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老婦糖尿病控制差 黃斑部水腫險失明

老婦糖尿病控制差 黃斑部水腫險失明#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65歲的陳婆婆長期糖尿病、高血脂控制不佳,去年開始有視力模糊的狀況,但沒在第一時間就診,直到漸漸看不見,才去附近診所就醫,診所醫生經了解狀況後,告知病患趕快去大醫院就醫,否則將會失明;經過彰基體系眼科部陳珊霓醫師檢查,診斷是糖尿病引起黃斑部水腫,不治療恐怕會失明,經眼內注射治療後視力改善。據統計,全台約有150萬糖尿病患者,研究指出,有29%的糖尿病患者,可能會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其中有大約14%的患者,會發生糖尿病黃斑部水腫;但糖尿病患者的眼底檢查率更是僅有3成,往往錯失早期發現及治療的黃金治療期,因而陷入失明危機。陳珊霓表示,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初期症狀,包括視力模糊、看東西色彩不鮮明,隨著病情加劇,還可能出現看東西會變形,直線變扭曲、或視野中心出現黑影等症狀。初期易錯認老化 睜一眼閉一眼自我檢測患者常將早期模糊症狀誤認為自然老化現象,而且正常的眼睛會代替病變的眼睛看東西,因而沒發現眼睛已出現病變,且耽誤就醫,待發現時,病變的眼睛視力惡化已經相當嚴重了;因此,建議民眾可利用居家常見的方格型物品,常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檢測,即可及早發現是否有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徵兆。遠離眼盲 黃斑部水腫快治療陳珊霓指出,眼睛是靈魂之窗,糖尿病造成視力的損傷,在自己的門診量中,幾乎佔有一半,天天都在處理糖尿病造成眼睛視力的後遺症。還好這幾年,藥物的進步,糖尿病造成黃斑部水腫且造成視力非嚴重的殺手,現在至少藥物可治療、控制,讓病患視力得到進步;因此,每位糖尿病病友要關心自己的眼睛,不要等到看不到時,才要就醫。糖尿病所引起的失明是可以預防的,而目前黃斑部水腫的治療已有健保給付,且黃斑部水腫經過十次或五、六次的治療之後,不會再受到黃斑部水腫的困擾,可以得到進步,甚至永遠都不會有水腫的情形,這也是需要患者與醫師合作的。

寶寶胖嘟嘟才可愛?醫:恐埋糖尿病因子

寶寶胖嘟嘟才可愛?醫:恐埋糖尿病因子#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寶寶胖嘟嘟才可愛!這是多數父母及家中長輩常見的觀念,然而醫師指出,虛胖的寶寶外型圓潤,但肉摸起來卻軟軟的、不夠結實,原因就在於體內脂肪含量過高,長期下來,很有可能成為日後罹患糖尿病的禍根。美國研究發現,喝母乳的寶寶可減少三倍以上的過胖風險,有較好的體重及體脂表現,讓寶寶結實不虛胖,關鍵就是母乳中的「蛋白質」。母乳蛋白質 讓寶寶結實不虛胖台北榮民總醫院小兒科陳俊仁醫師說明,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的重要基礎原料之一,具備產生熱量、合成身體所需物質,以及最重要的修補與建造身體的功能,這些都是發育中寶寶最重要的成長根基。如果寶寶攝取的蛋白質中胺基酸組成不平衡,有可能刺激胰島素的大量分泌,進而讓體重快速增加。而母乳蛋白質,不僅可提供寶寶肌肉及骨骼等生長發育的養分,更因為有均衡的胺基酸組合,有助維持標準的體重和體脂,讓寶寶結實不虛胖!降低未來體重超標的風險。肥胖兒童 慢性病風險大增陳俊仁醫師提醒,如果寶寶2歲前體重增加過快,日後超重的機會也會相對提升!根據國健局調查,體重過重及肥胖兒童,其血壓、血糖、血脂異常比率,幾乎為正常體重兒童者的2倍,日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就會大增,為了孩子的長遠健康,家長千萬不能輕忽幼兒期體格的影響性。哺餵母乳能讓寶寶只長肌肉不長胖,維持長期健康,然而,若因故無法餵母乳,或者是面臨寶寶轉奶期,需要改喝配方奶時,建議挑選蛋白質組成接近母乳比例的配方奶。隨著配方奶技術越來越進步,現在已經有新科技可以升級蛋白質品質,其胺基酸比例符合寶寶成長所需,能讓寶寶維持適當的體脂表現,養成健康好體質。

