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

痛風吃藥降尿酸反而更痛?醫師揭密

痛風吃藥降尿酸反而更痛?醫師揭密#痛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痛風發作時,連風吹到都會痛到不行!有人吃藥降尿酸,結果關節反而更痛!可能是因為血尿酸濃度急速變化時,引發急性痛風關節炎。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臺北醫學大學風濕免疫科林子閔醫師教大家痛風該怎麼辦。痛風除疼痛難耐 可能出現心臟病、動脈硬化等併發症痛風主要是尿酸鈉鹽沉積在關節腔內,造成關節腫脹和變形,好發於下肢關節,常見部位是腳大拇指的第一個關節,足背、踝、膝、腕、肘、手指間等關節也可能會發生。當痛風發作時,關節處局部會發生紅腫熱痛的現象,常合併關節活動範圍受限,無法走路、無法穿鞋,除了反覆疼痛難耐外,可能出現腎臟病、心臟病、動脈硬化,高血壓、腦中風和腎結石等併發症。根據統計,我國的痛風盛行率約為6.24%,男女比例約為3:1,以往易發於中老年男性,但近年來4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越來越多,主要是和飲食西化、營養過剩使得肥胖人口增加有關,而許多年輕患者都有家族史,值得關注。血尿酸濃度急速升降 恐引發急性痛風關節炎食藥署提醒,許多患者誤以為痛風發作時,只要吃藥控制就好了,卻忽略平常血液尿酸值的控制。對此,林子閔醫師說明,在急性期痛風發作時,主要使用的三種消炎止痛藥物包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秋水仙素、類固醇,醫師會視患者是否合併其他內、外科疾病而定。在降尿酸藥物方面,當急性期時,若原來沒有使用的患者,就不要服用,如果本來就已使用,則可繼續用藥,且不宜增減劑量;以防血尿酸濃度急速變化升降時,可能引發急性痛風關節炎。食藥署叮嚀,痛風雖然不能根治,但在不發作間歇期,選擇合適的降尿酸藥物,即可控制血液尿酸值。目前我國常用的降尿酸藥物有Allopurinol、Febuxostat、Benzbromarone,醫師會視患者狀況開立處方。林子閔醫師指出,曾痛風發作而無痛風石的患者,建議血液尿酸值控制應小於6mg/dL;有痛風石的患者,建議血液尿酸值控制在5mg/dL以下。此外,痛風患者要盡量避免酒、肉湯(如雞湯、排骨湯、牛肉麵的湯、火鍋肉湯)等食物,至於有殼的海鮮(如蝦、蟹、蚌殼、牡蠣、扇貝)、內臟類食物、豆類、香菇等食物,建議適量攝取即可。

關節疼錯認痛風 竟是免疫系統出問題

關節疼錯認痛風 竟是免疫系統出問題#痛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0歲的小玲(化名)近期膝蓋不舒服,至附近診所就醫後初步判斷是痛風,用藥後仍未舒緩,疼痛也從單腳變成雙腳,不久後甚至連腳踝也出現不適。逼不得已只好至大醫院骨科檢查,看診時經護理師提醒,才了解到有多個關節疼痛狀況,應先至風濕免疫科檢查是否為自體免疫性關節炎。正德醫院風濕免疫科林剛民醫師指出,後來進一步檢查才知小玲罹患僵直性脊椎炎,不只雙膝、腳踝不適,還有忍受已久的下背痛,「可惜的是,她確診後自認年輕不該長期服藥而自行中斷治療。」下次再見到小玲時,她卻是因出現虹彩炎而從眼科轉診過來,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而出現其他關節外的併發症。自體免疫性關節炎延誤治療,影響日常生活甚鉅林剛民醫師分析,臨床上常見的自體免疫性關節炎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與乾癬性關節炎,三者都會造成患者關節疼痛,明顯症狀為關節的紅、腫、熱、痛或早上起床時關節僵硬超過半小時、下背痛等。延遲就醫恐導致不可逆的關節變形,其中以類風濕性關節炎破壞力最強烈,據統計約8成的患者未及早治療,兩年內即出現關節不可逆破壞。「類風濕性關節炎被侵襲的關節以對稱性多發關節炎為主,大多侵犯手部與其他小關節處;僵直性關節炎則以侵犯脊椎、髖關節、股關節及踝關節等大關節處為主;乾癬性關節炎通常會伴隨皮膚乾癬症狀。」林剛民醫師表示,患有自體免疫性關節炎的患者,罹患虹彩炎、乾癬、發炎性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三高、憂鬱症等共病的機率高於一般人。其中又以虹彩炎最為常見,「雖然這些共病發生機率不高,但若未及早抑制發炎,受影響的不只關節不可逆的變形,日後連行動與日常生活皆可能出現問題。」林剛民醫師提到,無論哪類型的自體免疫性關節炎,皆屬全身性發炎疾病,可能與基因有關,但誘發因子不盡相同。一般認為除了僵直性關節炎較可能屬於遺傳疾病,且因某次外傷或後天因素而促使發病之外,類風濕性關節炎與乾癬性關節炎則都與免疫系統受後天環境改變或破壞有關,如腸胃道問題、抽菸、肥胖等。多處關節疼痛,應高度警覺恐為自體免疫性關節炎林剛民醫師說,自體免疫性關節炎與退化性關節炎不同處在於,免疫性關節炎發炎狀況呈現漸進式加重,最快半年至一年就會出現,且疼痛感強烈。典型症狀為休息沒有動時反而疼痛,稍加活動即獲改善。另外,免疫性關節炎的關節痛點皆為多點發作,僵直性關節炎與乾癬性關節炎大約會出現3至5個疼痛點;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疼痛點則會超過5個以上。林剛民醫師呼籲,民眾應積極認識自體免疫性關節炎,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才可避免日後惡化加劇。此外,若能早期穩定用藥,使用的藥物也可能較少。目前已有數款生物製劑獲健保給付,除有效控制發炎狀況,保護全身關節,亦可預防相關共病,提升日常生活品質。林剛民醫師提醒,自體免疫性關節炎屬全身性疾病,建議培養均衡飲食習慣,避免吸菸、飲酒過量或頻繁熬夜;適當的運動有助關節伸展,預防黏連情況發生。最重要的是積極配合醫師進行治療,不可聽信偏方或恣意進補。

