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慮

太過追求完美、頻憂災害發生⋯醫:恐也是強迫症患者

太過追求完美、頻憂災害發生⋯醫:恐也是強迫症患者#憂慮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常常耳聞或遇到身邊有強迫症症狀的朋友,但一般人對強迫症的了解有多少呢?現代人為什麼會罹患強迫症呢?一名30多歲的女性上班族個性追求完美,老是擔心私人訊息會夾雜在紙片、公文中洩露,習慣性將丟到垃圾桶的紙片或交出去的公文再取回檢查,明知這樣不行,她仍無法克制重複行為,造成工作時常延誤;甚至回到家裡,垃圾已打包丟到清潔車,她還追車要拿回來檢視,最後經醫師診斷為強迫症。強迫症的症狀可分為:強迫性思考和強迫性行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唐守志表示,強迫症約有1/4是在兒童及青少年階段發作,男生在10歲前發病機率較女生高,但成年後比例相當,35歲後很少發生。強迫症原因不明,可能與遺傳體質、大腦神經迴路、心理與社會環境因素有關,通常是慢慢發生,外顯症狀主要可分為強迫性思考和強迫性行為。據統計,產生強迫想法及行為到就醫治療,平均大約需7、8年時間。強迫思考(Obsession),是一種無法控制的「侵入性想法」。唐守志解釋,患者自身也不想要,為了轉移這種想法,出現了強迫行為(Compulsion)。由於強迫症的重複行為是無意義的白耗工,因此會受苦。如何區分是正常行為,還是強迫症?強迫行為如同個性謹慎的人,出門都要數次檢查電器、瓦斯有無關閉,也有些人擺放物品一定要成雙成對;而除了明顯的重複動作,心理活動如數數、默念、策畫完整過程等也算是。唐守志說明,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正常行為是「因為喜歡而去做」,相比之下,強迫行為則是「自身並不想做」卻停不下來,因而受苦,形成惡性循環。醫學上對於強迫症的客觀條件定義為:「如果強迫行為在一天裡占據大於1小時以上,影響日常生活、人際關係,並排除其他心理疾病,可診斷為強迫症。」強迫症4大類型,需客製化治療強迫症大致有4種類型,因人而異:1. 清潔類:怕感染弄髒,會不斷洗手或不敢上公廁,曾有青少年因不敢上學校廁所而休學。2. 整齊控:要求東西按順序、成對擺放。3. 禁忌想法:不斷出現暴力或傷害影像,會突然大叫大罵。4. 憂慮傷害:總是擔心災害會發生,例如不斷檢查瓦斯開關。哪些人是強迫症高風險群?唐守志指出,通常是內顯性格的人,較容易難過、焦慮、孤單、負面思考;其次,神經迴路從皮質到紋狀體再連結到視丘的過程受到影響,導致訊息傳遞異常,也可能生病;此外也有研究發現,若直系血親有強迫症,得到的機率較高。根據研究,長期追蹤病人大約3、40年時間,未治療的人,隨著生命歷程變化,2成會改善症狀,仍有8成不會好轉,而接受藥物結合心理治療的人,約有3~6成的療效。唐守志表示,精神疾病需依照個案狀況進行客製化治療,目前藥物以抗憂鬱劑為主,劑量會比治療憂鬱或焦慮症強,治療時間也較長,病人需耐心配合,至少3個月,才能判別藥物劑量是否有幫助。而心理治療則採認知行為及精神動力取向治療,在研究上都有不錯療效。目前也有大腦深度刺激的新療法,仍在研究探討中,希望未來能提供治療的幫助。

