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糖友必看!冬天運動注意這些

糖友必看!冬天運動注意這些#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運動可以優化血糖控制,即使遇到冷氣團來襲,冬天運動也是糖尿病友們必作的功課之一!為了維持身體健康包含保暖、適時補充水分、營養、藥物、運動時段、運動地點、伙伴、保護雙腳等細節,都是糖友運動時必須要注意的細節。避免受寒、穿太熱 洋蔥式穿法為主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暨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葉峻榳表示,糖尿病人可能會有汗腺分泌功能異常問題,因此運動時除了要避免受寒,穿著也不宜過熱。一般建議以「洋蔥式穿法」為主!最內層,以排汗貼身內衣為優先選擇,中間層則穿著保暖運動上衣,最外層以防風運動外套為主,帽子跟手套,對於頭部跟雙手保暖也有幫助。要注意鞋襪清潔 並補充溫度適中的水糖尿病人因為周邊神經病變,即使是細微傷口也不容易痊癒,忽略恐致感染甚至截肢,低溫環境下,可選用保暖且排汗的襪子,運動前後要評估雙腳是否有水泡或傷口,尤其是趾間縫隙更要詳細檢查。運動後,也要確實清潔運動襪跟運動鞋。氣溫寒冷又餓著肚子,運動效果必定大打折扣,低血糖風險也會上升!運動時的血糖,保持在90~250mg/dL之間,在低溫環境下運動,不可忽視水份補充的重要性,也要維持安全的血糖範圍,運動中的飲用水以溫度適中易入口為佳。找親友陪伴 在室內運動避免呼吸道刺激葉峻榳醫師表示,建議糖尿病友們盡量選擇上午或下午時段運動。運動時可以找親友陪伴,除了強化運動的動機,在寒冷天氣中若出現突發狀況,也能馬上伸出援手。 過於冰冷、或是空污指數偏高(ex:PM2.5紫爆)的空氣,都會對人體造成不良的影響,一旦呼吸道過度刺激,可能會併發嚴重咳嗽、氣管收縮,打亂運動步調。針對這類情況,可改在室內(自家、體育館、健身房等)運動,搭配有氧、瑜珈、拳擊課程等,燈光美、氣氛佳,又有舒適的空調,是冬天運動的優質選擇!

怕副作用 服藥要配白開水!

怕副作用 服藥要配白開水!#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新聞部/綜合報導)傳統習俗認為過年不要吃藥,其實慢性疾病患者或是身體不適者,應遵醫囑服藥,特別是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患者等,隨意停藥可能造成血壓、血脂或血糖控制不好,甚至引起併發症,可能得不償失。如果家中成員有需服藥者,過年期間應貼心提醒其按時服藥,才能讓全家安心過年。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檢查是否要領藥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農曆連續假期將到來,家中成員如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應先檢查是否要提前領藥,如果面對連假可能家中成員有感冒不適症症狀、頭痛或腸胃不適等,而購買指示藥品時,有許多要注意事項,提醒您購買之前一定要諮詢藥師。服藥一定要配白開水慵懶假期、暴飲暴食加上狂歡聚會,可能會出現頭痛、腸胃不適甚至感冒症狀,為了您的用藥安全,購買前多花幾分鐘諮詢專業藥師,提醒民眾服藥時應搭配白開水,千萬不要隨手拿起手邊的葡萄柚汁或柳橙汁併用,不僅影響藥物性質,也會影響藥品療效,甚至造成嚴重的副作用。食藥署提醒民眾,若有嚴重症狀要立即就醫,不要依賴自行購買的藥品而延誤就醫。如果自行服藥3天以上,症狀沒有改善或情況惡化,應立即就醫。 

