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腎上腺腫瘤致高血壓!5高風險群當心

腎上腺腫瘤致高血壓!5高風險群當心#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2歲的蕭伯伯過去有高血壓病史,平日有服藥控制,有瓣膜性心臟病。近日蕭伯伯心臟不適,趕緊到醫院門診檢查,發現有心跳過慢、左心肥大疑似低血鉀情況,雖有吃血壓藥血壓仍偏高,原來是高醛固酮血症造成次發性高血壓。腎上腺腫瘤 造成低血鉀等狀況透過一連串檢查發現有一個約2.4公分的良性左側腎上腺腫瘤,造成醛固酮升高與腎素降低情況。手術切除後蕭伯伯血壓變得較好控制、血中鉀離子及心電圖也回到正常。原發性高醛固酮症 是次發性高血壓的一種衛福部新營醫院心臟內科楊焜斌醫師表示,原發性高醛固酮症共7種亞型,是次發性高血壓的其中一種,且可能可治癒。最多的亞型是醛固酮分泌腺瘤及雙側腎上腺增生,<1%是惡性腫瘤。醛固酮分泌腺瘤可以經手術切除後治癒或改善血壓控制;雙側腎上腺增生主要是靠藥物治療。頑固型高血壓等5狀況須特別當心如果臨床上遇到(1)頑固型高血壓、(2)高血壓合併低血鉀、(3)小於 20歲年輕人高血壓、(4)嚴重高血壓(收縮壓大於 16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大於100毫米汞柱)、(5)高血壓合併左心室肥大應提高警覺。楊焜斌醫師建議,當確診為原發性高醛固酮症後,可使用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檢查來區分,進一步決定治療方針。

吃3種藥降血壓?頑固型高血壓新突破

吃3種藥降血壓?頑固型高血壓新突破#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趙先生平時已知有高血壓病史,但無服用藥物控制,且已腦中風2次。原來腦中風前就已有高血壓,當時願意配合服用藥物控制,可是服用藥物產生許多不舒服的副作用,以致所有高血壓藥物都嘗試過卻無法繼續服用,只能透過調整生活型態來控制高血壓。後來接受「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治療後,成功將血壓控制在目標範圍內,1年後仍維持良好效果。頑固型高血壓 服用3種以上降血壓藥仍無法達標柳營奇美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謝智凱表示,高血壓性疾病名列臺灣國人十大死因之一,尤其長期未有效控制的高血壓,更是造成腦血管、心血管動脈粥狀硬化,甚至導致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的主要危險因子。在高血壓病人中,有10至15%屬於血壓難控制的「頑固型高血壓」。目前國際對於「頑固型高血壓」定義為,服用3種以上適當耐受劑量降壓藥(包含利尿劑)仍無法達到目標血壓值者,或吃4種抗高血壓藥物才能達目標血壓者。常令這類病人深感困擾,直到近幾年出現「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治療才有突破。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 控制頑固型血壓謝智凱醫師說明,「腎交感神經阻斷術」是將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進而降低交感神經活性,達到控制血壓目的手術方式。方式與心導管手術類似,唯獨穿刺部位一般選擇鼠蹊部的股動脈。通常手術傷口不大,併發症少,術後只要傷口完全止血,在院觀察一晚血壓變化,穩定後隔天即可出院。目前「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主要用於治療「頑固型高血壓」,或因服用過多高血壓藥物導致各種副作用而不適的病人,藉以改善用藥困境,達到更好的血壓控制,減少併發症發生。目前所有臨床實驗中並未發現任何因施行「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引起併發症的案例,但這項技術尚未於腎功能不全及洗腎患者進行臨床實驗,不適合使用在這類型的病人。「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可說是「頑固型高血壓」及因服用高血壓控制藥物導致各種副作用發生而感到不適患者的一大福音。但謝智凱醫師提醒,病人術後仍應保持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及定期運動,避免抽菸及酗酒等不良習慣,並按照醫師指示用藥,持續穩定維持血壓在目標值內,愛護自己的身體,避免憾事發生。

