大死因中發現,肺炎高居第4名,僅次於惡性腫瘤、心臟及腦血管疾病,實在不容小覷。為此,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高齡醫學科彭莉甯醫師,將對肺炎做更詳細的介紹:1)好發季節與族群/肺炎高峰期主要是冬季,且多發生在高齡者身上,50歲以上感染肺炎的人數佔總肺炎人數的96%,且由門診中發現,在冬季老年人感染肺炎的人數,是夏季的2倍。2)致死率不低/肺炎為國人十大死因第4名,全台平均約1小時(56分25秒)就有1人死於肺炎;肺炎鏈球菌是造成肺炎的主因之一,台灣因肺炎鏈球菌感染肺炎的比例約25%,其中60歲以上高齡者,罹患肺炎鏈球菌肺炎的致死率為20%,平均每5人就有1個死亡。3)高危險群/年長者罹患肺炎的機率,是其他年齡層的2~3倍;曾感染肺炎者,比未有相關病史者高出5倍風險;吸菸者較一般民眾高出4.1倍罹患肺炎鏈球菌的危險;接觸二手菸者,比常人多出2.5倍感染肺炎鏈球菌的機會。4)慢性病提高風險/糖尿病罹患侵入性肺炎鏈球菌的危險是常人3倍;慢性心臟病和肺部疾病者罹患侵入性鏈球菌的風險是一般民眾6倍。為此,醫師提醒高齡和慢性疾病者等高危險群,都應注射疫苗來預防肺炎鏈球菌引起的疾病,預防勝於治療、避免憾事發生。

55歲男子流感併發肺炎 竟在8天內死亡

55歲男子流感併發肺炎 竟在8天內死亡#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台南一名55歲男性,患有唐氏症及慢性病史,日前因流感併發肺炎鏈球菌,竟在短短8天內死亡,醫師表示流感併發肺炎鏈球菌感染,死亡率高達5成,建議50歲以上高危險群應接種新型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提升保護力。左流右肺 保護更全面台大醫院胸腔內科古世基醫師表示,現在正值流感高峰期,感冒後免疫力下降,容易續發肺炎鏈球菌感染,而引發多種嚴重併發症,如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此病不只病程短、死亡率也高,千萬不能輕忽,建議50歲以上成人接種流感疫苗的同時,也應接種新型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左流右肺」才能發揮最完整的保護。疾管署最新疾病監測資料顯示,自7月起,全國已累計180名流感併發症病例,其中5成以上是65歲長者,60至64歲病例中8成有慢性病史。古世基醫師說,患有多年慢性病史的民眾,感染後容易引發嚴重併發症,呼籲65歲以上長者及50歲以上高危險群,如慢性腎臟病、糖尿病、癌症患者等應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研究:天天3千步 慢性病率降3成

研究:天天3千步 慢性病率降3成#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台南新樓醫院社區健康中心溫筱婕衛教師表示,最新美國研究指出,每天走路超過3500步,能降低5%罹患糖尿病的機率,若健走量增加,還能降低30%的罹病風險,因此只要每日健走3500步,就能有效預防慢性疾病發生。為提倡健走好處並促進健康,新樓醫院今(30)日舉辦「虎山走出健康 享瘦幸福活動」,希望透過活動鼓勵社區民眾和醫院員工養成健走、運動的好習慣。一共400多人共襄盛舉,在副院長吳東璧的帶領下,大家一起完成全程4.5公里的樹林區健走路程,不只身體筋骨都活絡起來,連壓力也一併消除。吳東璧副院長表示,健走運動是最適合大人、小孩的運動方式,因為健走無需特別技巧或器材輔助,只要一條簡單的毛巾擦汗就夠。藉著一起和家人、朋友或鄰居運動的過程,還能增加情感交流的互動機會,而且適當運動還能促進腦內啡分泌,讓心情輕鬆愉快。健走簡單又健康 提升心肺功能還能減少慢性病 健走是一項容易執行又良好的有氧運動,能有效提升心肺功能,並藉由腿部的運動壓縮血液流動,同時強化微血管組織。除此之外,還能促使體內調節血糖的胰島素敏感性提高,有助降低血糖濃度,減少罹患糖尿病風險。

