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心臟衰竭分4級 養心需從日常做起

心臟衰竭分4級 養心需從日常做起#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心臟衰竭是個結果,而造成衰竭的原因很多,像是高血壓、瓣膜性心臟病、缺血性心臟病、肺動脈高壓、貧血、心肌梗塞外,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的下降,老化確實會有心臟功能下降的可能,因而慢慢出現心臟衰竭的「累、喘、腫、咳嗽」症狀。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楊秋芬醫師表示,當我們力氣太小、搬不動重物的時候,可能會去把自己的肌肉練得強壯一點,心臟肥大的概念也是這樣,當心臟正常的跳動沒辦法供應全身的血流所需的時候,心臟的肌肉就會越來越肥,希望可能滿足身體的需求;但再怎麼強壯的肌肉都有極限,當心臟到達極限,就會進入「心臟衰竭」,就像得了心臟的癌症一樣,心臟慢慢失去功能。心臟衰竭嚴重度分4級楊秋芬醫師表示,從日常生活可以約略評估心臟衰竭的嚴重度,爬樓梯、掃地會喘為「第二級」,刷牙會喘為「第三級」,坐著會喘就是「第四級」。走路活動就會喘,代表血液供應不太夠,下肢會有點水腫,晚上睡不好一直起來尿尿,這些都有可能是心臟衰竭的表現,如果有觀察到這些表現就應該就醫檢查。治療心臟衰竭要先找出心臟衰竭的原因,不同的問題會有不同的治療方法。楊秋芬醫師表示,輕微的心臟衰竭可透過藥物、調整生活型態來治療,但如果是心室擴大且增厚心臟腔室的收縮呈現不協調狀態,就需要裝置心臟節律器治療;如果是瓣膜的問題,可能有必要做手術修補,這些都有助於改善心臟衰竭。主動脈瓣膜要能正常打開與閉合而要讓心臟這顆馬達發揮作用,首先「心門」也就是主動脈瓣膜要能正常打開與閉合。主動脈瓣膜是心臟輸出血液的出口,跟人體許多器官及組織一樣,會因為年紀變大而出現退化,或者因為疾病等問題造成異常,該出去的血液沒辦法完全輸出,心臟一收縮還會往回跑,當主動脈瓣膜出現異常的時候,就有可能出現心絞痛、胸悶、頭暈、呼吸喘等症狀,還會引起心臟衰竭。花蓮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的外科部主任張睿智表示,臨床上可以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主動脈瓣膜的異常,中度以內通常會安排定期追蹤,並且合併心臟內科進行治療。但是中重度以上時期,也就是上述症狀全部合併出現時,這時候就需要進行開心手術-主動脈瓣膜置換。除了會留下約20公分傷口的傳統開心手術,現在醫界也會利用包含達文西機器手臂在內等技術,進行微創手術,傷口只剩下約7公分,也能縮短體外循環人工心肺機的使用時間,傷口小恢復期快,病人通常一天左右就可以出加護病房。要有效扭轉心臟衰竭病情,除了積極接受心臟衰竭藥物治療、配合醫囑及定期回診外,還需嚴格控制飲食的水分及鹽份。楊秋芬醫師也表示,心臟衰竭的藥物選擇相當完整,病友只要積極與醫師配合,遵照醫囑服藥、配合定期追蹤積極治療,疾病是可以穩定控制的,建議病友日常飲食應避免吃太鹹的食物,才不會增加身體負荷,同時接受心臟復健治療,安排合適的運動訓練項目並做好體重管理,有機會使疲乏無力失去彈性的心臟恢復到正常大小,病人也能回到未發病前的良好生活品質。護心、養心 從日常做起心血管疾病牽涉許多共病,是相當複雜的疾病,需要跨領域合作整合照顧。預防勝於治療,想要遠離心血管疾病就要從護心新生活開始做起。謝美玲助理教授提醒民眾,必需從日常飲食調整做起,而戒菸是首要任務外,還要遵守低糖、低鹽、少油的「粗茶淡飯」飲食原則,並適當減少生活壓力,平時紓壓並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讓血管充滿彈力,都是遠離「傷心」的養生秘訣。

