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小腹微凸誤為啤酒肚 竟是腎臟腫脹起水泡

小腹微凸誤為啤酒肚 竟是腎臟腫脹起水泡#腎臟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46歲的吳先生,二年前被診斷出高血壓,一直都有按時服藥。最近半年因為應酬多,小腹微凸以為是啤酒肚而不以為意,因腰痠得厲害、小便都會有泡泡,加上肚子經常絞痛而到醫院求診,經腎臟超音波檢查,赫然發現吳先生的二顆腎臟腫脹得像2串葡萄,而且長滿許多水泡,確診罹患了「多囊性腎病變」。台北中山醫院腎臟科主任何健明醫師表示,台北中山醫院腎臟科主任何健明醫師表示,多囊性腎病變又稱多囊腎或泡泡腎,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可分成顯性和隱性兩種,隱性多半出現在嬰幼兒時期,而顯性多囊性腎病變又稱成年型多囊性腎病變,患者大多發生在40歲左右,但診斷年齡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建議有家族史的民眾年紀過30歲,就要定期做超音波檢查。何健明指出,多囊性腎病變通常是因為基因突變,導致腎變大,一般人正常的腎臟大小長度約10公分,吳姓病患已超過5、6公分,上面還長滿數十顆水泡,造成腎臟體積變大及腎功能減退。根據臨床統計,六十歲以上的多囊腎患者有一半需要洗腎,嚴重的多囊腎患者除了需要洗腎,有些患者可能因高血壓導致腦溢血,或出現腦血管瘤而死亡,民眾千萬不能輕忽。何健明提醒,多囊腎目前並沒有明顯改善的藥物治療方式,只能透過正常的生活習慣及飲食來延緩腎功能衰退,一定要養成定期量血壓的習慣,飲食方面要避免攝取過多蛋白質,重視營養均衡。有家族病史民眾或平時有在服用高血壓藥物的患這,要做到控制血壓與血脂、不隨便服藥、避免劇烈運動以及長期多喝水(3公升),以利排尿,更要定期抽血檢查腎功能變化。(圖片來源/記者劉麥文攝影)

結石青年!膀胱竟找出七顆花生大結石

結石青年!膀胱竟找出七顆花生大結石#腎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花生般大的結石,竟在膀胱內找到七顆,而且還堵住尿道,讓結石青年光尿尿就是疼痛不已,還導致排尿排不出來,膀胱產生尿脹,因而緊急送醫急救!每顆超過一公分的結石,就這麼硬生生地橫在青年膀胱裡頭!這名彰化虎尾的二十四歲結石青年,經天主教若瑟醫院泌尿科林易霆醫師,利用尿道鏡取石,夾出結石才解除這膀胱水庫爆滿的危機!對此,林易霆解釋,此青年是患有輸尿管憇室,發生率約為每五百人有一人,輸尿管憩室會造成尿液長期囤積於輸尿管及憩室內,發生沉澱物,進而產生大量結石。他說,泌尿道結石依其發生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好發年齡,腎輸尿管結石好發於三十至五十歲的中壯年人,而膀胱結石好發年齡更高,六十至八十歲的中老年男性發生率較高,二十五歲以下的結石患者甚少,因此如有發現青年或青少年患有尿路結石,應進一步檢查泌尿系統是否有先天性的結構異常,或其他罕見代謝性異常,如高草酸尿症,高尿鈣症等,應查出原因接受正確治療。另外,尿路結石的症狀變化很大,一般常見的症狀包括腰痛難忍,尿血,噁心,嘔吐,有時伴隨發燒的現象,嚴重時甚至引起無法排尿,尿毒,腎衰竭,因此積極治療是必要的,一般直徑小於0.5公分的結石,先嘗試以藥物治療,約百分之八十可以自行排出,但仍須經歷一番疼痛,直徑超過0.5公分結石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林易霆也指出,尿路結石原因很多,體質,氣候,濕度,飲食習慣都可以影響腎結石的生成,炎熱乾燥氣候由於大量的水分經由排汗喪失,使尿液濃縮,尿中有結晶物析出,聚集生成結石,這就是為甚麼夏天的結石發生率是冬天的兩倍。因此他提醒,尿路結石的民眾應避免在烈日下活動,避免過度流汗,運動後應大量補充水分,可以有效預防結石;而飲食習慣影響也很大,台灣近年來飲食西化,高蛋白高鹽分飲食,使結石的發生率居高不下,因此改善飲食習慣,清淡,少鹽少肉,可有效減少結石發生。

