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苦瓜萃取 類胰島素可降血糖

苦瓜萃取 類胰島素可降血糖#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吃」直接關係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穩定性,每位患者都需要嚴格控制飲食,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究竟應該如何安排才合理呢?1)     低脂少油保平安 /尤其是肥胖型或血脂偏高的患者,更要戒除各種煎炸、油膩腥葷的高脂肪食物,如肥肉、五花肉、豬皮、雞皮、鴨皮、蹄膀等,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很容易使血清膽固醇升高,誘發糖尿病血管併發症、冠心病等,動物內臟,魚卵、動物大腦、蛋黃等高膽固醇的食物,盡量少吃。2)     低鹽低糖最健康 /糖尿病患者應避免攝入過多的鈉鹽,避免水腫的症狀加重,患者每天食鹽量不宜超過5g,含鈉鹽量較高的調味料,如豆瓣醬、辣椒醬,含鈉鹽高的醃製品,如醬菜、泡菜、榨菜、鹹菜,以及含鈉鹽量高的加工食品,如肉鬆、臘肉、鹹蛋、香腸、滷味等,都不宜多吃。白糖、紅糖、冰糖、蜂蜜、蜜餞、水果罐頭、汽水、果汁、冰淇淋、甜餅乾、蛋糕、糖製糕點等,都要盡量少吃或者不吃,如果患者需要限磷,就要避免食用各種奶製品、蛋黃、動物內臟、汽水、可樂、堅果和全穀類食物。3)    進食水果有講究 /水果普遍含有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蔗糖和澱粉,吃了水果後消化吸收速度快,往往會導致血糖升高,水果應該選擇含糖量低的品種,含糖量較高的水果如紅棗、石榴、草莓、香蕉、桂圓等,不宜多吃,最好不吃。4)    遠離酒、咖啡與濃茶 /糖尿病患者不宜飲酒,因為酒精會在體內產生大量熱量,長期飲用對肝臟不利,還容易引起血清三酸甘油酯升高,尤其一旦飲酒,很容易出現心慌、氣短、面頰潮紅等症狀,所以糖尿病患者忌飲酒,咖啡和濃茶也要盡量避免飲用。5)    高纖維食品不離口 /以燕麥、玉米、莜麥、蕎麥、番薯為代表的粗雜糧,以及蔬菜、黃豆及豆製品等,這些食物普遍富含膳食纖維、類黃酮素、抗氧化維生素等成分,有助於保護心血管,預防和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黃豆及豆製品中還富含蛋白質、無機食鹽、不飽和脂肪酸等成分,有降低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作用,蕎麥麵、燕麥片、玉米麵等,均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B群等,能有效延緩血糖升高。苦瓜、洋蔥、蒟蒻 降糖效果明顯苦瓜、洋蔥、蒟蒻、南瓜、白木耳等食物,降糖效果都很明顯,以苦瓜為例,味道極苦,性味寒涼,但現代醫學發現苦瓜的粗提取物,可發揮類似胰島素的作用,能夠降低血糖,對糖尿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本文摘自/降血糖這樣吃有效/人類智庫出版) 

糖尿病致眼疾 血管脆弱害的!

糖尿病致眼疾 血管脆弱害的!#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報導)就算被宣告罹患糖尿病,大部分的人也是不痛不癢,若不定期健康檢查,等到發現時,恐怕已得病超過10年、20年了,就算沒有自覺症狀,疾病仍持續惡化,即使身體全是毛病,等到產生嚴重併發症時,糖尿病早已惡化得令你後悔莫及了。糖尿病患者 不能忽視小傷腎病變、視網膜病變及神經病變,可說是糖尿病的3大併發症,3者都是微細血管和神經,因為醣類而產生的病變,其中,比較早出現症狀的是神經病變,末梢神經及自律神經病變會導致手腳麻痺、感覺障礙、腸胃功能不全、汗腺異常、男性性功能障礙等各種問題。糖尿病患者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只要受點小傷,就會導致細菌入侵,加上末梢神經麻痺而缺乏痛覺,容易因為延遲治療而出現組織壞死,甚至到需要截肢的地步,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須時常留意自己的腳趾的狀況,絕不能忽視小傷。視網膜病變 恐致失明、白內障、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視網膜和玻璃體的微血管變得脆弱,受損出血的一種疾病,它會引起視網膜剝離,嚴重者甚至會失明,還可能併發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疾,腎臟腎小球中的微血管若產生障礙,就會引發腎病變。這時因為腎臟的過濾功能下降,產生蛋白尿及全身水腫等症狀,若沒有及時治療,遲早惡化成腎衰竭,最好走上洗腎的不歸路,洗腎患者中,糖尿病腎病變者年年增加,2009年就已經高達45%。大血管病變 恐導致動脈硬化、腦中風糖尿病會傷害全身血管,我將它稱為「血管脆弱病」也是原因於此,血液裡的葡萄糖濃度一高,血管內側就會受損,身體為了修補傷口,會凝固血液,導致血管阻塞,因此,血流容易停滯的微血管就會接二連三地死亡,微血管分布密集的眼睛及腎小球,之所以容易產生病變,也是因為這個緣故。這些併發症,必須等到發病後5年、10年後,才會慢慢顯現出來,在那之前,患者幾乎沒有任何自覺症狀,因此,我們需要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此外,大血管病變也在背後偷偷進行著,動脈硬化、腦血管疾病(腦中風)、缺血性心臟病,這些攸關性命的重症會在出其不意時突然發病,而大血管的動脈硬化,更是從糖尿病高危險群階段就開始了。飲酒過量 動脈也會跟著硬化絕大多數脂肪肝,都是飲酒造成的,多餘的三酸甘油酯,會被儲存在脂肪細胞內,製造出有害的荷爾蒙,這些荷爾蒙會讓胰島素作用變差,提高胰島素阻抗性,此外,脂肪細胞所製造的荷爾蒙,也有許多會促進動脈硬化。(本文摘自/糖尿病一定有救/采實文化出版)

