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1歲青壯男因腹部常有悶痛情形,日前到衛福部苗栗醫院腸胃肝膽科就醫,醫師安排他進行胃鏡及大腸鏡檢查,發現十二指腸乳頭處有腫瘤,進一步做切片後確定為惡性腫瘤,後續由外科醫師進行腫瘤切除手術,除根治性切除外還需重建胰管、膽管與消化道,腫瘤經病理報告確診為早期壺腹癌。
一名41歲青壯男因腹部常有悶痛情形,日前到衛福部苗栗醫院腸胃肝膽科就醫,醫師安排他進行胃鏡及大腸鏡檢查,發現十二指腸乳頭處有腫瘤,進一步做切片後確定為惡性腫瘤,後續由外科醫師進行腫瘤切除手術,除根治性切除外還需重建胰管、膽管與消化道,腫瘤經病理報告確診為早期壺腹癌。
2025年健保總額預算將在本週三(25日)進行協商,但關於新藥、癌症治療科技等預算費用,每年爭議不休,雖近2年健保署致力將癌症新藥納入健保給付,但對於許多癌症病人自費醫療苦撐多年,卻陷入看得到吃不到的困境。癌症希望基金會揭露健保限縮給付現況,呼籲健保新藥不應受到多重給付條件限制而「被迫瘦身」,使病人能得到適切治療。
乳癌治療引發更年期症狀,可用中醫茶飲加上穴位按摩幫助緩解!50歲的林小姐去年確診乳癌第1期,經外科手術後持續接受化療,並服用抗荷爾蒙藥物,但身體卻開始出現潮熱盜汗等不適,不僅晚上不斷被熱醒,白天也因情緒暴躁讓工作受到影響,導致生活品質嚴重下降,因此至門診求助。經診斷為因乳癌治療造成的類似更年期症狀。
53歲的黃太太鼻翼有個小疙瘩,她認為是年輕時留下來的痘疤,之前疫情戴口罩沒有注意,脫掉口罩發現疙瘩隆起變大,塗痘痘藥膏無法消除,洗臉曾經流血。黃太太去看皮膚科,醫師懷疑是皮膚癌,建議找整形外科處理,黃太太一聽到皮膚癌,整個人差點沒暈過去,她心想如果是癌症,她不要治療⋯
今晨(18日),台北市議會民進黨團總召許家蓓罹患子宮內膜癌辭世,據了解,許家蓓5月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且發現骨轉移,演變成轉移性骨癌,雖然在接受化療後病情逐漸改善,但治療仍趕不上癌細胞蔓延速度。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癌是台灣婦癌首位,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籲停經前後留意異常出血,每年定期婦產科檢查有助及早發現。
單身女子小安在事業有成之際,發現胸部摸到腫塊,但卻因為害怕而延誤就醫3年,直到40歲之後無法像正常人般行走,需依賴輪椅才能行動,才被確診為HER2弱陽性乳癌晚期,且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脊椎。原先她接受荷爾蒙藥物治療及化療,病情一度得到控制,但半年後腦部腫瘤再次復發,新型HER2弱陽性治療成她最後的希望。
飲食作息不正常,健檢發現腸息肉,才知罹患腸癌第3期!38歲的科技新貴黃先生,BMI指數27.2,體重過重,平時亦有飲酒習慣。近半年來積極運動健身,體重減輕8公斤,原以為是瘦身有成,卻輕忽了早已出現的排便習慣改變、血便等腸癌徵兆,健檢安排大腸鏡檢查,竟發現有多顆腺瘤型息肉及一顆10公分大腫瘤,確診為大腸癌第3期。
運動有益身心健康,更有助癌症病人降低復發風險,但要注意,運動不是「有動就好」!若對於運動時機、頻率及方式不夠了解,反而「有動不一定有效」。癌症希望基金會偕物理治療師、運動專家共同推出「癌後運動處方」,建議病友運動先從5大核心能力開始,才是有效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