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想看清「視界」 糖友快控糖

想看清「視界」 糖友快控糖#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0歲的王小姐從來沒有檢查過眼睛,但她罹患糖尿病已有15年,而且未遵醫囑規則服藥,漸漸覺得右眼的視力變得模糊,起先不以為意,原想重配眼鏡,但驗光師怎樣幫她配度數都看不清楚,建議應該要找眼科醫師詳細檢查,檢查結果發現,王小姐是嚴重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合併有玻璃體出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視力僅0.1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接受雷射治療,但做完右眼的治療後,王小姐自己覺得視力沒什麼進步,自己取消了後續的治療,未做治療的左眼2個月後變成只看得到手指在動,於是再度求診,檢查發現已經視網膜剝離,經白內障手術合併玻璃體切除手術,她的左眼視網膜有貼合,但視力僅剩下0.1。定期看醫生、運動 不吃偏方成大醫院副院長張智仁表示,糖尿病對神經、血管、腎臟、和眼睛都不好,希望藉由今天的活動讓大家更了解如何保護好眼睛,成大醫院糖尿病友會會長陳武祝表示,他和糖尿病相處了40年,心得是定期看醫生、運動,不吃偏方,每天走路一萬步,血糖就不會不穩定。嚴重會有視網膜剝離 造成失明危險洪醫師近一步說明指出,糖尿病控制不良,會導致眼部的病變,如黃斑部水腫、視網膜或玻璃體出血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嚴重的會有視網膜剝離,造成失明的危險,其他還有白內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控制血糖 以降低糖尿病的傷害程度這些糖尿病的眼部病變,雖有治療的方法,但是會因病人糖尿病病情的控制,預後有很大的差異,洪嘉鴻醫師表示,要預防糖尿病眼部病變的發生,首先要控制血糖,以減少、降低糖尿病的傷害程度,同時要定期眼科檢查及自我視力檢查,以能及早發現視力變化背後的更大的眼部病變。

只能低糖、低油、高纖? 糖尿病飲食新選擇

只能低糖、低油、高纖? 糖尿病飲食新選擇#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黃雅芬/採訪報導)在今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的報告中,希望各國對含糖飲料徵稅20%到50%,以減少含糖飲料消費,從而減少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和蛀牙,此立意良好的方案卻也凸顯了全球罹患糖尿病人口數眾多!全球每年約有380萬人死於糖尿病相關疾病,在台灣,國人十大死因中,糖尿病為第五名,專精於糖尿病多年的臺安醫院內分泌科林毅欣醫師表示,糖尿病與先天多種遺傳基因變異有關,然而不良飲食習慣、肥胖、缺乏運動、熬夜及久坐等導致代謝下降,都會增加罹患糖尿病機率。血糖控制差 小心併發症傷身有些糖尿病友擔心血糖高,不太敢吃東西,怕亂吃東西反而使得血糖更高,又或者聽信某些食物可以降血糖而大量攝取,一旦血糖下降,就以為糖尿病改善私自停藥。林毅欣醫師說明,其實不吃東西以為血糖會降是病友常有的錯誤迷思,不吃東西也不服用藥物反而會使血糖升高,也易造成營養不良,此外,三餐不固定可能造成低血糖,也容易引起如發抖、冒冷汗、無力、頭暈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昏迷。而糖尿病更大的隱憂其實是併發症,大致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大血管的併發症,另一個為小血管的併發症。大血管的併發症包括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小血管的併發症則包含了視網膜病變、末梢神經病變、腎病變等。如果血糖早期控制好,就能降低併發症發生,提醒糖尿病友切忌私自停藥,避免引發後遺症。飲食低糖、低油、高纖 秋葵輔佐控糖在台灣每天吃的白米、麵食等多為澱粉類,攝取過量往往血糖超標卻不自覺,糖尿病友飲食上建議以低糖、低油、高纖為原則。日前中國醫藥大學釋出實驗報告,說明一天16根秋葵其中足量的「異槲皮素」有助於控制血糖。林醫師指出,秋葵對控制血糖有一定幫助,尤其秋葵中的黏液含有黏多醣,黏多醣的水溶性纖維可以抑制醣類吸收,有效減緩血糖上升,還能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祕。專家建議,秋葵含豐富的膳食纖維,所屬的黏液也可保護胃壁,是較高營養價值的食物。初期或輕微糖尿病患者可吃秋葵或苦瓜來輔助控制血糖,但若為較嚴重糖尿病病人,則建議藥物、飲食、運動三者並行,另外,由於秋葵中的粗纖維會刺激腸胃道,若是消化機能較弱的人,應要配合醫師建議酌量食用。

