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頭頸癌可望治癒!50歲的黃先生為舌癌患者,身為家中唯一經濟支柱的他,雖然初期診斷罹患舌癌後積極配合治療,也獲得良好控制,卻在今年初不幸復發,且腫瘤發生轉移而無法再次手術,若自費癌症治療恐拖垮家中經濟收入⋯⋯所幸,他正好符合健保癌症免疫治療條件,免除治療經濟壓力,讓他可以安心就醫,治療至今兩個多月腫瘤已明顯縮小。
晚期頭頸癌可望治癒!50歲的黃先生為舌癌患者,身為家中唯一經濟支柱的他,雖然初期診斷罹患舌癌後積極配合治療,也獲得良好控制,卻在今年初不幸復發,且腫瘤發生轉移而無法再次手術,若自費癌症治療恐拖垮家中經濟收入⋯⋯所幸,他正好符合健保癌症免疫治療條件,免除治療經濟壓力,讓他可以安心就醫,治療至今兩個多月腫瘤已明顯縮小。
台灣衛生福利部公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癌症和COVID-19仍然是台灣國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中,癌症死亡人數超過其他疾病死亡人數的一半以上。為此,台灣近期啟動多項改革,包括設立數十億美元的癌症新藥基金和實施醫療彈性評估,這些措施強調需要更精確的治療方案和快速反應機制,以應對台灣公共醫療保健和傳染病管理問題 賽默飛世爾科技作為全球領先的科學服務供應商,長期致力推動台灣生技產業的轉型,近日於7月26日宣布與以世康開發董事長黃茂雄為代表的台北生技創新園區 (TBIP)在台北市長蔣萬安的主持下正式簽署諒解備忘錄,開啟雙邊合作,雙方合作旨在引進尖端技術,進一步支持台灣在細胞治療、基因定序分析、細胞培養、ADC藥物開發和mRNA疫苗研究方面的進展。改善台灣的醫療和生技生態系統的同時,引領台灣進入精準醫療、疫情準備和先進細胞治療的新時代。 台北生技園區坐落生技產業核心!合作賽默飛世爾科技導入創新技術 啟動台灣生技能量 台北生技園區坐落我國生技產業中心,被衛福部、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中研院、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南軟生技園區、內科、汐止生技廠區環繞,吸收周遭生技研發能量,未來將有機會成為台灣生技重要基地。世康開發董事長黃茂雄指出:「台北生技園區的啟用已吸引許多國內外重要生醫藥產業和跨國公司的進駐,賽默飛世爾科技選擇進駐園區,設立生物製程實驗室和營運總部,顯示園區在生技產業的重要地位。透過與國際大廠的合作,引入專業培訓課程、技術服務及研發資源,將提高國內生醫人才的專業素質與研發能力,促進技術創新,加速開發具潛力的新藥和高階醫材。」 賽默飛世爾科技東南亞及台灣區副總裁兼總經理楊淑雯也表示:「賽默飛世爾科技以幫助企業加速藥物開發研究、解決複雜的分析挑戰並提高實驗室生產力為宗旨,持續協助企業推動創新研發,現與台北生技園區簽署合作備忘錄,亦展現賽默飛世爾科技對台灣生技領域發展的承諾。」 總經理楊淑雯補充,賽默飛世爾將引進先進技術,包括細胞治療、數位PCR基因檢測、3D細胞培養、3D可視化與AI分析、ADC藥物開發及mRNA疫苗研究。此次合作旨在整合台灣生技產業的能力,促進產業的持續發展,並為精準醫療和預防醫學等領域的進步鋪平道路。 立足台灣、領航國際!賽默飛世爾科技設「五大區域」 合作台北生技園區引領醫療創新 賽默飛世爾科技未來將提供入駐台北生技園區的相關企業提供相關的技術能力提升計劃(包含工作坊、研討會等),為此,賽默飛世爾科技將在台北生技園區的15樓與17樓分別推動設立五大區域「通用實驗區」、「中央實驗區與討論區」、「高階儀器區」、「貴重儀器區」與「試量產製程實作示範場域」,區域中包含多個高階分析與培養儀器、細胞與細菌培養室,具備堅實技術環境,協助企業醞釀研發能量,得以改善製程、優化生產、研發產品。 賽默飛世爾科技總經理洪崇祐指出,此次合作展現雙方共同努力推動基因定序、細胞培養、藥物開發研究和 mRNA 疫苗研究等領域的重要里程碑,也象徵賽默飛世爾科技致力於促進科學創新、推動台灣生技產業和精準醫療的發展。
甲狀腺癌患者治療後,需追蹤是否有殘留與復發,原本都是抽血進行檢測,台大醫院研究團隊今(31)日發表世界首創的甲狀腺癌術後追蹤指標,利用尿液中外泌體的甲狀腺球蛋白(U-Ex Tg)作為生物標記,可望提早3~5年掌握甲狀腺癌術後復發趨勢,是全球首創非侵入性,且更靈敏精準追蹤工具。
56歲本土藝人汪建民不菸不酒,近日竟傳出罹患肺腺癌4期,令人震驚!事實上,肺癌已20年蟬聯國內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近3年來更成為唯一年發生人數、死亡人數皆破萬的癌症。胸腔內科醫師提醒,肺癌治療棘手之處在於逾半數患者確診已晚期,其中又以晚期肺腺癌、無腫瘤基因突變患者,因第一線治療的健保給付資源極少,而陷入龐大治療困境。
