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

乳癌新興手術 母女開過刀看不出來

乳癌新興手術 母女開過刀看不出來#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對母女無意中相偕接受乳房檢查,竟同時發現乳癌,隨後一起開完刀後,外表卻沒有影響,不說沒人察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崔玉珠說,這要歸功於乳房腫瘤微整形手術的興起,改變了外科醫師的觀念與技術。在新思維引領下,倘若術前預估乳房會變形,醫師便在事先進行整形規劃,讓腫瘤可以拿得乾淨,又能完整保留外觀。 林小姐母女發現乳癌的過程相當戲劇化。四十歲的她在洗澡時感覺有異,以為左乳硬塊起因於月經前的腫脹,決定觀察一段時間再說。不過先生認為應該儘早就醫,不斷催促她去檢查。在此之前,她每天上下班,住在附近五百公尺的媽媽,幫她打點所有忙不過來的事務。媽媽和先生是她一生最大的支柱,因此就醫時也陪同前往,安撫她忐忑不安的心。崔玉珠當時建議,既來之則安之,不妨母女一起做檢查。一週後回診,林小姐證實罹患第二期乳癌,媽媽右側乳房也有同樣結果。 在崔玉珠醫師詳細解說後,母女倆都能心平氣和的接受手術。事實證明,她們開刀後都保住了乳房,而且乳房沒有變形,外型和以前一樣。乳房腫瘤微整形手術唯一留下的痕跡,只有小小的傷口。 崔玉珠指出,乳癌已是國內女性的頭號殺手,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另一方面,乳癌本來在歐美比較多見,統計卻顯示,國內的死亡率有逐漸追上的隱憂。針對各項警訊,中老年婦女的乳房攝影篩檢已經上路,但婦女的警覺仍普遍不足。母親節送給媽媽的禮物,或可從關心健康開始,鼓勵她們每年檢查,及早發現問題。

開刀麻醉過敏 手術一再拖延怎麼辦?

開刀麻醉過敏 手術一再拖延怎麼辦?#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近年來病患意識抬頭,對於自身權利已不再沉默,但也造成醫病關係日趨緊張,不可避免地影響了現在醫師的醫療行為,使得醫療行為日趨保守,若有病人在開刀過程中產生過敏現象,醫師便不敢冒險開刀、麻醉,即使病患要求開刀也沒有醫師願意,手術時間也一再被拖延,因此長庚醫院為了服務藥物過敏病患,於今年特別成立了「藥物過敏中心」,發展了上述各種檢驗技術,希望能幫助過敏病患檢查出過敏藥物,避免以後繼續受害或對藥物的恐慌。目前國外專門的藥物過敏檢驗研究中心只有日本與加拿大做得最好,許多美國的病患還須到加拿大做檢查。長庚醫院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表示,其實藥物引起的過敏性休克(anaphylasix)並非罕見,每年每家大醫院多少都會發生數個案例,於急診、住院或開刀麻醉給藥時發生,病程來勢洶洶,通常在使用藥物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呼吸窘迫、休克、胸悶等現象,嚴重會致死。像是藥害救濟每年也都會有許多這種嚴重案例申請救濟。「全身型過敏性休克反應」 是一種由再次接觸過敏原引起的立即型免疫反應,經由免疫球蛋白IgE 媒介。 常見的相關藥物是盤尼西林類與頭孢子菌類抗生素類抗生素,非類固醇的止痛消炎藥,肌肉神經阻斷劑等,而另一種「類全身型過敏性反應」是一種由藥物直接引發的反應,可以在第一次接觸時便引起反應,與免疫球蛋白IgE的釋放無關,但產生的臨床表徵類似,常見的原因是放射顯影劑及非類固醇的止痛消炎藥。藥物敏過的病患於發生嚴重過敏後,最重要的課題就是須預防再一次的接觸同一種或同一類的藥物,尤其是盤尼西林類與頭孢子菌類抗生素及非類固醇的止痛消炎藥有上百種商品名,只要成份(學名)一樣或結構類似的藥物都足以再一次誘發過敏病人嚴重的過敏反應,須將過敏資料攜帶在身,隨時提醒新的醫師自己的藥物過敏史。過去許多病患無法得知自己是因哪種藥物而過敏,幸好現在醫學進步了,利用體外的檢驗技術可以輔助判斷過敏藥物,例如過敏性休克是屬於第一型(快速型)的過敏反應,可以利用肥胖細胞或嗜鹼性白血球與藥物反應的方法測驗其特異性的活化分子或抗體,可用來幫助鑑定主要是那一種藥物所誘發的過敏反應,幫助臨床醫師或麻醉科醫師避開對病患危險的藥物,否則沒有醫師願意嘗試風險再幫病患麻醉與開刀。