常應酬釀痛風發作 亂吃止痛藥恐洗腎

常應酬釀痛風發作 亂吃止痛藥恐洗腎#痛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50歲陳先生患有高血壓和痛風,事業有成的他,無奈長期應酬頻繁,沒有定期追蹤,僅痛風發作時服用止痛藥,直到近期痛風頻繁,被告知腎功能退化,恐走上洗腎一途,陳先生才配合醫囑治療,調整飲食習慣,所幸各項指數已控制良好,腎功能也無繼續惡化跡象。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李其育表示,陳先生患有高血壓和痛風,雖然近年來有做年度健康檢查,知道自身血液尿酸偏高(9-10mg/dl)合併腎功能下降,但因從商應酬繁忙,鮮少定期至就醫追蹤。 定期回診檢查 酒類高鹽食物應忌口此外,陳先生每逢與朋友聚餐,都會喝得酣暢淋漓,米酒配辣炒土豆小魚乾更是常備點心,長期下來,啤酒肚讓他成為「富爸爸」,他也因尿酸高合併痛風症狀,三不五時便至藥局購買止痛藥緩解症狀;近期他因痛風發作頻繁,就醫經醫師詳細詢問病史、抽血檢查,赫然發現他腎功能大幅衰竭(腎絲球過濾率eGFR 59 ml/min/1.73 m2),若持續惡化,恐怕短期內就會步上洗腎之路。 李其育醫師提出警告,就陳先生而言,造成腎衰竭的危險因子包括未控制好高血壓、肥胖、高血脂、高尿酸併痛風、頻繁使用止痛藥、喝酒、喜好高鹽、高磷食物等,若不改善生活習慣與飲食,並定期門診抽血檢查和治療,日後腎功能恐會持續惡化衰竭,有極高機率需要洗腎。 陳先生從此努力配合醫師建議與治療,也不再隨便服用止痛藥,後續每三個月回門診追蹤,發現血壓、血脂、尿酸皆控制良好,痛風發作次數明顯減少,腎功能也不再惡化。 李其育醫師強調,現代人生活忙碌、有繁多交際應酬,常會忽略身心健康,導致肥胖人口持續增加,出現許多「小腹婆」、「富爸爸」等腎臟病潛在患者,尤其中廣型肥胖的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比例也相對較高,推測應是內臟脂肪分泌的發炎因子增加,造成發炎、體內自由基與氧化壓力增加、異常的腎激素系統分泌造成高血壓腎病變。 慢性腎臟病患者飲食 應掌握一青二白患者除了要控制高尿酸的問題,飲食方面,必須先戒酒,並減少紅肉、內臟、海鮮類食物的攝取,例如餐敘免不了的下酒菜小魚乾,其內臟亦含大量膽固醇,故慢性腎臟病患者除了應好好檢視日常飲食,也要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止痛藥,才能預防腎功能惡化。 李其育醫師提醒,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飲食應把握「一青二白」,一青即多吃青菜,二白是指控制澱粉類和蛋白質攝取,並減鹽、控磷,才能活出「腎利人生」。

