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

骨頭壞死手不舉 換關節重拾梳頭樂趣

骨頭壞死手不舉 換關節重拾梳頭樂趣#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0歲的黃女士是洗腎患者,兩年前開始出現左、右邊肩關節疼痛的情形,甚至嚴重到雙手無法舉起,連簡單的梳頭髮動作都變成困難的事情。經醫師診斷發現,由於黃女士長期洗腎,造成肩關節股骨頭壞死,所幸由醫師為她進行新型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手部可自由活動,黃女士也開心地說:「終於可以好好梳頭髮了!」腎衰竭導致血磷上升 造成骨頭病變大千綜合醫院骨科醫師容志雄表示,骨頭壞死是洗腎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主要是因為腎臟衰竭,導致血磷上升及血鈣下降,因此造成骨頭病變。除了洗腎患者外,長期酗酒、有免疫疾病或骨折患者也容易發生同樣情形。置換新型人工關節 可恢復生活功能過去舊型的人工關節,可以減緩患者疼痛感,但無法讓手部恢復活動超過90度,因此許多動作都沒辦法進行;新型的人工關節不僅可解決疼痛問題,術後緩者經過復健訓練,即可恢復正常活動及生活功能,因此對於年輕且骨折較嚴重的患者,建議可選擇新型人工關節,確保日後生活機能不受影響。

臺大健康創意競賽 學生跨界創意多

臺大健康創意競賽 學生跨界創意多#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了鼓勵大專青年學子勇於積極創新,由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起,協同三顧股份有限公司創新教學鏈結產業,舉辦第五屆『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大健康創業創意競賽』,今年由台大醫院北護分院腎造科主治醫師陳世宜與衛生福利部醫事司科長李中月、佳斯昂有限公司吳東夏,三人聯手發想出「腎友動靜脈廔管智慧監測貼片」獲得金獎,以及三萬元獎金,未來若能商品化,將是減少洗腎併發症、減少健保支出的一大利器。偵測洗腎廔管阻塞獲金獎 商品化可減少健保支出陳世宜指出,2019年慢性腎臟病患血液透析人數高達8萬4千多人,患者需要在手臂上做「動靜脈廔管」以利血流通過,但在透析中心,每個月都會發現有5%到18%的腎友發生廔管阻塞的併發症,當場就無法洗腎,需要先請心血管外科醫師用氣球擴張術或取栓切除術,將廔管修復暢通,才能繼續洗腎,若未能即時處理,恐會有生命危險。為了及早偵測廔管阻塞的問題,陳世宜與李中月、吳東夏以科技和數據偵測並推估血管阻塞狀況後,再傳送到病人和醫師的手機提出示警,就能夠及早處理、預防洗腎受阻的危險、減少下次阻塞的機會。大健康參賽者爆增153% 跨界公衛與疫情有關『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大健康創業創意競賽』,是由臺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張睿詒教授發想,期望為臺灣健康產業注入新動能,今年第五屆競賽,初賽就有來自全國29所大專院校、65個系所組成53支參賽隊伍,共計157位同學參加競賽,光參賽人數就比去年的62人,爆增153%,規模之大為歷年未見,除了同校、同系所組隊,亦不乏有跨校、跨系所的同學合組參賽,可見活動受到許多學校、同學的關注,將參與本競賽列入其創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張睿詒表示,今年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所以參賽隊伍有不少企劃發想與疫情改變民眾行為模式有關,例如,「健身習慣暨體能分析」,以AI影像自動分析,取代健身教練,就能打造完美身材;「無限動起來~雲端來相健」,利用居家聯網運動器材開發及線上運動指導,把家裡打造成健康房運動;而「健康單車悠活遊」則是結合AI和物聯網,即使一個人也能揪團騎單車,還能確認路況和路途中的空氣品質,以及路線裡的醫療、維修、人文資訊,騎車健身又能了解人文觀光資訊。在COVID-19疫情引發全球對健康及醫療的高度關注後,未來市場投資籌碼將更集中瞄準健康醫療相關產業之新藍海。張睿詒教授的前瞻思維,創立的『大健康創業創意競賽』羅馬戰場,將成為臺灣健康創新產業之新指標,期待在競賽中勝出的卓越團隊,成為臺灣未來新興獨角獸公司!