太多?太少都不行?睡眠學問大

太多?太少都不行?睡眠學問大#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編譯)到底該睡幾個小時才能身體健康?睡太多、太少都對身體不好!研究指出,長達10小時且短於6小時的睡眠時間都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糖尿病和肥胖的風險,因此最適當理想的睡眠長度應在一天7-9個小時內。睡得太少,恐損害身體健康是眾所皆知的事情,而最新的研究卻指出睡太多也不行,根據5萬名受訪者的身體健康監測調查發現,睡覺學問大,睡得太多和太少都會對生、心理造成影響,且增加冠狀心臟疾病、中風、糖尿病、肥胖和焦慮的風險。研究人員指出,太多休息對健康不一定有好處,長時間的睡眠和太短時間休息對身體都有傷害,且睡得多的人罹患上述疾病的風險比睡得少者機率還高。睡眠時間與品質 同等重要 根據睡眠專家薩夫萬‧巴德博士(Safwan Badr)表示,健康均衡的生活型態,不是僅侷限在飲食和運動,睡眠最適宜的時段和品質,也相當重要;因此建議成人每晚要有7-9個小時的充足睡眠,才能有好的抵抗力去打擊慢性疾病;常見的睡眠問題,包括失眠和睡眠呼吸中止症,這些疾病常伴隨著慢性病一起發生,容易使睡眠品質不佳,因此起床後覺得身體特別疲憊。生、心理、睡眠三方面控制 慢性病恐與之相關因此,慢性病專家珍妮特·克羅夫特(Janet Croft)博士表示,不當睡眠和慢性疾病間的關係,有部分原因來自精神上的痛苦和肥胖,所以醫生要有效控制慢性病患的病情,需針對心理、生理和睡眠健康三方面著手進行改善。

銀髮族呷百二 推出健康吃食譜

銀髮族呷百二 推出健康吃食譜#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年齡逐漸增長,老年人因牙口問題和慢性疾病,容易使得營養攝取不足,為了守護銀髮族的健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推出「銀髮族健康吃」食譜,介紹適合銀髮族的健康料理。內政部統計指出,台北市老年人口至今年7月已達35萬5千多人,占北市總人口的13.25%,加上老化過程中,生理、心理的改變都會影響進食,老年人又多有慢性疾病,長期下來營養狀況不佳,所導致的後續健康狀況更不容忽視。牙口問題+慢性病 容易使銀髮族營養不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營養科陳芝諺營養師表示,為了因應老者的生、心理變化(如長輩牙齒掉落、咀嚼困難或喝液體食物會嗆到、消化功能減弱等),要適時改變「食物質地」來避免營養問題產生。幫助飲食 可適時改變「食物質地」 建議可將鹹粥或麵條等半流質飲食,以果汁機絞打成泥狀食用,解決咀嚼困難;或是根據長者吞嚥功能,將流質食物調整成三種不同稠度,濃度稀至稠分別是醬油膏狀、美乃滋狀和布丁狀,幫助者長順利飲食、避免嗆到。陳營養師也依年老者的吞嚥能力,介紹2道方便進食的營養食譜,如「細軟飲食」-山藥麻醬麵和「濃流飲食」-火龍果優酪乳,相關「銀髮族健康吃」食譜可上網下載,或向陽明院區營養科免費索取。