泌尿雷射手術眾多 術前多評估降風險

泌尿雷射手術眾多 術前多評估降風險#手術

近年來國內各大醫院紛紛引進各種雷射,運用在各醫療專科,泌尿疾病也早已廣泛運用鈥雷射以擊碎堅硬的輸尿管結石及腎內結石。最常被媒體介紹的前列腺雷射汽化術,諸如綠光、紅光、雙極光及銩雷射等,琳瑯滿目的選項,讓泌尿疾病病患不知如何選擇。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泌尿部張成業醫師表示,病友可與泌尿專科醫師詳細討論合適的治療選項,以降低手術的風險。張成業醫師表示,三種較常見諸媒體之雷射:綠光雷射、銩雷射及雙極雷射各有優缺點,均需由經驗豐富之泌尿專科醫師施術,方可達到比傳統以電刀刮除前列腺更安全,又可迅速拔除導尿管,縮短住院日數之目標。由於出血極少,對於肝腎心肺功能不佳的病友,甚至可以不需停用抗凝血劑即可安全手術。由於前列腺雷射汽化術目前尚未獲全民健保給付,這個項目病友需自費。以下為國內各大醫院運用三種雷射手術之效果簡述: 綠光雷射:為歐美也早為泌尿學界所愛用,術中氣泡及組織碎片雪花現象較明顯,影響施術視野清晰度,需一定之操作經驗才能上手。另外,施行手術時,綠光被組織吸收後,組織溫度上升、血管收縮,產生白化現象,會造成雷射吸收衰退,越做越無法有效氣化組織,所以手術時間會相較其他雷射耗時。因前列腺組織被雷射完全氣化,所以沒有檢體可供病理化驗,對於前列腺組織抗原異常上升而懷疑有惡性腫瘤者極為美中不足之處。銩雷射:為奈米之醫用雷射,由於水吸收極佳,故施術介質及細胞內含水均可高效率吸收,產生極佳之汽化效果,且術中產生之氣泡與組織碎片雪花現象極低,施術視野清晰,而且距離超過2公釐即不被吸收,組織穿透深度不超過1公釐,更增加手術安全。另外,由於不具白化現象,故汽化與切割效率不會衰退,可以較迅速完成手術,且切割下來的前列腺組織可供病理化驗。雙極雷射:為波長980奈米之醫用雷射,可兼顧帶氧血紅素及細胞內水吸收效率,故不僅組織氣化及切割均更有效率且可有效止血,不必因施術時出血不止而需改用傳統之電刀止血,但因其介於綠光雷射與銩雷射的切割吸收光譜之間,組織穿透較深,手術時須加倍小心,需慎選經驗豐富的醫師施術以免造成嚴重的併發症。 