陳時中拚漲健保 花最兇第一名竟是它

陳時中拚漲健保 花最兇第一名竟是它#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衛福部長陳時中計畫調漲健保費前,健保已經連三年虧損,根據健保署統計,2017至2019年即虧損超過700億元,2018年醫療支出前10大疾病,慢性腎病排名第一,年花健保約522億元,第二名是口腔及唾液腺疾病,第三名則是糖尿病。洗腎蟬聯健保支出首位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資料, 2018年健保支出最高的10大疾病排行為慢性腎臟病,就醫人數約38.9萬人,醫療費用約522億元。其次是口腔及唾液腺疾病,就醫人數約1163.9萬人,醫療費用約456億元;第三為糖尿病,就醫人數158.5萬人,費用約318億元。其他疾病依序為高血壓、腫瘤治療、腦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臟病、流感及肺炎等。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慢性腎臟病蟬聯健保支出10大疾病首位,包含洗腎及還未洗腎但腎功能已經不好的患者。據統計,2018年有9萬人曾經洗腎,目前還有8.3萬人持續洗腎。慢性腎臟病支出高居不下的原因,蔡淑鈴副署長指出,高齡社會人類壽命延長,腎臟功能可能會退化,加上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慢性病如果控制不當,也會增加腎臟功能負擔。洗腎患者中,前期有半數都有糖尿病問題。換腎5年存活高於洗腎 唯器捐風氣不盛蔡淑鈴副署長提醒,預防慢性腎病的關鍵是要從飲食控制,少鹽、少油、少糖,預防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加上運動,有助讓腎功能維持更久。要減少洗腎人口,換腎也是路徑。不過,蔡淑鈴副署長表示,換腎後的5年存活率雖比洗腎高,但因器捐風氣不盛,活體加上大愛腎臟一年僅300、400人,遠遠趕不上換腎需求,鼓勵器官捐贈還需要長期努力和突破。

怕洗腎?醫師:吃素食可減緩腎臟病程

怕洗腎?醫師:吃素食可減緩腎臟病程#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擔心洗腎,吃素或許可以幫上忙!55歲的楊媽媽三年前因一場車禍到急診就醫,意外發現自己罹患腎臟病,且已進展到第四期。楊媽媽很擔心走上洗腎一途,醫師評估她有茹素習慣,配合服藥、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即可控制,遂會診營養師、腎臟病衛教師衛教,楊媽媽積極配合,三年來病況穩定。代謝的毒素較少 能減輕腎臟負擔台北慈濟醫院研究團隊分析2005年至2016年至該院接受自費健康檢查的5萬多筆、40歲以上民眾資料,一一檢視其飲食習慣,結果發現純素食者、奶蛋素食者罹患腎臟病的風險較雜食者降低了14~18%,即使已罹病的吃素者也能減緩疾病進程。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表示,這是因為素食者攝取的纖維多、脂肪少,腸道比較健康,且植物性蛋白質在人體代謝時,產生較少毒素,能減輕腎臟負擔,所以吃素的人不僅能降低罹病風險,已罹病也能減緩疾病進程。全台200萬名患者 7萬人需洗腎郭克林主任指出,慢性腎臟病是全球性的健康問題,在台灣罹病者高達200萬人,每年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人口更突破7萬人。慢性腎臟病分為五期,前兩期的腎功能尚有正常人腎臟的60%,但已開始出現蛋白尿、血尿等症狀,第三、四期分別邁入中度、重度腎衰竭,進一步出現有水腫、高血壓、貧血、倦怠的情形。第五期則是末期腎臟病變,身體已經無法排除體內代謝廢物與水分。三高、肥胖、代謝症候群皆是腎臟病的危險因子,只要在第四期前,大多患者能透過飲食與生活方式的改變,有效降低疾病的進展。

百萬人恐洗腎 你我該如何自保?

百萬人恐洗腎 你我該如何自保?#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人說台灣是洗腎王國,台灣的透析發生率及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一、二名,目前國內長期透析病人數已經超過8萬5000人,最重要的因素是因快速老人化社會及糖尿病患者增加所致,加上健保制度照顧下平均壽命延長,腎臟衰退老化速度比生理年齡快,如果沒有注意到保健腎臟,到了年紀大時就會需要洗腎。每14人恐有1人有嚴重腎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腎臟內科主任張朝富指出,除了第五期腎臟病需要洗腎外,潛在未來需要洗腎患者更是龐大,台灣腎臟病第一期到第五期的人口佔11.9%,其中如果只計算第三至五期較嚴重的患者,也佔總人口7.1%。以國人2300萬來計算,全國有超過160萬人有嚴重腎臟病,這些都是潛在可能會日後洗腎的候選人。也就是說,將來也許每14人就有1人有嚴重腎臟病,然而大多數人都沒有檢查,或者有檢查也不記得腎功能報告是什麼,但早期發現腎臟病並不難,只要抽血、驗尿,必要時加上超音波檢查,很快就可以得知,只是常常有很多人容易輕忽,尤其是上班族,有不舒服都是先忍耐,忙得沒有時間檢查,等到有大問題才來就醫。「泡水高貧倦」有這些症狀快就醫張朝富主任提出簡單記法,幫助民眾記住腎臟病會有什麼症狀,分別是泡、水、高、貧、倦,也就是尿尿有泡泡或血持續不散,雙腳水腫壓下去會凹陷,血壓升高,貧血及容易疲倦,如果有這些情形要趕快就醫檢查尿液及抽血,千萬不要輕忽。至於腰痛其實大多是神經肌肉的問題,不過腎結石及感染也會腰痛,需就醫檢查才會知道。張朝富主任提醒,保健腎臟要維持健康生活型態,規律運動,維持適當體重,飲食少油少鹽少加工,避免大魚大肉,適度飲水不憋尿,不吃來路不明的藥物,服用止痛藥及中藥前要詢問專科醫師。吃藥好像沒感覺?可減緩腎臟老化有腎臟病的民眾一定要定期檢查,千萬不要有逃避心理,常有患者說吃藥好像都沒有感覺,腎臟還是會衰退,其實腎臟病是一種腎臟老化現象,經由門診個案管理師及飲食指導,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加上藥物治療,確定是可以減慢腎臟老化現象。

