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

標準化流程精簡手術時間 病人有保障

標準化流程精簡手術時間 病人有保障#手術

手術時間長短攸關病人意識回復後狀況的好壞。大林慈濟醫院開刀房向知名連鎖店取經,針對手術室作業流程進行檢視,將手術前、中、後的過程做成範本,實行後有效縮短約半小時的時間,不但讓醫師能更有效率且安全的完成手術,對病人也多了一分保障。日前團隊參加經濟部工業局、醫策會的品管圈活動,分別獲得南區會長獎與潛力獎的肯定。每個醫生習慣不同,開刀方式也不盡相同,要如何讓每次手術都能順利進行,一直都是開刀房工作的護理人員最頭痛的問題。為此,開刀房的護理人員聯合執刀醫師組成品管圈,針對手術過程中器材的準備、位置的擺放進行檢討,除了將每個醫師習慣的器械位置拍照,製作成範本,也詳細註明器材的使用說明,讓新進的護理人員也能輕易上手,大幅減低出錯的機率。目前先以廣泛使用的腹腔鏡微創手術實施,針對腸道、胰臟、肝臟等手術打造了十幾種範本,有效保障病人的安全。擔任圈長的方雅淑護理師表示,創意的來源是來自知名連鎖店訂定流程和稽核的標準。除了將醫師使用習慣與器材使用製成範本,並定期更新,也針對護理人員進行在職訓練,邀請廠商或資深同仁開課進行器材的使用教學,如超音波刀、微創設備系統,並落實稽核,確保每個人都能正確操作儀器。經過半年的實施與修正,效果十分顯著,平均進步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將器材準備遺漏的機率壓低在1%以下,在院內品管圈評選獲得前三名,並代表醫院參加國內經濟部工業局與醫策會的品管圈競賽,雙雙獲獎。談起參賽的過程,團隊成員許雅婷表示,這是她第一次參加品管圈的活動,雖然因為指導老師很嚴格,而感到十分辛苦,但也收穫很多,很有成就感。尤其是以前從來沒有上台報告,在輔導員的協助下一直演練,在院內比賽時硬著頭皮報告,終於讓她擺脫了上台恐懼症。負責指導團隊的輔導員林宜蓉說,一開始要推動實施也遇到不少阻力,但幸好大家看到成效不錯,也真的對病人好,就開始主動配合。已經第四次參加品管圈的她,去年才通過考試成為輔導員,雖然是第一次擔任,但她感謝團員和許多學姊的支持與配合,直說是靠全科的人才能得獎,也期許未來能推動更多對病人好的品管活動。

抓耳朵、哭鬧 當心是小孩耳朵出問題

抓耳朵、哭鬧 當心是小孩耳朵出問題#手術

季節轉換,忽冷忽熱的天氣讓人難以招架,尤其現在剛開學,原本稍緩的流感疫情可能又會爆發。除了預防流感,小兒科醫師也提醒,兒童感冒常會併發中耳炎,家長要特別注意孩子是否有耳朵疼痛或塞住的不舒服感,一但延誤處理,甚至會造成聽力受損等問題,不可不慎。大林慈濟醫院小兒過敏科主任陳建甫表示,中耳炎好發於年齡 6個月至2歲的學齡前兒童,因小朋友不會反應疼痛或不舒服,往往都是很嚴重了才送醫治療,甚至導致幼兒的聽力受損。家長應特別注意孩子是否有不正常的反應,如一直有抓耳朵的動作甚至哭鬧,就有可能是耳朵出了問題。至於兩歲以上的孩童,雖然感染機會較小,但因為小朋友的發育還不完全,耳朵的免疫防禦並不完善,且因耳咽管呈水平走向,和成人比起來也較短,使細菌與病毒容易經由鼻子或喉部進入,一旦感冒就很容易造成感染。陳建甫提醒,中耳炎的初次發病年齡,是將來反覆性和慢性中耳炎發病的重要預測指標,年紀越小得病,日後發作機率就越高,為了孩子的生活品質,還是應盡快進行治療。陳建甫指出,罹患急性中耳炎常會有下列症狀,像是快速且突然的發病,或是中耳有積液的情況,造成耳膜腫脹突出,導致聽不清楚甚至流膿。以及中耳有發炎反應,如耳膜發紅、耳痛都是常見的情形。如果本身有感冒、過敏性疾病、曾經感染中耳炎都是危險族群,家長都應特別小心。

