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醫訊/社區義診活動

醫訊/社區義診活動#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年紀大了,身體的螺絲鬆了,偶爾也應該定期檢查!快到年底,氣溫逐漸下降,有許多病徵也慢慢跑出來,讓人不得不正視老人健康問題。衛服部南投醫院將舉辦社區義診,由家醫科醫師莊家銘、身心科醫師李志銘進行義診,以及血壓測量、健康諮詢等服務,並提供熱食、米、襪子、衛生紙等物資,當天也有藥師可諮詢用藥及調劑服務,更準備了100份愛心午餐,希望可以為更多的患者找回健康,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社區義診活動時間:106年1月11日 星期(三) 上午9:00-11:00地點:南投市平山里活動中心前廣場洽詢:049-2311150轉2323、2317 

體寒手腳冷 4撇步可改善!

體寒手腳冷 4撇步可改善!#高血壓

(優活健康往編輯部/綜合整理)大家都知道身體不舒服時,最重要的是接受醫院治療。但是打針或吃藥只能暫時抑制症狀,身體其實還沒完全回復健康。當血液凝滯手腳冰冷時,不適症狀只會接踵而至:•  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  癌症。•  感冒、流感、O157型大腸桿菌等感染症。•  過敏性皮膚炎、花粉症、氣喘等過敏現象。•  憂鬱、失眠、更年期障礙等,自律神經或荷爾蒙失調症狀。•  水腫或肺癌,或肌膚乾燥、長斑。遠離手腳冰冷 勤加按摩小腿肚上述所有疾病,都與血液循環不良以及手腳冰冷有關。所以只要勤加按摩小腿肚,在每天的生活習慣中多用點心,就能遠離手腳冰冷。1) 深呼吸/處在壓力大又忙碌的社會中,總是很容易呼吸過淺。所以要刻意提醒自己「吐氣時,完全把氣吐盡」,努力實行「腹式呼吸法」,才能有效調節自律神經。自律神經可使身體機能順利運作,只要保持平衡,就能使血液循環順暢、體溫穩定,有效改善手腳冰冷。2) 端正姿勢/各位是否一放鬆就會駝背呢?當身體歪斜時,血液容易凝滯在不同部位,使內臟機能與肌力衰退,造成手腳冰冷。駝背除了有害健康,還會給人「沒有幹勁、陰沉、老態龍鍾」的負面印象,實在是得不償失。除了站立或行走時必須將後背挺直外,搭車或坐在辦公室裡也請保持端正姿勢。將注意力放在腹肌上,上半身挺直,同時將肩胛骨夾緊,就能呈現出完美正確的姿勢。此時,再將肩膀往下壓,身體的線條就會很好看。端正的姿勢不會使身體歪斜,阻礙血液流動,自然能擺脫手腳冰冷。3) 不翹二郎腿/不自覺「翹二郎腿」的姿勢,也應該避免。腳部容易血液循環不良,所以只要翹二郎腿,就會造成「水腫」。如果真的忍不住想翹腳,可上下活動位在上側的腳。4) 踮腳走路、上下樓梯/沒事踮腳尖行走、上下樓梯,都可活化小腿肚的幫浦功能。經常伸縮腳踝,可以直接刺激小腿肚的肌肉,強化「擠乳作用」把血液運送出去。例如洗碗時站著可以不時踮起腳尖。單純走下樓梯時也可以伸縮腳踝,「至少在下樓時不搭電梯」,就能自然而然維持小腿健康了。只要每天多用點心,就能遠離手腳冰冷。就算沒時間運動,也不可以輕言放棄!(本文摘自/揉揉小腿肚的驚人自癒奇蹟/采實文化出版)

