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

身上有尿騷味不自知 已需洗腎控磷

身上有尿騷味不自知 已需洗腎控磷#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年近50的小張對房事性趣缺缺,且全身痠痛,以前的他是一尾活龍,現在的他卻被女友嫌硬不起來,且身上有股異味的臭蟲,因此至醫院求診。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泌尿科林威佑醫師表示,小張就醫時身上確實有明顯異味、尿騷味,自己久聞習慣所以沒有覺得味道很重,但旁人剛接觸時確實能明顯聞到異味,類似情況通常發生在腎臟病人身上。進一步檢查後發現小張是「末期腎臟」病人,需長期透析治療以維持身體其他功能正常。洗腎病人 必須控制血磷抽血檢查發現小張真的腎臟功能很差,尿毒嚴重,血磷飆升,馬上轉介腎臟科做緊急透析治療。小張接受洗腎後身體狀況果然大幅改善,但又開始大吃大喝,導致血磷持續飄高。腎臟科陳殷正主任提醒小張:洗腎病人容易有高血磷的問題,如果血磷控制不好持續偏高,會導致血中鈣磷沉積造成血管鈣化。血管鈣化可能發生在全身任何血管,如果發生在陰莖的血管,將導致因陰莖無法充血,小弟弟就不舉了;甚至如果陰莖血管完全阻塞造成壞死,必須切除小弟弟,就真的GG了。小張嚇出一身冷汗,馬上表示要積極配合醫療以控制血磷。腎友的磷攝取要小心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莊明月護理長分享,洗腎中心每月定期監測腎友血磷值,發現腎友有持續的血磷高情形,會立即採取電話關懷,詢問腎友最近飲食攝取及藥物服用狀況,並瞭解個案生活型態是否改變。控制好食物中的磷是第一步,避免高磷食物,並正確配合磷結合劑攝取,才是飲食控磷王道。洗腎患者 含磷食品勿攝取過量血液中磷離子濃度超過 5.5 mg/dl 稱 「高血磷」或 「高磷酸血症」,腎友一定要依照醫囑服藥,並減少攝取高磷食物,例如堅果、花生、蛋類、奶類、內臟類、部分氣泡飲料也含高磷,也得小心,每日可允許攝取之總磷量為1000-1200毫克。男性不舉的原因有很多,心血管疾病與慢性腎病變都是性功能障礙的危險因子之一,荷爾蒙與血管都會受影響,造成陰莖血流不足,甚至造成末稍神經病變,其他危險因素還包括荷爾蒙、某些用藥、骨盆創傷疾病、骨盆腔手術、電療…等相關,另外還有抽菸、肥胖、糖尿病、中風、高血壓等也是不舉的高危險族群,但民眾也不要過於憂慮,若有性功能障礙應求助醫療專業診治。

腎病友狂嗑西瓜 恐肺積水、呼吸衰竭

腎病友狂嗑西瓜 恐肺積水、呼吸衰竭#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67歲的李阿姨每週固定到診所洗腎,近幾日醫師發現她的手腳嚴重水腫、比平常胖了5公斤,詢問之下原來是因為天氣太熱,忍不住狂吃西瓜,導致體內水分無法順利排出,造成四肢嚴重水腫。竹南診所腎臟內科醫師陳孟財表示,夏日喝冰涼汽水、大口吃刨冰或大嗑西瓜的消暑解渴方式,對腎臟病友來說是非常危險的行為。腎臟病友每日飲水量應控制陳孟財醫師提醒,隨著腎臟功能變差,尿液量會慢慢減少,若因天氣熱而喝大量的水或吃含水量高的西瓜,會造成體內水分累積,出現水腫的情形,嚴重還會導致肺部積水、呼吸急促、血氧濃度下降、甚至呼吸衰竭等緊急狀況。因此,對腎臟病友而言,水分控制相當重要,每天的飲水量(包括:水、湯、茶、飲料等)應是整天尿量再加400-500ml,夏天則可增加到600-700ml。醫師提醒 腎臟病友勿食楊桃除了水分控制之外,由於腎臟病會影響體內電解質的調節,容易造成電解質異常,如:高血鉀、高血磷,加上腎臟病也會導致高血壓,因此低鉀、少磷、低鈉是腎臟病友飲食上需把握的重點。另外,陳孟財醫師提醒,由於楊桃有神經毒素,需透過腎臟排出,若腎功能不好會造成毒素累積在體內而引起中毒,因此腎臟病友千萬不能吃。腎臟排除體內的毒素,也排除體內過多的水份。當腎臟的功能惡化,造成體內毒素的累積、或是水份過度累積時,腎臟科醫師就會嚴肅的告訴您,毒素、水份的累積已經影響了身體的正常機能,若不立即排除,甚至會造成生命危險。腎臟是一個沉默的器官,通常一有症狀,都是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腎臟病的症狀通常有下列五項:泡 (泡沫尿) 、水 (腫) 、高 (血壓) 、貧 (血) 、倦(疲倦) 。炎熱的夏天的確會讓人忍不住多補充水分來消暑解渴,但建議腎臟病人在吃含水量高的食物前,應先向醫師諮詢,以決定食用的份量,才不致為滿足口腹之慾,而影響自身健康。