經期延長、血量多 子宮肌瘤作祟

經期延長、血量多 子宮肌瘤作祟#手術

三十八歲未婚的李小姐,隨著工作責任加重,身材也有日益發福傾向,原本以為是步入中年的徵兆,近來卻發現月經一來,不但大量流血,需不斷更換衛生棉,且經期較過去明顯延長,從四、五天一直拖到七、八天之久,嚴重影響生活作息,經到院檢查,發現原來是子宮肌瘤作祟。(圖:黃色為子宮肌瘤,會生長在子宮內,也會生長在子宮外,或長在子宮肌肉層內。)阮綜合醫院婦產科陳聰富醫師指出,子宮肌瘤是最常見的一種婦科腫瘤,為子宮橫紋肌肉細胞過度增生所致。根據統計,生育年齡的婦女大約20%都有子宮肌瘤。超過40歲的婦女當中,有40到50%患有無症狀的子宮肌瘤,所幸患者中超過99.5%以上是良性,只有大約千分之三是屬於惡性腫瘤。陳聰富醫師說,所謂無症狀的子宮肌瘤,指的是子宮長有肌瘤,但是沒有經血過多、腹痛或是頻尿等等症狀,因此患者通常不會去找醫師,往往是在例行的健康檢查中,發現子宮肌瘤的存在。因為子宮肌瘤的症狀除了和肌瘤的大小有關外,發生的位置也很重要,長在子宮內層,靠近子宮腔的肌瘤特別容易有出血症狀,長在子宮外側的肌瘤,症狀較少,比較不會引起注意。一般而言,患者最常見的症狀是異常出血或月經過多(經期過長或是月經量過多)。正常的月經期一般是四到五天,而有肌瘤的女人經常超過七天,有時會大量流血,以致需要不斷更換衛生棉,甚至每小時就要換一次,影響日常生活、工作甚至產生社交障礙。異常出血則和肌瘤的位置有相當大的關係,通常長在子宮黏膜下的位置最容易造成異常出血。醫師說,切除子宮的手術包括傳統的腹部子宮切除手術、陰道子宮切除手術以及腹腔鏡子宮切除手術。

乳頭凹陷怎麼辦?!少女時期是關鍵

乳頭凹陷怎麼辦?!少女時期是關鍵#手術

三十二歲的賴小姐終於生下寶寶,但是最近她卻有個難言之隱,因為想要哺餵母乳,這時她才發現過原本不以為意的凹陷乳頭,如今卻可能造成她無法分泌乳汁,該怎麼辦?阮綜合醫院乳房外科湯雅涵醫師指出,乳頭凹陷是婦女常見的問題,可以分為先天性及後天性兩種。乳頭的凹陷可發生在單側或雙側,但一般為雙側性。第一級的乳頭凹陷,乳頭可輕易拉出,拉出後可保持豎立狀;第二級,乳頭可拉出但不是很容易拉出,且拉出後很快又縮回去。不論是一或二級的婦女而言,大多不是什麼困擾的事,因為在擠壓或興奮時,凹陷的乳頭會凸出來,也較沒有衛生問題,通常透過按摩及真空吸引即可改善。但對於面臨第三級,因為乳頭深陷無法拉出來而困擾的婦女來說,情況就完全不同。因乳頭陷得太深,不只影響美觀,而且清潔衛生也容易發生問題,有的經年累月下來甚至造成病變。湯雅涵醫師說,目前已有各種不同的矯正手術方式,基本上是將乳頭下太短的乳線管及纖維組織切斷,再將乳頭基部的皮膚適當縫合起來,使浮出的乳頭不致再度凹陷。但在縫合時要特別注意保持乳頭血液循環,以免乳頭缺血壞死。乳頭凹陷是有辦法糾正和治療的,但更關鍵的是預防。少女時期是乳房發育的重要時期,也是糾正乳頭凹陷的重要時期,若有凹陷傾向或是母姐等有類似困擾,即可經常牽拉乳頭,使雙乳突出、周圍皮膚支撐力增大,產生定型作用。若自行牽拉效果不明顯時,應及時去醫院諮詢,以學會運用乳頭凹陷矯正器來治療。

何謂攝護腺肥大?生活該注意什麼?