三高患者 須更加留意下肢動脈疾病

三高患者 須更加留意下肢動脈疾病#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時序已入秋,天氣也漸漸的變得涼冷,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高峰期也逐漸到來。週邊血管阻塞性疾病的發生,常導因於動脈粥樣硬化或一些炎性反應過程逐漸導致動脈血管的狹窄或因急性栓子掉落導致的急性栓塞。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煙,及老年人口數的增加而導致周邊動脈阻塞。足部發冷、發白、發紫、走路時下肢肌肉酸痛、乏力、腳趾或足部麻痛、莫名的出現破皮傷口或者傷口久久不癒合,常常都是下肢動脈疾病進展或惡化的表現,最嚴重的甚至會腳趾頭潰爛壞死。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盧延洲醫師指出,肢體動脈因粥狀硬化造成動脈血管部分狹窄或完全阻塞,導致肢體血流不足或缺血的疾病。多數的週邊血管阻塞性疾病是慢性,漸行性的血管阻塞,常在運動時感下肢肢體的疼病,尤其是小腿肚處,於休息時即可緩解,此稱為間歇性跛行。少數的急性動脈阻塞,例如栓塞症(embolism)或血栓症(thrombosis)或外傷等因素所導致,其所造成的疼痛常是突發且合併麻木、無力感。致病原因及危險因素(一)主要病因:動脈粥樣硬化 (二)其他致病因子:血栓形成、栓塞、血管發炎、創傷。(三)危險因子:年齡與性別,男性、年齡大於70歲屬於高危險群;抽菸,風險是不抽菸者的四倍;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脂、高胱胺酸血症等增加血液黏稠之疾病;長久不動,使得側枝血液循環不良;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相關疾病的過去病史或家族史 。依急性與慢性不同症狀(一)急性動脈阻塞:疼痛、麻木、感覺異常、脈搏消失、蒼白、適溫力改變。(二)慢性動脈阻塞 (症狀分級):第一級:不完全阻塞缺血,運動時輕微肌肉酸痛或無力,甚至無感覺。第二級:間歇性跛行,走路或運動時下肢肢體疼痛厲害,但休息可緩解。第三級:血管狹窄相當厲害時,休息也會疼痛或夜間疼痛。第四級:完全阻塞嚴重時發生皮膚潰瘍與壞疽。(三)其他:因血管阻塞,腳部常有營養不良情形出現,患肢溫度會較低、冰冷、毛髮易碎脫落、指甲變形、肢體麻木、開始時肢體抬高膚色蒼白,放下可轉紅,疾病持續進展膚色變藍紫等症狀。治療方式包含藥物與手術治療(一)藥物治療:主要目的是改善症狀,控制並減緩血管病變的惡化。 抗血小板藥物:可改善循環,預防血小板凝集而阻塞血管。 促進患肢微循環,改善間歇性跛行症狀,增加行走距離。(二)外科治療: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症狀惡化、或者缺血造成組織潰瘍、壞死可能面臨截肢時,就要考慮進行微創血管腔內介入治療或者血管繞道手術。經皮血管成形術利用氣球導管插入使血管擴張或置放支架避免血管再阻塞。 若血管腔內介入治療已無法改善病情,就要考慮以人工血管進行血管繞道手術。最後若仍無法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循環狀況、肢體大範圍壞死、嚴重持續性疼痛或敗血症時,只有進行截肢手術。4大預防之健康指導(一)修正導致血管阻塞之生活型態:如低脂肪及低熱量飲食、戒菸及維持理想體重,有效控制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疾病,以減輕下肢負擔。(二)適度運動:每日步行運動最有效,固定時間進行運動訓練,當腳出現酸痛時即刻停止練習,酸痛消失時再繼續進行,反覆練習可增加血流並能促進側枝循環發展,也可減輕疼痛。 (三)避免肢體傷害:教導病人肢體保暖重要性,使患肢獲得足夠血液循環。姿勢經常改變切忌雙腿交叉姿勢,以免血液循環受阻。確實做好雙腳保養:每日應將雙腳清洗乾淨;剪趾甲時,應剪平,避免造成外傷;避免足部乾裂可擦少許乳液;物暴露於過冷或過熱環境;不宜赤足、應穿著舒適合腳的鞋子,勿太緊以避免防礙血液流暢。外傷是造成潰瘍及截肢的重要因素,任何可能引起小腿或足部受傷的因素都要盡力避免,並要時常感覺及觀察腳部的溫度及顏色變化,若出現冰冷、發紫的情形,應立即就醫。(四)若出現任何下肢及足部不適症狀,建議儘速就醫診察並確定病情,提早治療避免肢體缺血情況惡化至組織壞死或者截肢的不良預後。

小心別讓隱形殺手 默默殺了你!

