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

父母必知「睡眠儀式」 養出好睡寶寶

父母必知「睡眠儀式」 養出好睡寶寶#嬰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採訪報導)晚上就寢前,往往是親子雙方最疲倦的時段,一旦孩子仍然吵吵鬧鬧,不肯上床睡覺,容易造成爸媽精神緊繃焦慮,一氣之下恐怕也沒有好臉色,對孩子、家長雙方都是負擔。獨立就寢的能力需要從小養成,作息、活動力、就寢三件事環環相扣。小小孩床鋪不要太軟 以免蓋住口鼻育兒專家林芝鈴說明,要引導孩子入睡,首先可以營造好的氛圍,藉由「睡眠儀式」促進睡意。燈光調暗、窗簾拉上,用溫柔的語調提醒孩子睡覺。床鋪不要選擇太軟,以免蓋住口鼻、影響呼吸的風險,硬度介於比硬板床還軟、比軟墊還硬為佳。假使孩子需要抱著哄睡,擺動不要太大,緩而輕的拍打屁股。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講晚安故事哄睡,語調不要太戲劇化,以輕柔語調營造睡意。如果孩子經常半夜醒來,要當心是不是有奶量不夠的問題,造成孩子飢餓醒來。如果孩子晚上喝奶後數小時才睡覺,可再補喝一些奶,防止中途飢餓醒來。中午到下午間可以午睡2至2.5小時孩子白天怎麼睡,才不會影響夜間睡眠?林芝鈴專家表示,中午到下午間可以讓孩子有個2至2.5小時的午睡,才能支撐下午至晚上的體力,如果是比較小,1歲內的寶寶,需要睡眠的總時數更長,晚上5到6點時可再加小睡30分鐘。不要因為小睡時間過長,或混亂的睡眠,影響晚上的睡眠。通常孩子的不規律性睡眠最容易發生在外出時,年幼的孩子出外時最好可以將推車上方罩子蓋下,減少新奇事物造成視覺過度刺激,也讓孩子知道是要休息的時間。如果讓孩子接受到大量刺激,容易增多情緒反應,晚上也會比較難入睡。可以在孩子5至8個月大時試著到公園,不僅聲音刺激低,還能多看綠色植物護眼。「放電」好入睡?事前準備齊全 降低家長擔憂當孩子會走會跳時,不少家長會帶小孩子出去「放電」,以幫助孩子夜間更好入睡。公園會是許多家長的選擇之一,但是公園遊樂器材是半開放式的場所,遊玩的孩子年齡混雜,擔心小孩的安全問題,該怎麼辦呢?林芝鈴專家說明,帶小小孩到公園,避開國小生放學的時間、正中午,中間空檔最佳的時間會落在3、4點時。若是學步兒,可考慮去親子友善公園。一般公園內,會走、走得穩的孩子佔大多數,有些孩子玩得開心,會不愛家長頻頻跟前跟後。要降低家長內心的擔憂,事前準備齊全很重要,可以評估孩子能力是否已可自如行動,如蚊蟲藥、點心等。如果孩子在公園內與其他孩子不小心發生碰撞,除了保護孩子,也別忘了給予對方尊重。孩子與其他孩子交際的第一步或許在公園,學習互相尊重是孩子也是家長的課題。

訓練寶寶自己吃飯 7、8月大就開始

訓練寶寶自己吃飯 7、8月大就開始#嬰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採訪報導)當孩子來到1至3歲,雖然不像嬰兒時期樣樣都需要父母的呵護,但正是孩子開始練習、發展自主能力的重要關鍵期。如何養成孩子良好的自主能力,考驗著父母教學引導的智慧。其中,飲食正是最基本的生活習慣之一,有什麼方法能幫助孩子學習呢?7、8個月大時 可訓練孩子抓握能力育兒專家林芝鈴表示,教導孩子練習自主吃飯不能急,應該在各方面的鋪陳下循序漸進。孩子大約7、8個月大時,可藉由孩子捏黏土、麵糰、握力球等訓練孩子抓握能力。滿週歲起可提升孩子習慣自己吃飯的認知,環境布置很重要。儘管起初孩子仍無法自主進食,可讓孩子坐上餵食椅並加熱好食物,藉由用餐的準備「儀式」,建立孩子用餐習慣的第一步。孩子不願自主吃飯 先別急著責怪孩子1歲大開始,選擇合適的餐具很重要,需要符合孩子的手部發展,例如:長度、軟硬、大小、重量,這些都是訓練前的準備工作。讓孩子自己練習吃副食,先不強求姿勢非常正確,避免過度完美主義給孩子壓力,反而降低孩子自主用餐的意願。直到發現寶寶很願意執行,再開始教導正確的動作。如果發現孩子坐不住、不願拿湯匙,可能是手部肌肉未完全訓練、有時牙床不舒服會影響訓練的成果,甚至是因為感到不舒服但被強迫固定姿勢。應先釐清狀態及原因,解決後再調整日後的訓練。過度挑剔的家長 容易養出拒絕型的孩子6個月大以上的孩子,就可能明顯的表現出喜好。如果發現孩子有挑食的現象,根柢原因不一定全是孩子挑食造成。有時是餐盤或水壺選擇孩子喜歡的顏色,讓孩子更願意經常喝水、把飯菜吃完。當然也有害怕食物氣味的時候,害怕青菜的孩子,可以甜味食物如地瓜混入少量蔬菜的菜色,漸進式讓孩子習慣蔬菜的味道。林芝鈴專家特別提醒,如果一味要求達成卻未正視個體狀況,過度挑剔的家長容易養出拒絕型的孩子。