水腫、發麻 不可忽視的高血壓6類型

水腫、發麻 不可忽視的高血壓6類型#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即使出現高血壓,也無法立刻斷定就是「生病」。不過,高血壓確實是種「警訊」,告訴我們身體潛藏著疾病。假如血壓沒超過「年齡加九十」,不需太擔心,但若符合接下來這幾種類型,就有從高血壓轉變成重大疾病的可能。很可能代表已出現異常,務必儘速就醫。1) 血壓急速上升/你的高血壓是緩緩上升?還是突然飆高?以前血壓大概一百三十,某天卻突然飆到一百七十、一百八十,這時要思考可能體內出現了某種病變。血壓急速上升的現象,舉例來說,本來應該流動十成的血液,變成只有五成流動。可能腦部或心臟等某處血管出現血栓或阻塞,而影響血液循環。或者,心臟發生某種異常,從心臟開始血壓上升,所以必須針對心臟或腦部進行檢查。總之,不要拖延,請立即上醫院接受醫師的診斷。2) 變得口齒不清/當血栓引發「腦梗塞」時,出現在血液通道裡的血栓會妨礙血液流動,也會導致血壓上升。腦梗塞發作之前,初期常見下列症狀:​‧嘴巴動作異常,口齒不清‧說不出話‧嘴巴無法順利合起‧單側臉出現麻痺、扭曲‧單側手腳無法使力、發麻‧單側眼睛像被遮蓋般,看不清眼前事物‧視野變狹窄‧眼前事物出現重疊影像‧無法順利寫字這些初期症狀被稱為「暫時性腦缺血發作」,是因為腦內血液循環一時惡化所引起,只要血栓很快溶解,血液循環及血壓就會恢復正常。所以,很多人在二十至三十分鐘,或二十四小時內便解除症狀,也就不以為意。但出現初期症狀的人當中,有百分之五十在四十八小時內、百分之十五至二十在三個月內會發生腦梗塞。且腦梗塞發作時,高血壓一併出現的比例極高。曾經發生腦梗塞的人,為避免再度發生,應該徹底管理血壓。除了腦梗塞外,腦內血管破裂引起的「腦出血」,或是覆蓋腦部表面的蜘蛛膜下腔有出血現象,造成「蜘蛛膜下腔出血」等,也會使血壓急速上升,這些要多加注意。3) 發麻/出現高血壓時,除了腦部,也要懷疑是不是心臟出了問題。因心臟瓣膜無法發揮正常功能的「心臟瓣膜疾病」,或是心臟節律不規則的「心律不整」,導致心臟出現小血塊;或是大動脈內的血栓剝落、流出,導致手腳末梢動脈阻塞,形成「栓塞症」,這時會感到手腳麻木、疼痛、冰冷等。4) 呼吸困難、頭昏腦脹/高血壓常讓人心悸、呼吸困難、胸部疼痛、頭昏腦脹。但心悸、呼吸困難也可能是「心律不整」或「狹心症」、「心肌梗塞」等心臟疾病的警訊。所以,只要覺得不對勁,就應該趕快接受檢查。5) 出現水腫/眼皮好像有點腫、襪子的鬆緊帶痕跡久久未消、常穿的鞋子突然變緊……當這些「水腫」現象與血壓上升同時出現時,代表腎臟可能出了問題。腎臟是負責調整體內體液量的內臟器官,例如:血液等。它就像是個水龍頭,假如水壓(血壓)升高,它會排出大量的尿液來控制水壓。然而,要是腎功能下降,過濾功能也會變差。等於水龍頭的出水口變小,為了排出水量,便需要較高的水壓(血壓),所以導致高血壓。出現腎功能下降的疾病有「慢性腎絲球腎炎」、「腎衰竭」。因此,當發現血壓上升時,也要一併檢視是否有以下徵兆:‧尿液混濁、泡沫多(蛋白尿)‧尿液顏色深,接近褐色(血尿)‧常跑廁所6) 常被旁人關心/罹患嚴重疾病的人,常有感而發地說「難怪之前一直覺得很累」、「總是不太舒服」。當出現異常時,就算沒看到數字,身體也能確實感受到不適。所以,能否察覺到「哪裡不對勁」,是決定命運的關鍵。不希望依賴藥物的人,不能將身體釋放的訊息以一句「上了年紀」輕輕帶過,應該立即採取行動,主動積極地追查原因。不過,很多人即使察覺到某種異常,往往會以「太忙」拖延就醫,錯過治療時機。尤其是男性,總以「會影響工作」、「不能造成公司麻煩」等理由延誤診治,很多人因此突然病倒、枉送性命。要預防這種情況,旁人的關心出乎意料地有效。當聽到很了解自己的人說「你的臉色不太好」、「你看起來很不舒服」、「你是不是很累」,且次數愈來愈多時,要有所警覺,好好關心自己的身體狀況。血壓突然上升是種警訊,代表出現了某種異常,請務必盡速就醫,徹底查出原因。血壓之所以上升,必定與日常生活習慣有關。要治療生活習慣引起的疾病,唯一的特效藥是改善生活習慣。如果你是個忙到無暇顧及其他事情的人,接下來所介紹的五分鐘降血壓健康操,簡單到你一定也能做到。請每天花個五分鐘照顧身體,徹底改變自己的高血壓體質吧!(本文摘自/免吃藥!5分鐘降血壓健康操:患者實證!鍛鍊深層肌,強化心肺,有效降血壓、重返年輕/三采出版)