女子貧血就醫 竟發現膀胱掉到陰道外

女子貧血就醫 竟發現膀胱掉到陰道外#腎臟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吳姓女子患有高血壓、高尿酸病史,規則在家醫科追蹤治療,4年前發現陰道有少量出血及子宮脫垂情形,未加以理會;最近的血液檢查,卻發現腎功能變差及嚴重貧血,於是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兩側腎臟皆有中重度腎水腫,趕緊至署立台中醫院求診。由於兩側腎水腫並不尋常,台中醫院泌尿科朱朗軒醫師安排了兩側輸尿管鏡檢查,發現竟然是因為嚴重的膀胱脫垂,整個膀胱掉到陰道外面,兩側輸尿管因移位而受到壓迫,造成水腫。台中醫院立即幫女子的膀胱復位,並放上導管,初步解決腎水腫問題,隨即召開整合醫療,由婦產科施行手術將子宮切除,家醫科繼續照護原來的慢性疾病。吳女士術後恢復良好,導管已移除,不但腎水腫改善,腎功能也逐漸恢復正常。朱朗軒表示,膀胱脫垂、子宮脫垂常見於多產婦、年紀大的婦女,由於骨盆腔肌肉鬆弛、支撐不佳所致;當患者咳嗽、腹部用力時會有滲尿情形。雖然膀胱脫垂、子宮脫垂並非少見,但嚴重到導致雙側腎水腫於臨床屬少見;這是因膀胱脫垂、子宮脫垂後,輸尿管被拉扯至陰道外,造成扭曲、壓迫所致。如吳女士例子,她的子宮脫垂情形嚴重且時間已久,除造成貧血又有膀胱脫垂情形,將膀胱復位後還得接受子宮切除術。朱朗軒呼籲,膀胱脫垂,除了造成生活不便,解尿不乾淨外,嚴重的還會影響到腎功能,千萬別因為輕忽,而造成延遲治療的時機。(照片提供/台中醫院)

研究:蘋果型身材罹心血管、腎臟疾病風險高

研究:蘋果型身材罹心血管、腎臟疾病風險高#腎臟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蘋果型身材有較高的罹患腎臟疾病機率。研究指出,腹部周圍多餘的體重與罹腎臟疾病的風險有相關聯。美國腎臟病學會雜誌的研究中,即使原本健康的蘋果型人,也發現有腎臟問題跡象。格羅寧根大學醫學中心的一個研究小組,調查300多名健康體重與超重的民眾,發現具有較高的腰圍與臀圍比例的人(蘋果型身材)腎功能較低,腎的血流量少且腎的血壓較高,即使是原本就蠻健康的人。領導者阿爾揚表示,在這項研究中發現了,蘋果型身材的人,即使原本就很健康與血壓正常,他們的腎臟血壓值還是偏高,而當他們超重、肥胖時,此情況會更嚴重。英國一名研究腎臟的學者說,蘋果型身材者(中央肥胖)比起梨型身材者(周邊肥胖),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腎臟疾病也同樣如此。他補充,這是進一步的證據表明,肥胖與腎臟疾病日益嚴重的問題,而且更需要使人們了解,有一個環節做保護腎功能的重要性。(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提供)

中年男子尾椎痛 竟是腎癌末期!

中年男子尾椎痛 竟是腎癌末期!#腎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知道,腎臟也會有癌症發生的情況嗎?而且,如果腎臟罹患了癌症,其癌細胞將會擴散的比其他種類的癌症更加的快速!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張延驊表示,腎細胞癌的危險在於腎臟的血管非常豐富,癌細胞容易轉移到其他器官,約3成左右的患者發現時都處於已轉移的階段。日前,一位也同樣罹患了腎細胞癌的翁先生,五年前原本還體力充沛,可以與朋友們一起上山下海,到處玩透透,但是沒想到四年前的某一天卻出現尾椎疼痛的情況,隨著時間過去,尾椎疼痛的狀況越來越嚴重,甚至連睡覺都要用軍用皮帶自縛於床頭才能入睡,而到院檢查後,原本已為是頸椎壓迫或惡性脊索瘤,但是,到最後,卻被檢查出晚期的腎細胞癌,且癌細胞已經擴散到骨頭,以及肺轉移!尾椎疼痛,竟然是腎細胞癌擴散而導致!這名翁先生在得知罹癌之後,頓時變得憂鬱和絕望,但是,在經過口服標靶藥物治療之後,目前幸運的把癌症控制住,且正常生活了五年之多!對此,張延驊醫師指出,翁先生確診時已合併骨頭和肺部的癌細胞轉移,腎臟部位腫瘤也因為體積太大無法進行切除,所幸在口服多重標靶藥物的控制下,患者腎臟部位腫瘤大幅縮小且後續進行切除,骨轉移和肺部轉移的腫瘤也獲得良好控制,顯示目前的多重標靶藥物對晚期腎細胞癌治療有一定的成效。