越老越難「瘦」?減重從記錄體重開始

越老越難「瘦」?減重從記錄體重開始#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旦輕忽,體重就會迅速飆升,這時想要減重就必須付出相當大的努力。而且體重增加,罹患心臟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生活習慣病的風險也會升高,因此每天確實做好體重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事。隨著年紀漸長 會越來愈難瘦身體的代謝功能會隨著年紀漸長而衰退,也會愈來愈難瘦下來。加上在家的時間變多,連帶吃喝的機會也變多。以前因為工作繁忙、趕時間,往往午餐都是站著匆匆用完。現在退休後,午餐都是在家裡和另一半悠閒用餐,下午再喝個下午茶、吃點零食,沒想到過了一陣子站上體重計,看到上頭顯示的數字不禁愕然,這光景還滿常見的,是吧?每天量體重是做好健康管理的第一步為了避免這般慘事發生,最好養成每天量體重、記錄體重的習慣。不過減重時,也有很多情形要注意,所以不是悶頭努力減重就行了。要是體重莫名其妙減輕也要注意,有可能是健康亮起黃燈的警訊。總之,養成每天量體重的習慣是做好健康管理的第一步,而且從今天、從現在開始就要實踐,不要拖到明天。建議使用以50公克、100公克為測量單位的數位體重計,然後將測量結果確實記錄在記事本或是電腦裡。用方格描圖紙記錄體重 能清楚掌握變化我都是用方格描圖紙來記錄體重,這樣就能清楚呈現自己的體重曲線圖,也能清楚掌握體重的變化。其實人性還滿單純的,一看到自己的體重飆升,就會警惕自己:「糟了! 得努力減重才行!」成功減下來時,又會鼓勵自己:「很好,要繼續保持下去。」善用這類心理戰術,努力維持標準體重。(本文摘自/理想的老後/如果出版)

三個月減20公斤 糖尿病免再吃藥!

三個月減20公斤 糖尿病免再吃藥!#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台中一名擔任藥廠業務的尤小姐,由於上下班時間不固定,也無法定時吃三餐,晚餐都是拖到8點後才吃,也時常熬夜晚睡,飲食與生活作息的不規律讓尤小姐的身形日漸臃腫,再加上本身患有糖尿病2到3年的時間,健康狀況讓親友都擔憂不已。經朋友介紹下,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原本身高156公分,體重近90公斤的她,已在短短3個月中,減去20公斤的體重,不僅身體變得健康,也變更有自信,人際關係也跟著變好了呢!從5XL到S尤小姐減重前的衣服都需要買到5XL的大size,減重後甚至穿S也可以,讓她好有成就感;糖尿病的治療需要固定服藥與打針,因減重成功,血糖也跟著穩定,進而減少藥物劑量甚至是不用再吃藥。尤小姐表示,減重一定要有決心,讓自己健康才能做更多的事,而且減重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只要遵循專業醫師的指示並搭配正確的飲食與運動, 也可以瘦得健康又美麗!喜歡喝含糖飲料、吃很甜的水果、甜點零食尤小姐的工作是藥商業務,時常都要到晚上7、8點才下班,晚餐也跟著延後,間接也影響了就寢時間,再加上不愛喝水,喜歡喝含糖飲料,吃很甜的水果、甜點零食等各種高糖份、高熱量的食物,通通來者不拒,讓尤小姐的體重是頭也不回的往上飆升。陳弘聖醫師表示,每個人變胖的原因不盡相同,要把體重增加的原因抓出來,並針對原因做處理,像尤小姐三餐不定時與熬夜的生活型態,會影響基礎代謝運作,而水分是基礎代謝運作的重要媒介,水分攝取不足會讓基礎代謝變差,建議一般人一天喝水量毫升數最少是體重公斤數乘以30才足夠(例如:90公斤成人一天最少喝到2700 毫升)。肥胖與糖尿病的控制 有很大的關連性糖尿病患在減重方面與一般人有些不同,尤小姐是屬於第二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療,以生活型態改變與藥物治療為主,而藥物又分成口服與針劑,要注意的是,口服藥中的磺胺尿素類(促進胰島素分泌)、TZD類(胰島素增敏劑)與針劑胰島素都會導致體重上升;糖尿病患要減重,就要先看在藥物治療裡,這3類會讓體重上升的藥物,是否真的必須要使用,現今許多治療糖尿病的醫師已注意到這一個環節,初始治療已漸漸不選擇這類會讓體重上升的藥物了,因肥胖與糖尿病的控制有很大的關連性,變胖會讓血糖變得更不好控制。在2014年美國糖尿病協會針對糖尿病的診療標準指引裡有提到-對於體重過重或肥胖的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應該降低熱量攝取並搭配健康的飲食型態來促進體重下降,可見得控制體重在血糖控制中的重要性。以蔬菜類的大蕃茄 取代高糖份的水果陳弘聖醫師表示,尤小姐使用的糖尿病藥物有最新型口服排糖藥與非胰島素針劑(GLP-1類似物),這2種藥物都不會讓體重上升,因此可排除是藥物因素導致肥胖,抽血檢查糖化血色素(平均血糖控制指數)數值百分之7點多,控制算還不錯,研判是生活作息與飲食的原因導致肥胖;剛開始就從基本的飲食做修正,給她設計每天攝取1800大卡的健康均衡飲食,並以蔬菜類的大蕃茄取代高糖份的水果,不但能增加飽足感也能補充維生素,教導正確的飲食順序-先喝湯、蔬菜、雞肉魚肉、澱粉,戒掉含糖飲料與太甜的水果並搭配運動。避免挑選會讓血糖快速上升的高昇糖指數食物陳弘聖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血糖太高或太低都不適合運動,血糖太高時身體會出現缺水的狀態,若再繼續運動流汗,恐會有昏迷的危險;若血糖較低時,運動後有可能會更低,可能會昏迷。運動前的血糖值若在300mg/dL以上,則不建議做運動,若小於100mg/dL以下是可以運動,但建議身上攜帶幾顆糖,萬一有低血糖的情況時就可以吃。糖尿病患者在食物挑選上面,應避免挑選會讓血糖快速上升的高昇糖指數食物,例如稀飯、香蕉、西瓜等…,昇糖指數越高的食物,會讓血糖上升的越快,導致胰島素分泌得更多,會讓血糖忽高忽低,更加不穩,也容易形成體脂肪,對減重是不利的。 自從改變飲食習慣、調整生活作息以及規律運動後,尤小姐感覺身體變得輕盈而且每天精神很好。尤小姐表示:以前吃零食總是要吃到飽,現在有了正確的飲食觀念就不那麼貪吃了,瘦了之後人際關係有變好,工作也很順利,身體也越來越健康,就是這樣的成就感讓我能持之以恆的減重,相信只要有決心,擁有健康好身材絕非難事。

