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慢性腎衰竭

慢性腎衰竭#糖尿病

腎臟的主要功能是淨化血液,每天過濾兩百公升血液,把資源回收、把廢物排泄,形成約兩公升尿液。腎衰竭分成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腎衰竭就像是垃圾處理場一時故障,無法清除廢物,可能的原因是尿路阻塞、感染、休克等,通常可以找到致病原因並加以治療,讓腎臟恢復原本功能。但慢性腎衰竭則是腎功能無法再恢復到原本的效率,也就是腎臟有一部份永久受損。這一部份也許是一小部份,病患不會有症狀,也不會造成尿毒的堆積,也不用擔心需要洗腎;但也許是一大部份受損,剩餘的腎功能無法處理掉全身上下的廢物(尿毒),因而產生種種尿毒症狀,這時是沒有藥物能幫忙的,必須長期洗腎或接受腎臟移植。初期或輕微的腎衰竭不會有症狀,大多數患者是由體檢時驗血發現肌酸酐異常;而晚期腎衰竭患者常因尿毒症狀而就醫,例如:食慾差、水腫、疲憊、貧血而頭昏、蒼白等,這時剩餘的腎功能往往不到20%。腎功能是否健全可由簡單的抽血來篩檢,一旦發現異常,可藉由核醫掃瞄或抽血驗尿來計算腎功能還剩多少。台東基督教醫院內科 類成運醫師指出,在台灣以慢性腎絲球炎和糖尿病造成的比例最高,其他如高血壓,多囊腎,不當使用成藥、中藥、止痛藥等,都可能是造成慢性腎衰竭的原因。和糖尿病一樣,慢性腎衰竭目前無法治癒,但可以積極控制,控制惡化的速度、控制並治療其併發症。切忌聽信熱心親友報的祕方或昂貴的電台成藥,因服用來路不明的偏方導致腎功能急速敗壞而提前進入洗腎。唯有配合醫師處方,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配合飲食衛教並定期追踨,才能有效延緩甚至避免洗腎。

糖尿病足的預防與治療

糖尿病足的預防與治療#糖尿病

糖尿病是全身性的慢性病變,患者及家屬除了要密切控制患者的血糖外,更要著重於併發症的預防及照護,糖尿病的併發症包括:高血壓、心臟血管、眼睛視網膜、腎臟及末梢神經等方面的病變。心臟血管方面的病變,最普遍的是腦血管病變導致中風的發作及致命,再其次是源於糖尿病造成的心肌病變或冠狀動脈病變導致的心肌梗塞,卻往往最令照護的醫師束手無策的就是所謂的『糖尿病足』周邊血管的病變,若是延誤醫治或是迷信偏方,則有敗血症瀰漫全身而致死的可能!『糖尿病足』發生的原因,主要是糖尿病會造成末稍神經血管的病變,造成病患肢體感覺遲鈍,並合併血液循環不足的病況下,肢體組織養分失調而導致脆弱病變;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足部變得容易受損,而且,一旦受傷,血液循環不足的傷口就更不易癒合,一旦淺層傷口逐漸惡化至深層壞疽,更嚴重到侵蝕骨頭,甚至,造成蜂窩組織炎,引發全身性敗血症,導致多重器官衰竭時,病患的生命就垂危了!新店耕莘醫院 盧崇弘醫師建議為了防治糖尿病足的產生及惡化,須讓病患及家屬對糖尿病足的病變有所了解及警覺,平日應保持足部的清潔。儘量避免自行處理病患腳上的雞眼,無論是塗抹藥膏或是切削表皮。病患穿著的鞋子,鞋底要夠厚夠軟,不可有粗糙面的產生,造成皮膚磨損傷口感染細菌。更要避免讓病患穿著拖鞋,減少被周遭環境的創傷,形成傷口感染。更要留意的是,遠離任何不正確的足部保暖熱源,以免造成燙傷引發感染。若是糖尿病足部傷口潰瘍已產生,要儘速就醫,防止感染。進一步清除壞死組織,或可配合高壓氧的治療,有助於傷口癒合。若是患肢末梢的動脈血管萎縮不嚴重,在適合動脈繞道手術的情況下,可截取患者本身的周邊靜脈或植入人工血管,為患肢的末梢組織重建傷口修護所需要的血流及養分,讓傷口有機會癒合。若傷口的皮膚已無法復原,在末梢組織血流改善下,經由整形植皮可恢復皮膚覆蓋的成功機率就大大提升了,也因此,讓糖尿病患有機會遠離面臨截肢的夢魘。若是患肢的壞疽已嚴重到無可挽回的情形,為了防止壞疽所產生的敗血物質回流全身,造成腎功能及肺功能的衰竭,在考量優先保住病患生命的前提下,必須斷然及早採取截肢的手術,讓傷口在較健康的肢體獲得恢復痊癒的機會。