建立正確用藥觀念 聰明保健又護身

建立正確用藥觀念 聰明保健又護身#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腎臟每天24小時不停運作,是過濾血液的器官,排出人體的廢物,同時成為代謝藥物的重要機制。但民眾常自己當醫生,在沒有正規醫療與醫囑下,私自停藥、亂服成藥,反而造成身體負擔,甚至導致病情延誤。藥物交互作用 影響腎功能有名患有高血壓吳先生,就醫後長期規律服用ACEI藥品(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來控制血壓;但過去從事工地工作的他,右手臂不時感到疼痛,而自行決定使用具解熱、消炎及止痛效果的非類固醇性消炎止痛藥,以減緩疼痛所造成的不適感。服用後陸續出現頭暈、疲倦的症狀,驗血後發現腎功能變差,所幸照護藥師於家訪時及時發現,適時予以衛教,才讓他避免進一步腎功能傷害的風險。NSAID與ACEI類的降血壓藥併用時,不僅可能會減弱降血壓藥品的療效,NSAID會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亦可能降低腎絲球過濾速率的自我調節機制,可能影響腎功能。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因現有病史固定使用藥品期間,如果身體發生其他疼痛、不舒服…等不適症狀,千萬不要自己當醫生自行診斷、自行醫療,應該要立即諮詢醫藥專業人員,說明自己的病史與已在使用的藥品,以排除導致藥物交互作用的風險。控制三高 護腎保健康根據國民健康署及中央健保署統計資料指出,國內老年人口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人口日益增加,造成慢性腎臟病的風險也持續增加。三高慢性疾病本身就容易併發腎臟機能相關病變。老年人因年齡漸長、腎功能逐漸降低,若同時罹患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服藥,須注意除了定期檢查肝、腎功能外,若有其他身體症狀或服用其他藥物,就醫的時候一定要主動告知醫生或醫藥專業人員,才能降低合併使用藥物對腎臟的傷害。「用藥五不」原則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預防腎臟病的發生,謹守「護腎33-預防3高,3檢不漏」,也就是預防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若已有三高疾病,應定期接受驗血、驗尿、量血壓檢查;謹記「用藥五不」原則,「不聽、不信、不買、不吃、不要」,確實配合醫囑,以確保療效,降低用藥造成的不良反應。

端午將至 6招控磷法寶貝腎友

端午將至 6招控磷法寶貝腎友#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洗腎八年的75歲阿香,因為阿香的血磷控制不好,洗腎中的血壓常突然下降到50以下,出現翻白眼、意識不清、冒冷汗的情況,需要護理師即時趕血搶救,而這種情況一週要經歷3次,令老伴十分揪心不捨。自從阿香參加了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的控磷計畫,短短半年即達到有效控磷,每週即改為洗腎兩次。減少花生、蛋黃等高磷食物臺北醫院血液透析中心主任陳殷正表示,對洗腎病人來說,因為高血磷易使血管鈣化造成冠狀動脈阻塞及腦血管栓塞,就是所謂的冠心症及腦中風,高居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同時冠狀動脈阻塞缺血也易引起透析中低血壓,造成危險,另外高血磷症還會造成關節炎、肌肉及骨頭變形、皮膚癢、轉移性軟體組織鈣化、貧血,以及身體代謝異常等重大疾病。因此腎友一定要依照醫囑服藥,並減少攝取高磷食物,例如花生、蛋黃、鮮乳製品…等加工食品,如需食用時也應依照醫囑搭配磷結合劑,減少高磷的吸收。腎友小幫手 提供低磷食譜血液中磷離子濃度超過 5.5 mg/dl 稱 「高血磷」或 「高磷酸血症」,因為很多腎友不知道該如何計算磷含量,為此,由醫護人員及營養師提供的「腎友小幫手-每日需求熱量計算器」,可以讓腎友找到自己喜歡且健康的低磷食譜,並協助計算用餐熱量與磷含量,期望在未來能幫助更多的腎友達到控磷成功的目的。如何降低人體的磷離子度?一、少食含磷高的食物,低磷飲食,每日可允許攝取之總磷量為1000-1200毫克。二、正確使用磷結合劑,磷結合劑如鈣片及鋁片(胃乳片)一定要剝成數小塊磨粉拌於飯中,使用量依醫囑視該餐磷的含量來調整,尤其吃點心時也要服用。三、充足的透析。四、可選用低磷食品如低磷牛奶來代替一般牛奶。五、可將肉製品燙過之後再烹調。六、內臟類及肉類乾製品、含骨頭的魚類(吻仔魚)含磷較高,勿過量食用。端午節將至,大部份粽子高油、高脂肪、高磷,不適合腎友們食用,建議民眾淺嚐兩口過過癮即可,避免造成腎臟負擔。