降血壓防心病 5原則這樣吃

降血壓防心病 5原則這樣吃#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年關將近,若不想讓大魚大肉破壞身體平衡,又想滿足口腹之慾,怎麼吃就成了一個大問題!「過年」飲食,最容易忽略主食類與蔬果類的攝取,一段假期下來,常使體重、血壓、血糖及血脂控制失衡,就讓營養師來教你健康吃、輕鬆過好年。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為24.1%斗六成大醫院營養師凃巧羚指出,依據國民營養調查(2005-2008年)結果顯示,台灣男女每日鹽分攝取量分別為9.5克(鈉3.82克)及8.9克(鈉3.57克),皆高於衛生署1天鹽分攝取小於6克建議量。2013-2015年國民營養變遷調查,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為24.1%,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60歲以上平均每2人就有1人有高血壓。5原則 健康過好年凃巧羚營養師表示,除藥物治療外,飲食中的食鹽攝取量和高血壓關係密切,只要遵循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的飲食療法,持續使用2周以上,有助於血壓得到良好的控制:1) 選擇全穀根莖類/至少2/3以上的全穀類,每天3餐中至少有2餐以未精製、含麩皮的全穀類或根莖類,(如:糙米飯、地瓜等)取代精製過的白飯、白麵製品。2) 天天5+5蔬果/每天5份蔬菜+5份水果,餐餐搭配2-3份蔬菜,一份為半碗的熟青菜,一天5份水果,每份水果為拳頭大小,如:柳丁。3) 多喝低脂奶/一天至少一杯低脂奶或奶製品,如:起司、優酪乳。4) 紅肉換白肉/以豆製品或白肉(魚、去皮雞鴨鵝為主),少吃紅肉及內臟類。5) 吃堅果,用好油/每天補充一份堅果,約為一湯匙量,烹調用油選用植物油,少油烹調避免油炸。善用得舒飲食 可降膽固醇、防心病凃巧羚營養師表示,善用得舒飲食的特色,有降低飽和脂肪酸、膽固醇等優點,又能達到降低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同時與傳統年菜相比,熱量及鈉含量皆大幅減少一半以上,讓你過年吃大餐輕鬆無負擔。

醫訊/高血壓衛教講座

醫訊/高血壓衛教講座#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吃重油、重鹹,是導致高血壓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好發於65歲以上的老人,近年卻因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使高血壓的年齡有下降的趨勢。關於老人血壓標準數值、生活方面與治療問題,將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舉辦的講座給予建議,心臟科醫師李適宜將分享衛教講座主題「高血壓衛教講座」,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高血壓衛教講座時間:105年12月14日 星期(三) 下午17:00-18: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60號)  洽詢:劉大任社工分機:(02)2791-9696轉1008手機:0975-682-056(簡碼219148)、0932-155-634