講座/對抗腸病毒

講座/對抗腸病毒#嬰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腸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又容易造成群聚傳染,家長與幼托機構不可掉以輕心。正確洗手5步驟,搭配洗手5時機「看病後」、「吃東西前」、「擤鼻涕後」、「接觸幼兒前」及「上廁所後」小朋友與家長做好防範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腸病毒傳播。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11/23(五)舉行小兒衛教講座,由李雯玲衛教師主講「腸病毒」,教導腸病毒正確的預防、辨識及照護注意事項。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腸病毒時間:107年11月23日(五)下午15:00-15:3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4至6個月大起可用!實戰初期副食品

4至6個月大起可用!實戰初期副食品#嬰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第一階段:副食品初期(4 ~ 6 個月)‧副食品初期方式1) 滿4、5 個月寶寶的飲食重點/開始嘗試副食品的寶寶,因為腸胃系統較弱,所以盡量每次嘗試一種食材就好,以免增加腸胃負擔。然後慢慢搭配一到兩種「吃過的」食材,可以讓寶寶練習腸胃的消化能力。2) 6 個月寶寶的飲食重點/‧副食品初期餵食檢查重點寶寶第一次吃到顆粒狀的十倍粥時,會很愛把「顆粒」從嘴巴噴出來,這是正常的,可以將「嘴角的顆粒」用湯匙接回寶寶嘴裡,然後下一口就用寶寶喜歡的「泥狀副食品」,保持愉快的吃飯心情,慢慢地寶寶就能接受不打泥的十倍粥了。4 ~ 6 個月開始接觸副食品的寶寶可使用軟湯匙餵食。要用湯匙餵食,因為這階段是訓練孩子從「吸吮」到「吞嚥」的過程,而且澱粉一定要由口水中的澱粉 分解,才有利於孩子的吸收及消化。未長牙與牙齒較少的嬰幼兒可選擇矽膠等軟性的湯匙材質,避免傷害寶寶柔軟的牙齦。有過敏體質的寶寶,每次嘗試新食材時先少量試三天,試完再試下一種,這樣當有過敏時,才有辦法辨別孩子對哪種食材過敏。選擇中午前,兩餐奶之間,寶寶情緒愉快時嘗試副食品,才不會因為太餓喝不到奶而生氣;即使發生嚴重過敏時,也容易快速就醫。寶寶如果只吃一、兩口也不用太擔心,因為這階段的目標不是吃飽或取代奶量。是為了讓寶寶學習吞嚥與適應食材耐敏性,所以流出來、拒食、大哭、撇頭不吃這些都是有可能會發生的。食材的順序需特意安排,讓寶寶不要一直吃「同類型」或「同口味」的食材。舉例來說,如果一直讓寶寶連著吃小松葉、地瓜葉、紅鳳菜,孩子很容易對副食品產生抗拒、吃膩的反應。有些食材會和粥一起打泥,主要用意是降低不適的味道、幫助食材攪打成泥狀或者將食物稠化,方便餵食。有時候寶寶不吃,不一定是討厭這項食材,有可能是不喜歡這個比例的濃稠度,可以試試看加水調稀一點,再試餵看看。每種食材都會因為含水量不同,多少造成成品的差異,但是不用擔心,基本上就是將這階段的食材,做成十倍粥米糊的濃稠度即可,太稠就加一點水,太稀就加點澱粉(白飯、馬鈴薯等)幫助打泥。如果擔心寶寶吃副食品有便秘的現象,也可以試著在食物中加入幾滴天然優質的油脂,例如酪梨油、橄欖油、亞麻籽油甚至豬油、雞油都可以。(本文摘自/史上最強、最貼心K力副食品影音教學全書/新手父母出版)