小心別讓隱形殺手 默默殺了你!#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由於現代飲食與生活習慣、壓力的改變,重新定義血壓達收縮壓13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以上即為高血壓。高血壓是身體的一種警訊,也表示健康亮起黃燈,且有快速攀升的趨勢。故高血壓有「隱形殺手」之稱。致命的緣由在於其症狀不明顯,或甚至根本沒有症狀而被忽視。衛福部統計近十年來,因高血壓相關疾病造成的死亡一直在前十名內,若再加入併發症,包含: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腎臟疾病等,死亡率甚至可能超越第一名的癌症。什麼是收縮壓與舒張壓?血壓是指心臟將血液經過血管運送到身體各部分,血液對血管壁所產生的壓力稱為血壓。一般所謂的血壓值,量的是動脈血壓。當心臟收縮時血管收縮,血管內壓力會升高,此時所測得的血壓稱為收縮壓,也就是量血壓時稱高壓,心臟舒張時血管擴張,壓力較血壓會下降,此時所得的血壓稱為舒張壓,也就是量血壓時稱低壓。收縮壓,正常值應小於130mmHg。舒張壓,正常值應小於80mmHg。高血壓依病因分二種: 原發性高血壓:主要是因基因和體質造成的高血壓,占90%以上。 次發性高血壓:是因內分泌不正常、慢性腎病、腎動脈狹窄、藥物、呼吸睡眠中止症候群等原因造成,常在20歲前或50歲後才發病,占10%以內。林新醫院心臟內科王克帆醫師指出,高血壓若不控制,會產生致命的併發症,包括:動脈硬化阻塞導致缺血性心臟病、動脈硬化斑塊破裂造成心肌梗塞,或是其他併發症如中風、主動脈剝離及腎衰竭等。甚至具有豐富微血管的視網膜也會病變,而這些病變的過程是長期且緩慢的,初期時不一定會有症狀。高血壓的症狀:頭痛(尤其是後腦勺痛及早上頭痛),並有頭暈、眩暈、耳鳴(耳中嗡嗡聲)、視覺改變或暈倒發作,頭痛、頭暈、視力模糊或心臟衰竭。想讓血壓維持穩定 必須改變生活習慣與飲食型態王克帆主任有下列幾點建議:1)血壓異常者每日自行監測1~3次,血壓穩定者至少每週2~3次。2)採低鈉鹽飲食,每日食鹽量以2至4公克為宜(大約為1茶匙)。3)多吃蔬果,宜低油飲食、避免肥胖,適度的運動, 每天至少40分鐘, 每週至少3-4天。4)戒菸、飲酒不宜過量。5)依照醫師指示,按時服用「降血壓藥物」 6)測量血壓若發現收縮壓高於135mmHg,或舒張壓高於85mmHg,建議及早就醫以減低高血壓併發症。7)維持士當體重,肥胖是心臟血管病的基本原因,體重超過理想體重1公斤,就必須多出2公里長的血管來供給氧氣及營養,負擔增加血壓自然就會昇高,應控制體重的BMI值界於22.5~25之間。王克帆主任提醒高血壓患者,即使沒症狀的高血壓仍應就醫治療,以減少高血壓的併發症。不但要控制好表面的血壓數字,也要積極找出真正的病因,以免病情在不知不覺中惡化。