糖尿病引起的皮膚問題

糖尿病引起的皮膚問題#糖尿病

糖尿病會引起很多併發症,包括腎臟病變、神經病變、眼睛的眼底病變、冠狀血管病變以及皮膚病變。新店耕莘醫院 楊志雄醫師表示,糖尿病的皮膚異常原因大多和高血糖、胰島素的缺乏或過多有關,以下介紹一些與糖尿病人有關的常見皮膚表徵:1. 黑色棘皮症:常見於脖子後外側、腋下、跨下、肚子的皺摺部位,呈現灰黑色,如骯髒黑色絲絨般的粗糙硬皮,常兩側對稱出現。2. 厚皮:皮膚會有變厚的緊繃感及蠟狀表面,以手背與手指最常見,症狀類似硬皮症患者,嚴重時,關節活動甚至會變得不靈活,雙手因而無法彼此完全對掌貼緊,導致原因與高血糖有關。3. 成年型的硬皮腫:中年、肥胖、糖尿病控制不良的病人,在其上背部及脖子後端,皮膚會有明顯、不痛而且對稱的一整坨變厚硬皮,有點像皮膚水腫,此類的病人皮膚治療效果通常不好。4. 黃斑瘤:通常米粒大小,紅到黃色的小丘疹,以臀部及四肢的伸側為常見部位,跟胰島素的缺乏或抗性而引起脂質代謝異常有關。5. 脂質壞死:最常見於腿部,尤其小腿前側,皮膚疹子中央為下陷、蠟狀、黃棕色、表皮萎縮且有微血管擴張,外面包有一圈紫紅色的扁皮皮膚硬塊。目前尚無確切有效的治療方式,只能局部注射類固醇於外圈阻止它的擴散,或是有些可以口服一些藥物改善。6. 感染:因高血糖引起的免疫功能異常,尤其是白血球,進而導致抵抗力下降,使皮膚容易產生細菌、黴菌、念珠菌、病毒的感染。7. 難癒合的傷口:因為神經感覺變差,病人容易碰撞,比一般民眾容易造成傷口,況且加上血管病變,皮膚局部循環不良及免疫功能異常,容易有細菌、黴菌、念珠菌、病毒的感染,常常會使傷口癒合時間更加拉長,嚴重有時肢端會缺血壞死而要截肢。8. 其他:諸如手腳的水泡、小腿前側的凹陷、環狀肉芽腫、甚至白斑等,也都曾有醫學報告過與糖尿病有關。

心血管疾病,影響性功能障礙

心血管疾病,影響性功能障礙#糖尿病

刊登在2005年12月的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男性有性功能障礙,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警訊之一。這項研究監測55歲以上的健康男子,結果發現有性功能障礙者比其他男子更容易在未來七年內出現心血管疾病。另一項研究,發表在2006年1月的國際醫學文獻(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指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是男性性功能障礙的危險因子。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這是由於陰莖的勃起機轉係由陰莖動脈的血流使陰莖海綿體充血所致,男性的性功能障礙與心血管狀況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性功能障礙的病患多為中老年人,其中有不少人同時患有明顯或潛在的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性功能障礙有共同的危險因子,包括肥胖、抽菸、糖尿病、高血壓及缺乏運動。性功能障礙的確是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難以啟齒的問題,然而卻和您的身體健康有很密切的關係,新店耕莘醫院 王禎煜 醫師建議您戒煙、戒酒、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果您認為心臟用藥可能造成您的性功能障礙,請與專科醫師討論,調整用藥,切勿自行停藥、減藥,因為控制心血管疾病才是首要之務。如果您認為自己身體健康,從未上醫院看過醫生,希望您安排一次健康檢查,釐清您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是否有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等問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防微杜漸。