10月轉涼 壯年恐發蜘蛛膜下腔出血

10月轉涼 壯年恐發蜘蛛膜下腔出血#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腦出血除了傍晚之外,還存在著另一個黑時間,那就是快要新年時。因為腦出血不只有發病時段上的尖峰,還會隨季節變動。這是高血壓導致部分血管壁受損而出血的症狀。10月至11月轉涼 壯年人要留意蜘蛛膜下腔出血其中,蜘蛛膜下腔出血是指覆蓋在大腦表面的薄膜之一——蜘蛛膜底下出血的狀態。大部分的患者是因為腦動脈瘤破裂,出現腦動脈腫脹、破裂的症狀。蜘蛛膜下腔出血多發生在壯年人身上,是一種死亡率高的危險疾病。根據日本的鈴木一夫醫師長達7年的觀察,腦出血、蜘蛛膜下腔出血的發生數,從6月開始減少,氣溫高的7月至8月是一年當中最少的時候。然後,從天氣轉涼的9月開始增加,到10月至11月是蜘蛛膜下腔出血的高峰期,腦出血則在1月到3月的寒冷時節增多。一般認為,這是因為冬天的寒冷讓血管收縮、血壓上升的關係。減少室外與室內的溫差應對方法是充分保暖。冬天則要特別注意,應該多花一點心思減少室外與室內的溫差。蜘蛛膜下腔出血的症狀特徵是,突然出現劇烈頭痛、彷彿被人用鐵鎚毆打,並且伴隨噁心、想吐的情況,也有人覺得後頸僵硬。如果內出血的量多,不久就會失去意識。如果感到劇烈的頭痛、在頭痛後失去意識,身邊的人千萬別猶豫,請立即叫救護車。有些人一開始只有出現輕微症狀,所以要是覺得似乎和平常的頭痛不一樣,請前往醫院接受專科診療。養生祕訣蜘蛛膜下腔出血夏天較少,常發生在10月至11月。應充分保暖。秋、冬時節如果室外與室內的溫差太大、血壓會上升,要特別注意。(本文摘自/連醫生都害怕的黑時間:臨床研究超過37年的醫生告訴你,過敏、氣喘、暈眩、高血壓、心肌梗塞……都有好發時間,你得懂得避。/大是文化)

溫差大藏危機 高血壓病友當心腦中風

溫差大藏危機 高血壓病友當心腦中風#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只有冬天需要注意血壓控制嗎?時序進入秋天,早晚日夜溫差大,加上白天持續高溫頻繁進出冷氣房,血管急速收縮使血壓急遽攀升。若患者已長期血壓控制不良恐造成血管阻塞、破裂,某天將可能突然引起腦中風發作!因此,高血壓患者平日就應積極控制血壓,勿忽略秋天潛藏的危機。高血壓發生腦中風機率比常人高3倍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陳廷耀醫師根據院內臨床研究指出,高血壓患者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是正常人的3倍,且有近7成的腦中風患者同時患有高血壓,顯見高血壓是腦中風最主要的危險因子。腦中風的發生往往讓人措手不及,常有患者睡前還好好的,一覺醒來就腦中風送急診。尤其是天氣忽冷忽熱,高血壓患者應提高警覺,遵從醫囑按時服藥回診,並養成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定期量血壓的良好生活習慣,以防發生腦中風甚至危及性命安全。未照醫囑按時服藥回診 50歲男子急性腦中風近年來,許多研究顯示,積極控制高血壓可顯著降低腦中風發生率,且有中風病史者更應積極控制血壓以預防二次中風。陳廷耀醫師表示,常遇患者控制血壓態度消極,或血壓穩定後便自行停藥。臨床上曾收治一名50歲男性患者,因長期疏於控制血壓,也未照醫囑按時服藥回診,不料某天早上突然暈倒送急診,診斷為急性腦中風,至今仍需仰賴家屬照顧生活起居,無法回到工作崗位。陳廷耀醫師進一步說明,目前高血壓治療藥物以單錠複方為主流;臨床觀察,一天只需服藥一次的患者,其服藥順從性明顯優於一天需服藥二次以上的患者,建議患者可根據自身狀況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的藥物。對藥物有疑慮切勿自行停藥 應立即向醫師或藥師諮詢前陣子高血壓學名藥採用含動物致癌成分的原料藥,導致一連串回收下架事件,不但引發民眾恐慌,甚至有患者因此貿然停藥。陳廷耀醫師解釋,許多患者其實並不清楚原廠藥與學名藥的差別;但是即使學名藥與原廠藥成份、劑型、劑量皆相同,藥品是否安全仍牽涉原料藥品質、藥品製程、製造產線的品管等面向,而原廠藥有豐富臨床試驗佐證安全性與療效,相對而言更有保障。因此尤其像高血壓患者需長期服用降血壓藥,除了增加醫療相關知識,當對藥物有疑慮,應立即向醫師或藥師諮詢,選擇安全有保障的藥物,切勿自行停藥。(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講座/高血壓用藥