多元營養補充法 遠離洗腎及併發症

多元營養補充法 遠離洗腎及併發症#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為了降低感染風險,一般民眾儘量避免前往醫院,但對於必須至醫院洗腎的腎友們來說,到醫院洗腎變成他們不得不背負的風險,如何減少洗腎併發症成為洗腎患者的健康重點。高雄長庚醫院鄭本忠醫師表示,統計顯示洗腎族群中百分之四十為糖尿病患者。另外,高血壓、遺傳性多囊腎症或不當用藥者,也可能是洗腎原因之一。腎病患者著重攝取營養素嚴重慢性腎臟疾病或已經洗腎的民眾,常容易出現蛋白質熱量耗損(Protein-energy wasting)之營養不良狀態,此種併發症可能會造成慢性腎臟患者體重及肌肉流失,增加心血管鈣化、動脈粥狀硬化及死亡率的風險。鄭醫師表示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許多患者對於營養觀念不正確,認為只要少吃或不吃便可遠離洗腎,但這種犧牲營養的方式反而使腎功能更劇烈惡化。二是腎病患者容易因身體累積的尿毒素造成食慾不振與味覺改變而導致厭食,加上洗腎過程中蛋白質及營養素流失,易出現肌肉衰弱、免疫力下降、感染或多重器官受損等併發症。由於營養不良是腎病患者極需改善之處,從營養方面提升免疫力,降低併發症風險的方法,鄭醫師認為,治療時可遵從營養師建議,以天然食品或口服營養配方為輔,另外微量元素、胺基酸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鋅、牛磺酸、魚油等,都是腎病患者需著重攝取的營養素。提升身體免疫力 營養攝取是關鍵鄭醫師提醒,腎病患者的營養素攝取是治療關鍵,若無法以口服補充所需營養,短暫以靜脈注射補充也是患者可考慮的選項之一,血液透析患者常需限制水份攝取,所以水份含量較少的靜脈注射營養補充是較為符合病患需求的選擇。鄭醫師分享曾有一位72歲糖尿病的女性來求診,患者洗腎前的活動力及健康程度尚可,但由於在她洗腎時,家人給予她的營養方式錯誤,使她的尿毒素上升,營養流失快速,肌肉衰弱無法起身,健康狀況非常不好。後來經醫師建議,在接受血液透析同時使用靜脈注射營養補充,不到三個月,她的活動力及精神狀態明顯改善許多,且進食量與睡眠質量也顯著改善,健康狀況的回復,不只患者自身的生活品質提升,更減低家人照護的負擔。營養狀況是洗腎患者是否會產生併發症的關鍵原因,鄭醫師呼籲,洗腎患者一定要遵循醫師與營養師的建議,攝取完整營養不可有偏食或減少進食,若感覺身體有任何異樣,一定要第一時間諮詢並就診,以免憾事發生。

新冠肺炎延燒 9萬洗腎者如何自保?