掌握「三少」與按時用藥 糖友也能享受聚餐樂

掌握「三少」與按時用藥 糖友也能享受聚餐樂#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春節長假加上剛過去的228連假,少不了山珍海味、大魚大肉,加上零嘴、飲料不斷,糖尿病者如放縱食慾造成血糖控制不穩定,恐會使糖尿病惡化,引發更多器官傷害。長慎醫院院長鄭集鴻醫師透露,每到過年期間常會遇到糖尿病患飲食控制能力差,長期血糖值太高,合併腎功能受損,造成身體電解質不平衡,腎臟無法代謝體內的鉀離子,甚至引發心律不整,被緊急送急診治療。醫師表示,美食當前,糖友並非只能望梅止渴、什麼都不能吃,若能掌握「少油、少糖、少鹽」三少原則,再加上按時用藥,還是能與親友共饗宴樂。精緻高GI食物易吸收 血糖上升一大元兇如何「少油、少糖、少鹽」,其實不外乎就是少吃油炸、多清蒸川燙、少沾醬料。鄭集鴻醫師表示,平時若糖友在外聚餐,面對澎湃桌菜,以及精緻的餐點,想要挑著吃也是有訣竅的,「愈精緻的食物愈好吸收,大多都屬於高GI(升糖指數)食物,會使血糖快速上升,就要盡量避免。」血糖指數經常飆破200、300,恐造成全身微小血管病變,嚴重將會造成失明或腎病變。除了以「三少」原則挑選菜色食用外,針對較精緻的食物則可採取減少食用份量策略,例如把餐點分給身旁的友人享用,或打包外帶回家,待下次再吃;並且在用餐後養成適當活動的習慣,糖友仍可大啖美食。規律用藥、多動 糖友也能安心享受美食鄭集鴻醫師強調,由於糖尿病患因胰島素分泌不足,需要藉由藥物來促進胰島素分泌,很多人以為糖尿病患就是吃太多藥,才會把腎吃壞、面臨洗腎命運。事實上降血糖藥物,如雙胍類或DPP-4抑制劑等皆不會造成腎臟傷害,反而不吃藥、血糖控制不佳,才會傷腎、傷眼及破壞全身性血管。糖友若能提早及規律用藥,血糖控制的效果會較好,也能延緩腎臟病變。研究顯示如DPP-4抑制劑這類促胰島素分泌藥物對於各期的腎病變病患都可使用,對腎功能生理指標(eGFR)不會有影響。鄭集鴻醫師說,若親友聚餐真的不小心吃多,糖友除了規則用藥外,建議也可每天快走半小時,一方面能消耗熱量,另方面可促進新陳代謝、刺激體內的胰島素分泌,避免血糖劇烈起伏。確實掌握三少飲食原則,糖友還是能享受節慶豐盛美食、滿足口腹之慾。

糖友假期零食不忌口 血糖血脂紅通通

糖友假期零食不忌口 血糖血脂紅通通#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糖友當心!假期一不小心放縱了口慾,換來過年後恐是抽血成績滿江紅。一名60多歲剛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平時血糖控制得不錯,算是個模範糖友。不料,過完年後再回診時,不僅血糖值超標,連膽固醇也超出正常值許多。在醫師追問之下,才知道這位患者在過年期間,但和家人喝了酒、嗑瓜子,糖果餅乾也是三不五時就塞進嘴裡,無怪乎血糖血脂會不及格。收治這名患者的新陳代謝科張涵軒醫師表示,糖尿病患在過年期間或是節慶期間一樣需遵照糖尿病飲食原則,從各類基本食物中攝取適當的質與量,應景食物則做部分代換與選擇。湯圓算主食 糖友應減半食用由於緊接著元宵節將至,張涵軒醫師再度提醒糖尿病患,包餡甜湯圓,不含甜湯,4顆即等於一碗飯的熱量;40顆小湯圓,不含甜湯,等於一碗飯熱量。因此,元宵要算在主食份量內,糖友應減半食用;同時,正餐飯量要減半。此外,過年沒吃完的應景零食,如花生、瓜子、腰果、核桃、杏仁果、開心果、芝麻等,皆屬於油脂類食物,也要適可而止。