吃素才健康?高油恐致三高

吃素才健康?高油恐致三高#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健康的素食有不少的好處,例如降低膽固醇、避免宿便累積、抑制某些癌症的發生、減少中風和心臟病的機率等,不過素食容易導致部份胺基酸、維生素D和B12、以及礦物質鈣、鐵和鋅的缺乏,引起營養不均衡,因此素食者與一般人的飲食計畫不太相同,為了保障必需營養素都能充分獲得,素食者應注意一些原則。•    食用各式各樣的全穀類和根莖類;前者富含維生素B群,後者的寡糖能幫助腸道菌的生長,利於體內環保。•    以豆類如綠豆、豌豆、豆腐、豆干和豆漿等搭配其它食物,進行蛋白質互補。•    選擇新鮮、未加工的食物,至少1/3的食物來自可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越天然的食物保留越多的維生素,對身體也就越健康。經由加熱,部份的維生素會被破壞。•    多吃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水果,例如芭樂、木瓜、奇異果、草莓、檸檬、柳丁、葡萄柚、以及芒果等,以利鐵的吸收。•    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各種植物幼芽如苜蓿芽、綠豆芽和黃豆芽等。•    多吃鈣含量較為豐富的深綠色蔬菜、豆類和堅果類。•    孕婦和授乳婦女須注意補充鈣和鐵、以及維生素B12;並多曬太陽,以便自體合成維生素D。•    兒童和青少年須注意補充維生素D、B2和B12、以及礦物質鈣和鐵,可多吃些牛奶、豆腐、紫菜、綠色蔬菜、小麥胚芽、以及啤酒酵母等。•    用搗碎或磨細的堅果增加營養,譬如在菜餚上灑些花生粉、芝麻粉、腰果粉等,適當的攝取可補充維生素B群、鈣和鐵。•    鋅在燕麥片、葵花籽、南瓜籽和小麥胚芽中的含量較為豐富。•    使用含碘的食鹽。•    使用菜籽油炒菜、亞麻仁油涼拌沙拉,減少油炸和油煎。•    研習營養學知識,尤其要清楚哪些食物富含ω-3脂肪酸、維生素D、維生素B12、鈣、鐵和鋅,才能合理地將食物加以組合。傳統素食高油 會導致肥胖、三高素食者要在熱量適當、營養均衡的條件下,多吃各種天然食物,才能吃出健康,不當的素食一樣會導致肥胖、高血脂和高血壓,原因就在於吃下太多的油脂和加工食品,素食的食物選擇較少、吃完後容易又感覺到餓,於是傳統素食為了增進美味及飽食感,經常使用高油量、多醬料的烹調方式去追求菜色上的變化,這樣便提供過多的熱量、油脂和鹽分。素食加工品調味料多  慢性患者不適合而素食加工品如素雞、素鴨、素魚等仿肉,製作過程亦添加了大量的飽和脂肪、調味料或人工甘味劑等,讓食品與肉類的味道更類似、也更容易保存,這些素食加工品含有的油脂、糖分和鹽分並不低,對於慢性病患者不太適合。(本文摘自/追尋健康的飲食/凡識書屋出版) 

高血壓未回診 35歲就中風!

高血壓未回診 35歲就中風!#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洪先生在28歲時,發現有高血壓及血糖升高情況,就醫後因工作交際應酬多,35歲即發生腦幹出血性中風,並發現慢性腎功能受損症狀,之後仍未服用降血壓及降血糖藥物,也不回門診追蹤治療,後來因為肢體麻木常自行購買服用消炎止痛藥,直至今年因全身倦怠無力就醫後,確診為慢性腎臟病第5期,47歲即面臨洗腎危機。血尿、泡沫尿、水腫 可能是腎臟受損常有民眾誤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面臨洗腎,因此對腎臟出現的警訊掉以輕心,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腎臟內科醫師林義智提醒,若發現如血尿、久未散去的泡沫尿、不明原因水腫、不明原因貧血及倦怠,很可能是腎臟已經受損,建議及早就醫查明病因,以獲得適當的治療。腎臟受損過久會影響到尿路、代謝腎臟病是常見疾病之一,台灣腎臟病最常見的原因為糖尿病,約佔腎臟病的4成至5成,其他原因包括高血壓、腎絲球腎炎、泌尿道結石、感染和具遺傳性質的多囊性腎病。林義智醫師提醒,若身為腎臟病高危險群且未及時修正或控制時,就會導致腎臟損傷,受損過久會影響到尿路、代謝、循環及精神意識等尿毒症症狀,經年累月的破壞會造成腎功能不可回復的喪失。愛腎3341 減緩面臨透析的速度林義智醫師表示,在台灣目前腎臟捐贈者有限的狀況下,患者最後皆進入洗腎,使得生活品質大打折扣,只有避免腎臟的破壞以及減少腎臟負擔,才是保護腎臟且避免被永久性破壞的方針,遵守養腎原則,才能避免腎臟病的發生,以減緩面臨透析的速度:‧    3少 /少鹽、少油、少糖。‧    3多 /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    4不 /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吃來路不明或非醫師診療開立的藥物。‧    1沒有 /沒有中央性肥胖(鮪魚肚)。 