老化知多少

老化知多少#糖尿病

老年人由於心臟內膜變厚且彈性減低,使得心臟搏出量減少,造成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動脈管壁受膽固醇、脂肪和鈣的沈積,使動脈管腔變窄,缺乏彈性,對血流之阻力增加導致收縮期高血壓。由於血循環的改變,使得身體各器官血流不足,故感覺與反應都變得遲緩,且突然的姿勢改變,常導致姿態性低血壓而暈厥或跌倒。膀胱與尿道括約肌的鬆弛,使老年人常受尿急、頻尿、夜尿或小便疼痛之苦,為避免引起泌尿道感染,應盡量避免憋尿。男性前列腺肥大,造成排尿困難,可借助口服藥物治療,幫助排尿順暢。若效果不佳,且常造成感染,影響睡眠品質,則可求助於泌尿外科尋求手術解決困擾。肺泡之實質變化,造成換氣不足,餘氣量增加。同時受血管硬化與肺組織本身的改變,呼吸之氧氣交換與運送均受到影響,特別是劇烈運動後,腦部需氧量增加,使得老年人更難調適。指導老年人做擴胸深呼吸,或太極拳等對於呼吸狀況均有所助益。不要抽菸,菸中的尼古丁及一氧化碳易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胃腸的活動力減低,消化功能降低,加上老年人喜歡吃精製品或烹調手續簡便之食物,故缺乏纖維素,易引起便祕。宜多吃含纖維的蔬菜、水果,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若有便祕,依醫師指示服用輕瀉劑或使用甘油球灌腸,切勿用力解便,以免血壓升高發生腦中風。日前高雄就出現兩例因便祕上廁所「嗯嗯」時太過用力了,引發血管栓塞性中風。老年人肌肉耐受力降低、張力減少、彈性減弱、屈伸活動力也減退,故行動遲緩。台東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 莊光輝醫師建議應避免一種姿勢持續太久,不但關節會僵硬,且會影響血液循環,造成肢體腫脹不適。骨骼密度降低,或鈣質攝取不足、或中年後婦女動情激素缺乏等,易造成骨質疏鬆,易引起骨折,故行動之安全要絕對留意。所以老人的住家環境光線宜明亮,必要時可裝置扶手,浴室地板需注意止滑的功能。

飲食控制有撇步,糖尿病患享受美食無負擔

飲食控制有撇步,糖尿病患享受美食無負擔#糖尿病

有鑑於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患者在所有治療計劃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糖尿病人保健推廣中心於13日中午,邀集了近20位的糖尿病友,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健康餐會,希望藉由專業營養師的指導與從旁協助,讓糖尿病患者更輕鬆的達到飲食的有效控制。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室組長陳幸慧表示,糖尿病的控制主要為飲食、藥物即運動,其中又以飲食控制最為重要,也最容易被病患所忽略,而沒有良好的飲食控制,將使所有的治療計劃事倍功半,成效也跟著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吃?怎麼吃?糖尿病友更應審慎注意才是。營養師透過團體餐會的方式來進行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指導,亦是希望能模擬在日常生活中,病患外食時知道如何自己進行飲食選擇與控制。陳幸慧更針對各個病友身高、體重、腰圍與血糖值,個別量身訂作健康飲食計劃,讓病友擁有更適合自己的飲食小撇步,也更能夠做好自我健康管理。配合世界糖尿病日的保健宣導,陳組長提醒糖尿病患者,注意幾點日常飲食原則:包含:一、六大類飲食攝取要均衡、適量。二、維持理想體重。三、避免一般精緻糖類食品,如蛋糕、麵包的甜餡等。四、減少油炸、油酥類食品,如月餅、蛋黃酥。五、罐頭食品、醃漬物少吃,此類的食品含鈉量高,易造成高血壓。六、高脂、高膽固醇食物要忌口,如內臟類、肥肉、魚肚、魚皮等。

什麼!年輕人也會得糖尿病

什麼!年輕人也會得糖尿病#糖尿病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在民國91年之後,糖尿病已躍升至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四位,而且其發生率是年年上升,而為了加強宣導,特訂定每年11月14日為『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根據研究顯示,35歲以下人口正是糖尿病增加最快速的族群,並且男性增加速度遠比女性為快,顯示糖尿病的威脅已明顯影響至年輕人的健康,是不容忽視的疾病。蔡易昌 醫師表示目前門診中常出現20~30歲年輕人即罹患糖尿病,甚至有些已經出現併發症。造成糖尿病快速成長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肥胖,根據台大醫院的研究顯示,1992年糖尿病發病的人當中,有39.2%是肥胖者,到1996年卻變成47.6%是肥胖者,正快速增加中。以前大家都太想要打贏糖尿病,只要血糖高就把藥物劑量加高,劑量增加之後,表面上看來血糖暫時又穩定了,但是過一陣子血糖又升高。這種方法只會讓身體機能越來越依賴藥物,當然離康復就會越來越遠!杏儒中醫指出目前最新治療概念,是先教導患者達到與糖尿病共存,利用中藥使身體機能逐漸恢復,慢慢提高對胰島素的靈敏度,使胰臟製造胰島素的功能改善,降低藥物的依賴性,再進一步減量,甚至是脫離口服降血糖藥物、胰島素注射的生活。透過這樣的方式,能幫助許多患者脫離服藥打針的不方便,正視糖尿病問題並發揮耐心配合醫師所提供的建議,恢復健康就離您不遠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