口腔癌治療與危險因子

口腔癌治療與危險因子#手術

行政院衛生署2008年的癌症登記報告,口腔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均高居台灣男性十大癌症的第四位,過去10年口腔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持續升高,其上升率為男性十大癌症之首。在台大醫院頭頸癌醫療團隊的努力下,2004~2009年間在台大醫院耳鼻喉部接受完整治療(包括原發部位腫瘤切除及頸部淋巴廓清手術)的1288名口腔癌病友,其接受治療後的5年整體存活率都優於台灣與國際的治療結果。相較於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 2010年針對口腔癌的5年觀察存活率第一期為54%,第二期為47%,第三期為36%,第四期則僅有27%。2008年的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台灣口腔癌的5年觀察存活率第一期為76%,第二期為68%,第三期為52%,第四期則為33%。台大醫院口腔癌病友的5年整體存活率第一期為87.8%,第二期為85.9%,第三期為76.1%,第四期則為55.3%,治療成效相當不錯。口腔癌為發生在口腔部位(包括唇,頰黏膜,口腔底部,前三分之二的舌頭,口腔頂部的前面部分(硬顎),牙齦,以及臼齒後方的小區域)的惡性腫瘤總稱。2008年台灣口腔癌之新發生個案數為4420人,男性佔4055人,平均每十萬名男性即有28.48人罹患口腔癌,這樣的發生率成為另類的世界第一。現階段口腔癌的治療模式主要是手術切除,第一期及第二期的口腔癌患者僅接受手術切除即可得到相當好的治療效果,第三期及第四期患者如果沒有預後不良因子的話,手術切除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至於有預後不良因子的第三期及第四期患者,則需要接受合併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也就是多科部團隊的合作治療。超過一半以上的口腔癌患者屬於較晚期的第三或第四期,這些患者常須接受手術後的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因此腫瘤內科、放射腫瘤科與耳鼻喉科醫療團隊間的合作就顯得十分重要。除此之外,患者治療結束後的牙齒、咀嚼和吞嚥等問題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病人的營養攝取與併發症的嚴重度,因此就需要牙科、整形外科與復健科同仁的大力幫忙。提升口腔癌患者的整體存活率是一項挑戰,除了疾病本身的因素之外,治療引起的併發症及後遺症也會影響病人的存活,許多病人治療後雖然腫瘤已經得到控制,但是卻死於治療引起的副作用(例如吸入性肺炎)。雖然在口腔癌的治療上成果斐然,但台大醫療團隊仍將持續努力,提升第四期(尤其是4B期)患者的治療成果,減少患者治療後的副作用,提升患者治療後的生活品質等。台灣的口腔癌發生率遠較歐美地區為高,口腔癌主要好發於中年男性,是國人男性50~54歲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在台灣,導致口腔癌的主要元兇是嚼食檳榔與吸菸,台灣口腔癌發生率較高的地區也是嚼食檳榔盛行率較高的地區。以地區而言,台灣口腔癌發生率最高的前三名分別是台東縣、彰化縣以及嘉義縣。口腔癌早期的病灶,無論在存活率或治療後的生活品質上,都要比晚期病友好許多,因此,如果有以下危險因子的民眾應定期接受檢查,因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提升口腔癌存活率的關鍵。1.嚼食檳榔及吸菸是導致國人口腔癌的主要因子,因此有嚼食檳榔或吸菸習慣的人應該要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最好是儘早戒食檳榔和戒菸。已戒檳榔和戒菸的朋友仍需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因為香菸及檳榔的遺害常在戒食多年後仍會發生。2.蛀牙及不當的假牙也是造成口腔癌的原因之一,有此問題的朋友應儘快找牙醫師處理。3.當出現下列狀況時為疑似口腔癌的症狀,應儘早就醫檢查:a.口腔有長期不癒合的黏膜潰瘍(持續超過2週以上)。b.口腔內部出現硬塊,觸痛,或出血。c.口腔黏膜出現紅斑或白斑。d.拔牙傷口持續不癒合。

