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口乾暴瘦 竟是糖尿病找上門

口乾暴瘦 竟是糖尿病找上門#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血糖控制沒有假期!35歲的王先生半年多來經常疲累、口渴,體重一下掉了20公斤,卻以為只是工作太累,不當回事。沒想到有天突然昏倒,檢查才發現由於連日喝酒應酬,王先生早已罹患糖尿病,血糖值竟高達1200 mg/dl,超過正常值10倍,因沒有就醫治療而引發急性高血糖,還好及時搶救,撿回一條命。血糖異常 沒症狀不代表沒事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黃建寧提醒,正在打拚事業的青壯年族群,往往疏於照顧自己的健康,就算血糖出現異常,也不代表沒症狀就是沒事,只要沒有進一步就醫治療,糖尿病就像隱形殺手一樣,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輕忽,高血糖如同讓血管浸泡在糖水中,約有1成的患者確診時已經產生小血管病變等併發症。一般人對於糖尿病的印象都是「吃多、喝多、尿多」,事實上,出現這3個典型高血糖症狀時,病人往往已發病超過5年,只要糖化血色素、空腹血糖值、餐後2小時血糖值,只要其中任一項超過正常值,已屬於糖尿病前期,必須即早控制血糖,才能避免進一步惡化。自我監測血糖最好餐前餐後各量一次想要降低糖化血色素,控制好飯後血糖也非常重要,自我監測血糖最好餐前餐後各量一次。黃建寧醫師認為,飯後血糖偏高,會增加血管內的氧化壓力,造成內皮細胞發炎,導致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也會提高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等慢性併發症風險。監控血糖除了可掌握食物對血糖的影響,適時調整飲食內容成效會更好。黃建寧醫師表示,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狀況搭配使用藥物治療,例如愛吃澱粉類、飯後血糖偏高的患者,就適合能抑制食物中澱粉及雙醣類水解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可延緩腸胃道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與葡萄糖的吸收,使飯後血糖值趨於平穩,還可降低對血管的衝擊,減少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血糖控制是一輩子的功課黃建寧醫師提醒,工作繁忙、社交活動又多的年輕患者,很容易不知節制,加重病情,年輕患者的糖化血色素最好控制在6.5%以下,才能預防併發症發生。春節後緊接著就是元宵節、春酒,外食機會增加、美食不斷,很多病人在這個時期血糖會明顯升高,口腹之慾難免還是應淺嘗則止,在下一餐少吃,或以快走、有氧運動消耗多餘的熱量,做好自我管理,才能在與糖尿病的長期抗戰中贏得勝利。

年後肥一圈?4招輕鬆甩肉

年後肥一圈?4招輕鬆甩肉#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過了一個年,民眾是否都為胖了一圈感到困擾?過年期間放長假,元宵過後又是春酒,民眾大多對飲食沒有節制,大魚大肉、糖果餅乾樣樣不忌口,許多人直到明顯胖了一圈才開始懊悔。根據統計,民眾年後平均體重約增加3~5公斤,而肥胖為許多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的危險因子,想拯救年後走樣的身材,找回更健康的自己,改變飲食習慣是當務之急。熱量每減少7700大卡 體重可減1公斤南投醫院營養師陳佳祺表示,過年時吃了大量高油鹽的年菜、香酥脆口的零食,加上整天打牌、運動機會減少,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結果就是體重破表。已知熱量每減少7700大卡,體重可減輕1公斤,想要化解增胖危機,可以透過下列的方法來達到減重的目的:1) 調整進食順序,減少熱量攝取/用餐時先吃大量富含纖維質的蔬菜增加飽足感,再吃豆、魚、肉、蛋等蛋白質食物,最後才吃少量的飯、麵等主食。2) 向宵夜飲料點心Say NO/睡前4小時勿再進食,以免過多熱量無法消耗而囤積體內。另外含糖飲料與點心無飽足感,卻熱量驚人,且會讓血糖快速上升,促進胰島素分泌而加速脂肪累積,絕對是減重者的大忌。3) 增加運動量/悠閒的日常活動對消耗熱量無感,要增加運動量才能看到效果。可以試著每日多快走1小時,爬山或是參加運動課程、運動社團養成運動的習慣。4) 提升基礎代謝率/可以透過負重訓練,努力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來提高基礎代謝率,讓你減重事半功倍找回窈窕健康的自己。

