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

空汙只影響呼吸?恐危害腸道健康

空汙只影響呼吸?恐危害腸道健康#過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2017年4月,頂尖醫學期刊《刺絡針》登載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空氣中PM2.5的汙染,在2015年造成全球死亡人數的各項致病危險因子中高居第5位,估計約造成全球共420萬人死亡,而其中近6成(約250萬人)在南亞與東亞135。空氣汙染也會造成眼睛不適或過敏空氣汙染是近來的熱門議題,愈來愈多民眾重視空汙,許多人的手機裡都會下載空氣品質通報 App,隨時掌握目前所在地的空氣品質、PM2.5程度、霾害嚴重度、空氣汙染指標等,也可以知道哪些地區紫爆或紅爆,空氣品質極差。要是空氣品質下降,App還會提醒外出時應特別注意,呼吸道敏感者甚至應該避免外出。 直觀來想,當我們吸入遭受汙染的空氣時,會影響呼吸道的健康,導致咳嗽、氣管分泌物、誘發過敏氣喘、影響肺功能等,長久下來將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空氣汙染也會造成眼睛不適或過敏。但如果你以為空氣汙染只會影響呼吸道、鼻子、眼睛,那可是大錯特錯!短期暴露在PM2.5的環境中 恐誘發「心病」許多研究顯示,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影響廣泛且深遠,除了呼吸道之外,還會增加冠狀動脈硬化、心臟衰竭、中風、胰島素阻抗性、糖尿病及肥胖的風險。著名的美國心臟醫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曾經發表聲明,表示空氣中的懸浮顆粒(particular matter,PM)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及死亡率,短期暴露在PM2.5的環境中數小時到數星期,可能就會誘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甚至引發死亡,長期暴露更是會減少餘命。 另一份《刺絡針》的研究報告分析了歐洲長期追蹤空氣汙染影響的22個世代研究計畫(European Study of Cohorts for Air Pollution Effects,ESCAPE),結果發現,即使PM2.5濃度在歐洲允許的濃度範圍內,但在長期暴露之下,依舊會增加死亡的風險。 除此之外,我們更難想像的是,空氣汙染還會影響腸道的健康。「什麼?怎麼可能?空氣跟腸子?應該八竿子打不著吧?」慢性發炎會影響腸道健康空氣汙染當中的懸浮顆粒和化學物質,除了被我們吸入呼吸道,也可能被我們吃進去,因為它們可能會汙染我們平常吃的食物與水源。這些化學物質一旦進入腸胃道,就會改變腸道菌叢的組成,腸道菌也會利用這些化學物質產生有害健康的物質,造成腸道發炎。 懸浮顆粒在腸道會增加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引起發炎、改變腸道菌叢生態、影響緊密連結的結構,導致腸道屏蔽的受損,增加腸道通透性而形成腸漏。一旦造成腸漏,就更容易讓腸道菌產生的有害物質進入我們體內的循環,造成身體慢性發炎,身體的慢性發炎又進一步影響腸道健康,形成惡性循環。我們已經知道,慢性發炎與現代許多慢性疾病密切相關,所以我們更應該盡量減少可能的發炎來源。空汙與腸躁症、腸道感染病有關研究報告指出,以發炎性腸道疾病為例,在過去20多年裡,發生率不斷提高。空氣汙染不只跟發炎性腸道疾病有關,也跟腸燥症、腸道感染疾病、腹痛有關,影響腸道健康甚鉅。國內也有學者研究發現,空氣汙染的程度與成人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病有顯著的相關性。 新的研究還發現,居住在空氣汙染嚴重地區的青少年,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明顯偏低,因為空氣中的懸浮粒子與汙染物,會阻擋陽光裡紫外線UVB照射到地表的量,當人體接受UVB照射的量不足,就會影響體內維生素D的製造,再加上人們因為空氣汙染會減少戶外活動,暴露在陽光中的機會也就更少了,種種原因相加,終將導致體內維生素D的不足。然而,維生素D對健康極為重要,除了與骨骼生長發育有關,也跟體內其他各種生理反應有關,更是維持腸道屏蔽完整、避免腸漏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素。(本文摘自/腸漏,發炎的關鍵/時報出版)