5大粽點停看聽 聰明消費好健康

5大粽點停看聽 聰明消費好健康#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端午節即將到來,但大多的粽子為高油脂高熱量,鹽分也相當驚人。民眾在大嗑粽子時,需注意自身的健康狀況,勿一次食用太多粽子,避免造成腸胃消化負擔。需限制油脂的人(如高脂血患者)要特別注意,除了以下5大重點要注意之外,建議可以採分食方式一起享用,並搭配高纖的蔬菜一起吃,以幫助消化。此外也仍建議民眾多利用假期至鄰近登山步道、河濱公園及自行車道健走或騎單車,減去節慶聚餐時多餘攝取的熱量。1.份量控制:市售傳統肉粽1顆約250公克,約500 -700大卡以上的熱量,建議可以取代部分正餐並搭配蔬果食用,若有三高問題的民眾請注意份量的控制。2.低鹽:粽子本身即有鹹度,建議減少額外沾醬(如:醬油膏或甜辣醬) ,建議烹調時多使用辛香料,如:紅蔥頭、蒜或胡椒等提味,另宜選用新鮮食材減少菜脯等醃漬品。3.低糖:甜粽類多以精緻糖類作為沾料或內餡,外觀較小,但1顆的添加糖量約20~30克將近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攝取量的一半,建議酌量攝取。如本次甜粽部分做法是包入減糖減油的紅豆餡,以減少糖分攝取。4.低脂:內餡減少使用高脂的五花肉改以低脂的豬里肌肉、雞胸肉或豆製品取代,並用水煮方式烹調。5.高纖維:建議包粽食材選擇高纖、富含維生素與礦物質的全穀雜糧類(如:山藥、糙米、燕麥)取代部分糯米,內餡可增加牛蒡、香菇、筍子等蔬菜,增加纖維攝取。粽子選購停看聽1.因應節慶商家多即早大量製備且天氣漸熱食品易有變質、腐敗疑慮,建議購買後儘快放入冰箱。2.粽葉應完整無霉味具清香且無刺鼻味,使用前須以清水沖洗塵土再浸泡,並以棉布稍加刷洗晾乾即可。3.糯米選購外觀完整乾燥無粉屑,且無霉味或摻雜異物等。4.乾香菇則選擇香味濃、菇傘大而完整、肉厚且傘緣內捲為佳,烹煮前須用清水沖洗後浸泡,以除粉塵且免藥物殘留之虞。

用「高血壓導管」控制高血壓更有效

用「高血壓導管」控制高血壓更有效#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63歲的黃先生罹患高血壓十餘年,雖然持續用藥控制、但血壓始終起伏不定,有時收縮壓甚至飆破180毫米汞柱。由於他父親當年一度嚴重心肌梗塞命危,醫師建議積極控制血壓,他因而決定接受「高血壓導管治療」,終於讓血壓達標,擺脫心頭大患。十大死因「高血壓」死亡率上升最鉅!穩壓刻不容緩醫師指出,血壓每增加20/10(收縮壓/舒張壓)毫米汞柱,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就會倍增!我國十大死因當中,高血壓位居第八,但死亡率上升最鉅。台灣高血壓學會與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呼籲民眾不僅要「知道自己的血壓」,高血壓患者則應積極配合醫囑將血壓控制達標,降低中風、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等疾病風險!高血壓控制不良,小心心肌梗塞突襲台灣高血壓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指出,台灣超過二十歲以上成年人當中,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但將近五百萬高血壓病患中,卻有三分之一患者不自覺有高血壓。一般人血壓應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若經診斷為高血壓,血壓在160/100毫米汞柱以下者,可先透過SABCDE(限鹽、限酒、減重、戒菸、飲食控制、適度運動)等生活方式調整,經觀察3個月後血壓仍未獲得控制,則應用藥治療。血壓降不下來? 導管治療可助血壓達標什麼是「高血壓導管治療」?醫師解釋,腎臟在血壓的調控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若腎臟交感神經過度活化,會導致腎素分泌增加,進而提升鈉再吸收作用、降低腎臟血流,導致血壓升高。高血壓導管治療是從患者鼠蹊部,以導管進入腎動脈後以微能量降低末端過度活躍的交感神經活性,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誰適合裝「高血壓導管」?1.已使用三種以上降壓藥達最高劑量2.持續一個月血壓仍無法控制達目標值3.無法按時服藥4.難以忍受藥物副作用5.合併有心腦血管疾病或器官受損6.繼發性高血壓經治療後持續三個月血壓仍無法獲得足夠控制「穩壓三部曲」--- 準確測量、有效治療、控制達標王宗道也特別提醒,治療高血壓的第一步,是要正確測量血壓。除了門診測量血壓、居家自行量測之外,24小時連續血壓測量,可測定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均血壓值及變動的情形,對於高血壓的診斷及評估高血壓患者的藥物使用情形,也有相當大的幫助。