2025 年65歲以上人口將達485萬人,占人口比例20.8%,超高齡社會倒數計時!然而, 台灣人平均卻有高達8年的不健康餘命,成為國家、社會與家庭重大負擔。其中「衰弱與肌少症」、「老化」、「癌症」、「失智」、「憂鬱症」等五大高齡健康潛在風險,成為迫在 眉睫的公共健康危機。這些健康問題若提早發現治療,能大幅減輕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 台灣首場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由生策會、生策中心主辦,將於8月2日至4日在台北 世貿一館登場。本次博覽會匯集了多家指標醫療院所,展示如何運用最先進的AI技術、影像診斷和大數據分析,早期發現並治療高齡者的潛在疾病,降低走向失能臥床的風險。 以吞口水聲音判斷吞嚥力?10 秒鐘姿勢變換就能看出肌少症? 高齡者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是吞嚥困難,導致營養不良。日本近幾年提出的「口腔衰弱」概念,指出吞嚥困難等問題,會增加肌少症、衰弱、失智和跌倒臥床的風險。根據國健署資料,台灣大約每10位高齡者就有1位具有輕度以上的吞嚥障礙。成大醫院咀嚼吞嚥中心 開發全新APP,只要收錄吞嚥口水的聲音,就能判斷是否有吞嚥力衰退問題,準確率可達80%。此APP將在展會首度亮相,民眾可在展期3天至成大醫院攤位測試吞嚥功能。 至於肌少症牽涉到營養不足、活動力下降、疾病等問題。國健署統計,台灣65歲以上男性肌少症盛行率為23.6%,女性為18.6%。慈濟醫院首創以姿勢變化為肌肉健康指標,只要10秒鐘就能偵測出肌少症高風險族群,本次展會將開放民眾體驗。 限量 300 名額!透過檢測端粒長度,掌握老化密碼 「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DNA重複序列,可保護染色體,但會隨著複製而縮短,被推 測和細胞衰老有關,為細胞內的「生物時鐘」。通過檢測端粒長度,可了解身體老化程度並 制定抗老計畫。中醫大附醫在展會期間提供限量 300 個名額的免費端粒長度檢測,千萬不要錯過! 打破癌王魔咒!世界首創 AI 輔助偵測,揪出早期胰臟癌 胰臟癌因早期難發現且擴散快,5年存活率僅10%,被稱為「癌王」,是致死率最高的 癌症,也是國人第七大癌症死因。儘管在腫瘤小於 2 公分、未轉移時診斷,治癒率可達80%, 但40%的個案難以在此階段發現。一旦腫瘤大於 2 公分,治癒率降至不到 20%。台大醫院結 合 AI 大數據技術,開發世界首創的 AI 胰臟癌輔助偵測系統,可辨認小於 1 公分的腫瘤,約 1分鐘完成判讀,正確率超過 90%。台大醫院將在 8 月 3 日上午 11 點與 8 月 4 日下午 3 點在展 場舉辦與癌症預防有關的講座。 AI 技術助力,提升帕金森氏症和失智症早期診斷率 據估計,65歲以上人口中約 15%受到帕金森氏症影響,但早期發展緩慢,影像變化微 小且缺乏明顯病灶,使早期診斷準確率僅53%,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者更降至 26%。長庚醫 院利用AI技術分析磁共振影像,診斷準確率達 90%,大幅降低誤診率。長庚醫院將於 8 月 3 日下午 2 點 30 分在展場舉辦「AI 智能診斷,精準守護腦健康」講座。 台灣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約 7.99%的 65 歲以上老人受失智症影響,患者總數超過 35 萬 人。失智症一旦出現明顯症狀,通常已進入不可逆階段。臺北醫學大學研究發現,通過步態、 語調、眼動等細微行為指標,結合頸動脈超音波與腦部造影 AI 分析,可精準檢測極早期失智 症,達到預防或逆轉的效果。雙和醫院失智症中心致力於預防極早期失智症的研究,除藥物 治療外,還提升病患日常生活的獨立性和生活品質。 失智症患者家屬經常找不到相關衛教資源,面臨資訊不足和照護壓力。亞東醫院與遠 傳電信合作,開發失智 Open AI 人工智慧站,提供即時問答,協助解答長照相關諮詢需求, 宛如 24 小時待命的隨身失智症照護幫手,有需求的民眾可至展場體驗。 中老年憂鬱症讓失智風險大增!iTBS 療法可改善大腦活性 憂鬱症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健康議題,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 2030 年,憂鬱症將成為導致人 類失能的首要疾病。對中老年人來說,憂鬱症不僅影響認知功能,降低生活品質,增加自殺 風險和過度用藥,還是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重要危險因子。除了藥物治療,近年來興起的腦刺 激療法通過刺激和活化相關腦區,有效緩解憂鬱症狀。臺北榮總精神醫學部首次發現「間歇 性叢集型陣發刺激 (iTBS)」對高齡憂鬱效果顯著,可大幅改善腦部活性。