防治腎臟病 定期驗血驗尿量血壓

防治腎臟病 定期驗血驗尿量血壓#腎臟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每年3月第二週的星期四為世界腎臟日,為呼籲民眾重視腎臟疾病的預防保健。臺南市政府衛生局特結合台灣腎臟醫學會及成大醫院並邀請相關診所,將於3月17日舉辦活動,呼籲市民更重視腎臟照護。依據美國腎臟基金會的臨床照護指引指出,慢性腎臟病病患不管原發病因為何,罹患冠心病、腦血管、周邊血管和心衰竭等心臟血管疾病的機率都會比一般人高,因此所有的腎臟病病患都應該被視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應積極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控制好血壓、血糖、維持標準體重並戒菸。成大醫院腎臟科宋俊明醫師表示,以往都認為大台南區是全台灣尿毒症發生率最高的區域,但經由多年來政府及民間努力,大台南市尿毒症發生率已逐漸下降,在2006及2007年後,大台南市尿毒症發生率已低於台灣部份區域,顯示出大台南市慢性病腎病之防治成效。宋俊明呼籲,腎臟病防治不可懈怠,原則為「護腎33-預防3高,三檢不漏」,一般民眾應預防三高上身,養成健康生活型態(如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飲水)。40歲以上成年人應定期接受驗血、驗尿、量血壓三項檢查;定期服用藥物超過3個月者,更要嚴格遵守定期檢查,若發現有早期腎臟病,則應盡快就醫。

吃藥傷腎?糖尿病男不敢吃 病惡化三年後洗腎

吃藥傷腎?糖尿病男不敢吃 病惡化三年後洗腎#腎臟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65歲王先生患有糖尿病,因聽別人說西藥會傷腎,因此不敢遵照醫師處方好好服藥,吃藥的情況斷斷續續,非常不規則,糖化血色素高達9%(理想是控制在7%以下),後來被醫師發現已經有慢性腎臟病合併蛋白尿,才開始規律服藥,但腎臟功能受損已經造成,三年後開始洗腎。經過醫師說明:血糖本身會傷腎,正確用藥、妥善控制血糖,才能顧腎,王先生後悔不已,也用自己親身之痛,呼籲大家別再誤信傳言。依據國民健康局「96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慢性腎臟病發展至後期需要洗腎,100年健保門診透析治療花費達308億元,約佔健保總預算6%。另依據國民健康局於100年進行的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調查顯示,糖尿病人中有46.6%同時罹患慢性腎臟病,其中更有四分之一已進入「末期腎臟病前期」;而臺灣腎臟醫學會透析登錄資料亦顯示,國人洗腎原發原因以糖尿病居第一位,佔43.2%。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強調,糖尿病控制不良是導致國人洗腎的主因之一,王先生的個案即是因為罹患糖尿病未能正確用藥,妥善治療,導致長期血糖過高,嚴重傷害腎臟,而走上洗腎之路,非常可惜。依據國民健康局於民國101年「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測系統」電話訪問,只有3成的民眾回答按時吃藥可以「保護腎臟」,高達7成民眾缺乏正確觀念,甚至有5成4的民眾認為按時使用糖尿病及高血壓用藥會「傷害腎臟」。邱淑媞呼籲,血糖、血壓過高,會損害腎臟;服用偏方、草藥、來路不明藥品也會,但若是正確使用藥物,把血糖血壓控制到安全範圍,則有保護腎臟的效果。藥物有傷腎的也有顧腎,民眾要分清楚,很多病人誤以為使用三高藥物,會造成藥物的依賴性,甚至使腎功能受損,還跑去吃成份不明的草藥偏方,本末倒置。正確的作法,應積極配合醫療團隊,採取藥物、飲食、運動三管齊下的正規治療,將血糖、血壓控制在理想範圍,才是顧腎之道。

國人洗腎比率世界居冠 濫用藥物為主因

國人洗腎比率世界居冠 濫用藥物為主因#腎臟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3月14日為世界腎臟日,而台灣在洗腎病患占人口比率與每年新增洗腎病患比率,都居世界之冠。花蓮門諾醫院特別在世界腎臟日前夕,呼籲民眾不要濫用藥物,以降低洗腎風險。花蓮門諾醫院腎臟內科主任李坤峰表示,許多老人易把藥物放在一起,不僅藥物種類繁多,過期藥品參雜其中,若有不適就隨意服藥,此種行為將嚴重傷害腎臟健康。還有一些老人家習慣以茶服藥,李坤峰提醒,在服藥前後都不宜食用像茶、葡萄柚汁、牛奶、含酒精食物以及富含維生素K的蔬菜,以避免和藥物產生化學作用,不但影響藥效,還會造成腎臟負擔。花蓮門諾醫院因此把腎臟病照護團隊居家用藥訪視,列入今年腎臟病防治重點工作,由腎臟內科、預防醫學科、營養科團隊和社區共同推動腎臟病保健,尤其是長期服藥的年長者更是重點關懷的對象,今年度免費提供100位名額供民眾報名,由藥師親自前往訪視指導。李坤峰再次呼籲民眾不要濫用藥物,以降低洗腎的風險,他說,國內成人不當用藥的行為,是危害腎臟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民眾應正視不當用藥的問題,才能擁有健康的「腎」利人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