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父母有高血壓 小孩罹患風險50%

父母有高血壓 小孩罹患風險50%#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高血壓不是一個機會均等的疾病,絕對有偏好目標。一些風險因素,可能出自身體的部分組成無法改變,但是絕大多數的因素都可以改善,而且改善後,可以大幅增進健康。無法改變的風險因素年齡-罹患高血壓的風險,隨著年齡增長而升高。事實上,50%六十歲以上的成人,和80%七十歲以上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壓(尤其是收縮壓)。很可能是由於隨年齡而發展出動脈粥狀硬化,但也可能是因為肥胖、缺少運動、飲食營養習慣不良,或腎功能的普遍低落。遺傳-如果父母任一方有高血壓,自己大概有25%機會;如果父母雙方都有高血壓,風險則會上升到50%。五十歲以前罹患高血壓,和遺傳有高度相關,具有家族病史的機率是三點八倍。種族-非裔美國人是高血壓最喜歡的目標:1/3的非裔美國人有高血壓,只有1/4的白種人有高血壓。高血壓也往往發生在年輕的非裔美國人身上,而且比其他種族有較高的罹病率和死亡率。1999年,每十萬名非裔男性中,高血壓的死亡率是46.8%,非裔女性為40.3%,而白種男性12.8%,白種女性也是12.8%。性別-不到六十歲的婦女,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比男性低,但是六十歲以後女性會比男性高,尤其是收縮壓。然而從長期來看,女性似乎比男性較少受心血管疾病之苦。可以改變的風險因素酗酒-過量飲酒,會逐步增加收縮壓和舒張壓,對某些人可能就是高血壓的起因。如果有高血壓,最好完全戒酒,但有些人可以容許少量酒精,而無健康疑慮。如果要喝的話,每天啤酒不可超過720cc,或葡萄酒300 cc、烈酒60 cc。(請注意,我說的是「或」而不是「和」)。吸毒-某些處方藥、成藥,和提神藥品,都會使血壓升高。問問你的醫生,正在服用任何處方藥或成藥,是否可能升高血壓。至於提神藥品,能避免就完全避免吧!(本文摘自/關於高血壓 醫生可能不會說的事/博思智庫)

高血壓未治療 走動型定時炸彈!

高血壓未治療 走動型定時炸彈!#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雖然每個人都為不同疾病所苦,但是他們都死於相同的起始狀況-高血壓。高血壓通常被稱作「沉默殺手」,因為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直到血壓非常高。患者通常感受不到什麼不尋常,而且沒有意識到身體有何不妥,直到已經造成大規模傷害。但是不要搞錯了:高血壓是一名殺手。如果未受控制,就會有中風、心臟病發作、心臟和腎功能衰竭的風險。而且,只要血壓有一點上升,風險就會增加。高血壓 沒有疼痛或其他警訊根據壓力高低,中風機率可能高達七至十倍,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血管堵塞)的機率是三倍,而鬱血性心臟衰竭機率,則是六倍。高血壓完全沒有疼痛或其他任何警訊,這讓輕中度高血壓顯得相當陰險。正如腿斷了,你會知道,而且一定會痛,然後急著找醫生,照照X光和治療。同樣的,如果胃的賁門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會感到火燒心。隨後就是翻藥箱找制酸劑。美國每4個成年人 就有1個高血壓如果支氣管痙攣、哮喘發作,也一定會抓緊著吸入器。但是,因為看不到、聞不到、嘗不到,甚至感覺不到高血壓的種種跡象,以致人們很容易忽略它。和意外事故不同(這是排名第三的死亡原因,僅次於心臟病和癌症),美國超過5000萬人口,每四個成年人就有一個高血壓。這是醫生所見最多的病症,也往往是開立處方箋最多的一種疾病。然而,高血壓的發展不曾停止:單就1999年,高血壓造成近43000名美國人死亡,也是造成227000名其他死亡原因的主要因素。因為通常無症狀,高血壓也是我們最疏於進行治療的疾病之一。幾乎1/3的高血壓患者(1500萬美國人)甚至不知道他們患有高血壓,因此什麼預防或治療都沒做。更糟的是,當3500萬知道自己有高血壓的人,只有1310萬人進行適當治療,另外740萬則是沒有接受任何治療,這簡直就是數量驚人的走動型定時炸彈!5000萬的高血壓患者中,只有1370萬人-區區27.4%-既知自己患有高血壓,而且也得到良好控制。(本文摘自/關於高血壓 醫生可能不會說的事/博思智庫)