改善虛寒體質 冬病夏治就靠「它」

改善虛寒體質 冬病夏治就靠「它」#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夏季是人體陽氣最旺的時節,中醫的養生觀中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順應四時特色,在夏季來治療虛寒性疾病能有不錯的效果。二十四節氣中,小暑到立秋最炎熱、陽氣最旺盛,俗稱「伏夏」,又名「三伏天」。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總稱。清代醫家提出的「天灸」療法──三伏貼,被證實能有效減緩過敏症狀,達到冬病夏治的療效。幫助改善久咳不癒、過敏鼻炎等虛寒症狀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建閔表示,三伏貼的作法是在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利用辛溫香竄藥物敷貼於人體特定穴位,如:肺俞、風門、大椎。冬天咳嗽、久咳不癒、過敏性鼻炎、肺氣虛造成的喘促及虛寒體質,都能藉由貼敷腎俞、氣海俞等穴位改善長年痼疾。因以上所提的病症在冬天好發,所以可以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藉由三伏貼可減少內服藥物的使用陳建閔醫師指出,研究發現三伏貼對於過敏性鼻炎有相當的療效,三伏貼的適應症也可針對遇冷空氣加重的過敏性鼻炎、慢性虛寒性疾病來改善。因是獨特的中醫外治法,可減少內服藥物的使用。但因敷貼藥物中有些藥物較易造成敷貼局部皮膚水泡的產生及短時間的膚色色素沉澱,故於貼敷後更要注意皮膚的護理。在「三伏天」的特定的日子前後,可以選取特定的穴位進行藥物敷貼來治療慢性、過敏性、虛寒性疾病。為方便民眾,可於7/10~9/02間進行敷貼,每次敷貼間隔10日,一共3次為基本療程,宜事先預約掛號新營醫院中醫科,以便準備藥餅。 

三伏貼冬病夏治 3年療效逾80%

三伏貼冬病夏治 3年療效逾80%#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入夏以來,每天的體感溫度都超過40度,不過對於患有過敏及氣喘的病人而言,現在正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依據傳統「冬病夏治」的原則,針對氣喘、過敏性鼻炎、反覆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在夏季透過三伏貼穴位敷貼調整體質,冬天時就可減少發作的機率。    肺系疾病都可以透過「預防醫學」改善好發於冬季的氣喘、過敏性鼻炎及慢性咳嗽,成人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疾病,屬肺系疾病,花蓮慈院中醫部婦兒科醫師楊成湛表示,三伏貼是「預防醫學」的概念,依據冬病夏治的原則,在一年最炎熱的三伏天做預防性治療,冬天時就可減少發作的機率。也都可以經由此法改善症狀。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而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在這一段時間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日子,楊成湛醫師表示,此時在大椎、定喘、肺俞、腎俞、天突等穴位上敷貼熱性中藥,讓藥性深入人體,疏通經絡調節臟腑,進而達到體質調理的目的,可助長陽氣減少寒冬發病率。利用中藥藥餅敷貼在適當穴位可改善過敏三伏貼是利用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甘遂加上新鮮薑汁調製成藥餅,敷貼在適當的穴位上,這些藥物具有溫經通絡,散寒祛痰的作用,能夠改善過敏等症狀。楊成湛醫師表示,中醫流傳下來的三伏貼療效,近年獲得科學證實,臨床研究發現以三伏貼連續治療3年,可增加免疫功能與抗過敏的作用外,對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療效逾80%。三伏貼治療注意事項楊成湛醫師提醒,對中藥過敏或孕婦、3歲以下幼兒、嚴重心肺功能不足及發燒發炎者,不適合三伏貼治療。接受穴位敷貼治療的病友,每次敷貼時間不超過4小時,在敷貼當天配合作息、飲食調養,切忌吹冷風、避免游泳等浸泡冷水活動、吃生冷食物及冰品,才能讓三伏貼效果事半功倍,減少寒冬發病率。

三伏貼抗暑防過敏 這些族群不適合!