遠離洗腎人生!揪出早期腎病靠這2招

遠離洗腎人生!揪出早期腎病靠這2招#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每年3月的第二個星期四是世界腎臟日,今年世界腎臟日在3月14日,旨在呼籲民眾注意腎臟健康!烏日林新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陳致中表示,台灣罹患慢性腎臟病的人口,根據統計約有200萬人,由於慢性腎臟病的嚴重程度會隨著腎臟功能漸漸衰退,很多人都忽略腎臟病是可以預防的。慢性腎臟病5大徵兆 泡泡尿早期即可能出現慢性腎臟病初期的症狀不明顯,大部分的人也不會出現疼痛感,建議透過定期抽血(血中肌酸酐和尿素氮)和驗尿(尿蛋白),才能幫助早期發現!如何提早發現自己有慢性腎臟病?陳致中醫師表示,慢性腎臟病會出現下列5大徵兆:1) 有蛋白泡沫尿或血尿。2) 下肢有水腫現象,且按壓後產生的凹陷無法馬上回復。3) 高血壓。4) 貧血、臉色蒼白。5) 倦怠。一般慢性腎臟病的5大徵兆,只有泡泡尿會在早期出現,如果出現其他症狀,代表腎臟功能受損較嚴重。由於腎臟功能惡化會產生不可逆的變化,如果未加以控制演變成尿毒症,恐怕會面臨洗腎、換腎的危機。65歲以上長者、糖尿病患者等高危險群 建議定期追蹤如果本身是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族群,如:65歲以上長者、糖尿病、高血壓、痛風患者,或是有腎臟病家族史等民眾,除了就醫定期追蹤,想要提早發現慢性腎臟病,可先從觀察排尿型態來提早察覺,建議至「腎臟內科」門診,由醫師進行仔細的評估與建議!陳致中醫師表示,預防慢性腎臟病的方法,首先要多加留意自己血糖、血脂、血壓、尿酸和尿蛋白是否在正常值;平常也要避免過度勞累、不抽菸、不信偏方、不憋尿、避免服用腎毒性藥物(如來路不明的草藥或未遵從醫囑服用止痛藥或抗生素);日常飲食以少鹽、少油、少糖、多纖維、多蔬菜為主,更要遠離肥胖。建議民眾千萬不能不重視腎臟的健康,才能有效降低腎臟的傷害。

講座/「腎」利人生!談腎臟替代療法

講座/「腎」利人生!談腎臟替代療法#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慢性腎臟病的嚴重程度會隨著腎臟功能漸漸衰退,且會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損害,可依照年齡、性別、血清肌酸酐來計算出「腎絲球過濾率值(GRF)」,再依腎臟功能強弱可將慢性腎臟病分為5期,對於已確診為慢性腎臟病的患者,千萬不能忽略了定期追蹤與治療的重要性! 如果慢性腎臟病持續惡化至第五期末期腎臟病變,演變為尿毒症,這時必須面對腎臟替代療法的治療選擇,共分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腎臟移植3種方式。由於許多民眾對於腎臟替代療法存有許多疑惑與擔憂,邀請烏日林新醫院臟內科陳致中醫師將於3月13日(三)舉辦院內免費講座,針對腎臟病變的治療方式一一進行詳細說明,可以了解其優缺點、風險、費用等等,才能改善生活品質與延續生命,幫助病友展開新生活!(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打造「腎」利人生!認識腎臟替代療法時間:2019年3月13日(三)9:30開始地點:烏日林新醫院一樓大廳(台中市烏日區榮和路168號)洽詢:04-23388766分機1163(行銷企劃課莊小姐)

