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兒童胰臟損傷 易致老年糖尿病

兒童胰臟損傷 易致老年糖尿病#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騎單車跌倒、被棒球打中,從事高強度的運動,一不小心會導致腹部損傷,一般來說,兒童耐受力較弱,多半因為他們的器官相較於軀幹比例太大,有時會因器官超出肋骨,缺乏保護,另外,因為軀幹前後直徑過窄,在運動時沒有過多緩衝保護,容易造成器官損傷,胰液的分泌變差,也會影響晚年消化。主要胰管損傷 產生假性囊腫胰臟分泌胰液,是協助分泌蛋白質、脂質的重要推手,胰臟若受到強烈撞擊,損傷嚴重的話,包含主要胰管損傷、產生胰臟假性囊腫等,除了影響胰臟功能,消化脢的滲漏會引起腹膜炎,施俊偉醫師表示,胰臟損傷程度可分為3類,治療原則分別為:1)    損傷沒有包含主要胰管 /保守治療,讓腸道休息,給予靜脈營養,並利用連續性的超音波追蹤。2)損傷包含主要胰管 /根據受損部位進行遠端胰臟切除或胰臟腸道吻合手術。3)假性囊腫形成 /有主要胰管損傷的兒童若最初接受非手術的保守療法,約有50%病人會產生假性囊腫,其中有1成後續需要手術治療,其餘則以電腦斷層或超音波導引下引流治療為主,手術切除則為不得已的治療方式。胰臟可維持糖水平衡 協助小腸消化胰臟對於維持糖水平衡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協助小腸消化,若年輕時胰臟就受過損傷,當胰島素分泌越來越少,作用越來越差時,就會無法發揮功效,有效控制血糖,因此在晚年可能較容易導致糖尿病。

醫訊/糖尿病患飲食建議

醫訊/糖尿病患飲食建議#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常煩惱這不能吃、那不能吃?糖尿病飲食是以均衡飲食飲概念為基礎,藉由適當的飲食調整來達到合理的血糖控制,以延緩併發症的發生,是一種全民都適用的健康飲食。藉由了解糖尿病的飲食原則可讓您快樂輕鬆選對食物。針對各個飲食迷思、問題給予建議,由營養科營養師賴巧憶分享,衛教講座主題「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將在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1廳舉辦講座,期望病患在飲食上有更正確的觀念,戰勝糖尿病,從吃對食物開始。名稱: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時間:105年9月8日 星期(四) 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1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血糖濃度高 視網膜病變更糟

血糖濃度高 視網膜病變更糟#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53歲男性由母親攙扶走入診間,近來視力模糊,視網膜已因嚴重白內障無法檢查,需進一步安排眼超音波檢查及抽血檢驗徹底檢查,顯示血糖與糖化血色素皆異常的高,血糖為320,糖化血色素為9.6,男子已有嚴重糖尿病卻不知。嚴重白內障 增手術風險控制不良的糖尿病,白內障會惡化得特別快速,男子已幾乎伸手不見五指,新竹台大醫院眼科醫師何奕瑢表示,嚴重白內障才手術,會增加手術風險,另外在血糖尚未得到控制前開刀更具極大的風險,加速視網膜病變急速惡化,得不償失。血糖穩定才能手術即使生活不便,醫師也會堅持積極控制好血糖,待血糖穩定後才能手術,手術後才能進一步檢查並治療視網膜病變,男子雙眼順利接收手術後重見光明,生活起居可以自理,而眼科醫師而言,糖尿病造成眼病變的檢查與治療才正要開始。新生血管因子 易致眼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為25~60歲中失明最常見之原因,患病10年以上者,有1/3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患者因長期血糖濃度高,微血管內造成變化,缺氧而新生血管因子,導致青光眼、白內障、視神經病變,到「嚴重非增生性視網膜病變」即建議接受全視網膜雷射,預防病變惡化。控制飲食 定期散瞳追蹤糖尿病患者合併有黃斑部水腫者,符合健保條件即可給付「抗血管新生因子」以有效改善視力,嚴重出血、視網膜剝離者則需要接受手術治療,根據國外大型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有效預防視網膜病變,改善生活作息、控制飲食,定期散瞳追蹤視網膜,更可保持視力健康。