骨折治療用手術 免等3個月

骨折治療用手術 免等3個月#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新聞部/綜合報導)傳統石膏不便,需要固定一段時間,甚至還無法清洗,骨折微創手術不僅能讓你快速復原,生活也不再因為笨重的石膏而受限!一位70歲的老太太不慎跌倒致左腕關節骨折,病患因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裝有心率節律器等內科疾病,加上年歲大,對手術治療心存恐懼,經過醫師詳細解說,病患接受微創骨折固定手術,術後恢復良好超出預期,2週後已可恢復生活自理,不需穿戴石膏保護。手術精進 滿足快速回到工作崗位的需求因應現代人的需求,近10年來骨科醫療有很大的進步,包含手術骨材的革新,手術技術的演進也可滿足目前大多數人希望在術後快速回復工作崗位的需求。10多年前,對於手腕骨折大多醫師還停留在打石膏治療的方式,而目前手術骨釘固定已是骨科醫師的首選治療,除了有恢復快速的優點以外,術後病患功能恢復近乎正常,成果更是令醫病雙方都滿意的標準治療方式。傳統石膏治療要面對關節僵硬的復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主任高鈞彥指出,傳統石膏治療,至少需穿戴石膏2至3個月,造成生活的不便,拆除石膏之後,還要面對關節僵硬和肌力變弱等的復健治療,甚至關節的變形。相反的,手術固定,恢復速度快,除了暫時不宜出力的工作外,生活中患肢幾乎不受限制,舒適度遠在傳統保守治療之上。而面對目前高齡化的社會,骨質疏鬆的病患,如果搭配最新鈦合金鎖定式骨板,效果更佳,高彥君主任呼籲民眾,面對腕關節骨折不要懼怕手術,和骨科醫師溝通,討論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正餐改吃蘿蔔糕 血糖飆超高

