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有益身心健康,更有助癌症病人降低復發風險,但要注意,運動不是「有動就好」!若對於運動時機、頻率及方式不夠了解,反而「有動不一定有效」。癌症希望基金會偕物理治療師、運動專家共同推出「癌後運動處方」,建議病友運動先從5大核心能力開始,才是有效鍛鍊。
運動有益身心健康,更有助癌症病人降低復發風險,但要注意,運動不是「有動就好」!若對於運動時機、頻率及方式不夠了解,反而「有動不一定有效」。癌症希望基金會偕物理治療師、運動專家共同推出「癌後運動處方」,建議病友運動先從5大核心能力開始,才是有效鍛鍊。
癌友除了手術、化療和放療,抗癌一定要運動!前美國運動醫學會前會長、賓州州立大學公共衛生科學系特聘教授凱瑟琳.施密茨(Kathryn Schmitz)於《動結癌症》一書中,根據最新科學證據,從癌症治療前、手術後、化療放療期間、重建時期、治療後,一直到癌後餘生,設計出癌友專屬的「動」結癌症計畫,幫助癌友對抗癌症。以下為原書摘文:
微塑膠污染與心臟病、生育問題和癌症有關,最近的研究也表明它們可能會降低精子數量。 大家紛紛開始關心如何避免微塑膠?《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教民眾從日常生活與廚房開始,減少微塑膠污染,需要注意以下5種產品,避免在無意間吃下過多的塑膠微粒,導致潛藏的健康風險。
57歲陳小姐,生活規律健康,卻在今年健檢的乳房攝影,發現雙側乳房微鈣化,轉診基隆長庚醫院做切片病理化驗,證實罹患乳腺管原位癌。由於病人希望治療的傷口小,且後續不要再接受輔助的放射線治療,醫療團隊運用達文西手術進行乳房全切除,並完成立即性乳房重建,術後病人恢復良好,也以正面樂觀的心態面對未來人生。
癌症的形成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在臨床期前,癌症有一個漫長的潛伏期。從正常細胞演變成癌細胞,異常增生、癌前病變,再到形成可見的癌症通過需要10~20年。癌症可以預防嗎?當然可以!《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三軍總醫院腎臟科兼任主治醫師洪永祥提醒,先檢視有沒有「10大致癌生活習慣」。
視力模糊、眼痛⋯竟是癌症轉移到眼睛!31歲的陳小姐過去沒有什麼疾病,某天發現左眼視力模糊,因而至眼科門診就診。經過詳細的檢查,發現在左眼脈絡膜下有腫瘤轉移,造成黃斑部積水,產生視力模糊與視野暗點的現象,轉介至腫瘤科之後,確診為「肺癌合併眼部脈絡膜轉移」(choroidal metastasis)⋯
日前,《山道猴子》作者推出新作品《媽媽得了癌症》,描述一位年輕人為照顧癌末母親,導致生活逐漸崩壞的過程,其寫實的劇情讓不少網友表示:「看哭了!」《優活健康網》特摘獨立策展人、照護過來人林承緯所撰此文,分享疾病後的自我調適,不要把生病的自我當作異常或失敗,而是從被改變後的自己中,發展出新的人生目標。
小心兒童和青少年,也會罹患甲狀腺癌!16歲少女小琪因上呼吸道感染,咳嗽併有痰,至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小兒科門診,經藥物治療後仍未完全改善,且因摸到頸部硬塊,遂轉診至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診治,在超音波與細針抽吸診斷後,意外發現是惡性的甲狀腺結節,於是再被轉診至一般外科,在醫師建議下,接受微創無痕行雙側甲狀腺併淋巴腺根除性切除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