個性急、好勝 易成三高族群

個性急、好勝 易成三高族群#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腿太細,慢性病攬上身!過去大家都對中廣身材的健康心存疑慮,但事實上,除了老人、肥胖者之外,腿太細、肌肉量少的人也容易有慢性疾病濳在風險而不自知,到底還有哪些人是三高的高危險群呢?鳥仔腳、慢性病 癌症風險增2倍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常務理事許光宏指出,當腰圍超過90公分,腿圍小於50公分,頸圍超過38公分或腰腿比(腰圍/大腿圍)大於1.8時,罹患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和內臟癌的風險將增加2倍!當人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小於24,腿圍每增加1公分,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就下降近一半,但若BMI超過27的人,即便增加腿圍,它的保護作用卻只剩8成左右,由此可知,增加腿圍對於BMI偏低的人,保護作用較大!許光宏理事解釋,腿太細,代表運動量少,肌肉也少,連帶身體慢性發炎指數升高,容易增加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的風險。A型人格容易亢奮 血管硬化、心律不整1980年代美國的心臟科醫師針對長期追蹤中年男子發現,A型人格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心肌梗塞的猝死率會增加2.4倍。主要是因A型人格者,個性較急躁、好勝心強,自律神經容易亢奮,分泌較多的腎上腺素,因此易導致血管硬化、心律不整。A型人格的人性格較壓抑,防衛性高,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A型人格的人往往在所處的環境中奮鬥不懈,競爭性強,喜歡具挑戰性的工作,要注意的是,這種人為了維持高效率,容易嗜用提神刺激性的飲料或藥物,建議除了時時檢視自己的身心狀況外,應養成規律運動,培養工作以外的興趣,藉此轉移注意力,降低罹患三高的機率!

天冷防中風 飯後2小時再泡湯

天冷防中風 飯後2小時再泡湯#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冬天泡湯是一大享受,不但能進血液循環、降低手腳冰冷的頻率,還能消除疲勞、幫助舒緩情緒。但近日超強寒流侵襲,氣象局預估這波寒流要到明天溫度才會逐漸回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醒,冬天泡湯時,除了要結伴同行,高危險群溫度不要太高,也要記得飯後至少要隔1小時才能泡湯。注意氣溫變化 隨身一件保暖衣 寒流來襲,日夜溫差變化劇烈,空曠地區容易在清晨降至10℃以下,冬天因心血管疾病就醫比率增加約1-2成,此時對於有三高的病人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容易造成血壓突然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國民健康署提醒,慢性病病人及長輩要注意氣溫變化及保暖,外出記得隨身攜帶一件保暖衣,勿輕忽低溫帶來的影響。禦寒有道 健康免煩惱出門運動、泡湯時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表示,安度寒流衝擊可從保暖做起,處在低溫或外出時,一定要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善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襪子、防滑鞋,及多層次保暖衣物等,方便穿脫。如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不宜泡湯或泡澡,如經醫師囑咐為高危險群,要避免單獨去爬山或從事離開人群的運動,不宜單獨泡湯,另外,泡湯時溫度勿超過40度,飯後2小時後再進行為宜。定期記錄自己的血糖、血壓、血脂肪運動時應避開酷寒與早晚的高風險時段,避免在寒冬大清早外出運動,晚餐後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再運動。定期量測及記錄自己的血糖、血壓、血脂肪數據,遵照醫囑按時用藥,外出也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如醫師有開給緊急備用藥品,應隨身攜帶。剛起床可先補充溫開水,因為身體活動以溫和漸進方式慢慢增加,而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銳,因此國民健康署特別提醒65歲以上長輩在晚上睡覺時,要先備妥保暖衣物,半夜起床上廁所,都要記得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進行活動。外出時有隨身攜帶一件保暖衣,以備不時之需。 

糖尿病患三個月減20公斤 免再吃藥!