失眠多夢 憂鬱症9大檢測

失眠多夢 憂鬱症9大檢測#憂慮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有個高中同學,他家境富裕,卻經常看他為金錢煩惱,造成他憂慮的原因是父母給予的壓力,因為他是獨子,從小雙親灌輸他長大後要找份待遇很好的工作,然後賺很多錢,絕不能讓他們丟臉。為了不丟父母親的臉,他用功讀書考取名校,畢業後果然不負眾望,在一家大型企業擔任小主管,擁有一份不錯的收入,但他覺得自己過得並不快樂,在汲汲追求金錢的過程中,他放棄了許多想做的事,甚至快到30歲還沒談過戀愛。壓力將快樂的生活取而代之生活對他來說,只是穩定的工作和豐厚的收入,至於有沒有消遣或娛樂都無所謂,到最後壓力將原本快樂的生活完全取而代之,讓他變成被金錢奴役的追求者,看到他心中的憂慮以及承受的壓力,雖然同情卻無能為力,因為想改變唯有靠他自己,世界衛生組織(WHO)與美國精神醫學會設計一個「憂鬱症9大自我檢測法」:1) 常感到憂鬱,心情不好。2) 失去對美好事情的喜樂感受。3) 睡眠習慣改變(如失眠、多夢、易醒、嗜睡)。4) 飲食習慣改變(如吃不下或暴飲暴食)。5) 行為上的改變(如行為急躁或緩慢)。6) 情緒起伏變化大(如容易沮喪或脾氣暴躁)。7) 感到疲倦,常提不起勁做事。8) 無法集中精神,記憶力衰退。9) 常有輕生的念頭出現。找家人、朋友傾訴 進行心理治療憂慮會消耗精力、損害健康、扭曲思考,更能挫傷壯志,要怎麼克服它呢?如果你的症狀符合以上6至8項,很有可能已經患有輕微憂鬱症了,這時,你應該趕快找家人或朋友傾訴心中的苦惱,甚至找社會心理機構和心理醫生,經過幾次心理治療,這些症狀基本都會好轉。憂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的漠視,給自己找藉口而不願正視它,其實只要針對產生壓力的原因加以改善,一定可以擺脫它的束縛。我們有能力除去依附在身上的煩惱、憂慮或壓力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有信心做到的人並不多,雖然不多,更應該用解決問題來代替擔心問題,不要認為自己做不到就低頭認輸。學會樂觀豁達 生活會寬廣、明亮許多快樂的人來到春天的花園裡,享受鳥鳴和花香,憂鬱的人來到春天的花園裡,聽見鳥鳴,擔心哪天鳥會飛走,嗅到花香,擔心哪天花就凋零,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做一個快樂的人呢?學會樂觀和豁達,生活的路就會寬廣和明亮許多。(本文摘自/你有什麼好煩的?/哈林文化出版) 

