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醫訊/慢性腎臟病民眾教育講座

醫訊/慢性腎臟病民眾教育講座#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簡稱CKD)在台灣的盛行率約11%,推估約有200萬名慢性腎臟病病友,但其中僅有3.5%的民眾知道自己罹患慢性腎臟病,顯見大多數民眾對於慢性腎臟病的認知有限,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將舉辦「慢性腎臟病民眾教育講座」,透過專科醫師講解腎病變與有氧老師教導病友運動,以期教育民眾與病友建立正確的慢性腎臟病認知。蛋白尿、水腫、高血壓及腎臟功能惡化慢性腎臟病友洗腎之原發因素以「糖尿病」居冠,比例高達45%,其中更有25%已進入「末期腎臟病前期(Pre-ESRD)」,因此民眾須謹慎控制血糖以避免造成「糖尿病腎病變」,輕者蛋白尿,嚴重者出現水腫、高血壓及腎臟功能惡化,最終進入洗腎之階段。適度運動 改善血糖、血壓、腎功能再者,鼓勵慢性腎臟病病友調整規律的生活方式,並適度的運動能改善血糖及血壓,同時延緩腎功能惡化,故本院邀請腎臟保健中心主任陳奎篤醫師與有氧老師林麗秋,促使病友建立正確的糖尿病腎病變保健知識,也鼓勵病友適度的運動,改善血糖及血壓,並延緩腎功能惡化。課程時間為10月28日(六),上午9:15~12:00在大雅院區11樓1102會議室,招收人數60位,報名自即日起至10月21日或額滿為止,全程免費,敬備蔬食便當,請洽(05)2752940—腎臟保健中心衛教師,恕不接受現場報名,歡迎慢性腎臟疾病病友及家屬、社區民眾踴躍報名參加。名稱:慢性腎臟病民眾教育講座時間:105年10月28日 星期(六) 上午9:15-12:00地點: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大雅院區11樓1102會議室(嘉義市東區大雅路二段565號)  洽詢:腎臟保健中心衛教師(05)2752940

醫訊/糖尿病外食族怎麼吃?

醫訊/糖尿病外食族怎麼吃?#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常煩惱這不能吃、那不能吃?加上現代人生活忙碌,或遇到難以抗拒的婚喪喜慶,外食已是無法避免的場合,然而面對種種的外食型態,對糖尿病患而言心中的擔憂及挑戰更是困擾,在這些場合中該如何選擇才能享受美味又不增加負擔呢? 此次的講座內容,將由營養科營養師賴巧憶,為你分析常見的外食型態的優缺點並帶您聰明選擇,穩住血糖!內容完整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糖尿病外食族怎麼吃?時間:105年10月12日 星期(三) 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實驗證實:秋葵「異槲皮素」可有效控制血糖!