規律服藥 降6%中風死亡率

規律服藥 降6%中風死亡率#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日前因寶島低音歌王郭金發不幸猝逝後,網路瘋傳為了預防突發性心肌梗塞,應該隨時備有藥品「耐絞寧」,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郁志表示,耐絞寧不像是感冒藥,不是家庭常備藥,屬於醫師處方用藥,若民眾有胸悶、胸痛等症狀,應就醫檢查,預防勝於治療,而不是把急救藥物當成保命符。頸部僵硬感、早晚頭昏 容易忽略近期天氣逐漸轉冷,早晚溫差大,又到了心血管疾病好發時節,高血壓患者由於初期的症狀並不明顯,比方頸部有些微僵硬感、早晨或傍晚有些頭昏等,容易被忽略,因此又稱為「隱形殺手」,陳郁志醫師建議,要達到血壓控制目標,除了保持良好的飲食與運動習慣外,規律用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亂停藥 血壓反彈、心跳加快更危險面對門診的高血壓患者,最讓醫師頭痛的就是自行更改藥物劑量,或者任意更改用藥頻率,等到血壓表現正常,也有患者會自行把藥停掉,陳郁志醫師表示,許多病人擅自停藥後幾天血壓正常,是因為藥物維持血壓效力還在,等到藥物濃度完全消失,血壓會再度上升,有些藥若驟然停用,可能會使血壓反彈、心跳加快更危險。血壓降2mmHg 可降6%中風死亡率最重要的是積極控制血壓,遠離中風,陳郁志醫師提及,根據國外研究顯示,血壓只要下降2mmHg,就可以大幅降低6%中風死亡率及4%心血管死亡率,不過相較於高血壓,忽高忽低、不穩定的血壓更危險。定期量血壓、規律服藥 才能遠離中風心臟內科醫師王志鴻也提醒,每年秋冬交際都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提醒民眾應要養成定期量血壓的習慣,及早尋求醫師的協助且規律服藥,才能遠離中風、心肌梗塞等併發症,讓自己活得健康長久。

「四高」控制好 遠離年輕型中風

「四高」控制好 遠離年輕型中風#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南投一名34歲的陳姓男子是名業務,某天下班時家人發現他突然口齒不清、步伐不穩接著倒地不起,立即將他送醫,檢查後診斷腦中風,醫師表示陳男本身有高血壓及痛風病史,平日也有抽菸喝酒的習慣,但因無明顯不適症狀,一直未服藥。年輕型中風 佔所有腦中風人口的1/10民眾常誤認為腦中風是老年人才會罹患的疾病,據統計初次中風發生在45歲以前的年輕型中風,約佔所有腦中風人口的1/10,雖然恢復狀況較老年人好,但仍約有1/4的致殘率,對病人及家屬在身心與經濟上造成莫大打擊,年輕人也不能忽視中風,應積極預防。服藥穩定控制四高、改善飲食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嘉為表示,中風是造成殘障的主因,因此提醒民眾平時應積極控制導致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定期服藥穩定控制四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尿酸),必且改善日常飲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度運動紓壓。單側肢體偏癱、口齒不清 快叫救護車職能治療師張緯珊表示,中風常見的徵兆包括突發性的單側肢體偏癱、口齒不清或詞不達意、頭暈或步態不穩、不明原因頭痛、單眼或雙眼看不見等,她強調病患當下即使意識清楚,仍要迅速打119呼叫救護車並記下發作時間,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有嘔吐感 讓麻痺側位於上方側躺她表示,在救護車抵達前,應讓病人躺臥並鬆開衣物等待,以確保流向腦部的血量,若必須移動時,請以寢具或床單注意扶好病人頭部使其不會彎曲,保持身體與頭部平行安靜的移動病人,有噁心嘔吐感時,要讓麻痺側位於上方的姿勢側躺,避免嘔吐物堵住呼吸道。

醫訊/對抗隱形殺手高血壓 別讓身體比你老

醫訊/對抗隱形殺手高血壓 別讓身體比你老#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問題的年齡層越來越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越來越高,為了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在提心吊膽,健康的人保持健康,花蓮慈濟醫院將在十九日下午3點,於感恩樓二樓二期講堂,舉辦高血壓疾病衛教講座。除了有心臟內科陳郁志醫師分享「高血壓用藥」外,還有護理師分享「如何正確測量血壓」,透過心臟疾病防治宣導與正確的飲食觀念,傳授保養心血管的好方法,講座最後,還有有獎徵答活動,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報名參加。名稱:對抗隱形殺手高血壓 別讓身體比你老時間:105年10月19日 星期(三) 下午15:00-16:30地點:慈濟醫院感恩樓二樓二期講堂(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  洽詢:花蓮慈院公共傳播室:游繡華 黃思齊 彭薇勻 新聞聯繫電話:03-8561825轉分機3470、5202或3548 行動電話:0935-232419、0953-509588 