糖尿病患三個月減20公斤 免再吃藥!#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台中一名擔任藥廠業務的尤小姐,忙碌且不規律的工作時間,讓她都無法定時吃三餐,晚餐都是拖到8點後才吃,也時常熬夜晚睡,飲食與生活作息的不規律讓尤小姐的身形日漸臃腫,再加上本身患有糖尿病2到3年的時間,健康狀況讓親友都擔憂不已。經朋友介紹下,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原本身高156公分,體重近90公斤的她,已在短短3個月中,減去20公斤的體重,不僅身體變得健康,也變更有自信,人際關係也跟著變好了呢!減重成功 血糖也跟著穩定糖尿病的治療需要固定服藥與打針,因減重成功,血糖也跟著穩定,進而減少藥物劑量甚至是不用再吃藥。尤小姐減重前的衣服都需要買到5XL的大size,減重後有些品牌的衣服甚至穿S也可以,讓她好有成就感;尤小姐表示,減重一定要有決心,讓自己健康才能做更多的事,而且減重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只要遵循專業醫師的指示並搭配正確的飲食與運動, 也可以瘦得健康又美麗!高糖份、高熱量的食物 讓體重頭也不回的往上飆升尤小姐的工作是藥商業務,時常都要到晚上7、8點才下班,晚餐也跟著延後,間接也影響了就寢時間,再加上不愛喝水,喜歡喝含糖飲料,吃很甜的水果、甜點零食等各種高糖份、高熱量的食物,通通來者不拒,讓尤小姐的體重是頭也不回的往上飆升。水分是基礎代謝運作的重要媒介陳弘聖醫師表示,每個人變胖的原因不盡相同,要把體重增加的原因抓出來,並針對原因做處理,像尤小姐三餐不定時與熬夜的生活型態,會影響基礎代謝運作,而水分是基礎代謝運作的重要媒介,水分攝取不足會讓基礎代謝變差,建議一般人一天喝水量毫升數最少是體重公斤數乘以30才足夠(例如:90公斤成人一天最少喝到2700 毫升)。肥胖與糖尿病的控制 有很大的關連性糖尿病患在減重方面與一般人有些不同,尤小姐是屬於第二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療,以生活型態改變與藥物治療為主,而藥物又分成口服與針劑,要注意的是,口服藥中的磺胺尿素類(促進胰島素分泌)、TZD類(胰島素增敏劑)與針劑胰島素都會導致體重上升;糖尿病患要減重,就要先看在藥物治療裡,這3類會讓體重上升的藥物,是否真的必須要使用,現今許多治療糖尿病的醫師已注意到這一個環節,初始治療已漸漸不選擇這類會讓體重上升的藥物了,因肥胖與糖尿病的控制有很大的關連性,變胖會讓血糖變得更不好控制。在2014年美國糖尿病協會針對糖尿病的診療標準指引裡有提到-對於體重過重或肥胖的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應該降低熱量攝取並搭配健康的飲食型態來促進體重下降,可見得控制體重在血糖控制中的重要性。依循正確的飲食順序 戒掉含糖飲料並搭配運動陳弘聖醫師表示,尤小姐使用的糖尿病藥物有最新型口服排糖藥與非胰島素針劑(GLP-1類似物),這2種藥物都不會讓體重上升,因此可排除是藥物因素導致肥胖,抽血檢查糖化血色素(平均血糖控制指數)數值百分之7點多,控制算還不錯,研判是生活作息與飲食的原因導致肥胖;剛開始就從基本的飲食做修正,給她設計每天攝取1800大卡的健康均衡飲食,並以蔬菜類的大蕃茄取代高糖份的水果,不但能增加飽足感也能補充維生素,教導正確的飲食順序-先喝湯、蔬菜、雞肉魚肉、澱粉,戒掉含糖飲料與太甜的水果並搭配運動。陳弘聖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血糖太高或太低都不適合運動,血糖太高時身體會出現缺水的狀態,若再繼續運動流汗,恐會有昏迷的危險;若血糖較低時,運動後有可能會更低,可能會昏迷。運動前的血糖值若在300mg/dL以上,則不建議做運動,若小於100mg/dL以下是可以運動,但建議身上攜帶幾顆糖,萬一有低血糖的情況時就可以吃。避免挑選會讓血糖快速上升的高昇糖指數食物糖尿病患者在食物挑選上面,應避免挑選會讓血糖快速上升的高昇糖指數食物,例如稀飯、香蕉、西瓜等…,昇糖指數越高的食物,會讓血糖上升的越快,導致胰島素分泌得更多,會讓血糖忽高忽低,更加不穩,也容易形成體脂肪,對減重是不利的。 自從改變飲食習慣、調整生活作息以及規律運動後,尤小姐感覺身體變得輕盈而且每天精神很好。尤小姐表示:以前吃零食總是要吃到飽,現在有了正確的飲食觀念就不那麼貪吃了,瘦了之後人際關係有變好,工作也很順利,身體也越來越健康,就是這樣的成就感讓我能持之以恆的減重,相信只要有決心,擁有健康好身材絕非難事。 