實驗證實:秋葵「異槲皮素」可有效控制血糖!#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是會威脅生命並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慢性病,在台灣有將近150萬名糖尿病患者,全球糖尿病人數已超過4億人。糖尿病患者如果沒有妥善控制血糖,有很高的比例會產生視網膜病變、腎病變、心血管病變甚至因此死亡。知名廠牌與大葉及中國醫藥大學的團隊對此展開更深入的研究,對秋葵、秋葵花、秋葵籽各部位的降糖效果及萃取方法進行大規模的測試。在中國醫藥大學營養學系楊惠婷副教授的協助下進行多種動物及人體臨床,首次公開秋葵萃取物控制血糖的實驗成果,發現相當於16根秋葵含量「異槲皮素」的秋葵萃取物能輔助控制血糖。楊惠婷副教授表示,比起自行沖泡秋葵水,相當於16根秋葵異槲皮素的秋葵萃取物的效果較佳,這也說明為何有些人自行沖泡秋葵水卻不一定能看到好效果,足量攝取「秋葵異槲皮素」是調降血糖個關鍵,但控制血糖需要飲食控制和運動雙重搭配,若是血糖值有所變化,也要與醫師討論後遵照醫囑,切勿自行斷藥。飲食控制+多運動 控糖不二法門全台代謝症候群症狀比率為世界排行第二,僅次於印度,5人中至少有1人患有代謝症候群。而代謝症候群大幅提升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死亡率也是一般人的1.5-2.5倍。代謝症候群患者在生活上需實施少糖、少鹽、少油等飲食控制,但部分飲食無法自我控制者,或是血糖控制成效不彰患者,為了控制血糖無所不用其極,對於控糖偏方更是抱著神農嚐百草的心態不惜一試。對此台灣營養學會營養師鄭師嘉表示,代謝症候群為了控制血糖,擔心血糖升高不敢吃主食,或是以為吃得越少越好反而造成熱量不足或營養失衡、甚至以為有在服藥就大吃大喝。網路上也流傳許多病友間口耳相傳的控糖飲食方法:1)苦瓜:雖然研究顯示苦瓜胜肽證實有降血糖功效,但並非吃苦瓜就能控制血糖,且光靠食用苦瓜要達成控糖成效,需吃上百顆的數量。2)紅心芭樂:紅心芭樂糖分較低、維生素含量高且富含植化素,宜適量攝取,但吃太多血糖仍會飆升。3)大燕麥片:大燕麥片可控制膽固醇,同時大燕麥片也是富含澱粉的五穀根莖類,可以替換主食,但小心吃多仍會血糖飆高。搭配飲食控制 秋葵萃取有效輔助控制血糖實驗發現,控制血糖關鍵為秋葵擁有的「異槲皮素」含量與「血糖控制」有著正相關連性。異槲皮素具有抗氧化性及調解葡萄糖代謝的作用,能改善代謝缺乏等相關疾病,達到降低血糖水平的幫助。此外,秋葵黏質含果膠、半乳聚糖、阿拉伯樹膠等豐富水溶性膳食纖維,再配合足夠飲水,亦能夠協助腸道阻斷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秋葵萃取物每公克與相同重量的新鮮秋葵比較,內含的異槲皮素具有高於27倍的含量,每一份4公克的異槲皮素含量換算後相當於16根新鮮秋葵的有效成分(每根秋葵以6.5公克做計算)。為了證實秋葵萃取物能輔助控制血糖,楊惠婷副教授進行動物實驗模式及人體臨床試驗。人體實驗主要針對血糖值150-200為條件進行實驗,並分為飲用秋葵萃取物及無飲用秋葵萃取物兩種類型,飲用秋葵萃取物的患者一天飲用三次,一次搭配400-500CC的水,並加強飲食控制。87.5%的受測者在8週內都有顯著變化,一個月後,血糖值由163.4 mg/dL降至141.0 mg/dL,平均下降14%,效果明顯改善,而無飲用秋葵萃取物的患者血糖值則不變。小鼠實驗則除了「控制血糖」本身之外,還可做更全面的檢測,包含肝功能、腎功能等數值及毒物反應。秋葵富有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可阻止腸道消化吸收碳水化合物,但楊惠婷副教授也提醒,攝取水溶性膳食纖維需要注意搭配足夠的飲水量,否則反而容易造成便秘,若腸胃功能較差或是體質較寒者,建議飯後再飲用。

糖尿病患不敢吃!多食秋葵有助降血糖!