愛喝酒致胰臟功能耗盡 30歲男惹糖尿病上身

愛喝酒致胰臟功能耗盡 30歲男惹糖尿病上身#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年終時節,正是尾牙、春酒聚餐輪番上陣的時機,不少人會小酌助興,一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平時靠打零工維生,下工地後最喜歡和同事喝兩杯博感情,一次酒後劇烈腹痛,才知道自己得了胰臟炎,導致胰臟機能消耗殆盡,最終罹患糖尿病。醫師提醒,在歡樂之餘要避免沉迷杯中物,否則一個不注意養成酗酒習慣,就可能會讓惱人的糖尿病纏身。胰臟功能遭破壞 脂肪便包油沖不掉新陳代謝科醫師張涵軒指出,胰臟是一個兼具外分泌與內分泌機能的器官,外分泌的部分,它分泌澱粉脢、脂肪脢、蛋白脢等消化酵素幫助消化,讓人體得以吸收;內分泌的部分,最為人熟知的就是胰島素。一旦胰臟因為反覆發炎被破壞到一定程度,無法分泌足夠的消化酵素,就會產生脂肪便,大便像包了層油般浮在水面上,而且不好沖掉,在內分泌的部份就是罹患糖尿病。張涵軒醫師指出,造成胰臟炎最常見的原因是酒精和膽結石,有一部分找不到原因,其他如高三酸甘油脂血症(TG>1000mg/dL)、高血鈣、腫瘤、自體免疫疾病、藥物等等也有可能造成。口服降血糖藥也無效 醫勸盡早戒酒因為胰臟炎而造成的糖尿病和一般的第二型糖尿病有很大不同,多數第二型糖尿病在剛開始時,可以用口服降血糖藥物來治療,但是因胰臟炎造成的糖尿病,一旦被診斷出來,表示可以分泌胰島素的貝他細胞(βcell)嚴重不足,即使用磺醯尿素類的降血糖藥物也沒有辦法「催」出胰島素,其他類的口服降血糖藥物也效果有限,最終都只能用胰島素來控制。張涵軒醫師提醒,要避免酒精性胰臟炎,唯有戒酒一途別無他法,而已經發生併發症者僅能症狀治療,例如有脂肪便者可以服用消化酵素,慢性疼痛者予以疼痛及精神科的治療,產生糖尿病者予以胰島素注射,以改善患者之生活品質,維持其日常生活之機能。

不沾鍋塗全氟碳化物?專家:增糖尿病風險

不沾鍋塗全氟碳化物?專家:增糖尿病風險#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全氟碳化物(簡稱PFCs)由於具有防水抗油的特性,在過去五十年中已被廣泛使用於多種生活用品與工業製程中,常用於製造不沾鍋塗層,及食品包裝如披薩盒、微波爆玉米花袋子、室內裝潢、地毯和個人護理產品等。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研究指出,全氟碳化物在環境中分布廣泛,且具有持久性與生物累積性,長期暴露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的危害。孕婦暴露PFCs環境 恐影響幼兒體重、智商根據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研究指出,血中全氟碳化物較高者,會增加其頸動脈內中皮層厚度,且會增加糖尿病風險。先前台大公衛學院團隊對小孩氣喘的研究,發現氣喘小孩的PFCs濃度皆較高,且暴露較高PFCs的氣喘病人,會增加氣喘嚴重度及其過敏發炎指標。在台灣的出生嬰兒世代研究則發現,PFCs會經過胎盤臍帶血傳送給胎兒影響神經發育。以國家衛生研究院環醫所人員為主的團隊,則發現孕婦曝露較高PFASs(全氟烷基化合物)時,不但和孕婦本身的甲狀腺素濃度下降有關,也可能導致其新生兒的甲狀腺濃度下降,由於甲狀腺素在嬰幼兒的正常生長發育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追蹤新生兒,觀察到隨者曝露程度的增加,出生後2、5、8、11歲體重顯著較輕,並且這些兒童的智商分數也有較低的情形。不當排放 河川、地下水皆可測得上述重要的本土研究,指出PFCs對人體的健康效應,從胎兒、小孩、青少年到中年人皆有明顯影響,如何減少暴露,值得我們特別重視。目前台灣河川、底泥、水生魚類及地下水中皆可測得PFCs,其濃度受到鄰近排放源之影響。歐盟及美國皆相繼嚴格規範,淘汰並限制使用,因此台大公衛院呼籲政府,對此訂出標準,早日規範全氟碳化物的使用,訂出時程淘汰並嚴格限制使用。

