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星期就要過新年,許多民眾已經開始採買年貨,為了不讓黑心食品壞了過年的興致,台灣癌症基金會提醒民眾,在採買年貨的時候,除了要注意新鮮衛生原則外,還要謹記採買年貨的「四不原則」:一、包裝不良不買:儘量選購包裝食品,包裝食品的合格率比散裝食品高,比較衛生,也比較有保障。 二、標示不全不買:清楚的食品標示是負責的廠商對產品品質保障的誠意,根據《食品衛生管理法》的規定,應標示:品名、內容物的名稱及重量、添加物名稱、保存期限、廠商的地址和聯絡電話。 三、色澤鮮豔不買:許多外觀鮮豔動人的產品為了賣相好、保存方便,而添加了過多有害人體的化學物質,例如防腐劑、漂白劑、增豔劑、色素等,吃下肚輕則引發腹瀉、嘔吐、頭痛、氣喘、呼吸困難等症狀,重則還可能導致生命危險。 四、保存方式不對不買:有些商家為了展示貨品,將該冷凍或冷藏的食品擺在常溫下販售(例如新鮮水產),造成消費者買到了解凍的食品。溫度不同,保存期限就有異,甚至會造成食物腐敗。提醒大家千萬不要購買保存方式不對的食品。 此外,若習慣至傳統市場或年貨大街採買散裝年貨的民眾,則可善用「望、聞、問、切」的技巧。§ 望:看顏色是否自然,太過鮮豔、太過雪白的食品,可能是增豔、漂白後的結果。看外形是否完整,破碎的食品可能較不新鮮。長霉的食品則應丟棄,千萬不要以為削去霉斑、烹煮過後就可食用。 § 聞:嗆鼻的藥水味、特殊腥味、霉味、怪味,都可能是添加過多化學藥劑、香料或不新鮮的劣質品。 § 問:問問商家不同產地貨品的比較(價格、品質、處理方式),可以增進年貨的知識,也判斷商家的專業度及可信度。 § 切:用手感覺食品的質感,新鮮肉品與水產類肉質應有彈性,按壓之後應馬上彈起。乾貨的乾燥度則是食物品質辨別重點,如果有受潮的跡象,千萬不要購買。 採買年貨的時候,除了要注意新鮮衛生原則外,還要份量的控制,千萬不要購買囤積太多,可以選擇多樣化,但要避免多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