糖尿病患不敢吃!多食秋葵有助降血糖!#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黃雅芬/採訪報導)近來新聞報導,有位五十三歲的男性,因為嚴重的視力模糊導致白內障,就診後醫師發現,原來病患罹患糖尿病而不自知,才使得白內障惡化速度加快,幸好經過手術後,這名男子已重見光明。營養師余朱青提醒,處於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大多沒有明顯症狀,必須要靠定期血糖檢測才會發現,一般來說,如果身體出現異常疲倦感、喝多、尿多、吃多、視力模糊等其中一種症狀就需就醫檢查。糖尿病常見2錯誤迷思有些民眾或許會納悶,我不愛吃甜食,為什麼還是得到糖尿病?有些人可能不吃甜食,但仍有許多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缺乏運動習慣、暴飲暴食、肥胖及基因遺傳等,都可能導致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再者,有些糖尿病友擔心血糖高,而不太敢吃東西,一旦發現血糖下降就以為糖尿病好了,私自停藥,其實糖尿病最令人憂心的是產生併發症,例如: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腎病變及心血管疾病等,如果血糖早期控制好,就能避免併發症產生,切忌私自停藥,引發後遺症。「糖」與「醣」的差別?引發罹患糖尿病的是?營養師解釋,「糖」通常是吃起來具有甜味,這包括了蔗糖、果糖及葡萄糖等。而「醣」是所有「碳水化合物」的統稱,包括了澱粉、纖維素還有一些多醣類。嚐起來不一定具有甜味,例如飯、麵。它是一種人體必需要的養分,而我們在糖尿病中所講的糖是米字旁的糖,就是一般人認知中甜甜的糖。秋葵有助於降低飯後血糖 腸胃機能弱者喝秋葵水替代不少文獻研究認為,適量秋葵有助於降低飯後血糖,余朱青營養師指出,秋葵含豐富的維他命A和B群、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在咀嚼秋葵時會有黏滑的感覺,這種黏滑的成分是由黏多醣及果膠、水溶性膳食纖維構成,黏多醣的豐富水溶性纖維可以幫助減少糖類吸收,有助減緩血糖上升,還能提高蛋白質消化吸收率,並可吸附排出有害物質,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祕症狀。不過,由於秋葵中的粗纖維會刺激腸胃道,若是消化機能較弱的人,建議可改喝秋葵水,不直接食用秋葵。

3多1少?糖尿病來敲門!

3多1少?糖尿病來敲門!#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5歲的林先生因為發燒斷斷續續已1周,噁心、嘔吐及腹部疼痛的情形也持續了1天,掛急診發現白血球偏高、肝功能異常,住院1天後,血糖持續偏高,病人意識清醒,覺得很喘,呼吸音卻很乾淨,氧氣飽和度也不錯,仍有噁心、嘔吐及腹部疼痛,經緊急抽血後,確定是糖尿病酮酸血症,進行大量靜脈輸液補充水分及電解質。菌血症、發燒 發現肝膿瘍、糖尿病加護病房的醫師進一步調整抗生素,但因病人有菌血症及持續發燒,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掃描,才發現有肝膿瘍,肝膿瘍經過引流及抗生素治療後,病人的糖化血色素是10.4%,確診為糖尿病,隨著肝膿瘍逐漸改善,施打皮下胰島素已能控制好血糖,整體狀況漸趨穩定。學童以第2型為主 伴有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是一種慢性高血糖的代謝疾病,由於胰島素的分泌缺失,或胰島素阻抗,或2者同時存在而造成高血糖,隨著飲食與運動習慣的改變,糖尿病人口數也快速增加,糖尿病發生的年齡也有年輕化的趨勢,罹患糖尿病的年齡層逐漸下降,臺灣學童新發生的糖尿病是以第2型糖尿病為主,而且常伴有肥胖和高血壓。很多病人沒有症狀 住院才發現糖尿病典型的糖尿病症狀是「3多1少」,「3多」指的是多吃、多喝、多尿,「1少」指的是體重減少,然而,很多病人沒有任何症狀,有些病人會以緊急的「高血糖急症」(糖尿病酮酸血症、高滲透壓高血糖狀態)來表現,住院後才發現自己有糖尿病。按時服藥、打胰島素 不忽略飲食控制飲食、運動和藥物是糖尿病治療的3大支柱,治療上,除了按時服藥或打胰島素,同時也不可忽略飲食控制和規律的運動,罹病時間越長,醫師就會跟病人討論使用胰島素的問題,視病人的情況、醫護人員的熟悉度、病人(甚至家屬)的接受度和配合度,來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方式,以達到最佳的療效。

