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第九屆捐髮活動「首望相助 希望從頭開始」癌友留髮將愛傳遞

第九屆捐髮活動「首望相助 希望從頭開始」癌友留髮將愛傳遞#癌症

頭髮的力量,比你想像中更強大!一束30公分長的頭髮,能在生命裡起什麼作用? 有人說,頭髮是人類身體上最無用的組織,但在癌友身上,無法控制的掉髮、脫髮、往往是影響心情的最大因素。每年台灣有將近10萬人因癌症治療而掉髮,除了承受病痛帶來的身體不適,外貌的巨變,更讓癌友沮喪不安,畏懼面對世界,甚至可能放棄治療! 一絲一縷無比珍貴 透過髮絲傳遞愛與能量! 癌症希望基金會募髮行動邁入第21年,已募集到226,185束每束30公分長的髮束,堆疊起來已有近117座101的高度。 除了募髮,我們也積極募集假髮製作經費,每年產出千頂假髮,幫助超過上萬名癌友重拾自信與笑容面對抗癌路上的挑戰! 2023【首望相助,希望從頭開始】捐髮活動,串聯北中高近二百位捐髮者的愛心,於七月份陸續登場。首站7/1高雄場,7/8台中場,共已有90位捐髮者捐出髮束,現場亦共募得善款10萬逾元,可製成33頂假髮。本次台北場報名踴躍,有90位捐髮者報名,年齡從4歲到59歲,報名者中不乏青少年也有30位捐髮者已經參與2次以上的捐髮活動,更有三位癌友也參與捐髮。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邱秀渝說: 「癌症希望基金會自2002年起啟動募髮行動,號召社會大眾捐髮及假髮製作經費,透過眾人的參與,創造出巨大的影響力!為了捐出健康的頭髮,捐髮者忍受炎熱天氣,堅持不染不燙,甚至承受他人的質疑或眼光,只為了一個信念,體會施比受更有福的悸動!」 由愛堆起 給予癌友信心與力量 第一次參與【首望相助】捐髮活動的台灣第一三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林美智雄先生 (Mr. Michio Hayashi)說:「我相信捐髮活動將對癌友產生積極的影響,帶給他們勇氣和自信,幫助他們勇敢面對治療並戰勝疾病。各位的參與和支持將為癌友帶來無限的力量和希望。」 而假髮的製成,除了民眾的愛心髮束之外,更需要經費幫助假髮完成。長期支持【首望相助】的公益夥伴安致勤資公益信託社會福利基金、AROMASE艾瑪絲洗髮精今年仍持續與基金會攜手促成這項美事。活動現場除了捐髮之外,也安排寓教於樂的生命教育活動,讓捐髮者有機會體驗因疾病噵致的容貌改變,以及假髮製作過程解析,進而感受捐髮對癌友的實際助益。   《捐髮故事分享》 曾受助於人 如今也成為助人者!癌友留髮將愛傳遞 娟華在2018年確診肺癌第一期,這生命中的重大衝擊,在心理上一直有解不開的結。 後來娟華參與了癌症希望基金會希望小站的課程及情緒支持團體,慢慢療癒自己的內心,也很肯定癌症希望基金會對癌友的服務與關懷。曾捐過頭髮的娟華在經歷癌症洗禮過後,更能感受深受癌友的需要,當年無助的時候受到幫助,現在也希望能夠幫助更多人,這次由女兒陪同參與捐出髮束。 曾是癌友的小女孩 身體力行想幫助更多相同經歷的人 出生才一年多的靖旆,就被診斷確診白血病,經過三年多的治療,目前已康復。雖然當年靖旆在治療期間還懵懂無知,不知道癌症到底是什麼? 治療後會帶來什麼影響? 但是媽媽常跟她提到,有些癌症病人治療時會經歷掉頭髮,會很傷心難過,於是靖旆決定捐出自己的長髮,幫其他的癌友們加油打氣,這也是靖旆的第二次捐髮! 帥氣桌球隊男孩 從小陪母參與捐髮 這次也來共襄盛舉 小學六年級的君樺,是學校桌球隊一員。母親三度參與基金會的捐髮活動,每次君樺都有陪同,耳濡目染之下,也在心中萌發蓄髮捐出頭髮的念頭,5年的蓄髮過程中,長髮的悶熱讓他每次練打桌球時往往滿身大汗,也承受了一些眼光和好奇或被誤會成是女生,但君樺都坦然接受,也告訴別人他要留髮捐髮的動機,實踐了運動員「堅持到底」的精神! 同理癌母的感受 少女用實際行動幫助癌友 皓晴的媽媽是乳癌病友,在治療過程中經歷過掉髮的失落與沮喪,因此非常深刻的感受到沒有頭髮帶給癌友的焦慮與不安。媽媽的經歷皓晴看在眼裡,也想為癌友做些什麼,在媽媽的鼓勵下,原本都是短髮的她,也開始留髮要捐髮幫助跟媽媽一樣經歷的病人,帶給他們自信與希望! 這是一個關於頭髮力量的故事 每一個人都能參與! 癌症希望基金會盼《假髮租借服務》助病友重拾美麗與自信 完成假髮並不容易,除了健康的髮束,每頂更需要3500元製作費!「首望相助」的精神,就是希望大眾同理癌友需求,集眾人力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從「頭」開始幫助癌友走過治療的艱辛。為鼓勵更多癌友積極治療,並持續推展「癌友假髮租借服務」,盼社會各界除了捐髮,更能挹注假髮製作經費,讓更多因治療而掉髮的癌友能使用,與癌奮戰的同時也能美麗與自信!