何謂攝護腺肥大?生活該注意什麼?#手術

阮綜合醫院泌尿科醫師蔡秉儒表示,50歲以上的男性,攝護腺幾乎有不同程度的肥大,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60歲的男性,約有50%的發生率,80歲的男性,約有90%的發生率。肥大的真正的原因,可能是跟年齡及男性賀爾蒙變化有關。攝護腺肥大是由病患的臨床症狀而定,而非是由攝護腺的大小而定。如甲病患攝護腺為30GM,但他卻常為解小便而苦,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作息,乙病患攝護腺為60GM,但他卻絲毫不受影響,那我們臨床上定義甲病患才是具有攝護腺肥大而需積極處理者。蔡秉儒醫師指出,在門診,除了問診之外,最常利用的方式是幫病患做肛門指診,攝護腺就位於肛門直腸的前方,十分容易在肛門指診時觸摸到它,體積的大小、質地、是否具有硬塊及有無惡性化的可能。抽血檢驗其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的數值,目前國際上以4 ng/ml 為界定,數值愈高者,攝護腺癌症的發生率就愈高。其他診斷的工具包括:經直腸超音波、膀胱鏡、尿流速等。 輕微的攝護腺肥大病患,日常生活請注意以下的情形應可改善,避免憋尿,多吃低脂肪飲食,避免辛辣、咖啡因、酒精及吸煙,多食穀類、堅果與蔬菜類食物,補充維它命C、維它命E,鋅及南瓜子。醫師依病情不同,會為您決定下列各種方式中,最適當的一種治療方式。1.服藥治療。2.放置存留導尿管。3.經尿道攝護腺切除手術。(傳統電刀)4.經尿道攝護腺雷射治療手術。(綠光雷射、銩雷射、鈥雷射)。

胃部切除後恐面對 傾倒症候群是啥?

胃部切除後恐面對 傾倒症候群是啥?#手術

胃癌對國人健康威脅日益加大,阮綜合醫院消化外科曾譯諏醫師說,胃癌是因為胃的黏膜細胞不正常繁殖與增生所形成的。起初只是胃壁稍為增厚,但相對整個胃而言,很難產生警訊,以致胃癌在初期沒有顯著的症狀和特異性,極容易被忽略掉,臨床出現症狀期間可能達20個月以上。(圖:胃癌手術之後的切片,翻攝自維基百科)常見的症狀是消化不良,肚子不大舒服或是上腹疼痛,輕微的噁心、反胃、胃灼熱感、腹脹、打嗝、胃口不好、全身倦怠或者是下痢等,和消化性潰瘍相似,若是症狀持續兩星期以上就應該做進一步的檢查,消化道內視鏡(胃鏡)是最直接且普遍的方法。曾譯諏醫師表示,手術仍是目前對胃癌最有效,並且達到根治的唯一方法。外科醫生視情況切除部分的胃,或切除全部的胃,以及胃附近一些組織。早期的診斷並儘早接受手術,可得到較好的預後。但接受胃部切除手術後可能須面對不同的問題:  1.體重減輕:在手術後初期可能會有暫時性消化不良的問題,必須改變飲食習慣。剛開始宜從液體食物開始,再來是軟軟的食物,最後才是正常的固體食物,高蛋白、低脂防的食物,並採取水量多餐,以減輕胃部負擔。2.傾倒症候群:主要是因為食物和液體太快進入小腸,而使高濃度的碳水化合物在小腸內迅速被消化、吸收,使血醣呈現過度增高,促使胰島素分泌過量,因而發生反應性低血醣情形。因此在術後初期應需嚴格限制甜食,再慢慢增加醣類的攝取。3.腹瀉:部分胃切除病人會出現腹瀉,這是因為神經性損傷,尤其是迷走神經主枝切除者,發生率較高。儘量不要進食含乳醣食物,症狀會隨著時間改善。4.貧血:因在胃切除後,鐵質、維生素B 12和葉酸會有吸收不良的情形,而容易出現貧血的現象。建議多攝取含鐵質的食物,如:瘦肉、貝類、全穀類及綠色蔬菜等來補充身體所欠缺的養分。曾譯諏醫師指出,雖然胃癌的死亡率在台灣有逐年下降趨勢,但依舊是一個嚴重的疾病。以五年存活率來看,早期胃癌可高達90%以上。所以,若能早期接受手術治療,恢復原本的生活並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雖然在手術後,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會改變不少,但若能在飲食上加以調適配合,也一樣可以吃出健康。