常忘服高血壓藥 小心健康警訊

常忘服高血壓藥 小心健康警訊#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王爺爺出現頭暈、頸僵硬,走路步態蹣跚,像是習慣般表示今天忘了吃血壓藥,血壓一定又高起來!家人立即幫忙量血壓,收縮壓175毫米汞柱、舒張壓95毫米汞柱,服用醫師開的降壓藥並休息,症狀才緩解。降血壓藥勿擅自停用 並持續追蹤經研究統計發現,高血壓是全世界最多造成死亡及失能的原因,2017美國心臟協會(AHA)發布有關高血壓標準值的最新治療指引,由於現代飲食與生活習慣、壓力的改變,重新定義血壓達收縮壓13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以上即為高血壓。高血壓是身體的一種警訊,也表示健康亮起黃燈,且有快速攀升的趨勢。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師林鈺珊表示,常聽到病友疑問,高血壓的藥要吃一輩子嗎?大多數人認為,降壓藥物是治療高血壓這個疾病,所以覺得血壓正常就不用再吃藥了。但其實降壓藥只是持續將血壓控制在低於標準值,長期服用降壓藥物治療的患者,切勿擅自停藥,持續追蹤並透過調整藥物、飲食、運動等方式,可有效控制高血壓、和平共存。高血壓除藥物外 可以5方法管控血壓高血壓的管控是否良好,個人生活習慣影響多。如果有好的生活方式、飲食、運動,就可以防止高血壓及高血壓引發的併發症。遠離高血壓,除了藥物控制,必須全面的從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做起。林鈺珊護理師分享以下5項高血壓的居家自我管理方法:1) 採用高血壓治療飲食計劃(DASH)/多吃蔬菜水果、低脂肪乳製品、減少攝取脂肪。然而若腎功能不佳,不適用此飲食治療。2) 減少鈉攝取量/每天攝取食鹽少於6公克。3) 運動/各種有氧運動,例如健走,每天至少30分鐘。4) 適量飲酒/男性每天不超過2份,女性1份酒精(1份酒精大約=140cc的紅酒=1瓶啤酒=40cc威士忌)。5) 血壓紀錄/建議每天早上都測量血壓並記錄,管理自己的血壓變化。

胸背撕裂劇痛速就醫!主動脈剝離致命

胸背撕裂劇痛速就醫!主動脈剝離致命#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8歲的杜姓男子整年忙於做生意,不斷電的工作導致長期睡眠不足。先前晚上洗澡到一半,突然感覺到脖子後方莫名的疼痛,像被人使力抓住脖子用力向上舉,洗完澡後沒多久疼痛加劇,像是被刀子切割胸口和背部,痛得冷汗直冒。杜姓男子經急診會診心臟外科醫師,透過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立即確診為急性主動脈剝離,手術約1週後順利出院,恢復生活。主動脈剝離快速致命 緊急手術重建童綜合醫院心臟外科主任吳清文表示,主動脈剝離是會快速致命的危險疾病,必須盡速治療才能提高病人存活率,造成主動脈剝離的因素是血管內膜層破裂,血液流入內膜破裂處形成假腔。假腔僅靠結構疏鬆的血管外層支撐,所以血管破裂導致大量出血的風險很高。這次個案出現的主動脈剝離處在升主動脈,升主動脈處因為需承受較大的血流衝擊力,隨時會有血管破裂的危險,所以才緊急安排進行主動脈剝離重建手術。撕裂傷般劇烈胸痛、背痛 小心急性主動脈剝離吳清文主任提醒,大部分的急性主動脈剝離都起因於高血壓,病人的典型症狀為像撕裂傷般的劇烈的胸痛或背痛,民眾平時應保持清淡的飲食,戒除菸酒和保持生活作息正常,並定時安排健康檢查,保養身體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致命風險。

講座/高血壓防治-認識得舒飲食

講座/高血壓防治-認識得舒飲食#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得舒飲食是一種防治高血壓的飲食,內容包括多攝取水果、蔬菜、低脂乳製品,並降低飽和脂肪、總脂肪、紅肉及甜食的攝取,再配合維持理想體重、選擇新鮮食材自行製備、少吃加工醃漬及烘培食品、善用營養標示、按計畫使用調味料等;控制高血壓除了藉由藥物,並配合飲食調整,可將血壓控制得更好!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2月20日(三)舉辦營養講座,由施淑梅營養師主講「高血壓防治-認識得舒飲食」,希望大家藉由此場團體衛教,了解高血壓病情的控制與了解如何搭配得舒飲食。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高血壓防治-認識得舒飲食時間:108年2月20日(三)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