樂閱讀/不要為明天憂慮

樂閱讀/不要為明天憂慮#憂慮

每個人都曾在某些時候體驗過所謂的不安全感。你可能會對自己銀行內的存款、朋友給你的關愛,或對自己的教育背景感到不安。你也可能會對自己的健康、年齡、身材、容貌感到不安。如果有人問你:「是什麼讓你有不安全感?」你幾乎確定會給出錯誤的答案。你可能會說「因為朋友沒給我足夠的愛」或「我沒有我需要的學歷背景」或諸如此類的回答。換句話說,你會指向外在環境的狀況,而沒有領悟到你的不安全感不是由外在環境所造成,而是來自於你的情緒既定程式,以及你輸進自己腦袋的某些東西。其實,只要你的程式改變,即使外在的環境與之前一樣,你的不安全感也會立刻消失。有的人不會因為銀行裡亳無分文而感到不安,有的人銀行裡有著千萬存款卻仍然覺得不安全。問題不在於錢的數量,而在於他們腦中的「程式」。有的人沒有固定的知心好友,但他處於人們的愛中,擁有很深的安全感;有的人即使擁有專一、完全占有對方的關係,卻依然感到不安全。你會再一次發現,造成兩者不同的關鍵,便在於「程式」。如果你想要處理你的不安全感,你必須好好地研究、瞭解以下四個事實:第一個事實:試圖以「改變外在環境」來撫平你的不安全感,是白費工夫。你的努力或許會成功,大部分的情況卻不然。它們或許會帶來一些疏解,但那只是暫時的疏解。所以,花費時間精力去改善外在的體型面貌、賺更多的錢,或從朋友那裡取得更多的肯定和愛,根本就不值得。第二個事實:你要處理的真正問題所在,是你的腦袋。想想看,有人處在與你現在完全相同的狀況,卻沒感覺到絲毫的不安全。既然有這樣的人存在,就表示問題不在於外在的現實狀況,而在於你,你腦中的既定程式。第三個事實:瞭解到你的程式是從一些沒有安全感的人身上習得的。這些人在你年紀很小、可塑性還很高的時候,就以他們的行為和恐慌反應來教導你,每當外在環境不能配合你腦中的既定模式時,你的內在就要產生名叫「不安全感」的情緒波動,而且你必須盡己所能地去改變外在的世界──賺更多的錢、尋求更多的肯定和安慰、取悅你曾得罪過的人……等等,一切都只是為了讓你的不安全感消失。你只要單純地領悟到,你不需要這麼做,而且這樣做也無濟於事、不能解決問題,那些情緒騷動其實是你自己和你的文化所造成的。瞭解了這一點,便能使你遠離問題,並獲得相當的釋放。第四個事實:事到臨頭,你一定能把事情處理好的。每當你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而感到不安全時,只要記住:在過去半年或一年裡,你也曾為了某些事情而不安、擔心,但當事情終於來臨時,你其實都有能力把事情處理好。對此,你應該感謝的是你的能力和當時所獲得的資源,而不是事情發生前心中的種種焦慮,那些焦慮只是無謂的痛苦,還會讓你在情緒上更加脆弱。所以,請對自己說:「對於未來的事,如果我能做什麼,我現在就做,做完以後就順其自然。我要安心享受於此時此刻,因為經驗告訴我,我只能處理現在正在發生的事,無法處理尚未發生的事。而我所處的此時此刻總會給我所需要的能力和資源,讓我把事情處理好。」唯有當你得到了天上的飛鳥和田野中的百合花所擁有的天賜能力,全心全靈地活於此時此刻,不安全感完全消失的時刻才會到來。無論當下的狀況是多麼痛苦,人總是有能力承擔的。你所無法承擔的,是你想像中認為五小時或五天之內會發生的事,以及你腦海中不斷對自己說的話,例如:「這太糟糕了,我根本無法承受,這還要持續多久……」從某方面來說,小鳥和花朵比人類更有福氣,因為在它們的腦袋裡,沒有未來的觀念和文字,也不會焦慮伙伴對它們有什麼想法。這就是為什麼它們是天國的完美寫照的原因。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明天總會自行解決的。你每一天要煩惱的事已經夠多了,與其關注那些事,不如先把你的心安置在天主的國度裡,其他的一切自會就緒。(本文作者/戴邁樂)(摘自/愛在光中/啟示出版)