糖尿患者 胰島素功能年降5%

糖尿患者 胰島素功能年降5%#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73歲黃阿姨,在45歲健康檢查時發現有糖尿病,至今已打胰島素10年,一開始吃口服藥控制,後來施打胰島素,血糖控制良好,生活完全不受限,胰島素已經陪著黃阿姨和家人從台灣到日本、加拿大。糖尿病 胰島素功能剩50%當民眾被確診為糖尿病時,胰臟已經過勞一段時間,體內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只剩下50%,且逐年下降5%,因此在糖尿病治療原則上,都以提供體內所缺少的胰島素或腸泌素為治療方針,只是口服藥物大多都是刺激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長期下來仍會讓胰臟和胰島細胞加班、過勞。搭配胰島素 細胞功能增1倍針劑藥物像是胰島素或腸泌素則是採直接補充方式,因此對於糖化血色素的下降有顯著表現,有研究指出,若第1年治療就搭配胰島素,比單用口服藥,患者的胰島細胞功能增加1倍,每降低1%的糖化血色素,可減少14%心血管疾病的風險、37%小血管病變風險、21%糖尿病死亡率。隨著科技的進步,胰島素針頭比每天測量血糖的針還細,若糖尿病患者想要更積極控糖、減重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胰島素或腸泌素GLP-1不失為一個好的治療選擇。1天1次 GLP-1類針劑藥物成趨勢健保署今年5月公告第2型糖尿病,可考慮早期開始使用胰島素,倘於使用3種口服降血糖藥物治療,仍無法理想控制血糖者,宜考慮給予胰島素治療,8月1日起,也開始給付,1天1次的GLP-1類針劑藥物併用基礎胰島素,針劑類藥物逐漸成為趨勢,民眾不需過度擔心,應多與醫師諮詢討論,找出最合適自己的治療方式。

救命飲食 那些營養學教我的事

救命飲食 那些營養學教我的事#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影響力強大的營養學、生活資訊和醫療系統的標準醫療間,存在著一道鴻溝──在廣大的醫療系統中,遍尋不著科學證據支持營養學的影子,我的醫學訓練讓我理解到這一點,但在情感上,我一直沒能真正體會到醫療體系中這個不完整的部分──直到這件事發生在我眼前!在我剛開始受訓的某一天,我遇見一位病人,教給我寶貴的一課。糖尿病晚期 流失很多蛋白質就在那個特別的日子裡,住院醫師不經意地看到我,要求我去看一位糖尿病女性患者,他把我拉到一旁,說這位女士已到了患病晚期階段,她從尿液中流失很多蛋白質,過去一年裡做過雙側膝下截肢手術,住院醫師告訴我:「她來日不多了。」我走進病房,看見電動輪椅上一位中年女性,幾乎占去了無菌檢驗室(空間本就很有限)的大部分空間。我坐下後開始詢問她的病史:「何時做的手術?」「最近發生過任何問題嗎?」「今天就診有沒有任何想描述的症狀?」都是些例行性的問題,我對於那個初次互動的最後記憶,就是她身體上那些完完全全無可挽回的傷害。無法走路、購物、自我清潔她再也無法走路,再也無法像我一樣輕鬆地面對這世界,購物、外出、工作、做菜、洗澡、自我清潔等等,對她來說肯定變得更加困難,所以,問她好不好似乎空洞又老套,了解她的狀況卻還要明知故問,實在太可笑了!我走出檢驗室,和督導住院醫師簡短地聊了一下,說那位病患有一些嚴重的問題,她失去雙腿後不斷遭遇到困難,我又跟那位住院醫師走回檢驗室,看著他做一些精細、技巧性的病歷和身體檢查,接著我們更深入探討那位女士術後的情緒狀態:她在家裡過得如何?她對自己的生活應付得來嗎?她的心境如何?情緒是否隨著時間而改變?改善現狀 不被現實擊垮我站在那兒聽那位病患述說她的苦日子,但她也表示正在尋求改善現狀的方法,她並未被現實擊垮,是個不輕言放棄的女性,她曾參加過為身障人士辦理的職業訓練計畫──重點並不在於錢,而在於她能感受到存在的價值,她要證明自己是有貢獻的,一定能對這個世界做些什麼。(本文摘自/救命飲食人體重建手冊/柿子文化)

夏日大啖冰品 血糖易失控

夏日大啖冰品 血糖易失控#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炎炎夏日到來時,喝飲料吃冰品是一件絕佳享受的事情,但是, 對平時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血糖恐會有增高的情形,而平時血糖就控制不佳的人,血糖數值更是不穩。蔡玉思營養師表示,對糖尿病患而言,冰品中常見的綠豆、紅豆、薏仁、芋頭等食材是跟白飯同屬於主食類的,只要2匙免洗湯匙的量,就相當於1/4碗的飯量,若是一不小心,就會攝取過量的醣,若再加上冰品中調味的各種糖水、糖漿、煉乳等,血糖就更難控制了。攝取過多熱量、醣類 不利血糖調控不管是飲品中的珍珠奶茶或是剉冰的熱量至少都在400~500 大卡以上,相當於吃了一碗半的白飯,對糖尿病友而言,恐造成過多熱量和醣類的攝取,不利血糖調控,其實,糖尿病病友只要稍加留意食品種類或自己動手DIY 製作,還是一樣可以享受個清爽冰涼的夏天。紅茶、花草茶 取代含糖飲料因此,蔡玉思營養師建議,糖尿病病患能使用低熱量食材如:仙草、愛玉、山粉圓、蒟蒻等,把果糖換成代糖如:阿斯巴甜、醋黃內酯鉀和醣醇類等,較不會直接影響血糖,或是以少糖及鮮奶取代奶精,在飲品部分可以利用紅茶、綠茶、烏龍茶、花草茶、麥茶等取代含糖飲料,這樣在血糖、健康的管控與口慾的滿足上都可兼顧。少糖、少脂、高纖維其實,糖尿病飲食就是健康的均衡飲食,並非只侷限於嚴格地飲食控制,夏日選擇喝飲料或吃冰品時,只要把握住「少糖、少脂、高纖維」並了解營養標示的原則,糖尿病病友的飲食還是可以放心地選擇均衡六大類食物,在享受「清、輕、涼」的美食或冰品時也能吃出健康。 