李國修術後復原良好 王月感謝各界關心

李國修術後復原良好 王月感謝各界關心#手術

日前驚傳罹患大腸癌的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李國修,他的妻子王月最近上節目帶來李國修手術後的照片,照片中的李國修氣色不錯。王月感謝各界對他們的關心,她表示李國修手術之後的恢復情況良好,目前專心照顧自己,希望大家能給他時間靜養。其實李國修早在前年就已經罹患大腸癌,這次決定暫停表演事業專心養病,是因為大腸癌已經轉移到肝臟,所以必須要更積極地治療。根據台灣癌症防治網的衛教文章指出,大腸癌在發現的同時已經發生肝轉移的病患,約佔所有大腸癌患者的15%到30%;原先沒有轉移的大腸癌在切除後,仍有20%至30%的病人會產生肝轉移的現象,所以合計約有一半的大腸癌病患會產生肝轉移。但是很多人以為轉移到肝臟就是死期到了,其實並不見得,該文章指出,只要病患能接受肝轉移腫瘤切除手術,約有1/3的病人可以治療而且長期存活。如果除了肝轉移之外,沒有發生其他的轉移,或是在手術前充分檢查找出所有病灶並加以切除,那麼長期存活率更可高達50到60%,所以大腸癌發生肝轉移的患者千萬不要太早放棄,只要及早治療,癌症仍然能夠痊癒的。

不尋常背痛、晨僵 當心僵直性脊椎炎

不尋常背痛、晨僵 當心僵直性脊椎炎#手術

長年與疼痛為伍的蕭先生,回想國中剛發病時,膝蓋、關節等處經常疼痛,既不能跑步,投籃也只能站著,花了許多冤枉錢與時間找國術館看病,仍未見起色、生不如死;高中是最痛的時候,每天一早下床時就開始抽筋,痛到趴在地上,半拖半爬去刷牙,常常全身僵硬,都要慢慢活動後才會舒服,所以必須比一般人早起,才能趕上校車。男子與家人跑遍了各大中西醫院診治,直到18歲經檢查判定為僵直性脊椎炎後,才開始認識它、面對它;19歲時開始吃類固醇控制病情,只見虛胖,卻無法擺脫疼痛,最後只有靠工作暫時忘卻疼痛,但也幾乎把身體搞壞了。發病迄今已20幾年了,每天飽受疼痛折磨的蕭先生仍然相信醫師、相信自己,兩年前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生活品質終獲改善、重拾歡顏。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魏正宗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初期症狀為早起時會腰痠背痛,由下背部開始出現症狀,慢慢往上蔓延至胸椎、頸椎,漸漸形成錐體垂直骨刺,嚴重者會黏合形成竹子型脊椎,早年稱為「竹竿病」。好發於20至40歲之年輕人,推估國內盛行率千分之二,約四萬名患者,男女比約為三比一。發病原因來自遺傳,若父親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小孩有B27基因機率為50%,但經統計指出,帶基因者實際僅約20~60%發病,顯示後天因素佔大多數比例。魏正宗主任指出,僵直性脊椎炎並非少見,卻常被忽略,就醫率偏低,原因不外乎是發病時多為青壯之年,加上誤以為腰酸背痛、運動傷害、跌打損傷所致,因而忽視或延誤就醫。主要症狀尤以早晨剛起床時最為嚴重,常須花一個小時以上才能起床,病情嚴重者甚至會在半夜因痠痛及僵硬而醒過來,影響睡眠品質,但是這些「背痛」及「晨僵」現象通常在活動後會減輕症狀。魏正宗主任表示,這種疾病好發於年輕男性,只要有不尋常的「背痛」及「晨僵」現象,就要特別留意。一般而言,僵直性脊椎炎並非絕症,不至影響壽命,只要早期診斷、積極治療、規律作息、適度運動、維持正確身體姿勢、定期追蹤、遵從醫囑、長期服藥,以及日常保健等,仍然可以擁有良好生活品質,像亞洲小天王周杰倫、立委余天等知名人士,就是罹患此一疾病。根據研究顯示,僵直性脊椎炎為高度家族遺傳疾病,如經確診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最好鼓勵家人也就醫受檢,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時期。此外,千萬不要認為不疼痛了就自行停藥,因為疾病仍有可能產生惡化情形,唯有配合醫師的正確診斷與持續治療,病情才能控制得當。至於該如何治療僵直性脊椎炎?魏正宗主任說明,必須根據病人的表現症狀、嚴重程度以及期待做適當決定,並且從病人治療後的反應,包括病史、臨床表現及實驗數據等做適當調整。治療方式包括非藥物治療(nonpharmacologic) 和藥物治療(pharmacologic)兩方面。若內科治療效果不佳,則可考慮外科手術,分別是髖關節置換術及脊椎駝背(kyphosis) 矯正術,以減緩疼痛與改善行動不便。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