痛風可生酮飲食嗎?免疫科醫師這樣說

痛風可生酮飲食嗎?免疫科醫師這樣說#痛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目前生酮飲食正夯,有些人為了健康,有些人為了減重,而有些人則是亂跟風,因此導致身體變得更糟糕。國軍桃園總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沈明忠表示,生酮飲食在以前主要就是用來控制兒童頑固性癲癇的發作,而且效果非常良好。這種飲食的方式是攝取極少量碳水化合物、適量蛋白質及大量脂肪,身體會從燃燒醣分轉換為燃燒脂肪形成酮體,作為主要能量來源,目前有很多文獻報導生酮飲食對於慢性疾病的控制是有幫助的。身體發炎的原因根據文獻報導NLRP3發炎體和很多風濕疾病有關,其中包含了痛風。痛風形成的因素,除了因為先天基因異常導致尿酸無法順利排出,大部分發生急性痛風都與不正當生活作息和不恰當的飲食有關。其產生發炎反應的原因,乃是尿酸鈉鹽(MSU)晶體沉積在關節內,而體內一種稱為NALP3發炎體能識別這些細胞所釋放出的尿酸晶體,使得NALP3 發炎體活化,進而誘導發炎性細胞激素IL-1β 的成熟和分泌,引起發炎反應。這說明NALP3發炎體在尿酸晶體誘發痛風關節炎發作過程中扮演著重要作用。痛風的治療急性痛風患者,臨床上主要以非類固醇止痛藥、秋水仙素和類固醇來止痛消炎。而患者的血液尿酸值,必須控制在6以下,若有痛風石,則治療目標為5以下。常用藥物有降低尿酸合成的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s (Allopurinol, Febuxostat)和促進尿酸排出的uricosurics (Probenecid, Benzbromarone)。生酮飲食對痛風控制是有幫助的在飲食方面除避免含高普林的食物,以避免促成高尿酸的產生。生酮飲食的原理為只攝取少量的碳水化合物,肝臟便會將脂肪轉換為脂肪酸和酮體。酮體主要分成三種,其中血酮β-hydroxybutyrate (BHB),近來有研究報導BHB可藉由降低NLRP3發炎體的活性來緩解發炎性疾病,如急性痛風發作。因此生酮飲食對於痛風的控制是有幫助的,然而BHB的濃度高低與NLRP3發炎體的活性,兩者的相關性則有待更多的文獻來佐證。學理上而言,執行生酮飲食對於很多發炎性疾病是有幫助的。然而,最忌諱的是以為不吃飯不吃麵,就大口吃肉隨便喝油,如此反而會導致很多慢性發炎疾病惡化。目前許多慢性發炎疾病患者,大部份的醫師和營養師仍是建議以均衡飲食法為主。所以若有想嘗試生酮飲食者,必須和自己的臨床醫師及營養師溝通討論,以避免發生營養失衡和其它副作用。