三伏貼抗暑防過敏 這些族群不適合!#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夏至是一年之中日照最長的一天,夏至後的第三個更日人體毛孔大開,有助藥物滲透及排毒。「三伏貼」是中醫學對於慢性、虛寒性疾病的保養方法,利用特定的節氣進行特定穴位的中藥敷貼,是中醫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獨特方法之一。敷貼藥材多選擇辛溫中藥調製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鄒曉玲表示,「三伏貼」所使用的穴位敷貼藥材多選擇辛溫、溫通經絡的中藥調製而成,例如元胡、細辛、白芥子等等再加上生薑汁調製成膏狀,在背部膀胱經或督脈的穴位(如:大椎、定喘、風門、肺俞、脾俞、腎俞等)進行敷貼,這些辛溫走竄的藥物作用於皮膚可以達到溫通經絡、祛除寒邪與痰濁的功效。這些族群不適合「三伏貼」穴位貼敷治療方法簡便,無毒副作用,易被小兒接受,但孕婦、一歲以下小孩、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經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者,不適合三伏貼灸治療。治療期間並不妨礙其他藥物的正常使用。三伏貼後應注意事項:敷貼當日一定要禁食生冷、油膩以及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的效果。若皮膚起紅腫、搔癢立刻撕下藥餅,並塗擦適當的消炎藥膏。今(106)年初伏在國曆七月十二日、中伏在國曆七月二十二日、末伏在國曆八月十一日。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訂於國曆七月三日至八月十二日,中醫部所有門診醫師均有提供三伏貼治療服務,敬請有需要的民眾把握機會治療。

導正皮膚過敏 「不痛不癢」秘笈報你知

導正皮膚過敏 「不痛不癢」秘笈報你知#過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氣候不穩定,在這季節轉換時,很容易誘發過敏疾病,尤其是皮膚過敏,會在臉上或身上出現一塊一塊如花朵般的紅腫、搔癢、掉皮屑、疼痛、發熱等症狀,讓人非常困擾。專家指出,過敏是因為體內免疫系統失衡導致,過敏性疾病包括花粉症、鼻炎、濕疹、異位性皮膚炎以及氣喘等,不論是發生在眼、鼻、氣管或是皮膚,都是免疫系統反應過度造成發炎,透過飲食、運動及生活作息調整,可獲得改善。淋巴球作用造成發炎現象 進而導致過敏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研發處研發長劉婷婷博士表示,一般常見的過敏,是透過免疫系統中淋巴球作用,而造成的發炎現象,當過敏物質出現,淋巴球中的T細胞會命令B細胞產生很多IgE免疫抗體。皮膚及黏膜的部位存在許多肥胖細胞(mast cell),IgE會結合肥胖細胞,讓肥胖細胞釋放出組織胺,並導致微血管壁通透性改變,使水份漏到組織中局部充水,造成浮腫;微血管也會擴張使得血流量增加,所以皮膚表面會看起來紅通通,神經末梢會變得非常敏銳,使得皮膚既癢又痛。從淋巴球數量、比例 了解免疫系統平衡與否 在健康檢查時,會檢測白血球種類的比例,其中與「抗原-抗體反應」有關的「淋巴球」數量及比例,可反映出免疫系統是否平衡。劉婷婷博士指出,淋巴球一般約占白血球總數的35%,若是淋巴球的比例過高,顯示T細胞跟B細胞的作用強勢,很容易引發「抗原-抗體」的過敏反應;一旦誘發因子增加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空前的組織胺大爆發,造成嚴重的發炎現象,短時間內難以控制。你具有容易過敏體質嗎?容易過敏的人有哪些特性?劉婷婷博士進一步指出,父母(特別是母親)有過敏體質、皮膚的保濕功能低下,乾燥性皮膚,常抓癢導致破皮、氣管/鼻咽/呼吸道脆弱、曾經發生過食物過敏或眼鼻過敏、體內氧化物很多(愛吃油炸物)、腸胃功能不佳(腸道好菌少)、自律神經失調、壓力大、免疫力低下、體內IgE抗體多以及過度清潔都容易有過敏體質。導正免疫系統 「不痛不癢」小秘笈報你知劉婷婷博士強調,「過敏/發炎」以及「免疫機能」其實是同一件事情的兩面,雖說過敏是因為「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但並不因此就代表「免疫力很高」,反而是因為免疫力低下導致了「免疫力異常」或說「免疫失衡」。除了急性發作期藉由藥物緩解症狀外,有耐心地導正免疫系統的「啟動-煞車」功能,才能真正得到改善。以下是劉婷婷博士提供改善過敏的的「不痛不癢」小秘笈!● 減:1) 食量(或偶爾斷食)2) 過度清潔、彩妝3) 植物油及油炸物4) 麵粉、乳製品、蛋、菸5) 接觸溫度急遽變化的空氣6) 接觸異物抗原● 增:1) 確實保濕2) 抗氧化食物、維生素3) 益生菌健全腸道4) 優質油脂5) 提昇體溫、盆浴6) 運動、紓壓(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寶寶感冒症狀持續2周 恐為4種環境過敏害的