醫訊/糖尿病與非糖尿病人的三高治療目標

醫訊/糖尿病與非糖尿病人的三高治療目標#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吃多、喝多、尿多、體重下降,這些都是糖尿病常見的症狀,在飲食上有很多限制,治療上,多是以控制飲食、注射胰島素來維持血糖。關於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的血糖控制治療與問題,將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舉辦的講座給予建議,新陳代謝科醫師李國陽分享,衛教講座主題「糖尿病與非糖尿病人的三高治療目標」,歡迎踴躍參加。名稱:糖尿病與非糖尿病人的三高治療目標  時間:105年11月17日 星期(四) 下午17:30-18:3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60號)  洽詢:分機:(02)2791-9696轉1008   手機:0975-682-056(簡碼219148)      0932-155-634

醫訊/糖尿病用藥指導

醫訊/糖尿病用藥指導#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正常情況下胰臟會分泌胰島素,當胰島素不足,無法幫助血中糖分代謝,過多的糖隨尿液排出,即稱為糖尿病,要治療糖尿病,先要訂好治療目標,選擇正確方式,才能達到效果。有良好的血糖恐致,才能永保體內健康,講座中由藥學部藥師黃瓊儀,提醒大家使用藥物時應注意的小細節,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糖尿病用藥指導時間:105年11月9日 星期(三) 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2123

看不清、胸悶?糖友eye注意

看不清、胸悶?糖友eye注意#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罹患糖尿病達20多年的74歲劉姓阿嬤,因視力模糊、胸悶數日,在述說不適症狀的過程中,擔任營養師的孫女察覺不對勁,安排就醫檢查,及早發現心血管阻塞及眼睛黃斑部病變並接受治療,現在心臟、眼睛狀況已經穩定,阿嬤意識到血糖控制的重要,現在每3個月會定期回診,接受醫師、衛教師及營養師的藥物、運動、飲食把關。心血管阻塞及眼睛黃斑部病變劉阿嬤雖然一直都有在門診拿藥,但不清楚自己血糖控制的情況,今年4月初,因視力模糊、胸悶數日,孫女擔心外婆身體不舒服,是否與糖尿病的併發症有關係,在醫師共同照護下,及早安排心肌灌注掃描和非散瞳視網膜檢查,發現心血管阻塞及眼睛黃斑部病變,並接受心導管介入性治療和眼科治療,現在心臟、眼睛狀況已經穩定。周邊神經病變 手腳異常、麻木員林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育正表示,台灣成年人失明的最主要原因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以糖尿病罹病時間越長,血糖和血壓控制不良更會加劇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變」是台灣引起末期腎衰竭的最主要原因,最常見的糖尿病神經病變是「周邊神經病變」,通常以手腳感覺異常、麻木或疼痛來表現。「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初期通常是沒有任何症狀,嚴重時可能出現行走一段距離之後,小腿會感覺痠痛而需要休息,會增加足部潰瘍以及合併感染發生的風險,嚴重時,必須以截肢手術做治療處理,台灣有將近一半的非創傷性截肢是起因於糖尿病,糖尿病也會增加併發心臟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相較一般人高達2至4倍。