樂閱讀/改變是克服憂慮的第一步

樂閱讀/改變是克服憂慮的第一步#憂慮

壓力源:漠視自己的憂慮,為自己找藉口而不願正視它。化解法:嘗試改變,走出框框,不要設限。很多時候,快樂和煩惱只是一種心理狀態,跟現實的情況無關。但為什麼有些人無法擺脫憂慮的習慣呢?憂慮之所以到處存在,是因為人們自覺地、主動地害怕它。如果不注意的話,憂慮很容易變成一種習慣,就好像染上抽菸或吸毒的惡習,一輩子都很難擺脫它的戕害。我有個高中同學,他家境富裕,卻經常看他為金錢煩惱。造成他憂慮的原因是父母給予的壓力,因為他是獨子,從小雙親灌輸他長大後要找份待遇很好的工作,然後賺很多錢,絕不能讓他們丟臉。為了不丟父母親的臉,他用功讀書考取名校,畢業後果然不負眾望,在一家大型企業擔任小主管,擁有一份不錯的收入。但他覺得自己過得並不快樂,在汲汲追求金錢的過程中,他放棄了許多想做的事,甚至快到三十歲還沒談過戀愛。生活對他來說,只是穩定的工作和豐厚的收入,至於有沒有消遣或娛樂都無所謂。到最後壓力將原本快樂的生活完全取而代之,讓他變成被金錢奴役的追求者。看到他心中的憂慮以及承受的壓力,雖然同情卻無能為力,因為想改變唯有靠他自己。世界衛生組織(WHO)與美國精神醫學會設計一個「憂鬱症九大自我檢測法」,是最簡單的自我檢測方法,提供大家參考:1)常感到憂鬱,心情不好。2)失去對美好事情的喜樂感受。3)睡眠習慣改變(如失眠、多夢、易醒、嗜睡)。4)飲食習慣改變(如吃不下或暴飲暴食)。5)行為上的改變(如行為急躁或緩慢)。6)情緒起伏變化大(如容易沮喪或脾氣暴躁)。7)感到疲倦,常提不起勁做事。8)無法集中精神,記憶力衰退。9)常有輕生的念頭出現。憂慮會消耗精力、損害健康、扭曲思考,更能挫傷壯志,要怎麼克服它呢?如果你的症狀符合以上六至八項,很有可能已經患有輕微憂鬱症了。這時,你應該趕快找家人或朋友傾訴心中的苦惱,甚至找社會心理機構和心理醫生,經過幾次心理治療,這些症狀基本都會好轉。曾經入圍金曲新人獎的Alisa(高以愛),有一次在發片之前,為了減肥而導致二十個月沒有月經。發片結束,她開始放縱狂吃,求助中西醫檢查後發現她罹患「卵巢多囊性症候群」,大腦無法接受吃飽指令而暴飲暴食,體重直線上升。後來,她因變胖失去自信,加上家人都在美國,不習慣傾吐心事的她,經常莫名掉淚,有輕微憂鬱的傾向,卻又以狂吃讓自己開心,結果造成惡性循環,體重暴增。直到接觸宗教後,她才慢慢走出陰霾。採用健康減重法的她,到健身房運動,以滑步機、有氧、瑜伽等方法健身,而且早晚吃代餐,不碰澱粉,慢慢又瘦了下來。她樂觀地說:「不夠瘦沒有關係,但我很努力,總不可能胖一輩子。」憂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的漠視,給自己找藉口而不願正視它,其實只要針對產生壓力的原因加以改善,一定可以擺脫它的束縛。我們有能力除去依附在身上的煩惱、憂慮或壓力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有信心做到的人並不多。雖然不多,更應該用解決問題來代替擔心問題,不要認為自己做不到就低頭認輸。改變是克服憂慮的第一步,也是重新生活的好幫手。有個退休老人,每天閒著無事可做,悶得發慌。有天他買了一台電腦做為自己六十歲的生日禮物,然後請人來教他操作,慢慢他從電腦中找到生活樂趣,從此人生由黑白變為彩色。快樂的人來到春天的花園裡,享受鳥鳴和花香;憂鬱的人來到春天的花園裡,聽見鳥鳴,擔心哪天鳥會飛走,嗅到花香,擔心哪天花就凋零。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做一個快樂的人呢?學會樂觀和豁達,生活的路就會寬廣和明亮許多。【減壓小語】沒有人能給你壓力,包括你的父母、你的愛人、你的朋友。只要你願意走出自我設定的框框,就能活得更自在、更快樂。很多人為自己找出重要的理由而努力工作,到頭來卻一無所獲。聰明的你,會為自己做什麼改變呢?(本文作者/林慶昭)(摘自/你有什麼好煩的?/哈林文化出版)

鄰里間摩擦多 心理衛生中心解憂慮

鄰里間摩擦多 心理衛生中心解憂慮#憂慮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台灣人口密度高,尤其南、北大都市人口密告更高,許多人也對居住的問題不滿意,鄰居間互相爭空間的新聞也屢見不鮮,一名王太太對居住在這裡的環境及鄰居越來越不滿意,尤其是自從上個月與樓上住戶因為垃圾回收的問題爭執後,她總覺得樓上鄭先生一家會在背後指指點點及敵視;這些事讓王太太很困擾!每日弄得心神不寧現在連晚上睡覺也睡不好了。面對鄰居間發生的衝突!我們除了據理表達自己的立場外,如何讓衝突事件能不干擾到自己的日常作習與心情?學習換個角度思考事情-讓『心胸寬闊「天」就寬闊 視野放大「地」就放大』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有時很多的事情反而都是當事人自己想太多,對方完全沒有這個意思,何不輕鬆對待?其實王太太什麼也不用擔心!美國於2010年進行的全球人口密度調查中,我國每平方公里人口數達640.0比鄰近的日本338.8及南韓485.6都高,居全球前五十大人口密度國家排名第11位;可見在身居台灣,社區內民眾群聚互動頻繁生活的現象已是不可避免的生活型態!而在這樣高密度聚集、人際互動頻繁的狀況下,因生活差異所衍生出來人與人之間的磨擦與意見相左的事就勢必難免了!但,習慣的養成非一朝一夕就可成就的!如果您或您周圍的親友有像王太太的困擾已經很久了,建議可於上班時間電洽基隆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協詢高關懷會談服務的資源,透過專業人員的幫忙讓您或您的家人學會換個角度、立場思考!讓世界變的不一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