寶寶感冒症狀持續2周 恐為4種環境過敏害的#過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環境過敏原在哪裡?1) 化妝品香水/太濃的香水或化妝品,也可能對過敏性鼻炎、氣喘小朋友造成影響。不過很多媽媽因工作必須化妝,一點點的香水或淡粧影響應該不大,只要不是近距離接觸過敏兒,不需太擔心,但記得回家要先洗澡再接觸寶寶。2) 二手菸/二手菸會誘發並引起新生兒過敏,所以從媽媽懷孕開始除自己不抽菸外還要遠離二手菸,寶寶出生後一樣要避免二手菸的危害。3) 食品添加劑/包括香精、色素等添加劑,也有引發過敏的可能性。可以的話,建議減少食用顏色太鮮豔的加工製品(如糖果等),也避免選擇沒有標示的產品。4) 空氣芳香劑/有些人喜愛使用芳香劑,讓家裡隨時有淡淡香氣,如果不確定是否會誘發孩子過敏,為保險起見,還是盡量少用。了解疾病 遵照醫囑做好防範家長如果對過敏缺乏觀念,會以為孩子感冒,而一直當成感冒治療,所以最重要是了解過敏疾病的早期症狀,異位性皮膚炎比較困難,很多孩子經常咳嗽、流鼻水,反覆看醫師、吃感冒藥,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症狀和感冒類似,很容易疏忽,假如寶寶感冒症狀一直持續2周以上不會好,就要懷疑是過敏性疾病。此外,氣喘特別容易在秋冬季節或梅雨季節發作,家長要注意平時必須與醫師配合,使用藥物預防,以減少急診機會,很多家長以為沒症狀就可停藥,這樣更容易增加誘發氣喘的風險。(本文摘自/搞懂爸媽最頭疼的小兒科實用50問/今周文化出版)

注意到了嗎?這些日常毒素也是致敏原

注意到了嗎?這些日常毒素也是致敏原#過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食安大漏洞,黑心毒物籠罩全台?人們在不知不覺情況下,日復一日接觸有毒物質,環境荷爾蒙猶如一顆不定時炸彈,將引爆出的種種不良效應,擾亂神經與內分泌系統,為健康帶來巨大的危害。可怕的文明殺手:環境荷爾蒙「為什麼人類會生病?」這個問題儼然是個大哉問!也許這裡無法提出完整的答案,但一個人是否健康,取決於免疫力的強弱。那麼,就可以知道,為什麼有人因免疫力較強而不容易生病,有的人免疫力較差而持續上演過敏症狀,以致感冒、肥胖、氣喘、乾燥症、牛皮癬、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重大疾病。環境荷爾蒙會使細胞產生癌變在我們享受現代生活舒適便利的同時,傷害免疫系統的隱形殺手──環境荷爾蒙(內分泌干擾素),一種類似人體激素作用的化學物質,也正在給我們帶來了可怕的文明病!全世界超過九成以上的人,正遭逢過敏、發炎和自體免疫疾病之苦,卻遲遲找不出問題根源和有效的解決方案,而深陷愁雲慘霧的絕望之中。人們在不知不覺情況下,日復一日接觸生活中的有毒物質,環境荷爾蒙猶如一顆不定時炸彈,將引爆出的種種不良效應,不只干擾神經與內分泌系統,抑制免疫作用,還會使細胞產生癌變,對人體的傷害可說無法估算。你可能不知道,喝水也會喝下重金屬,塗抹化妝品連化學毒素也一起吸收,危害系統平衡!以下簡單列舉數種環境荷爾蒙,和可能存在日常中的相關物品,提供參照: 環境荷爾蒙     常見於/被使用製成 塑化劑 塑膠製品(各種日常用品,如杯盤瓶罐、玩具、芳香劑、黏著劑、壁紙、化妝品、奶嘴,甚至作為食品添加物等) 農藥、殺蟲劑 噴灑於農地,殘留於稻米蔬菜中 抗生素、化學激素 作為飼料,殘留於家禽和魚類中 有毒金屬(如鉛汞) 製成地下水鉛管、油漆含鉛、不沾鍋的鐵氟龍、鋁製食具、氰化物、牙齒填充物等 有毒氣體(如戴奧辛) 工廠焚燒排放的烏煙 各種石化材料 (工業用化合物) 以石油或天然氣為材料,製成輪胎、柏油、油漆、化妝品、乳霜、肥皂、洗髮精、香水、除臭芳香劑、防腐劑、衣物、運動器材、玩具等 (本文摘自/自體免疫排毒有方/博思智庫)