寶寶頭垢別慌 醫:大多1歲會痊癒

寶寶頭垢別慌 醫:大多1歲會痊癒#嬰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寶寶頭上油油的屑屑是什麼」、「頭髮都被黃黃的油垢黏成一坨洗不掉」、「好想把油垢撥掉,但看起來好像跟皮膚黏很緊」。常有遇到新手爸媽,欣慰看著可愛的寶寶嬌嫩的臉龐,卻不解為何頭皮上就是出現這些礙眼的頭垢?嬰孩的脂漏性皮膚炎 3個月內的寶寶特別容易發生安南醫院兒科醫師賴以修說明,「嬰兒乳痂」以醫學用語來說,就是嬰孩的脂漏性皮膚炎,是很常見的皮膚病兆。通常在初生前幾個月,尤其是3個月以內的寶寶特別容易發生。皮膚表現上,帶有非發炎性的皮屑、基底皮膚呈泛紅斑塊、表層帶有油膩黃色皮屑。好發部位多於皮脂腺分泌旺盛處,如頭皮、臉上T字部位、額頭、外耳殼處等,其他身體部位包括肚臍周圍、尿布包覆處及軀幹對磨部位。關於嬰兒脂漏性皮膚炎發生的原因,以目前研究假說認為,媽媽懷孕時,母體荷爾蒙經胎盤輸到胎兒身上,寶寶出生後,荷爾蒙刺激皮脂腺體,皮膚產生大量油脂,使皮膚表面本來該正常代謝脫落的角質細胞,混著濃厚的油脂,頑固黏附在表皮,形成一層油垢。本來在常人皮膚上也有的皮屑芽苞桿菌,被發現在脂漏性皮膚炎患者表皮上也特別旺盛。這種皮屑芽苞桿菌,會將皮脂分解掉,而留下不飽和脂肪酸,這和脂漏性皮膚炎的因果關係,尚在研究當中。寶寶脂漏性皮膚炎 可用潤膚劑居家護理賴以修醫師表示,嬰兒脂漏性皮膚炎在初生嬰兒中,不論男女,發生率為10%。通常3個月大後症狀會慢慢改善,1歲以後原本有脂漏性皮膚炎的寶寶中,只剩7%仍有病灶。嬰兒脂漏性皮膚炎,除了外顯皮膚病灶外,對寶寶並不會有不舒服的症狀。不痛也不癢,更不會影響寶寶的食慾,亦不會干擾寶寶的睡眠。因為嬰兒脂漏性皮膚炎多為自限性疾病,對於輕度局部的皮膚患處,多施以保守治療。最好於寶寶睡前,先以內含凡士林、礦物油、嬰兒油等潤膚劑,塗抹在油垢處,讓潤膚劑作用一段時間,軟化油垢。隔天早上再以溫和的嬰兒洗潔劑,溫柔地洗除油垢皮屑。一旦油垢去除,每天仍要用洗潔劑輕柔洗滌患處,避免復發。若上述處理無效,或病灶擴大,可依醫師處方,給予抗黴菌用藥及抗發炎的類固醇局部塗抹。大多1歲前可痊癒 若皮膚病灶逾12個月可能為其他皮膚疾病嬰兒脂漏性皮膚炎的癒後良好,大多在1歲前可痊癒。若皮膚病灶拖過12個月大,或患處無法控制的擴大,可能要考慮其他相似的皮膚疾病作鑑別診斷,如異位性皮膚炎、膿痂疹、頭癬、各式尿布疹,及其他較少見的乾癬或蘭格罕氏細胞組織球增生症等。最後賴以修醫師強調,對於各位新手爸媽而言,若寶寶出現各種皮膚異常表現,請勿過於驚慌。儘早求助信任的兒科醫師,一起解決寶寶的皮膚問題。父母身心舒坦,寶寶就發展健全,一起守護家中寶貝!