瘦子易罹糖尿病?胰島素分泌差

瘦子易罹糖尿病?胰島素分泌差#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亞洲地區的糖尿病患者佔全球所有糖尿病人口的1/4,台灣在面臨迅速邁入高齡化社會的衝擊下,成人糖尿病盛行率約10%,比全球(8.8%)、亞太地區(9.3%)盛行率平均值都高,台灣有逾188萬糖尿病人口,比鄰近國家日本、韓國、泰國都還高。東亞地區發病原因 不肥胖、年紀輕過去多認為第2型糖尿病的發生與肥胖有關,因為肥胖導致體內胰島素作用不良,無法有效降低身體血中上升的血糖,但近來許多針對東亞地區黃種人(包含台灣、日本、韓國、大陸、香港等)的研究發現,東亞地區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發病原因,與西方的白種人患者不同,例如較不肥胖且發病年紀較輕。胰島素功能 只有正常分泌量的2~3成根據最新2015全球糖尿病盛行率統計,台灣糖尿病各年齡層的盛行率都比全球及亞太國家平均值還高,進一步探討研究發現,東亞地區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身上的胰島素分泌功能較差,在診斷糖尿病時期,胰島素分泌功能,降低到只有正常分泌量的2~3成,相較於西方白人糖尿病患者還有5成的分泌功能。血糖無法有效控制 容易變為糖尿病東亞地區的糖尿病患者體型雖然不胖,但體內脂肪相對含量卻不低,所以身體的胰島素抗性指標也相對增加1~2倍,導致國人體內的胰島素分泌功能及作用效果不好,讓體內血糖最後無法有效調控,而容易演變為糖尿病。遠高於HIV AIDS、肺結核等疾病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院長指出,糖尿病已是全球面臨最嚴重、最危機的健康議題之一,不僅患病人數在世界各地逐年成長,光2015年就有500萬人死於糖尿病,遠遠高於HIV AIDS、肺結核等疾病,及早偵測到糖尿病,且盡早監控相關併發症的風險是預防糖尿病的核心主軸。 

避免糖尿病 改用小湯匙吃飯!

避免糖尿病 改用小湯匙吃飯!#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接下來我要說的,是少數人才知道的醫界祕辛:許多慣用右手的外科醫生,吃飯時會刻意用左手,有些專攻代謝或是糖尿病的內科醫生,則會用小湯匙吃飯,被譽為「免疫權威」的醫生,吃飯時絕對不喝水。狼吞虎嚥 是糖尿病和肥胖問題捷徑他們之所以如此注重飲食細節,全是為了提升工作表現,可說是一種職業病,外科醫生的工作需要雙手並用,為了磨練雙手的手感,才會以非慣用手吃飯,我有一陣子也用左手吃飯(我的慣用手是右手)。此外,專攻糖尿病的內科醫生為了避免自己罹患糖尿病,刻意用小湯匙吃飯,放慢進食速度,以大湯匙狼吞虎嚥、媲美大胃王的進食方式,是導致糖尿病和肥胖問題的捷徑,從某方面來說,用小湯匙吃飯也等於實踐了「放慢進食速度」與「細嚼慢嚥」。吃飯時不喝水 促進唾液自然分泌至於被譽為「免疫權威」的醫生,吃飯時絕對不喝水的原因其實相當簡單,因為水分會稀釋口腔裡的唾液,只要口中有食物就不喝水,仔細咀嚼促進唾液分泌,由於唾液可以提升免疫力,因此提升免疫力最快的方法就是,細嚼慢嚥,幫助唾液分泌。利用辛香料彌補鹽分 增加調味多樣性另一方面,高血壓專科醫生吃飯時特別注重鹽分攝取量,大家都知道,攝取過量鹽分會引起高血壓,專門治療高血壓的醫生都會告訴病患,日常飲食要減少鹽分用量,所以他們自己吃飯時也會吃得較清淡。利用辛香料,例如胡椒、辣椒、芥末、山葵、大蒜、香草等,不僅能彌補減少的鹽分用量,還能增加料理調味的多樣性,向這些專業醫生看齊,改善你的飲食習慣吧!(本文摘自/醫學博士才知道的驚人工作分配術/核果文化出版) 