消化道癌最怕營養不良!醫:恐提高併發症風險,「腸外營養」補充很關鍵

消化道癌最怕營養不良!醫:恐提高併發症風險,「腸外營養」補充很關鍵#癌症

(圖說/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科主任徐潤德醫師提醒,消化道癌症病患術前若有體重減輕或過輕的問題,應提早進行營養補充。) 癌症病人在接受手術與後續治療最擔心營養不良問題,研究指出,癌症病患若有體重減輕或過輕以及肌肉萎縮(蛋白質營養失調)等情形,有較高的罹病率與死亡率。醫師提醒,特別是消化道癌症病患,術前就應評估是否有體重減輕或過輕的情形,提早進行腸外營養補充,這樣不僅有利於手術進行,術後的恢復也會較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科主任徐潤德醫師表示,消化道癌症當中以胰臟癌(腺癌)來說,早期幾乎無症狀難以察覺,發現時通常都已是晚期,能接受開刀切除的比例大約只有2成,整體5年存活率也只有10%,因此胰臟癌也有「癌王」之稱。至於胃癌(腺癌)更是無聲殺手,台灣1年約有3,500名新增案例,但由於初期胃癌大多沒有症狀,當症狀出現時又常被誤以為是胃食道逆流或胃炎,被民眾忽略是罹癌的前兆,此時如果沒有即時就醫,再被診斷時,有超過6成都是晚期,無法以手術方式做根治性切除。胃癌隨著年紀越大罹患率越高,通常手術後的5年存活率在第一期可以超過90%,第二期、第三期分別降至65%、35%,第四期就僅有5%的病患能存活超過5年。 術前可進行補充「周邊靜脈營養」 徐潤德說明,能夠接受手術切除的病患,以胃癌來說,75%病患必須切除三分之二的胃,胰臟頭部的癌症要切除的器官又更多、手術更複雜與困難,這些都影響患者術後的食物吸收與消化功能,加上術後不少病人常有噁心、嘔吐、疼痛等副作用,這又會讓患者更加食慾不振而有進食困難的情況。 對癌症患者而言,營養不良不僅會影響免疫力,更關係到傷口恢復進度,這會讓手術後產生較高併發症的機率,同時也會增加化療的副作用與延誤化療的時程,而透過腸外營養補充則是讓患者獲得足夠的營養支持,進而減少手術的併發症與提高後續化療效果的作法。 以胰臟癌或胃癌來說,患者大多為70歲以上的年長者,來門診求醫時就可能存在有肌少症的問題。因此,術前評估患者是否有營養不良的狀況就格外重要,如果病患的BMI小於20.5 kg/m2、近3個月有體重減輕(5%以上)或過去一周有進食減少的情形(正常的50-75%),患有嚴重的疾病,加上抽血數值白蛋白低於3.0 g/dL等,這時就會建議病患先進行腸外營養補充,等狀態恢復到較佳時再安排開刀處理。 腸外營養補充可透過靜脈方式供給,如果是全靜脈營養是將包含身體每日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素藉由頸部或鎖骨下的大型靜脈直接輸注到病患體內。如果是短期營養支持,通常會建議以「周邊靜脈營養」補充即可,即透過在手肘以下的手臂、腕部或踝部的靜脈注射提供身體所需的部分的營養素。 要注意的是,靜脈營養主要為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成分,全靜脈營養由於濃度高,需要藉由大型靜脈給予,有可能產生高血糖症與注射導管感染的併發症,周邊靜脈營養則是等張滲透壓的營養配方,這樣能減少因滲透壓差造成血管發炎或血管刺激造成的靜脈炎風險。 縮短術後恢復期從5天至7天 徐潤德門診有一名70歲胰臟癌第三期的老先生,初步的影像學評估腫瘤已經侵犯到腹腔大動脈而無法手術進行,後來先經過3個月的化療,再次評估發現腫瘤縮小相當多,癌症指數也回到正常的參考值,於是建議病患接受開刀。手術進行很順利,在考量手術後腸道與膽管、胰管與胃的吻合口癒合時間至少需要5天,加上老先生術前的BMI 只有19.3 kg/m2,於是術後第二天便以周邊靜脈營養進行營養補充,老先生因為有了即時營養的補給,術後恢復期也比預期更縮短了7天。 臨床上發現消化道癌症患者,約半數的BMI數值都低於正常值,徐潤德提醒,原先就有營養不良的患者,除了術前可進行周邊靜脈營養補充,也可在術後持續補充至病患能從口或腸道進食到正常每日所需的營養素,這樣不但可以讓病患體力恢復更快與更好,如果需要接受後續的輔助性化療,也提供了病患較好的身體狀況去接受治療;此外,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一定要先恢復全身的營養狀態,才能順利地經口進食或腸道的營養補充,進而帶動術後整體更好的免疫力恢復。 (圖說/林口長庚一般外科 徐潤德醫師)