根據衛福部公布之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癌症多年來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佔總死亡人數四分之一,每年約有超過5萬名國人因癌症死亡,癌症治療是台灣健康議題中極待解決的問題。今年,賴清德總統也喊出健康台灣願景,目標在2030年減少因癌症死亡人數三分之一,顯示政府對癌症早期篩檢、基因檢測與精準醫療的重視。而基因檢測在精準醫療中更扮演了關鍵角色,不僅能識別癌症患者的基因突變、估計治療效期,更能因應腫瘤新衍生的抗藥性,迅速更換治療,從而幫助醫師為患者制定精準的治療方案。隨著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正式納入健保,長年深耕並領導癌症基因檢測領域的行動基因(ACT Genomics Co. Ltd.),更協助將NGS檢測無縫整合到各家醫院的癌症治療計劃中,幫助更多癌症患者獲得更精準的治療,國家健康願景更邁進一步。 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納入健保,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醫療技術日新月異,標靶藥物治療癌症的效果優於傳統手術和化、放療,先進行基因檢測可找到患者可能的突變基因,更精準地使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然而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的項目數量不同,費用也有所差異,自費價格約1到10萬元不等,對癌友而言更是筆不小的負擔。所幸自今年5月1日起,NGS納入健保給付,將以檢測方法、基因位點多寡及病人需求等條件,採取健保定額給付、民眾自付差額方式,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預估每年將有約2萬多名癌友受惠。 行動基因引領基因檢測技術,目標今年賦能符合資格醫療院所助力精準醫療 行動基因作為NGS領域的領導者,其台北實驗室通過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及美國病理學會 ( The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 ) 認證,確保檢測的合規性和準確性。截至六月中旬,行動基因已與逾六成符合健保申請資格的醫療院所簽訂檢測服務合約,立項超過200項符合新法規的檢測服務,目標今年賦能符合資格的醫療院所,都能使用精準檢測服務。行動基因台灣總經理游麗玲表示,行動基因目前的研究方向與台灣次世代基因健保給付政策相吻合,除加強與學會、基金會等第三方單位合作,同時積極且持續參與國內機構主持之基因檢測計畫,期望將精準醫療深化並普及化。 結合AI科技,加速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發展 國際上已有許多利用NGS檢測衍生的生物大數據進行臨床應用,進一步發展創新癌症醫療產品。例如韓國藉此提供公共衛生研究有效的資料和樣本管理系統;日本則成立專門負責醫療研發的資助機構以支援基因研究和數據管理。行動基因技術長陳華鍵表示,行動基因近期將通過與研究機構合作,發展基因檢測結合機器學習的本土疾病風險評估模型,以協助疾病預防與診斷。陳華鍵進一步說明,由於NGS檢測在分析過程中產生大量數據,需要強大的大數據處理能力來發現和再分析疾病。行動基因將持續透過機器學習優化演算法,並導入LLM與Generative AI科技,提升基因檢測的準確性和效率。行動基因目前也在研發深化AI科技的應用,並參與國際研究計畫,如美國癌症研究之友主持的同源重組缺失之生物標記協調專案(HRD Harmonization Project)。 近期,行動基因更優化了其癌症基因檢測技術,不僅一次可檢測440個癌症相關基因、13個融合基因和350多種融合基因組合,涵蓋標靶、免疫、荷爾蒙和化學治療評估,檢測結果更於近日縮短至8個工作天,幫助醫療團隊更快擬定出最佳精準治療方案。行動基因研發團隊也持續觀察最新檢測形式,確保提供最具臨床價值的檢測。 陳華鍵表示,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納入健保是台灣精準醫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行動基因作為醫療單位臨床及研究的精準檢測夥伴,致力於技術創新,研發費用更達2023年營業支出的26%,以提供更完善的專業檢測數據。未來將持續與醫療機構緊密合作,輔助臨床判斷與治療策略,共同推動癌症治療和精準醫療的進步與普及,造福更多癌症患者。
台灣健保資源有限,癌友買不起自費新藥已成常態。為照顧癌友用藥及健康,總統賴清德力推「百億癌症新藥基金」政策,也讓各界關心財源從哪裡來、政策何時兌現?對此,衛福部預計以3年時間提列「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公務預算」。不過,前衛生署食藥局長康照洲等人認為新藥基金未一步到位,也不確定永續性,整體而言有點失望,與病友團體共同呼籲迅速法制化。
胡姓女大生近來體檢發現有甲狀腺結節,尋遍中部各大醫學中心,因所有甲狀腺結節的細針抽吸檢查,都無法確認是良性或惡性,讓家長非常緊張。經親友介紹至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一般外科巫奕儒主任門診,建議以「自然孔洞達文西甲狀腺手術」進行半側甲狀腺切除合併淋巴清除方式處理,結果確認是惡性乳突狀甲狀腺癌無淋巴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