炒青菜超油!快看飲食4陷阱

炒青菜超油!快看飲食4陷阱#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每到秋冬,正是吃熱呼呼鍋物暖胃暖心的好時機,湯裡過多的鈉含量攝取,恐會增加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在台灣每5個糖尿病患者,就有1個死於心血管疾病。營養認知有很大漏洞據最新公布的「糖尿病患對影響心血管併發症之營養認知調查」,發現,國內糖尿病患者及其主要照護者重視腎病變、視網膜病變遠遠高於容易致死的心血管併發症,且調查也發現,民眾在降低心血管併發症的營養攝取認知有很大漏洞,更讓自己陷入糖尿病心血管併發症風險中。油脂造成血管堵塞、血壓飆高糖尿病患要降低心血管疾病併發症,除了配合醫師藥物控制之外,飲食控制也很重要,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指出,過多油脂攝取會造成血管的堵塞、超標的鈉攝取會導致血壓飆高、血管彈性疲乏、硬化,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逾8成糖尿病患者不知道每天能攝取多少鈉、近6成患者不會注意每餐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量,對此,蔡世澤執行長指出,過去糖尿病患者對飲食的認知多偏重糖份的限制,對飲食中致心血管併發症的因子,如:鈉含量及油脂,攝取量都缺乏警覺性,也是糖尿病心血管併發症盛行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高鈉」、「高油」飲食4陷阱臨床上也發現,很多糖尿病患認為一天只要有吃到菜就可以,甚至認為一家四口共享一盤青菜就足夠,開業診所營養師李婉萍進一步分析,患者常忽略日常生活中隱藏的「高鈉」、「高油」飲食陷阱,常見糖尿病患錯誤飲食陷阱有4項:1)     不知道青菜用炒的會很油2)     不知道鍋貼其實很油3)     忽略湯裡的高鈉含量4)     不知道炒飯、炒麵、燴飯鈉含量很高  

飲食3少1多 降心血管風險

飲食3少1多 降心血管風險#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臨床統計,國內2成糖尿病患,有搭配使用糖尿病營養補給品,9成糖尿病補充品使用者並不清楚補充品中的詳細成份,臨床上更是發現很多患者把營養補充品當成正餐的飲料搭配。營養品搭配正餐 會有過量風險由於一瓶營養補充品的營養成分,已包含糖尿病患一餐應有的營養含量,若搭配正餐會有過量的風險,因此建議當作早餐飲品或是代替點心使用,開業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說明,在選擇營養補充品時也要注意其中的飽和脂肪酸、鈉含量及糖份是否符合降低心血管疾病併發風險的標準。飲食建議攝取量 3少1多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表示,近年來糖尿病營養治療上,國際和台灣皆有針對部分營養素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提出飲食建議攝取量,更歸納「3少1多」的飲食原則,以期降低心血管併發症風險,有鑑於此,蔡執行長更強調,「3少1多」的飲食守則,亦能做為糖尿病患者每日營養攝取及挑選營養補充品的新原則:‧    少油 /每日脂肪攝取應低於60公克(衛福部建議)‧    少糖 /每日糖份攝取應低於45公克(WHO建議)‧    少鹽 /每日鈉攝取量應低於2300毫克,相當於6公克鹽(ADA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    多纖 /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應達到25公克/1800大卡(ADA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均衡飲食 減輕體重、穩定血糖蔡世澤執行長特別提及「人如其食 You are what you eat」的古諺,建議糖尿病病友除了藥物治療外,也要特別注重均衡飲食及營養素的比例,來減輕體重、穩定血糖及減少大小血管的併發症。