新冠肺炎延燒 9萬洗腎者如何自保?#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近來人人聞新冠肺炎色變!臨床案例發現,新冠肺炎病毒不但主要攻擊肺部,重症患者甚至會傷害腎臟,造成急性腎衰竭,疫情期間腎臟病友自我保護,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並規律服用慢性病用藥外,施打流感疫苗與肺炎疫苗,可以減少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風險,避免因急性腎衰竭導致腎功能加速衰退。腎臟病初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許多患者通常是出現臉腫、腳腫才就醫。國際腎臟病學會(ISN)和國際腎臟基金聯合會(IFKF)於2006年倡議將每年3月的第二個星期四設為「世界腎臟病日」,今年3月12日世界腎臟日主題為「全民參與-從預防保健到疾病控制與管理」。高鹽高糖高油脂 讓洗腎人口日增花蓮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醫師賴宇軒提醒,民眾出現「泡、水、高、貧、倦」等臨床症狀,分別是小便起泡泡、皮膚水腫、高血壓、貧血及疲倦等,若出現兩項以上症狀,就可能罹患腎臟病,應儘快到院檢查。臨床統計,約有三分之一糖尿病患者,會併發尿毒症而需要洗腎,約五分之一的高血壓患者最終也會走上這一步。賴宇軒醫師表示,許多民眾常因擔心「吃太多藥會傷腎臟」的錯誤用藥觀念,自行停止服用慢性病藥物,或任意服用未經處方的藥物或不明草藥,反而加速腎臟功能損傷,到醫院就診時,往往已經是重度慢性腎衰竭,甚至是第五期的末期腎臟病變;另外高鹽、高糖、高油脂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也是洗腎人口居高不下的因素。賴宇軒醫師表示,保養腎臟並不難,改變日常飲食就是保護腎臟、遠離洗腎的第一步。護腎原則除了要「五控三避」,就是控制血糖、控制血壓、控制蛋白尿、控血脂肪及控制尿酸外,堅持「三少三多四不一沒有」的原則,就是少糖、少油、少鹽,保持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服藥及沒有鮪魚肚的生活原則,加上多運動,腎臟病友還是可以贏得「腎」利人生。遵照醫囑 勿擅自停用慢性病藥物據統計,國內洗腎人口超過9萬人,面對疫情期間的自我保護,其實最讓腎臟科醫師憂心的是,平日需要定期出入醫院接受透析治療的腎臟病友,因為看到疫情報導,不敢出門、深怕受到感染,甚至有感冒的腎友不願就診,甚至擅自停用慢性腎臟病用藥,改吃感冒成藥,反而讓自己曝露在更高的危險中。賴宇軒醫師提醒,日常生活勤洗手,出入醫院、人多的密閉場所,或是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記得戴口罩,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接種包含肺炎鏈球菌、流感等相關疫苗,依照醫囑、按時服用腎臟病用藥,減少併發症發生。

吃對低蛋白飲食 降低洗腎風險

吃對低蛋白飲食 降低洗腎風險#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維持免疫力是防疫重點,尤其慢性腎臟病患者需要定期回診,平日飲食也要特別注意,不過就有研究證實,選擇低蛋白飲食,能夠延緩腎功能惡化。台大醫院腎臟科醫師姜至剛教授表示,飲食產生的代謝廢物,都要靠腎臟排除,一般飲食中蛋白質含量較高,當腎臟已經不好,腎絲球過濾率已經變差了,難以排除過多的毒素,所以低蛋白飲食能延緩腎功能惡化的速度。低蛋白飲食,是指每天每公斤體重只攝取0.8公克以下的蛋白質,因為攝取越少蛋白質,越能降低含氮廢物的產生,而含氮廢物需要經腎臟代謝,越少含氮廢物表示腎臟負擔越小。換算50公斤成人,一天只攝取少於40公克的蛋白質。酮酸胺基酸 助低蛋白飲食者補充人體必須營養慢性腎臟病按腎絲球過濾率分為5期,多數病患在第5期時,才開始使用低蛋白飲食,並搭配補充有健保給付的酮酸胺基酸營養素,能把部分含氮廢物及尿毒素,透過轉胺作用「回收再利用」,轉化為人體必須胺基酸。姜至剛醫師指出,低蛋白飲食過程中,因為蛋白質攝取量低,因此體內必須胺基酸整體含量也較不足,補充酮酸胺基酸、合成胺基酸的同時,又不會產生含氮廢物,所以對於腎臟負擔自然而然有所降低。青壯年憂心未來洗腎 醫:提早低蛋白飲食有幫助台灣慢性腎臟病患超過150萬人,其中不乏許多30至55歲青壯年族群,憂心未來洗腎影響生活品質,姜至剛醫師說,在末期腎病變的前期,也就是慢性腎臟病第3B期、第4期、第5期,腎絲球過濾率小於45的患者,可以提早考慮低蛋白飲食。低蛋白飲食也能很美味 醫提醒勿忽略總熱量三色意大利麵、鬆餅、蘑菇燉飯、酪梨鮭魚烤蛋,這是低蛋白飲食一天的菜單,醫師與台灣食品安全促進會及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共同出版《毒道之處:低蛋白飲食攻略》,教患者每餐怎麼吃,也提醒別忽略每日熱量攝取,才不會顧到腎臟卻忽略了均衡營養。(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