朝5晚8 銀髮族保暖要作好

朝5晚8 銀髮族保暖要作好#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指出,入秋後受東北季風影響,天氣已經漸漸變涼,部分地區甚至低於20℃,明顯感覺天冷了,這幾天臺灣北部、東半部地區加上有局部短暫雨,濕濕冷冷的秋冬氣候已經來臨了。長輩及肥胖族群 一定要注意保暖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注意氣溫多變對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因為每當溫差過大時,可能導致血管收縮,引發血壓的變化,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年長的長輩及肥胖等族群,一定要注意保暖措施,以免造成血壓升高,誘發心臟病及中風之急性發作。低溫時注意保暖 氣溫回升再出門清晨5到6時及晚上8到9時,這2個時間除了氣溫低,也因為晝短夜長視線差,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呼籲,民眾應注意「朝5晚8」的2個時段,起床、外出都要注意姿勢改變及添加衣服,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起床速度放慢,睡前先備妥衣物,都要記得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進行活動。另外,習慣早起運動的民眾,不要急著太早出門運動,建議等氣溫回升以後再出門運動,或建議也可改在室內運動,晚餐後不要立即外出或運動,應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後再行運動,運動前一定要充分暖身,且儘量攜伴運動,相互照應。高血壓5年內患心臟病是一般民眾1.9倍依據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病人未來5年內發生心臟病的機率是非三高民眾的1.9、1.5及1.8倍,另肥胖(BMI≧24)的民眾未來5年內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也是體重正常者的1.4。高危險族群在度過秋冬氣溫驟變最重要的,除了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之外,定期量血壓更是天天不可少,血壓超過140/90mmHg就該諮詢醫師,而正在接受治療的高血壓病人更應該定期量血壓,並做好紀錄,除可以幫助醫療人員瞭解病人血壓控制情形,也可反映生活型態改變及高血壓的控制情形。

輕忽傷口 恐致壞死性筋膜炎

輕忽傷口 恐致壞死性筋膜炎#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有肝硬化病史的老婦人,因抓癢造成皮膚傷口,而後發現傷口處有紅、腫、熱、痛的情形,且越來越嚴重,趕緊到醫院急診就診,到院數個小時內患部已呈現深紅色,伴隨出血性水泡、高燒與血壓下降的休克症狀,醫師診斷為「壞死性筋膜炎」,緊急施以抗生素,照會整形外科開刀清創處理,無奈病情仍急速惡化,最終不幸往生。未即時醫治 死亡率高達9成以上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感染科醫師邊建榮表示,「壞死性筋膜炎」則是一種嚴重的細菌感染,細菌會穿過皮膚表層,深入皮膚深層的軟組織及筋膜,並沿著筋膜及皮下脂肪層間隙向周圍快速擴展,短時間內就可能發展成敗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如果未即時醫治,死亡率高達9成以上。局部紅、腫、熱、痛及水泡、高燒邊建榮醫師說明,「壞死性筋膜炎」多為急性發作,病症初期很像蜂窩性組織炎,出現局部紅、腫、熱、痛及水泡,但發病後病程進展快速,高燒且病況迅速惡化,進而產生全身性敗血症狀及意識變化。隨著時間發展,患部腫脹會從淺紅、紅紫逐漸轉為藍紫色,並出現難以忍受的刺痛感,傷口可能有血疱、化膿或惡臭。「壞死性筋膜炎」好發於免疫力差的病患身上,如糖尿病、肝硬化、免疫功能不全、肥胖等,肝硬化的病人要特別注意千萬別吃生海鮮,以免感染海洋弧菌造成壞死性筋膜炎。若生食感染的海產,或是被魚具、魚刺刺傷,都有可能造成海洋弧菌感染。免疫力差 傷口要小心照顧、徹底消毒邊建榮醫師呼籲,上述免疫力較差之病患,身體任何的傷口都需要小心照顧,並且徹底消毒,特別是跟海水相關的傷口,若出現傷口周圍紅、腫、熱、痛情形,建議立即前往醫院就醫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