正餐改吃蘿蔔糕 血糖飆超高#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糖尿病患者,在一餐內吃了數十塊的蘿蔔糕,導致醣類和油脂超標血糖飆升。農曆春節即將到來,除了閒話家常時的傳統點心如花生糖、牛軋糖、花子等,傳統的蘿蔔糕、米粉、紅燒牛腩、炸排骨等更是桌上必備佳餚,要怎麼吃才能健康無負擔,讓營養師為民眾解密!蘿蔔糕吃三塊以上 血糖就容易飆高豐原醫院營養科主任謝惠敏表示,過年民眾通常會以冬粉、蘿蔔糕、炒米粉、火鍋等等取代白飯,但蘿蔔糕本身的含油量就比白飯高,因此一餐七分滿的白飯,等同於三片蘿蔔糕(約6×7×1公分)的熱量,即使沒有吃白飯,只吃蘿蔔糕達三塊以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就容易飆高。另外,烹煮方式也是造成脂肪堆積的主要原因,年菜裡最常出現的爌肉、紅燒牛腩、炸排骨、炸魚、紅燒獅子頭等容易造成高血脂,體重過重、血糖較高、血脂肪異常的民眾,可選擇去皮、去肥肉食材,以低油脂的瘦肉、牛腱、海鮮等蛋白質替代。另外,喝湯時可將上層浮油清除,減少身體負擔。花生、開心果熱量高 盡量少攝取清淡口味的食物絕對可以幫助減輕腸胃負擔,謝惠敏主任表示,年菜裡可準備一些青菜火鍋,或是涼拌青菜、沙拉、燙青菜等補充因為大魚大肉攝取不足的青菜量。棗子、蘋果、蓮霧、葡萄、橘子、柳丁等皆可適量食用,瓜子、花生、開心果熱量高,能減少攝取盡量避免。多吃少動是年節常見現象,假期過後許多人也在為減重困擾,如果能在年假時就注重運動,安排親友一起爬山、慢跑、快走、散步、打球、騎腳踏車等活動,更能增加年節運動量,將能有效控制個體重及腰圍,減少血糖、血脂肪上升情形,快樂過好年。

早餐一杯茶 竟有降血糖功效!

早餐一杯茶 竟有降血糖功效!#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人都有喝茶的習慣,早餐後喝一杯、邊看電視邊喝一杯、和家人聚在一起時喝一杯。但,你知道嗎?只要多喝有降血糖效果的茶飲就能幫助降低血糖。兒茶素能夠抑制飯後血糖上升平常大家常喝的綠茶或日本番茶都是值得推薦的茶種。綠茶中的兒茶素能夠延緩腸道的吸收速度,抑制飯後血糖上升。總而言之,就是飯後一杯綠茶對身體很好。秋天採收的番茶,又稱為秋摘茶,其中的多醣具有很棒的功效,能有效率地處理血液中的糖分。只是多醣不耐熱,所以建議喝冷泡茶。其他還有很多能控制血糖的推薦茶種,像是大家都知道的桑葉茶。桑葉中所含的DNJ(桑葉生物鹼)成分能預防食物在小腸中被分解成葡萄糖。簡直就像是在千鈞一髮的關鍵時刻登場的英雄人物。食用方式建議在餐前飲用的效果更好。此外,桑葉茶中的鋅是胰島素的組成成分,可以說是好處一籮筐。預防糖尿病 養成喝茶的習慣 芭樂茶也能預防糖尿病。為了證實沖繩人較少得糖尿病,琉球大學進行調查後得到的成果。很明顯地可以看出立即性的結果,這都是多虧了多酚中的單寧和槲皮素發揮作用。其他還有安地斯的雪蓮茶、菲律賓的巴拿巴茶、中國的武靴葉茶等等,都能有效降低血糖。可以試著多喝多比較,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茶種。多喝茶對身體很好,養成喝茶的習慣後慢慢就會看到成效。(本文摘自/不被糖尿病殺死的57個方法/台灣廣廈出版)

醫訊/糖尿病血油高怎麼吃?

醫訊/糖尿病血油高怎麼吃?#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隨著飲食快速西化,糖尿病的發生率及相關死亡率更是逐年快速上升。糖尿病人最常見的死因為心肌梗塞,主要導因於持續性的動脈硬化。且有報告顯示6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合併有血脂肪異常的現象,更加容易發生動脈硬化相關疾病。學習如何控制飲食,將血脂肪控制在理想範圍內是相當重要的課題,亞東醫院將舉辦講座,由營養師賴巧憶主講「糖尿病血油高怎麼吃?」,希望大家藉由此場團體衛教了解相關飲食對策,常保健康。名稱:糖尿病血油高怎麼吃?時間:106年1月18日 星期(三) 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