60多歲阿嬤風濕性心臟病 手術搶生機

60多歲阿嬤風濕性心臟病 手術搶生機#手術

心律不整、一走路就喘、加上嚴重水腫與每天拉肚子,1名長期飽受風濕性心臟病之苦的60多歲阿嬤,卻因擔心開刀而一再逃避,拖到最後終於決定面對現實,幸運的是,雖然阿嬤心臟衰竭症狀嚴重,但左心室收縮力還好,經過心臟瓣膜置換後,多年的病狀解除,經過半年的追蹤,讓醫師終於鬆了一口氣。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醫師張兼華表示,阿嬤在年輕時就出現胸悶的典型症狀,後來逐步到嚴重左心二尖瓣閉鎖不全與狹窄,右心的三尖瓣也有嚴重閉鎖不全的問題,拖了好幾十年,就靠著吃藥來勉強控制,因為擔心手術的風險,阿嬤甘願忍耐著日常欠佳的生活品質,當轉診到大林慈濟醫院時,先由心臟內科醫師調整用藥,緩和了喘與水腫的症狀,一直到去年六月過完端午節才終於下定決心開刀。張兼華醫師指出,雖然擔心阿嬤再不手術可能會錯過最後治療的時機,但經過大半年的營養與藥物調整,卻也有助於降低手術的風險與改善預後,在阿嬤點頭後,為她左心室的二尖瓣換上豬的瓣膜,右心則進行三尖瓣的修補與心律不整的燒灼術,最終阿嬤心裡想的「生死有命」以喜劇收場,術後幾個月的休養下,阿嬤人不喘、腳不腫,也不再有每天拉肚子的困擾。隨著公共衛生條件的改善,因感染鏈球菌而導致的風濕性心臟病已不多見,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張兼華醫師說,病人在幼年感染鏈球菌,大約在二三十年後發病,因病程通常較快,很快造成心臟衰竭而必需趕緊手術,因此過去聽到二、三十多歲的病人開心臟瓣膜手術,一定是風濕性心臟病,而近來又有增多的趨勢,且通常是外籍配偶,應該是與幼時生長的環境衛生條件不佳有關,而這位阿嬤早該在十多年前進行手術。醫界常這麼形容,只要活得夠久,風濕性心臟病人就會遇到開刀的一天,張兼華指出,有病人是重度的風濕性心臟病,兩個瓣膜都嚴重閉鎖不全,但走路卻不會喘,也沒有其他心臟衰竭症狀,就必須每半年做心臟超音波來密切追蹤,但一般如果已是重度、有症狀以及藥物控制仍無法緩解時,就建議必須進行手術,如果拖到心臟擴大,收縮又變差時,手術的風險很高,在藥物無法控制的情況下,年輕患者需要做心臟移植,而年長的末期心臟衰竭病患則不建議再開刀。

早期胃癌無明顯症狀 恐疏忽延誤治療

早期胃癌無明顯症狀 恐疏忽延誤治療#手術

世界衛生組織(WHO)2008年發表報告指出,全球癌症病例逐年增多,全球達1200萬人,死亡人數為700萬人,胃癌為僅次於肺癌的癌症死因的第二名。我國國民健康局2010年最新的癌症報告也顯示,目前每7分鐘就有1人罹癌,且人數持續攀升中。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2010年國人因癌症而死亡已超過4萬人,而胃癌位居癌症死亡原因排名的第六位,每年約有3,600位胃癌新增案例,而罹患胃癌的男女比是1.5比1,大都發生在60至70歲。林口長庚醫院一般外科葉大森教授指出,早期的胃癌並無特異性的臨床症狀的表現,無法與常見的消化性潰瘍、胃十二指腸發炎、胃食道逆流等疾病區分;加上對於做胃鏡的不舒服與恐懼感,胃癌被診斷出來時,常常已經是比較嚴重的狀況。胃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腫瘤侵犯深度、淋巴結轉移、遠處器官的轉移與顯微鏡下血管、淋巴管或神經的侵犯會直接影響胃癌患者的存活率。根據腫瘤侵犯的深度、淋巴結轉移數目和是否有遠處的轉移,腫瘤嚴重度分類為第一期到第四期。對於第二期到第三期或者有淋巴結轉移的病人,手術後會建議合併施與化學藥物治療,對於已經有遠處轉移(第四期)或無法以手術切除的患者,則僅給予全身性的化學藥物治療。葉大森教授說,由於目前針對胃癌的化學療法,效果仍屬有限,因此發展新型「標靶藥物」在胃癌的治療日漸受到重視,已經有許多大型的研究正在進行中。HER-2基因已經被證實是乳癌極重要的危險因子。利用標靶藥物的單株抗體,例如賀癌平(Herceptin®)來對抗HER-2染色陽性的乳癌,有極佳治療效果。因為乳癌和胃癌均有相似的腺癌(adenocaorcinoma)特性,因此乳癌HER-2標靶治療的成功經驗,也被引用在胃癌病患中。因此如果胃癌檢體呈HER-2陽性染色,也嘗試給予此類抗體治療,應有機會改善胃癌患者的預後。

鷹勾鼻加重鼻頭 呼吸好困難!