亞洲人易患糖尿病 胰島素分泌能力低

亞洲人易患糖尿病 胰島素分泌能力低#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第二型糖尿病在糖尿病之中是較為普遍的類型,原則上是由於不良的生活習慣所引起。據統計,每六個日本人就有一人是血糖異常者,若範圍限定在四十歲以上,大約每三人就有一人是潛在的糖尿病患者。五十年前,日本的糖尿病患者數遠少於今日。我想從這一點也可以明白,生活環境的影響,尤其是飲食和運動,遠超過體質的影響。雖然,大家都知道運動有益身體健康,但實際上卻不可能像五十年前的人一樣,過著大量使用體力勞動的生活。生活在分秒必爭的現代社會,若要求上班族為了運動,每天步行到車站或提前一站下車,無論在物理上或精神上,恐怕都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如此看來,唯一的選擇就是靠改變飲食對抗了。罹患糖尿病風險 身材越胖風險越高歐美人的胰島素分泌能力較強,相對地,只要維持體態不發胖,就不易罹患糖尿病。因為身材維持適中的人,不管吃再多還是能分泌充足的胰島素,為此血糖不容易上升。換言之,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可透過身材判斷,即身材越胖風險越高,身材越適中則風險越低。反觀日本人,由於先天的胰島素分泌能力相對弱,因此很多人早在跨入肥胖階段前,就已經有血糖偏高的問題。身材苗條 不能以為「瘦」就沒問題據統計,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日本人,有半數以上都不是身材肥胖者。因此,我向來強調一點:即使是身材苗條的人,也絕不能過度自信地以為「瘦」就沒問題。此外,根據目前研究已知,胰島素分泌能力低的不僅是日本人而已,所有亞洲人,包括台灣人在內,其胰島素分泌能力都比歐美人低;或許,這就為什麼亞洲國家的糖尿病患者,如此普及的原因之一。 (本文摘自/減醣救命/采實文化)

控制血糖找無門?醫學證實:日食16根秋葵

控制血糖找無門?醫學證實:日食16根秋葵#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年過半百的蘇先生半年前確診為代謝症候群,醫師建議改善暴飲暴食的習慣,並需長期服用藥物以控制血糖,為此,太太對飲食嚴格把關,讓他吃飯變得很痛苦,為了擁有健康生活,蘇先生自行上網找了許多控制血糖的方法,得知秋葵有許多研究實證輔助控糖,便自己嘗試製作秋葵水,卻因口感黏膩且耗時而放棄,後經朋友介紹,每日飲用2次秋葵萃取物,一個半月後血糖明顯改善。每日飲用秋葵水 一個月間血糖降1/2大葉大學生物產業科技學系副教授宋祖瑩長期進行血糖代謝的中藥研究,其父親也長期為代謝性症候群困擾,在得知秋葵的功效後便讓父親每日飲用足量的秋葵水,一個月間血糖從300mg/dl降為150mg/dl,整整降了1/2。對此,宋祖瑩教授與中國醫藥大學營養學系副教授楊惠婷,針對秋葵植株、花、籽進行深入研究,經過1年多實驗發現,16根秋葵萃取物可有效控制血糖,87.5%的受測者,在8周內平均血糖從163.4mg/dl降為141.0mg/dl,持續觀察飲用8周後,受試者平均血糖也改善14%。異槲皮素抗氧化性 有效降低血糖水平秋葵含有豐富水溶性的膳食纖維,配合足量的水可以阻止腸胃吸收碳水化合物,實驗結果同時也發現,秋葵的「異槲皮素」與「血糖控制」有正相關,異槲皮素具有抗氧化性及調解葡萄糖代謝作用,能夠有效改善血糖水平。150萬糖尿病患 45%飲食控制認知錯誤全台灣有超過150萬的糖尿病患者,而根據資料統計,有45%患者飲食控制認知錯誤,台灣營養學會營養師鄭師嘉表示,許多糖尿病患者需進行少鹽、少糖、少油等飲食限制,而為了有效控制血糖,試圖依靠飢餓療法等極端方式,不但無法有效控糖,反而容易使血糖範圍飄移、熱量不足造成身體機能失調,坊間也盛傳許多未經證實的控糖飲食偏方,患者隨意大量嘗試之下血糖不降反升。吃「素顏」澱粉 適量蛋白質、水分補充鄭師嘉營養師補充,大多數病友較難達到良好的飲食控制,建議病友可以在餐前拍照,將照片帶到診間與醫師或營養師討論,另外,若擔心吃太多碳水化合物導致血糖升高,可在餐前喝秋葵水增加飽足感,其實只要吃足夠的「素顏」澱粉,如地瓜、芋頭等未加工過的食物、適量蛋白質、水分補充得當、水果慎選甜度,血糖控制將不再困擾你。//  var google_tag_params = {ecomm_prodid: 'REPLACE_WITH_VALUE',ecomm_pagetype: 'REPLACE_WITH_VALUE',ecomm_totalvalue: 'REPLACE_WITH_VALUE',};/* */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