色斑塊塊手洗不乾淨? 黑色棘皮症作祟

色斑塊塊手洗不乾淨? 黑色棘皮症作祟#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敏今年16歲,因為雙手背側越來越暗沉,朋友老是嘲笑她不洗手,兩年來遊走於台北市各大醫美診所,有的診所跟她說是黑斑,有的則說是慢性濕疹引起的色素沉澱,打了十幾次的雷射情況都沒好轉。仔細檢查發現小敏的雙手背側有花花的咖啡色斑塊,從指掌交界處一直延伸到手腕。手腕的屈側更是明顯,有界限清楚的咖啡色斑,摸起來相當粗糙其實是因為角質大量增生產生天鵝絨般的突起。在手肘也有發現類似變化,只是較不明顯。黑色棘皮症好發於 糖尿病或肥胖患者身上典型的黑色棘皮症(瘤)是一種好發在皮膚皺褶處,如後頸、腋下、胯下及大腿內側,出現多處對稱性,界線分明的深色角質增厚斑塊,用放大鏡仔細觀察會發現大量增厚的角質像是天鵝絨樣皺褶的皮膚。此症狀好發於糖尿病或肥胖患者身上,可細分成七個類型,分別是良性型、惡性型(伴隨其他器官惡性腫瘤)、肥胖型、症候群型、遺傳型、藥物引起型、混和型及肢端型。其中肢端型黑色棘皮症比較罕見,跟其他型不同的是它發生在手背、腳背、指(趾)背、手腕、手肘或膝蓋,病人多半是膚色較深的健康年輕人。過去認為肢端型黑色棘皮症是偶發的,不需要特別去檢查是否患有其他器官惡性腫瘤,但近年來已發現有合併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等的個案報導。治療方式有限 建議透過醫師諮詢劉權毅醫師說,肢端性黑色棘皮症通常靠典型臨床表現就能診斷,不明顯時可以搭配病理切片檢查。治療黑色棘皮症首要先找出是否有相關的健康問題,譬如若有肥胖症要減重,有糖尿病需血糖控制、有臟器惡性腫瘤者先治療。肢端性黑色棘皮症因為明顯外露衣服蓋不住,有美觀的問題,可惜目前沒有特別有效的方法,可以嘗試口服A酸、維他命D衍生物Calcipotril、尿素、二氧化碳磨皮雷射、長脈衝亞歷山大雷射等治療方式。 

保健食品也加糖?糖尿病患誤服致暈眩

保健食品也加糖?糖尿病患誤服致暈眩#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國人喜歡購買保健飲品已蔚為養生風氣,殊不知有些保健食品為了提升口感,往往加入了過量的糖份,導致很多保健食品的愛用者,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患,在不知不覺中攝取了過多糖分,危害自身健康。近日,就有民眾購買了宣稱含有蜂王乳珍珠粉之營養品,食用之後感到頭暈不適,檢驗發現其營養成分標示不符,驗出含糖量超標。每日糖攝取總量20克為宜衛福部食藥署於103年4月15日公告「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並於104年7月1日施行:將糖含量增列為強制標示項目,業者必須將產品中額外添加的糖量,以及食材本身原有所含的糖量,全部加總後標示。消費者可利用此資訊,清楚知道、控制自己的糖攝取量。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建議,更理想的糖攝取量應為每日總熱量的5%以下,建議女性20公克為宜、男性以22.5公克為限。糖分攝取過量 當心三高找上門南投醫院蔡玉思營養師表示,糖分攝取過多,容易導致人體「三高」。糖尿病患者須攝取適當糖分,若食品糖分標示不符,病患可能會因為攝取過多的糖分,造成身體不適,甚至血糖上升影響健康,因此建議食品成分標示須準確。對於糖尿病患需要適度攝取糖量的人來說,新施行的包裝食品營養標示,能方便他們計算糖份,對一般民眾而言,也可得知自己究竟是否吃入過量的糖,進而了解熱量及飲食控制。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