快看!別再犯喝豆漿9大忌

快看!別再犯喝豆漿9大忌#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豆漿營養豐富,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是預防高血壓、高脂血症和動脈硬化的佳品,但是,不是任何體質的人都適合喝豆漿。1)    脾胃虛寒者不宜喝 /豆漿性味偏寒,所以,脾胃虛寒的人要少喝,消化不良、腎功能低下的患者都要注意。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患者食用豆製品時,會刺激胃酸分泌,過多的胃酸將會引起胃脹等不適,更有可能加重病情。2)    病後體虛者不宜喝 /大豆性味寒涼,精神疲倦、全身無力的人以及痛風患者最好不要飲用豆漿,而那些大病初癒,或者正在養病的人,他們的腸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復,此時飲用豆漿,容易引起噁心和腹瀉,所以,病人在恢復期間不要喝豆漿,可以適當喝一些優酪乳,有助於消化,加速腸胃功能恢復。3)    保溫瓶保溫的豆漿不宜喝 /豆漿不適合在保溫瓶裡保存,因保溫瓶內的環境比較溫濕,細菌會在其中大肆繁殖,另外,豆漿中含有皂毒素,這種物質能夠將保溫瓶裡的水垢溶解下來,人體攝取這樣的豆漿,會引起各種不適,危害身體健康。4)    加蓋煮的豆漿不宜喝 /豆漿必須煮開,而在煮的同時,要打開鍋蓋,讓豆漿裡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隨著水蒸汽揮發,這樣才不會攝取到有害物質,危害健康。5)    缺鋅的人不宜喝 /豆漿中含有大量的鈣,鈣質補充過多,會抑制人體對鋅的吸收,所以,缺鋅的人不適合飲用豆漿。另外,經常喝豆漿的人也要注意補充鋅。6)    空腹不宜喝豆漿 /空腹飲用豆漿,會使得豆漿中含有的蛋白質在人體內轉化成熱量,隨之被消耗掉,其營養成分並不能被人體全部吸收,喝豆漿時,最好同時攝取一些饅頭、麵包等澱粉類的食物。7)    服用抗生素的人不宜喝同時飲用 /豆漿和抗生素中的物質會起化學反應,所以,不要和紅黴素等抗生素同時進食,兩者的時間間隔最好在1小時以上。8)    加入雞蛋的豆漿不宜喝 /雞蛋的蛋清是一種黏性蛋白,會與豆漿中的胰蛋白結合,產生無法被人體吸收利用的物質,這樣喝下去的豆漿和雞蛋,就都失去了原有的營養價值,所以,不要在豆漿裡加入雞蛋。9)    不滿一週歲的嬰兒不適合喝豆漿 /不滿一週歲的嬰兒腸胃功能薄弱,他們的腸胃還不具有用來消化豆製品的消化,豆漿也無法代替母乳和奶粉,所以不要給嬰兒喝豆漿。(本文摘自/養生豆漿美味又健康/人類智庫出版) 

醫訊/高血壓的治療

醫訊/高血壓的治療#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高血壓發作前沒有任何徵兆,因此許多人都會容易忽略,除了日常應該定期量血壓之外,飲食、生活習慣也是導致血壓波動大的主因。針對高血壓的各種迷思,將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舉辦講座,由心臟科醫師李適宜分享,衛教講座主題「高血壓的治療」,期望病患在高血壓的症狀認識、日常保健上,有更正確的觀念。名稱:高血壓的治療時間:105年10月19日 星期(三) 下午17:00-18: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60號)  洽詢:劉大任社工(02)2791-9696轉1008手機:0975-682-056(簡碼219148)0932-155-634

以為發胖 檢查驚現39公分腫瘤

以為發胖 檢查驚現39公分腫瘤#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39歲體型肥胖女性,近幾個月體重持續增加,腹部也越來越大,自認是肥胖不以為意,家人建議至醫院就診,檢查後發現患者BMI=50.12,有肥胖、高血壓、甲狀腺腫大及巨大腹圍,婦產科檢查則發現腹部有一39X29公分巨大腫瘤,術中從卵巢瘤中引流出2萬3千1百C.C.的深色液體,術後患者體重由134.8公斤減為107公斤。腫瘤佔滿骨盆腔會壓迫 產生頻尿、便祕卵巢腫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見的腫瘤,因卵巢位於骨盆腔深部,不易發現,卵巢良性腫瘤通常發展緩慢,且早期腫瘤較小也多無症狀,往往在婦科例行性檢查時才偶然發現,等到腫瘤慢慢增至中等大小約10公分以上時,才常感腹脹或腹痛及腹部腫塊,假若腫瘤大到佔滿骨盆腔及腹腔時即會產生壓迫症狀,如頻尿、便祕等。月經不順 30%會發生良性卵巢瘤在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月經不規則的女性,約有30%會發生良性卵巢瘤,相對的,有良性卵巢瘤的女性,則有50%會導致月經不順的症狀,此外,良性卵巢瘤通常發生於停經前的婦女,一般而言若據有以下的危險因子之一者,較容易產生:1)    肥胖者2)    初經年齡較早者3)    不孕症患者4)    有家族史者。無明顯症狀 半年接受一次超音波檢查卵巢瘤在治療上還是以手術為主,手術的種類主要為囊腫切除術及卵巢全切除術2大類,至於該執行何種類的手術,基本上是依患者的年齡以及是否要保留生育功能為主要考量,若要保留生育力,則以囊切除術為主。總之,絕大多數的卵巢瘤都沒症狀,因此患者常不自知,預防上,只能接受婦科例行性的檢查,所以建議女性朋友半年應接受超音波檢查,尤其是屬於高危險群者,以早期發現子宮及卵巢等腫瘤,並即早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