易鼻塞過敏?這些食物恐為慢性殺手

易鼻塞過敏?這些食物恐為慢性殺手#過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你吃進以下列舉的食物後,會感到昏沉疲倦、腸胃脹氣、胃酸過多,或容易鼻塞、過敏,這些食物可能就是造成你情緒低落的慢性殺手。1)麩質食物避開原因/小麥是日常飲食中麩質的主要來源,同時也是麵粉的主要原料。幾乎所有以麵粉製成的食物,包括麵包、蛋糕、餅乾、包子、饅頭、餃類、燒餅、油條、義大利麵、披薩、啤酒、三明治等,都含有麩質。許多人聽到這裡,可能會想將耳朵自動關上,因為這樣不能吃的食物太多了。「麩質」是小麥、大麥、燕麥、黑麥等一般穀類胚乳中的蛋白質。由於麩質蛋白在腸道內不能被完全分解成胺基酸,因此會引發人體的免疫排斥反應。不論你對麩質的過敏來自天生或後天,都會造成沮喪、煩躁等症狀。替代品/對麩質過敏的人可用米類、豆類、堅果、蔬菜等食物代替,或者選用標示「無麩質」的食物。2)乳製品避開原因/乳製品中的酪蛋白常是引起過敏的主因。因為酪蛋白在腸胃中不易被分解,當分解不完全的分子被腸壁吸收後,就會變成過敏原,過敏原隨著血液輸送至全身器官,造成不同的過敏症狀。發現自己對乳製品過敏的人,除了牛奶之外,起司、優格、奶油、冰淇淋都最好避免攝取。替代品/牛奶的替代品其實有很多,包括:豆漿(黃豆豆漿、黑豆豆漿)、糙米漿、米豆漿、椰奶、堅果奶(杏仁奶、腰果奶)等,其中又以新鮮自製的品質最好,可用豆漿機或是料理機協助完成。你可以使用室溫浸泡四小時以上的糙米、五穀米、紅藜、小米,搭配黃豆、黑豆做成的米豆漿,這可提供人體完整的必需胺基酸與不飽和脂肪酸,而且黑豆的蛋白質是肉類的兩倍、雞蛋的三倍、牛奶的十二倍,又不會含有酪蛋白、抗生素、生長激素對身體的負面影響。你也可以喝種籽奶(南瓜籽奶、亞麻仁籽奶),並依照個人口味與需求,搭配冷壓亞麻仁油或冷壓芝麻油,做成美味的拌醬或是點心。3)氫化油、反式脂肪、油炸食品避開原因/氫化油、反式脂肪、變性油脂(過度加溫的脂肪)對人體都是不營養的,長期食用會成為健康負債,引發身心病變。氫化油是部份用氫化處理過的植物油,其耐高溫可重複油炸、久存不變質、口感不油不膩,可大幅降低製造成本,讓食物比較酥脆、提高賣相,但在製造過程中,容易產生「反式脂肪」,增加對人體的危害。氫化油常見於各種包裝袋中的麵包、薯片、餅乾、人造牛油、速食麵、奶球中的植脂末、珍珠奶茶中的奶精、甜甜圈、爆米花、餅乾、冷凍披薩、冷凍甜點(蛋糕、幕斯、肉桂捲、罐裝食材)、炸雞、炸豬排、炸薯條、鹽酥雞、油條、洋芋片等食物中。反式脂肪則是「部分氫化植物油」所產生的非共軛反式脂肪。食用反式脂肪,會增加體內的壞膽固醇LDL和三酸甘油脂TG,也會降低好膽固醇HDL。此外,還會影響嬰幼兒與青少年的生長發育、誘發氣喘、糖尿病、過敏等疾病。但衛生法規是以人體能夠正常代謝的標準訂定,只要反式脂肪不超過百分之零點三就可以標示為零。這意味著,當你喝下標示「零反式脂肪」的一百毫升罐裝飲料,實際上卻可能喝進零到三克的反式脂肪。所以,惟有少吃經油炸、烘焙過的食物,或上述零食,才是降低反式脂肪攝取風險的根本之道。