GLP-1類藥物 助糖尿病患減重

GLP-1類藥物 助糖尿病患減重#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據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資料顯示,2000~2008年台灣糖尿病人口成長了7成,目前全台約有近200萬名糖尿病患,隨著年齡愈高,糖尿病盛行率就愈高,尤以65歲以上男性的情況最為嚴重,根據「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統計」,4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竟有近7成有過重及肥胖問題,其中男性占66.5%、女性66.1%。糖尿病患 控糖、體重兼顧兩難糖尿病患者在接受糖尿病治療後,常會因身體對於糖份利用狀況逐漸改善而導致體重增加,因此,許多糖尿病患在治療期間,將會面臨控糖及體重兼顧的兩難,而這也是許多中年糖尿病患者,經過一段治療後,血糖就算控制良好,依然看起來胖胖的。1天1次GLP-1類藥物 體重降近4公斤國內目前無論糖尿病的人數或發生率,男性皆已超越女性,且增加幅度大於女性,而心血管併發症是糖尿病患死亡的主因,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新陳代謝及內分泌科醫師粘榕指出,「1天1次的GLP-1類藥物」根據臨床研究顯示,若搭配基礎胰島素使用,比單用胰島素與安慰劑,糖化血色素平均能再下降1.3%、及體重再下降約3.54公斤。1名67歲糖尿病患者楊先生,罹病10年來糖化血色素一直控制的不錯,日常也相當注意飲食,但自1年前開始,隨著口服藥的劑量增加,糖化血色素卻還飆至9.2%,希望用更積極且有效的方式來控制血糖,以注射1天1次的基礎胰島素治療,糖化血色素值很快就回復到7%以下。促進分泌胰島素 助抑制食慾糖尿病治療藥物選擇多,GLP-1為腸道分泌的激素,對於人體的許多器官皆能發揮作用,而透過每天注射一次的GLP-1類似物,除了可促進胰臟分泌胰島素外,它也能幫助大腦抑制食慾,胃部延長體內胃排空時間、減緩腸胃道蠕動,達到長期穩定控制血糖及減輕體重(5~10%)的效果。 

眼前一片黑 小心視網膜病變!

眼前一片黑 小心視網膜病變!#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多數的糖尿病患者,認為糖尿病的血糖控制與眼睛視力無關,更欠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導致失明的危機意識,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發生率很高,通常患者都是到了眼睛已經黑影,甚至看不到才就醫,尤其是糖尿病的好發族群為50歲以上的患者,認為已與糖尿病共存多年,血糖控制良好,早已遠離視網膜病變風險。躺著看電視、滑手機 致眼睛病變3C產品不離身、躺著看電視、滑手機,是許多人的通病,這些行為都有可能導致眼睛受到傷害,另外,血糖的控制不恰當,有可能導致糖尿病,而最直接的就是反映到視網膜的病變,其中視力減退為首要警惕的症狀。多數糖尿病患者在被確診為糖尿病前,身體早已長期處於高血糖的狀態,血管內皮細胞不斷地受到破壞,血液中的水分、脂肪不停的滲漏出血管外,造成視網膜受到影響,若還沒有感覺到出現視網膜病變的徵兆,只是還未發病而已。視力模糊、視野歪斜 應積極治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師林純如表示,糖尿病患者日常除了良好的控制血糖之外,平日應積極注意視網膜是否已產生病變,當視力嚴重模糊、視野中央線條歪斜扭曲、夜視力差,出現揮之不去的黑影,千萬不可等到視力惡化時才就醫,應提高警覺積極接受治療。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除了能改善症狀外,視力也可再進步,另外,也要提醒糖尿病患者,每年補助一次的眼底檢查,可以多加利用,中老年糖尿病友為黃斑部水腫高危險群,長期追蹤眼睛的狀況,才能及早發現問題,掌握治療先機,降低失明的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