血糖控制好 眼疾風險降37%

血糖控制好 眼疾風險降37%#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資料,在台灣約有227萬名糖尿病患,且每年以2萬5千名的速度增加,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1.8%,相當於每8.5個成年人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平均每小時就有1.1人死於糖尿病。全球逾9,300萬人有眼睛病變問題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特別指出,2015年全球有超過1/3的糖尿病患者終其一生會罹患視網膜病變,超過9,300萬人因糖尿病而有眼睛病變問題,罹患視網膜病變的病人都有失明的危險,可是大部分的失明都是可以避免的。工作壓力大、體重過重、常有肌餓感現年52歲的陳先生,在38歲確診為糖尿病患,起初使用口服藥物,但因血糖數值一直無法達標,10年前聽從醫師指示,改用口服藥物搭配胰島素注射,後因工作壓力大、飲食控制不當,讓身高172公分的他,體重飆至94kg,甚至還得了憂鬱症。陳先生43歲那年,在爬坡時感覺非常喘、胸悶、腳也有水腫現象,求診後發現有冠狀動脈心臟病,有一條冠狀動脈鈣化嚴重、管壁變厚變硬、堵塞嚴重,確認病因是急性心肌梗塞,手術後醫師根據他的生活型態、體重過重問題、常有飢餓感等狀況,調整用藥方式,開始接受胰島素治療,也建議他隨身攜帶食物預防低血糖。喝果汁來補充、控制血糖中信兄弟棒球隊的強力打擊手蔣智賢,在高三那一年確診為第一型糖尿病,他提到每道比賽期間,大約每2局就會測量血糖一次,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密集監控,只要血糖降低、不在標準值內,就會先喝果汁來補充、控制血糖,這是目前讓他在球場上可以控制好血糖的一個有效方式。糖化血色素下降1% 腎病變風險降37%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糖尿病平均血糖控制差、血糖波強調,平日必需做好血糖控管,將飯前、飯後血糖、糖化血色素控制在目標中,能有效降低併發症風險,糖化血色素每下降1%,小血管併發症發生風險,如腎病與視網膜病變的風險可減少37%,心肌衰弱梗塞風險可減少19%。

月底前 眼底鏡檢查免掛號費

月底前 眼底鏡檢查免掛號費#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糖尿病友們都知道驗血糖的重要,但卻常會疏忽眼底視網膜檢查,副市長侯友宜指出,糖尿病友視網膜病變高達3成、失明率是常人的25倍,為協助糖友們養成定期檢查眼底的好習慣,衛生局與110家眼科院所合作訂11月為「糖尿病友護眼月」凡糖友在11月期間前往作眼底檢查皆免收掛號費,預計受惠人數達20萬人。糖尿病視網膜盛行率為26.5%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指出,國健署2011年調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盛行率為26.5%,大約每3至4個糖友,就有1位併發視網膜病變,且罹病10年後,病變發病率上升至60%,20年內更急速攀升到90%,可怕的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並無任何症狀,當症狀出現時,病變已經對視力造成傷害。眼前出現浮動的黑點、視力下降糖尿病除了會有截肢、洗腎等不可逆的病程,視網膜病變主要因為病患長期血糖控制不良,進而破壞視網膜血管,導致眼球內出血、結疤,常見的症狀有眼前出現浮動的黑點,不僅視力下降,嚴重時,因視網膜缺血,造成小血管增生,但新生血管脆弱、容易出血,造成血塊結疤使視網膜纖維化變形,甚至剝離而失明。糖友4項檢查 眼底檢查僅有32.8%衛生局局長林奇宏表示,健保署資料顯示,糖友們應定期做的糖化血色素、空腹血脂、尿液微量白蛋白及眼底檢查等4項檢查中,前兩者依序都有89.3%及75.7%的檢查率,但眼底檢查卻僅有32.8%,新北市104年糖尿病用藥人數196,091人,眼底檢查率也僅31.5%,若能早期發現給予適當治療,可延緩病情惡化。為響應2016年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Eyes on Diabetes﹙糖友護眼﹚」主題,新北市訂11月為「糖尿病友護眼月」凡11月1日至30日期間,只要糖友們持健保卡至合約眼科院所做眼底鏡檢查,免收掛號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