傷口難好?照護門診來幫忙

傷口難好?照護門診來幫忙#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高齡80歲的林阿嬤,患有糖尿病、中風、高血壓,因為長時間臥床、坐輪椅,臀部長期受壓,產生傷口紅腫破皮,起初到社區診所就診後每天抹藥膏、換藥,傷口仍遲遲沒有好轉,甚至感染發黑,實在是讓家屬束手無策,只好到門診找熟識的醫師求救。傷口擴大10公分 換藥取代清創阿嬤的傷口惡化面積擴大到10公分,組織發黑、發臭,醫師擔心因為阿嬤年事已高,屬於麻醉風險極高的病人,建議以換藥的方式取代清創,住院期間從感染、血糖控制、與傷口護理同步處理,經過6個月照護,阿嬤的傷口終於順利痊癒,讓家屬相當感恩。血膿、惡臭發黑、爛到見骨糖尿病控制好了,但身上的瘡口還沒有復原,出院後的照護是糖友照護者的最大難題,花蓮慈濟醫院傷口造口護理師許美玉表示,在病房經常聽到傷口病人反應,身上有個傷口1個多月沒好,伴隨血、膿、惡臭發黑、爛到見骨等情形,卻不知該看哪一科,或是病人在居家照護時,處理便袋以及造口護理問題時,找不到合適的人諮詢。提供居家預防 避免跨科不便傷口造口照護門診,是處理這類複雜傷口問題的單一窗口,除了提供像是結腸、小腸及泌尿造口的周圍皮膚照護,以及手術前衛教與造口定位外,還針對壓瘡傷口、足部潰瘍、放射性皮膚炎傷口、惡性腫瘤蕈狀傷口、失禁性皮膚炎、腸皮瘻管、引流管或胃、空腸造口滲漏者,提供居家預防與自我照顧,避免患者跨科門診就醫的不便。

兒童胰臟損傷 易致老年糖尿病

兒童胰臟損傷 易致老年糖尿病#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騎單車跌倒、被棒球打中,從事高強度的運動,一不小心會導致腹部損傷,一般來說,兒童耐受力較弱,多半因為他們的器官相較於軀幹比例太大,有時會因器官超出肋骨,缺乏保護,另外,因為軀幹前後直徑過窄,在運動時沒有過多緩衝保護,容易造成器官損傷,胰液的分泌變差,也會影響晚年消化。主要胰管損傷 產生假性囊腫胰臟分泌胰液,是協助分泌蛋白質、脂質的重要推手,胰臟若受到強烈撞擊,損傷嚴重的話,包含主要胰管損傷、產生胰臟假性囊腫等,除了影響胰臟功能,消化脢的滲漏會引起腹膜炎,施俊偉醫師表示,胰臟損傷程度可分為3類,治療原則分別為:1)    損傷沒有包含主要胰管 /保守治療,讓腸道休息,給予靜脈營養,並利用連續性的超音波追蹤。2)損傷包含主要胰管 /根據受損部位進行遠端胰臟切除或胰臟腸道吻合手術。3)假性囊腫形成 /有主要胰管損傷的兒童若最初接受非手術的保守療法,約有50%病人會產生假性囊腫,其中有1成後續需要手術治療,其餘則以電腦斷層或超音波導引下引流治療為主,手術切除則為不得已的治療方式。胰臟可維持糖水平衡 協助小腸消化胰臟對於維持糖水平衡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協助小腸消化,若年輕時胰臟就受過損傷,當胰島素分泌越來越少,作用越來越差時,就會無法發揮功效,有效控制血糖,因此在晚年可能較容易導致糖尿病。

醫訊/糖尿病患飲食建議

醫訊/糖尿病患飲食建議#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常煩惱這不能吃、那不能吃?糖尿病飲食是以均衡飲食飲概念為基礎,藉由適當的飲食調整來達到合理的血糖控制,以延緩併發症的發生,是一種全民都適用的健康飲食。藉由了解糖尿病的飲食原則可讓您快樂輕鬆選對食物。針對各個飲食迷思、問題給予建議,由營養科營養師賴巧憶分享,衛教講座主題「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將在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1廳舉辦講座,期望病患在飲食上有更正確的觀念,戰勝糖尿病,從吃對食物開始。名稱: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時間:105年9月8日 星期(四) 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1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