醫訊/衛教師聊血糖──認識血糖監測

醫訊/衛教師聊血糖──認識血糖監測#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透過每日的血糖監測能夠得知自己的身體狀況,血糖監測可說是糖尿病不可或缺的自我管理,糖友應該自我約束飲食、生活習慣等方面,才能擁抱美好人生。關於症狀、診斷、生活方面與治療問題,振興醫院將於第二醫療大樓一樓門診衛教室舉辦講座由糖尿病衛教師分享衛教講座主題「認識血糖監測」並給予建議,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衛教師聊血糖──認識血糖監測時間:106年02月09日 星期(四) 下午14:00-15:00地點:振興醫院第二醫療大樓一樓門診衛教室(台北市北投區振興街45號)洽詢:28264400轉3159

醫訊/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

醫訊/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者容易因不當的血糖控制而造成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及視網膜病變,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可避免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其中營養醫療是血糖控制治療計劃中重要的一環。大部分病友常抱怨不知哪些食物可吃?而無適當的飲食控制。本堂課經由欒家菁營養師幫助病友認識均衡飲食及飲食之份量代換,使病友之飲食更具多樣性!名稱: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時間:106年2月8日 星期(三) 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腿太細 罹糖尿病可能性更高

腿太細 罹糖尿病可能性更高#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體是從胰臟分泌出胰島素,在分泌過程中,若不能進行正常的作用(胰島素反抗性),導致血液中的糖不斷堆積而引起的疾病,稱之為「糖尿病」,診斷糖尿病是以測定血糖為主。罹患原因有老化、遺傳、錯誤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肥胖、高血壓等。有可能是其中一個原因引起,也有可能綜合各種原因所致。肥胖是糖尿病的主因需正確了解原因,治療效果才會好。肥胖是糖尿病的主因,尤其腿纖細,只有腹部脂肪肥胖(腹部脂肪肥胖的標準是女性腰圍為80公分以上、男性為90公分以上)時,罹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就更高。就飲食習慣而言,各個年齡層的致病原因不同。40歲以上大多因攝取白米飯、年糕、麵包等碳水化合物,少攝取肉類,因而缺乏脂肪和蛋白質;20~30歲的人則大多攝取速食等脂肪多的食物,有以上習慣者較易有高血糖問題。此外,曾產過4.0公斤以上巨嬰的人,或懷孕時未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尤其蛋白質),而產過2.5公斤以下的早產兒,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也較高。大量小便排出 會感到無力、肌餓血糖異常過高時,糖會從小便排出,並且伴隨水分一起排出去,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小便量變多。大量的小便排出時,造成體內的水分會不足,乾渴的症狀變得嚴重。因為葡萄糖從小便排出,無法製造能量,所以會覺得身體無力,易感到飢餓,結果就是攝取更多食物的惡性循環。如何診斷?一般以血液做為基本的診斷方法。禁食8個小時以後,測量的血糖126 mg/dL以上;葡萄糖耐受力檢測(Glucose Tolerance Test)2個小時後,血糖在200mg/dL以上,就斷定為糖尿病。為了找出病患罹患疾病的主因,給予最適合的治療,需進行胰島素分泌量、抵抗性、肥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膽固醇指數等綜合性檢查。(本文摘自/14位抗癌權威醫師的食癒餐桌/台灣廣廈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