鷹勾鼻加重鼻頭 呼吸好困難!#手術

台中市一名男子因嚴重鼻塞與睡眠呼吸障礙,感到相當困擾。他轉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就診時,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蔡立泰只是輕抬他的鼻頭,男子瞬間就呼吸到空氣,原來問題出在他特殊的鼻形,天生鷹勾鼻加上鼻頭太重導致下垂,竟然就阻斷鼻息。經過手術調整之後,他發現暢快呼吸成了再自然不過的事。蔡立泰醫師指出,鷹勾鼻是指鼻背凸起,鼻頭下垂,形狀像鷹嘴的鼻型,因為軟骨或硬骨太長造成的,西方民族常見這種鼻型,亞洲人比較少。一般來說,輕微的鷹勾鼻並不會影響呼吸功能,倒是嚴重的鼻頭下垂會阻塞呼吸道,並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惡化。曾有人開了很多次刀,呼吸障礙卻不見改善,往往就是鼻頭支撐不足,或者太過下垂的關係,這時就要使用自體軟骨來重建呼吸道,增加鼻頭的支撐力。以這名男子為例,蔡立泰截取了一小段鼻中膈軟骨,來支撐他過重的鼻頭,並適當調整鷹勾鼻的角度之後,問題迎刃而解。病患從此不用再吃藥,不會再鼻塞,天天睡得好,外貌的改變也讓他同時恢復自信。蔡立泰說,手術時需用的自體軟骨來源很多,目前醫界最常用的是鼻中膈軟骨。若取材耳廓或肋骨等處,通常會出現額外傷口,不見得划算,動鼻部手術時順便切下小塊的鼻中膈,不但方便,連鼻中膈彎曲導致的鼻塞問題也一併解決。

冬天燒燙傷高峰期 吃火鍋、泡湯當心

冬天燒燙傷高峰期 吃火鍋、泡湯當心#手術

寒冬裡大家在一起吃著熱騰騰的火鍋或泡著暖呼呼的溫泉,那可真是稱的上人生一大享受,但若不小心,也許就變成終身遺憾。署立台中醫院醫學美容科曾凱邦醫師表示,近兩個月因氣溫急遽下降,門診發現因大小燙傷而來求診的民眾竟多達50例以上,其中以遭熱食(尤其吃火鍋)、熱湯燙傷者居多,冬天的確是燒燙傷的高峰期。38歲的李小姐農曆年前吃火鍋時手臂不小心晃了一下,導致遭熱湯翻覆而燙傷左前臂。因不覺疼痛且未起水泡,因此不以為意,也未好好沖水,兩天後燙傷處發現有疑似感染情形,至台中醫院外科求診。曾凱邦醫師診察後發現傷口呈現三度燙傷且伴隨感染的情形,當下立即安排李小姐住院。住院後李小姐的傷口培養出克雷伯氏肺炎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及時接受第三線抗生素治療,還接受了曾醫師安排的清瘡手術及植皮手術;住院治療二週後李小姐順利出院,但也留下了植皮的疤痕。曾凱邦醫師表示,三度燙傷因其燙傷較深,痛覺神經的末梢被破壞,因此反而比一、二度燙傷不痛;此外,三度燙傷的傷口呈現黃色皮革狀而不是以水泡表現,容易造成民眾輕忽三度燙傷造成的傷口。三度燙傷傷口如未經適當治療,很容易造成細菌感染甚至導致敗血症而危及生命。三度燙傷痊癒後幾乎都會留下疤痕,同時造成關節活動受限及美觀問題,可經由手術及雷射等方式改善。開水燙傷與熱湯燙傷以後者較為嚴重,因熱湯含有油脂,會覆蓋在皮膚上無法散熱;另外泡湯總會讓人舒服的忘了時間,泡湯的水溫雖然不是相當高溫,但泡的時間太長、如連續一小時以上,未曾離開湯池散熱休息,也是會造成燙傷,尤其是老人家,皮膚對溫度的敏感較不靈敏,更容易造成傷害;呼籲大家在冬天吃火鍋、泡湯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性的問題。一旦燙傷,請至醫院就診而不要自行塗抹藥膏以免傷口惡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