小小孩別亂吃!常見3類食物過敏反應

小小孩別亂吃!常見3類食物過敏反應#嬰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食物過敏就是食物中的種種過敏原,所引發的一連串免疫反應。常出現的食物過敏反應1) 皮膚/像是急性蕁麻疹,且通常是在數分鐘內表現出來的反應,其他像是慢性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及濕疹也都可能為食物過敏的表現。2) 呼吸道/約有百分之六十的食物過敏病人會表現這方面的症狀,包括流鼻水、鼻炎、打噴嚏、喉嚨不適及聲音沙啞等,甚至可造成嚴重威脅生命的急性喉頭水腫及氣喘等呼吸道阻塞的症狀。3) 胃腸道/胃腸道常見的是腹瀉及嘔吐,這在因食物過敏引發小腸結腸炎的年幼小孩身上尤其常見,最為相關的食物則為牛奶及黃豆。有些嬰兒在餵奶後出現哭鬧不安、腹瀉及嘔吐,此時必須把嬰兒對牛奶蛋白過敏列為考慮。但是因為「過敏」二字,造成許多孩子被禁止吃魚、蛋、蝦、蛤蜊、帶毛水果,因為身邊的人都說這類食材容易過敏,所以建議不要嘗試,使得能嘗試的範圍有限,可能造成營養不均的情形發生。吃低敏食材也不一定安全吃高敏食材不一定會過敏,吃低敏食材也不一定安全。這是K力從兩個異位性皮膚炎孩子身上學到的經驗,無論是食物、吸入性過敏原還是環境,甚至汗水或壓力,都有導致過敏發生的機率,尤其是在0 至1 歲時期,多半是因為嬰兒接觸新的事物,免疫系統尚未適應,因此引發過敏的現象。進入副食品之後,每一次記錄食材時,我發現孩子對食物的適應性其實很好,但是對空氣裡的灰塵、床墊裡的塵、老舊的布沙發、天氣變化差異大時,就常常會在固定皮膚區域出現紅疹結痂脫屑的過敏反應(濕疹)。這種過敏有可能不會再發生,或者也有可能隨著對該事物越來越習慣而逐漸適應;但也有可能不會適應,日後接觸仍然會引發過敏反應。所以我會建議大家,如果家有敏兒,除了需要詳細記錄食材之外,也要做到以下的保護:1) 家具/居家環境盡量打掃乾淨、保持通風,盡量不要使室內環境過於悶熱、避免厚重的窗簾、絨毛玩具、布質沙發及地毯;床鋪部分可以改用木板床取代彈簧床墊、或是依自己的經濟考量選用防滿抗敏的寢具,較可避免塵滿引發呼吸道之過敏症狀。2) 空氣/如果寶寶對空氣有過敏現象,爸媽可考量是否購置空氣清淨機與降低濕度的除濕機,以改善居家空氣品質與濕度。此外,建議家中大人不要抽菸(二手、三手菸也不行),因為香菸尼古丁比較容易誘發過敏反應。3) 衣著/服飾是寶寶的第一道肌膚防線,所以最好穿著棉質,舒適且透氣的衣服。4) 沐浴/洗澡水不宜太熱(28 至32 度C 為佳),以免讓皮膚表層失去水分,讓皮膚的狀況更嚴重。5) 保濕產品/宜選用無香料、無防腐劑、無刺激性、保濕度較高的寶寶專用乳液,或塗抹適量凡士林亦可,來增加皮膚保濕度。6) 食物/比較高敏的食材為帶穀海鮮、堅果、雞蛋、花生、芒果、草莓、柑橘、奇異果等。此外,蛋白質也是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來源。最重要的是,所有副食品製作食材要以新鮮為主。但是,食物過敏也不一定是由食材本身所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製作過程中的食品添加物,如色素、防腐劑、氧化劑、香料等化學物質,都可能是引發食物過敏的兇手,所以要盡量少吃加工的食品,以健康天然飲食為原則。而如果寶寶嘗試新食材之後,真的發生過敏了也不用太擔心,首先第一步要先停止餵食,再來如果是少數的紅斑點、疹子,因為只餵一次難以確認,不妨過幾天再少量餵一次試試看,或者也可以等大一點再嘗試看看,以便掌握確實過敏食材。如果是嚴重的嘔吐、腹瀉、呼吸困難等症狀,建議立即找鄰近小兒科就醫,以拿到適合的藥物來抑制過敏。(本文摘自/史上最強、最貼心K力副食品影音教學全書/新手父母出版)