至於有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病、新陳代謝症候群、肥胖症的人,本身代謝力就比較差,吃進反式脂肪更容易影響代謝功能。孕婦、哺乳中的母體、嬰幼兒,更不宜接觸到反式脂肪。我們身處高污染的環境中,生活壓力又大,本身代謝、免疫、自律神經系統都承擔著比祖先更沉重的負荷,而因為現代栽種方式的演變,天然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又逐年下降,造成消化系統與肝膽代謝系統的負荷過重,較西化的飲食方式更增加了這一代人罹患胃食道逆流、腸躁症、大腸癌、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的比例。即使現行法規仍標示某些油脂耐高溫、可用煎、炸、烤等方式料理,但高溫料理後的食物成分難消化,最好減少食用的次數,以免吃進一堆美食,卻對身心帶來潛在的病變。替代品/平時用餐,我們可盡量少吃或不吃油炸或高溫烘焙食物,避開變性脂肪、氫化脂肪、反式脂肪造成的風險。而需要用油烹煮時,應該選擇含單元性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如:冷壓苦茶油、冷壓橄欖油、或冷壓椰油這種健康的脂肪,並以低溫烹調或用水油炒,就能避免高溫氧化對自由基的毒害。若想增加食物風味,可以透過蒸、煮等低溫烘焙方式讓食物熟成,再用有機香草或香料調味,就可以滿足口腹之欲,又不會造成身心隱憂。4)含人工添加物的食品避開原因/為了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延長保存期限,預防食物腐敗,現代食品中添加了許多人工添加物,包括食用色素、合成香料、防腐劑、甘味劑、膨鬆劑等。雖然添加物很微量,吃一點不會對人體產生立即性的危險,但長期累積下來,仍會對身心造成不可忽視的問題。人工添加物不僅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還會對中樞神經造成影響,誘發憂鬱、過動、易怒、失眠、頭痛、學習緩慢,或是過敏反應。所以,平常飲食應盡量以天然食材為主,減少攝取加工過的精製食品。因為愈是加工、精製的食品飲料,加入人工添加物的比例就愈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人工添加物食品,例如:醬油、罐頭、高湯塊、鹹味零食等含有味精;飲料、糖果、蜜餞、酸梅等含有糖精;標榜無糖的食品、飲料、口香糖等可能含有阿斯巴甜;酒類、脫水蔬果等含有亞硫酸鹽;醃肉、熱狗、火腿等含有亞硝酸鈉。因此,飲料、零食、速食、罐頭、調味醬、醃製品都最好少吃。替代品/這些零食的最佳替代品以冷壓植物油、天然海鹽或玫瑰岩鹽、新鮮香料等自製拌醬的食物,輔以正確的食用方式,如:細嚼慢嚥,讓消化系統可以分泌足量的消化酵素與輔助因子來吸收營養成分。另外,有機栽培的天然食物既營養,也能滿足視覺、嗅覺與味覺的享受。(本文摘自/我也曾憂鬱/三采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