HPV感染風險男性竟比女性高?醫揭真相:因缺少「1關鍵」可助預防

HPV感染風險男性竟比女性高?醫揭真相:因缺少「1關鍵」可助預防#癌症

不分男女每個人一生中感染HPV的機率高達8成,HPV有高度傳染性,主要透過性行為傳播,子宮頸癌、口腔癌、菜花等疾病,都跟長期反覆感染HPV有重大相關;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指出,HPV最常因接觸到皮膚、黏膜而感染,且所導致的疾病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呼籲不管男女,皆應及早接種HPV疫苗預防。

再生醫療法鬆綁 癌症治療新篇章!掌握細胞治療最新趨勢

再生醫療法鬆綁 癌症治療新篇章!掌握細胞治療最新趨勢#癌症

癌症已連續41年高居死亡之首,每年奪走超過5萬條人命,如何更精準、有效且具最低治療副作用的方式治療癌症,醫學界向來對細胞免疫治療付予厚望。路迦生醫股份有限公司自2015年引進Lulym-T  細胞療法至今。隨著今年再生醫療法法規將鬆綁,放寬細胞治療執行條件,開放未通過二期癌症免疫細胞臨床試驗的廠商執行治療,整體細胞治療案例數量更增長至2倍。再生醫學產業邁入更快速發展的同時,如何提供癌友安全且有保障的治療,將是重大關鍵。 路迦生醫獨家技轉日本Lulym-T治療技術 應用涵蓋16種癌別 不只在日韓美 更聯手13家台灣醫療院所進行臨床試驗 細胞治療為透過培養自體免疫細胞,來壯大癌症患者對抗癌細胞的能力,而依照所培養的免疫細胞的種類不同,對抗癌症的表現也不同。唐稚超董事長表示,路迦生醫獨家與日本LYMPHOTEC公司技術移轉,以記憶型T細胞為主要作用細胞的CIK細胞治療技術Lulym-T,此技術在日韓已有日本Lymphotec及韓國GCC公司累積超過萬例使用經驗,更通過日本三期及韓國四期肝癌臨床試驗,,對比手術治療,具有優秀臨床表現;因此於2015年技術移轉回台灣,期望能帶動台灣再生醫學產業發展,更能提供癌友更多治療選擇。記憶型T細胞因具有持久且專一的特性,加上壽命相較其他T細胞更長,使其能在體內維持較長的效果,目前此細胞治療應用已涵蓋16種癌別,全台共有6家醫療院已獲衛福部核可,可執行相關治療。 今年再生醫療法法規鬆綁,放寬細胞治療執行條件,使更多細胞治療廠商投入市場,唐稚超董事長表示,路迦生醫仍以嚴謹的態度提供病患安全且具保障的細胞治療,對於細胞治療臨床試驗、製程環境都毫不馬虎。除了細胞製備環境符合國際級標準外,細胞產品核心實驗室更於2021年取得細胞製造及細胞製備場所GTP(Good Tissue Practice)認證外,Lulym-T細胞治療在日韓亮眼的試驗結果更刊登於世界權威期刊世界權威期刊《Lancet》,亦獲得美國FDA肝癌孤兒藥資格,目標能成為台灣最高規格的細胞治療。為取得更多臨床實證,路迦生醫在台已陸續展開重大臨床試驗,除聯手13家醫療院所進行大型二期肝癌臨床試驗外,更與台北榮民總醫院合作進行頭頸癌一、二期臨床試驗,可謂最嚴謹的細胞治療。   板橋中興醫院:院內案例 8成以上患者治療反應佳,更有3成完全緩解 自2000年至今,記憶型T細胞治療已被發表多篇臨床研究,板橋中興醫院醫療部主任馮德誠表示,以肺癌為例,根據2008年國際研究發現,非小細胞肺癌使用細胞治療合併化學治療,疾病控制率可高達近9成,且相較單用化療者也有助整體存活期約增4成、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增4成。 板橋中興醫院是新北市首家獲准「特管法」的地區醫院,自2022年8月起收案至今,已累積相當多治療經驗。馮德誠主任也分享印象最深刻的案例,為一名59歲的婦人,過去曾有大腸癌病史,透過手術治療後又發現復發轉移至肺部。在接受2次電燒手術及化療後,卻仍有腫瘤殘留。最後,在與醫師討論下,決定自費嘗試免疫細胞治療,經過7個月細胞治療後,殘留腫瘤消失。對此,馮德誠表示,觀察板橋中興醫院所執行的細胞治療案例,高達8成以上患者對治療反應佳,其中更有3成患者達完全緩解,對於以記憶型T細胞為主要作用的細胞治療未來表現充滿期待。   6旬翁肺癌復發多次 癌症免疫細胞治療合併標靶找到新希望!醫提醒:臨床試驗、細胞製程環境、選擇大型院所為安全三大關鍵 亞東紀念醫院自今年2月獲衛福部正式核可執行CIK細胞治療,共可執行9種癌別,包含第四期腦癌、第一至三期或四期的非小細胞肺癌、乳癌、肝癌、大腸直腸癌、胃癌、腎臟癌、卵巢癌與頭頸部鱗狀細胞癌。亞東紀念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細胞治療中心張晟瑜醫師表示,CIK細胞治療在臨床上,除了單用外,也可搭配患者舊有治療合併使用,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等,如何銜接與搭配既有的癌症治療,需經過臨床腫瘤醫師嚴謹的規劃,而目前僅開放一至三期標準治療無效以及第四期實體癌癌症患者自費嘗試使用。 張晟瑜也分享,過去曾收治一名復發性的非小細胞肺癌的六旬老翁,一開始該患者是使用標靶治療,雖然一開始治療時腫瘤有控制,但長期使用標靶後卻出現抗藥性,癌症又再次復發,在與張醫師討論評估後,自費嘗試以記憶型T細胞為主要作用的CIK細胞治療合併標靶治療,至今已穩定控制癌症一年,且未有復發的情形。 因著再生醫療法規鬆綁,越來越多細胞治療供應商快速進入市場,在選擇細胞治療管道時,也將成癌症患者的重要課題。張晟瑜醫師建議,民眾在挑選合適的癌症免疫細胞治療時,應掌握三大守則: 守則一、確認是否具備國際或國內大型臨床試驗資料 守則二、細胞製備環境是否具國際GTP級實驗室認證 守則三、治療應選擇具衛福部核可院所執行,選擇衛福部核可院所之細胞治療更安心。(由左至右)路迦生醫劉炳中醫療長、板橋中興醫院馮德誠主任、路迦生醫唐稚超董事長、亞東紀念醫院張晟瑜醫師。