講座/高血壓用藥#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高血壓病患忘藥、減藥、停藥是常見的服藥順從性問題,但是若高血壓患者若未按時服藥,血壓無法良好控制達標,會增加15%罹患心肌梗塞風險、28%中風發生的風險。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8/14(二)舉辦用藥安全講座,由賴乃華藥師主講「高血壓用藥」,為高血壓病友提供詳盡解說。講座內容豐富,歡迎高血壓患者及關心用藥知識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高血壓用藥時間:107年8月14日(二)下午14:30-15:0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一樓門診藥局候藥區前洽詢:02-2249-0088

天熱高血壓要當心!恐不自覺中暑脫水

天熱高血壓要當心!恐不自覺中暑脫水#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時序雖進入立秋,但天氣仍然燠熱。一名6旬婦人平時有高血壓,某次氣溫飆高出外旅行後,出現頭暈、無力、昏沉沉等症狀,就醫發現是脫水中暑所致,而非血壓高。醫師提醒,老年人尤其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者,因為藥物及生理代償系統反應較慢,很容易不知不覺脫水。應避免在日曬下活動,並適時補充水分,預防中暑。低血壓、缺水 高齡婦脫水中暑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整合性門診主任巫慶仁表示,這位女士來就醫時量血壓,跟家人預期的血壓高相反,血壓只有84/46 mmHg(正常為120/70 mmHg),明顯偏低,體溫約攝氏38.7度。另發現舌頭都沒水分,略乾紅、無舌苔,可是並沒有發現其他明顯發炎感染。進一步追問其病史,原來前一天跟國內旅行團去風景區走了一天。加上最近氣溫都在攝氏34度上下,懷疑可能是脫水中暑。在院所中施打點滴觀察近3小時後,共輸注了3瓶500CC 的點滴,血壓略恢復到92/52,病患也覺得頭暈改善、舒服很多,抽血報告出來,沒有感染敗血症跡象,即可回家休息。年輕人忽略喝水 加上熬夜疲倦易暈厥巫慶仁主任表示,今年入夏因為地球暖化,各地氣溫居高不下,鄰國日本比往年同時期溫度高6到8度,到接近40度;歐洲甚至達45度。世界各地發生熱衰竭或中暑的個案有增加的現象。而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壓、心臟病患,因為藥物及生理代償系統反應較慢,所以很容易不知不覺中脫水,但是症狀出現比較緩慢。年輕人跟小孩或老年人的中暑跟熱衰竭症狀不盡相同。以年輕人而言,常常因為耐受力強,忽略喝水,若加上熬夜疲倦,出現類似打瞌睡的症狀就暈厥了。而兒童因為身體小,常常症狀來得很快,而且症狀常會更嚴重,更要預防高溫脫水。預防中暑或熱衰竭 需知7招注意重點但若是老年人,就如上述病例,忽然疲倦低血壓,體溫不一定會上昇很高,但是有時高體溫後還會出現危險的低體溫,表示溫度控制中樞已經完全失調,需要緊急處理。巫慶仁主任提醒預防中暑或熱衰竭的7招注意重點:1)移動到清涼環境,坐下或平躺休息,降低體溫。2)使用微溫水或冷水擦拭身體,協助降溫。3)補充足夠水分,讓體溫下降及維持體液量。4)有慢性病服藥者需注意,中暑脫水可能惡化一些心、腦血管疾病或腎臟疾病。5)兒童應在烈日期間儘量避免戶外劇烈運動。6)了解中暑或是熱衰竭是可能會致命的疾病。7)預防是最重要的,避免在烈日下活動。當已知需要在烈日下行走、活動或費體力工作,必須不斷補充水分,並穿防曬且避免悶濕熱的衣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