病情關鍵 「治療飲食」配合很重要

病情關鍵 「治療飲食」配合很重要#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65歲糖尿病住院病人,因病情需要,醫師為其照會營養師,營養師會診時,就患者的病情狀況,強烈建議其訂醫院提供的「治療飲食」以有效控制病情,但病人擔心醫院伙食吃不習慣,選擇自己準備伙食而不訂醫院治療飲食,造成血糖忽高忽低難以控制。  民眾一定也要知道「吃」這件事在生病復原期間是那麼重要!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營養室主任歐陽鍾美營養師表示,患有慢性疾病的病友,住院期間的營養對病情而言是重要的關鍵。根據研究,良好的營養基礎,可降低感染率、減少住院天數,換句話說,良好的營養可以讓病好得快。攝食不當 恐影響病情一般而言,依疾病程度的不同,每個人所需的飲食和營養也不同,住院期間醫生會依病情狀況給予不同的飲食處方,並建議病患訂餐,如糖尿病飲食、低蛋白飲食、低油飲食、低渣飲食等,但病患或家屬往往擔心醫院伙食吃不習慣,而選擇不訂餐,自己準備伙食,因此造成攝食不當,影響病情和延長住院天數等問題。醫院的飲食種類很多,雖然不能完全滿足個人的喜好,但住院病人必需視「飲食」為「治療」的一部份,配合醫囑選擇治療餐食。醫院伙食不但有營養師為食品衛生安全把關,同時簡便、可節省家人備餐時間,也可藉在住院期間的學習,作為未來回家後,自己在家裡製作治療餐食之參考。

百病之首「肥胖」 小心慢性疾病悄悄上身

百病之首「肥胖」 小心慢性疾病悄悄上身#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四十多歲蔡姓男子,平常忙於工作,沒有好好注意身體,,體重失控曾達140多公斤,等到發現自己走路會喘、罹患糖尿病時,才驚覺身體健康亮起紅燈。成大醫院減重團隊,經過身體檢查評估後,建議病人接受腹腔鏡胃繞道手術。代謝減重手術促使體重下降,進而造成身體健康的改善,並提升了生活品質。病態性肥胖,除了對身體會造成看不見的威脅之外,病患對於自己的外觀會失去自信心,造成社交生活與工作能力受到負面傷害。而且由於體重超過身體骨頭關節所能負荷,病患已無法靠運動減重健身,惡性循環的結果,只會讓病患的健康狀況,每下愈況。成大醫院自2009年開始採用減重手術治療病態性肥胖的病患,包括胃束帶、縮胃手術及胃繞道手術。病患術後大多可在短時間內回到工作崗位繼續工作,對於病患的日常生活影響,可以說已降到最小。對於過去肥胖不是病的態度,已經必須改變。其實「肥胖」為百病之首,很多代謝疾病都與肥胖相關,包括大家熟知的糖尿病與高血壓。然而,任何治療只有在確實做好控制飲食與體重管理,才不會讓肥胖與慢性病找上自己。(圖片來源:成大醫院提供)

菸害列全球死亡危險因子 恐擬菸價調漲

菸害列全球死亡危險因子 恐擬菸價調漲#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鑑於非傳染病已造成全球人口死亡之60%,聯合國於2011年特別召開全球非傳染病高峰會,呼籲各國領袖重視非傳染病影響人類健康甚鉅。世界衛生組織並針對非傳染病提出「25 by 25」的目標,即於2025年將四大非傳染病(癌症、心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糖尿病)死亡率降低25%。由於慢性病到併發症、失能或死亡有很長的歷程,除了預防慢性病的發生外,還必須要控制慢性病,故國民健康局以生命歷程佈局推出三大旗艦計畫,包含為因應少子化與孕產婦高齡化,提出「健康好孕到」及「健康新世代」計畫;為因應高齡化與聯合國非傳染病防治政策,提出「三高救心計畫」及「Every Life Counts癌友就醫導航計畫」。 由於菸害為非傳染病之四大共同危險因子之一,調漲菸捐之菸害防制效果,在國內外已十分明確,且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之非傳染病防制「Best Buy策略」之第一項。菸品之價格彈性係數,由世界銀行的資料顯示,價格上升10%,菸品消耗量下降4-8%。為降低菸品消費量、吸菸率及環境二手菸危害,持續調漲菸捐促使菸價提高,特別對青少年等價格敏感者更為有效,可避免青少年終身危害。台灣幾乎是全球已開發國家中,菸價最低的國家,為達成吸菸率減半的黃金10年願景目標,衛生署將從保護民眾健康的角度,審慎評估菸捐合理調漲的額度,並參酌各界意見,循行政程序進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