患乳癌突個性大轉變!朱芯儀罹癌後才懂:生病,讓我成為更好版本的我

患乳癌突個性大轉變!朱芯儀罹癌後才懂:生病,讓我成為更好版本的我#癌症

台灣女演員朱芯儀,憑藉《犀利人妻》獲得金鐘獎戲劇節目女配角獎,怎料卻在2021年被斷罹患「乳癌」第2到3期,且癌細胞已轉移到淋巴;但即便如此,她仍舊勇敢面對。朱芯儀於《保留那個快樂的自己》一書中,分享她罹癌的心路歷程,給每位女孩、每位媽媽、每位遇到困境的人的無私鼓勵。以下為原書摘文:

她恐慌發作,竟在鬧區「穿內衣褲」奔跑⋯勇敢人師自揭罹癌崩潰歷程

她恐慌發作,竟在鬧區「穿內衣褲」奔跑⋯勇敢人師自揭罹癌崩潰歷程#癌症

一位女老師於35歲確診罹患大腸癌第四期,醫生宣判無法治癒,活過5年的機率僅有8%。對許多人來說,這是邁向終點的倒數計時,她的人生卻因此開始不平凡。黛博拉.詹姆斯(Deborah James)於《閉上眼之前,為自己按個讚》一書中,分享她的抗癌經歷,幫助讀者從更寬闊的角度看待原本的煩惱。以下為原書摘文:

不明發燒、盜汗、體重減輕⋯台大醫揭這種「慢性白血病」好發60多歲

不明發燒、盜汗、體重減輕⋯台大醫揭這種「慢性白血病」好發60多歲#癌症

63歲婦人10年前發現罹患白血病中的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歷經多年化學治療,承受身體上的不適,後來仍然不幸復發,更轉為高惡性度血癌,最後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終獲根治。醫師指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60多歲長者,對化療反應不佳且預後難治,所幸目前新型口服標靶藥物,自今年7月起納入健保給付,副作用低且大幅提升無惡化存活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