新手爸媽快收藏!寶寶副食品食用指南

新手爸媽快收藏!寶寶副食品食用指南#嬰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什麼是副食品?出生後一直喝母奶或配方奶的寶寶,因為腸胃消化功能尚未健全,無法像成人一樣,立即轉換成進食固體食物。因此,在轉換成固體食物的過程中,喝奶之外的寶寶飲食,就稱為副食品或者是輔食。1歲前的母奶或配方奶是寶寶的主食,也是寶寶主要的營養來源,而其它飲食,則是副食品;1 歲後母奶或配方奶則變成是寶寶的副食,跟著大人吃的三餐飲食,才是營養主要的來源。市面上有些米麥精雖然方便,但是以咖啡來說,即溶包的味道一定沒有現沖咖啡來得香。副食品也是一樣,用口感、香味、營養綜合來比較,一定是現做>冰磚>市售即溶包,所以建議父母可以在這階段稍微用點心思,就能提高小孩對天然「好食物」的接受度,未來也能減少挑食或偏食的壞習慣。有些寶寶天生吃得多、有些寶寶天生吃得少,但是主食與副食的比例要依照寶寶的月齡作調整,適當變化食材的大小與烹飪方式,訓練牙齦、牙齒壓碎與咀嚼的能力,更均衡攝取成長所需的各種營養,是打造健康寶寶體魄的重要根基。何時開始吃副食品?寶寶出生滿4 個月後,就可以開始準備吃副食品。有些寶寶會出現厭奶(奶量突然降低),或者是一直看著大人吃的食物,並會舔舔自己的嘴巴,表達強烈的興趣,這些都是想吃副食品的表現。初期──出生滿4 至6 個月:(米糊)4、5 個月的寶寶,因為腸胃系統較弱,所以吃一餐副食品,一次約30~80ml,盡量每次嘗試一種新食材就好,並且三至五天更換一種食材,以免增加腸胃負擔。要用湯匙餵食,因為這階段是在訓練孩子從「吸吮」到「吞嚥」的過程,而且澱粉一定要由口水中的澱粉酉每一同分解,才有利於孩子的吸收及消化。過渡期──滿6 至7 個月之間:(轉換葷食與顆粒)吃一餐副食品加一次點心,副食品約30~80ml,點心約30~50ml。不管是蛋白質葷食或顆粒米粥,都需要前面兩個月的訓練,有更好的消化功能後,才適合進入下一階段,所以這一個月可以練習。中期──出生滿7 至9 個月:(米粥)吃兩餐副食品加一次點心,副食品約90~150 ml,點心約30~50ml。可以開始給生水果,也就是指未加熱的水果。如香蕉、火龍果、木瓜、酪梨、桃子、葡萄等等,因為經過叉匙壓泥的水果沒辦法像攪拌器一樣打得綿密細緻,這也代表寶寶要自己試著用牙齦壓爛、咀嚼再吞嚥。「七坐八爬九發牙」,這階段的寶寶通常好奇心豐富,甚至會想搶媽媽手中的湯匙了,所以可以準備手指食物讓孩子學習抓握。後期──出生滿10 至12 個月:(稠粥或軟飯)這時期寶寶因為活動力大,所以已經需要三餐副食品加兩次點心, 副食品約100 ~ 150ml, 點心約50 ~80ml,粥要能三倍粥至軟飯,不需要打泥,食材也切至0.4cm 大小即可。完成期──滿1 歲過後:(熟飯)滿1 歲後的寶寶,只要咀嚼能力訓練適當並且食材料理處理得宜,已經可以和大人同餐了。通常都只剩早晚奶或不需喝奶,並且可以改喝鮮奶。這時期的幼童營養攝取均衡、足夠的活動、作息規律及良好睡眠品質,就能擁有健康的體魄。飲食部分和成人的攝取組合六大類食物相似(全穀根莖類、豆魚肉蛋類、乳品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蔬菜類、水果類),其熱量建議分別是1,350 大卡~ 1,150 大卡。(本文摘自/史上最強、最貼心K力副食品影音教學全書/新手父母出版)

講座/嬰兒常見問題、親子瑜珈

講座/嬰兒常見問題、親子瑜珈#嬰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甫成為新手爸媽,常面臨大大小小的育兒問題。為什麼寶寶一直哭?不知道怎麼做才能哄睡?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婦產部將於11/10(六)舉辦親子教室活動,由兒科陳淑惠醫師主講「小寶貝常見的問題」,以及外聘老師黃千蕙教導「生產圓舞曲-一起做瑜珈」。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準爸爸、準媽媽預約報名,不限雙和醫院產檢、生產之孕婦。活動期間提供茶水,請自備環保杯。(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婦產部親子教室時間:107年11月10日(六)下午13:30-15: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12樓會議室洽詢:02-22490088 轉2972(婦產科秘書楊小姐)或   02-22490088 轉2988(諮詢衛教師宋小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