三高控制不良 小心腎病變致洗腎

三高控制不良 小心腎病變致洗腎#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痛風、止痛藥濫用等,以及其它腎絲球疾病及先天性腎病變。如果不能好好控制上述的危險因子,日後將有很有可能面臨洗腎問題。40歲以上慢性病健康檢查 揪出腎病危險因子臺南市立安南醫院腎臟科醫師王勝鴻表示,腎功能衰退在早期人體並無太大不適;不少個案就醫時已是晚期,甚至需接受緊急透析。病患早期發現腎病,進而能在醫療機構接受長期追蹤治療,一直是國家腎病的防治目標。目前腎病的篩檢主要為尿液分析及血液肌酸酐。國民健康局提供40歲以上國人每3年一次(65歲以上則為每年一次)的慢性病健康檢查。其中包含上述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肝腎功能的檢查,涵蓋大部分的腎病危險因子。民眾千萬不要忘了自己的權益,務必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出現5種症狀 當心是否為腎臟病變王勝鴻醫師提醒,如果有下列症狀,(1)小便有泡泡或渾濁、(2)雙腳浮腫、(3)解尿疼痛或腰痠背痛、(4)血尿、(5)夜裡頻尿等,建議至腎臟科門診諮詢是否為腎臟病變。如果本身已有腎臟病相關的慢性病或危險因子,併肌酸酐的異常,都建議在腎臟科做長期追蹤及治療。如果已知腎功能不佳,且腎絲球過濾率小於45ml/min/m2,也建議務必要腎臟科就診。除了檢驗外,腎臟科醫師更可以根據腎臟狀況檢視與調整目前藥物組合,也可以給予適當的飲食與生活衛教。並根據病人嚴重程度給予專門的治療,如血球生成素、鹼化治療或者低蛋白酮酸治療。根據2017年台灣腎病年報,台灣地區新進入透析的人口,若以年齡做校正已連續三年呈現下滑的趨勢,呈現台灣腎病防治的成效。但隨著人類壽命延長,老年化社會的到來及醫療照護的持續進步,洗腎人口在台灣仍持續成長。王勝鴻醫師表示,希望在政府、醫界以及全民的攜手努力下,讓台灣腎病防治能有更多進步。

糖尿病用藥傷腎?控糖不佳反害洗腎

糖尿病用藥傷腎?控糖不佳反害洗腎#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106年國人死因統計,糖尿病高居10大死因第5位,每年死亡人數近萬人,每1小時就有1.12人死於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併發心血管疾病及腎臟病變,為糖友最常見的共病及主要死因。糖尿病控制不良 易併發洗腎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黃瑞仁表示,國內近200萬糖友要小「心」,根據研究分析,同時併發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將平均減少壽命12年 !但糖友對於服用糖尿病藥物常有迷思,高達56%民眾認為按時使用糖尿病用藥會「傷害腎臟」。國健署資料顯示,近5成糖友同時罹患慢性腎臟病;且104年台灣腎病年報亦指出,國人洗腎原發原因以糖尿病位居第一位(45%),可見控糖不佳才是洗腎元兇。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許惠恒表示,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及歐洲糖尿病學會(ESDA)共同發表2019年國際最新糖尿病治療指引,達到良好糖尿病控制外,也開始關注生活品質與其他併發症、共病發生甚至死亡的可能性,強調糖尿病照護首要目標即為共病管理,如心、腎併發症,以及降糖是否能夠安全達標,以降低未來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每2位糖尿病患就有1位死於心血管疾病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黃瑞仁表示,台灣的第2型糖尿病病患併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有1/3,而國外研究指出,每2位糖尿病患就有1位死於心血管疾病,特別是65歲以上,心血管相關併發症死亡率更高達2/3。長期控糖不佳像把心臟泡在糖水中,糖分一絲一縷醃漬浸透身體所有器官。有研究指出,糖尿病病患相較於一般人,會提早10到15年發生心血管疾病,一旦併發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將減少平均壽命12年,糖友切莫輕忽。另外過去常有迷思歸咎於西藥濫用導致洗腎,事實上血糖過高才造成腎臟的負擔,呼籲糖友應遵從醫囑服藥控糖。糖友服藥順從性需配合 助控制病情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許惠恒表示,臨床中遇糖友誤以為糖尿病治療藥物會傷害腎臟,而不按醫囑服藥,反而讓腎功能快速惡化。糖尿病藥物治療應考慮:(1)有效降糖、(2)保護心血管、(3)保護腎臟、(4)減少低血糖發生、(5)對體重的影響。建議糖友接受多種糖尿病藥物治療時,諮詢專業醫師意見,用藥治療上,考慮多種降糖機轉,與醫師充分討論治療選項,選擇最適合的藥物。許惠恒理事長補充,糖尿病治療成效,除了藥物本身效果,糖友服藥順從性也須配合。像是合併三高併發症時,每日服藥數量會相對增加,建議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適用複方型藥物,也就是2種藥物做成同一顆粒,可以減少服藥顆粒數。瞭解並注重共病管理的觀念,建議糖友加入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協助共病管理,糖尿病照護「過關展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