啤酒含糖飲料不離手 小心引痛風上身

啤酒含糖飲料不離手 小心引痛風上身#痛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本身有痛風病史的56歲許先生,一連參加多場中秋節烤肉活動,雖然對海鮮、內臟等高嘌呤食物保持禁口,但以為喝含糖果汁、啤酒,可以補充纖維素兼降低痛風風險,不料中秋節過後,痛風還是發作,就診後經醫師解說才恍然大悟:「原來含糖飲料與啤酒會延緩尿酸代謝,根本就是痛風製造機」!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過敏風濕免疫科主任蔡肇基表示,中秋節過後,因痛風而就診的人次多兩成,這群患者普遍具備「應減少吃高嘌呤食物」的觀念,烤肉期間也盡量避免吃海鮮、紅肉或喝含肉汁或大骨熬成的湯,但因烤肉環境悶熱,不免狂喝啤酒、柳橙汁、珍奶等飲品解渴解膩,無形中種下痛風發作的因子。含糖飲料中的果糖 增加高尿酸血症的風險 進而造成痛風蔡肇基指出,許多罹患痛風的民眾,誤以為是吃進太多含高嘌呤的食物造成,但其實高嘌呤食物並非痛風的決定因子,反而是含糖飲料如可樂、果汁以及啤酒等低普林飲料,才是引發痛風的關鍵因素,因為含糖飲料中的果糖,會加速嘌呤合成,使尿酸不易排出,增加高尿酸血症的風險,進而造成痛風。啤酒堪稱是痛風製造機此外,在酒類方面,相較於紅酒、白酒、威士忌等酒類,啤酒也是引起痛風的主因,因製造啤酒過程產生的啤酒花,包含許多嘌呤,並使體內產生許多乳酸,而乳酸與尿酸皆為需要排出體外的物質,而乳酸通常較尿酸強勢,當尿酸排出的量降低,便會引發痛風,有研究也顯示,每天喝2至3瓶啤酒的實驗者,痛風機率會比不喝酒的人上升2.5倍,堪稱是痛風製造機。一旦痛風發生愈久,又沒有長期降尿酸治療,除了會造成關節紅腫熱痛外,產生痛風石的機會也愈高,蔡肇基強調,痛風石會誘發免疫反應,侵蝕破壞骨頭跟關節,嚴重時甚至整個關節會像骨折一樣斷裂掉,即使選擇手術,傷口仍會經常潰爛,導致細菌感染,需長期服用抗生素對腎功能有負面影響。痛風患者應避免食用的食物: 高普林食物 酒精 含糖飲料 精緻食物 油炸、高油脂食物 乾香菇 紫菜預防痛風的重要關鍵,包含控制體重、控制蛋白質攝取量、多喝水、避免飲酒、少喝含糖飲料、少吃油炸食物、多食用抗氧化食物。蔡肇基提醒,痛風為可以控制的疾病,患者必須找出痛風發病的危險因子,並定期追蹤、治療,建議飲品選擇以白開水、無糖茶、檸檬汁、酸梅汁等為主,並紓解工作壓力,生活中盡量避免久坐不動,都能有效預防痛風發作。

薏仁食療利濕除痹 竟還可減緩痛風

薏仁食療利濕除痹 竟還可減緩痛風#痛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安南醫院中醫部內科主任林峻邦醫師表示,痛風好發於形體豐腴有痰濕之人,平日嗜酒、喜食肥甘之物,導致臟腑功能紊亂,升清降濁失調,造成痰濕滯阻於血脈之中,難以泄化,與血相結而為濁瘀,滯留於經脈,則骨節腫痛,甚則結節畸形。在治療上通常是消炎止痛,並要求病人絕不可喝酒及控制高普林飲食的攝入如海鮮、啤酒及動物內臟等以免再發,至今尚無根治之法。愛吃甜食及油膩食物 是致病之因 屬關節炎的一種痛風自古就是富貴病,古代醫學將痛風稱為「宮廷貴族病」,和飲食相關性很大,富貴人家自然是大魚大肉,暴飲暴食,恣食肥甘。屬於中醫「痹證」的範疇。中醫觀點認為過食甜味及油膩食物與酒是致病之因,並非單一飲酒造成,所以必須少吃甜食與油膩食物,如真得病則可用中藥及針灸治療。現代醫學認為痛風是人體內普林代謝發生紊亂,尿酸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以致造成高尿酸血症,屬於關節炎的一種。痛風起病急驟且多在清晨或午夜突然因足痛驚醒,病患常抱怨關節疼到連風吹過都會痛,關節甚至會形成小饅頭狀的突起,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以中醫藥改善痰濕體質 可預防痛風發作在中醫治療方面,以泄化濁瘀為大法,審證加減,待氣血調和、氣化正常、分清泌濁之功能恢復,濁瘀即可逐漸泄化,故血中尿酸亦可隨之下降,在急性期方藥可選用當歸捻痛湯,上中下通用痛風丸。若平日未發作時屬慢性期,此時就要調整身體的狀態,勿讓痰濕瘀濁停留在體內鬱而發熱,繼而引發急性發作。此時應以不同體質選用如桂枝芍藥知母湯、四妙散、身痛逐瘀湯、疏經活血湯等來清熱去濕通絡並疏其風,改善痰濕體質進而預防痛風發作,以上方藥須因個人體質而選用,切勿自行對號入座,應請中醫師辨別體質後方可應用為宜。以薏苡仁作為食療 有利濕除痹的作用林醫師表示,平日可以「薏苡仁」作為食療。薏苡仁俗稱六穀米,可食可藥,具有利濕除痹的作用,是中醫最常用的治痹之品。《神農本草經》中亦記載:「薏苡仁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濕痹。」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薏苡仁具有解熱、消炎、鎮痛、抗骨質疏鬆和提高身體免疫力的作用。因此久痹之人,可將薏苡仁與粳米、赤小豆、百合、大棗等煮粥常服。林峻邦醫師建議大家日常保養可以多喝水、尤其夏季須注意隨時補充水份以免血中尿酸的濃度升高,須嚴格限制吃高普林飲食並食用薏苡仁當作食療並配合運動及按摩痛點,以上事項對痛風患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大哉問:痛風仰賴普林控制即可?!

大哉問:痛風仰賴普林控制即可?!#痛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痛風」是指代謝性關節炎,主因是體內尿酸沉積在關節腔內,促使發炎反應而引起關節疼痛、變形或腫脹等不適症狀。全台痛風患者將近150萬人,男性比例高達85%,且有年輕化的趨勢。人體「尿酸」的來源主,包含80%來自體內胺基酸及核酸的代謝,以及20%由攝取含普林的飲食所產生。罹患高尿酸血症的定義為:成人每100毫升血液中的尿酸值達7毫克以上。尿酸過多的原因,包含原發性高尿酸血症與次發性高尿酸血症。1.)原發性高尿酸血症:攝取高普林食物、腎臟排泄尿酸受阻、遺傳體質等。2.)次發性高尿酸血症:服用藥物、過度飲酒、腎衰竭、肥胖、高血壓等。吃下過多高普林食物,造成尿酸代謝異常、腎臟排泄受阻,尿酸濃度過高而引發「高尿酸血症」。痛風患者應避免過量食用高普林(嘌呤)食物:包含酒精、含糖飲料、油炸食物、乾香菇、紫菜、精緻食物、動物內臟、肥肉、海鮮、納豆。另外,火鍋湯底與食材都含有高普林,吃火鍋不要喝湯底,且以蔬果、瘦肉為主。預防痛風的方式1.)控制體重2.)控制蛋白質攝取量3.)多喝水4.)勿過量飲酒5.)少喝含糖飲料6.)少油炸物7.)多食用抗氧化食物痛風症狀分三階段1.)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最明顯症狀為局部關節的紅腫熱痛,常發生於半夜,發生位置可能出現在腳大拇趾、手指、手肘、腳踝、膝蓋等關節處。2.)不發作間歇期:代表患者的發作期不穩定。3.)慢性痛風石關節炎:若長期尿酸控制不佳,患者的皮下及關節可能會因為尿酸結晶堆積,而產生痛風石結節,嚴重可能使關節變形或喪失活動能力。急性痛風發作的患者越早給予消炎止痛藥,止痛效果越好,同時可以使用冰敷減緩局部疼痛

嗜喝含糖飲料 當心3高靠近你

嗜喝含糖飲料 當心3高靠近你#痛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告之「國民飲食指標手冊」建議,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添加糖指在製造或製備食物時加入的糖或糖漿,不包括自然存在食物內的糖,如牛奶和水果,若以成人每日2000大卡算,添加糖所添加的熱量不得超過200大卡,大約是50公克的糖,只要喝1杯就超過攝取量上限!夏天是購買飲料的旺季,為此董氏基金會今年108年1~3月至大台北地區22個常見連鎖手搖杯品牌、55間販售店面,後續調查169款品項,發現1杯540ml紅豆珍珠鮮奶茶全糖為例,實際含糖量約40g、熱量約373大卡,但業者標示糖量卻僅有18g、熱量54大卡,與實際數值分別相差了2.2倍、6.9倍,消費者霧煞煞,不知自己到底吃了多少糖和熱量!董氏基金會再度呼籲,業者應完整如實標示飲料含糖量及熱量,讓消費者有選購手搖杯飲料判斷的依據,減少被誤導的風險。業者糖及熱量的標示與實測值 誤差很大!雖業者有標示糖量或熱量,但將實測值和標示值做比較,發現兩者之間的差距仍相當大,推測誤差可能來自於食材配料:因標示規定糖量和熱量的數值得不含食材配料,只要飲料含有果漿、冬瓜露、粉圓、紅豆、綠豆等便可不計其所帶來的糖量和熱量。而熱量的誤差更加驚人,因食材配料除了糖之外,還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所帶來的熱量,與只有糖所帶來的熱量相比,相差的倍數更大。含糖飲料喝了暢快 身體卻壞的快!攝取過多時,容易增加許多疾病罹患的風險,如免疫力低下、血糖不穩定、蛀牙、皮膚老化、長青春痘、肥胖,甚至容易造成血壓升高、痛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長遠來看也會提高骨折及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罹患的風險,亦會造成情緒波動大、專注力及學習力下降。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建議,國人每日飲食中,每日添加糖攝取應低於50公克。世界衛生組織更是進一步的建議,糖的攝取應降低至每日總熱量的5%以下,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若戒不了手搖杯飲料,建議可循序漸進的降低攝取頻率或份量、少加食材配料、或以無糖、低糖飲料取代,最重要的是每天喝足白開水,以避免造成身體負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