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

青光眼初期恐無症狀 中醫教日常保養

青光眼初期恐無症狀 中醫教日常保養#青光眼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青光眼為視神經病變的眼科疾病,會造成視野的縮小及視力喪失。青光眼與眼壓的升高雖非絕對,但仍有相當大的關係。隅角開放性青光眼大多初期無症狀 疾病漸趨嚴重才視力模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曾宣靜表示,青光眼大致可分為2類,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及隅角開放性青光眼。隅角閉鎖性青光眼與眼壓的驟然或間歇升高有關,容易出現自覺疼痛的症狀,需馬上治療,若太晚可能在症狀發生後幾天就失明。隅角開放性青光眼,以正常眼壓性青光眼占絕大多數。正常眼壓性青光眼由於隅角無閉塞,因此眼壓不會突然升高,初期幾乎沒有症狀。神經卻受到慢性壓迫,視野逐漸缺損,由於兩眼會相互彌補視野的缺損,較難自覺症狀,疾病到相當程度,才會感到視力模糊而就診。中醫無青光眼病名 歸納與風、火、痰、濕較有關中醫典籍中,並無「青光眼」的病名,但有與此病相近的臨床記載,如依其發病時瞳神內顏色的改變描述為「綠風障」、「青風障」等,或以常見頭痛症狀命名為「雷頭風」、「偏頭風」等。歷代中醫醫家對於「綠風障」、「青風障」、「雷頭風」、「偏頭風」病因有各自的觀點,總體歸納與「風、火、痰、濕」等因素較有關係,治療需結合實際狀況,審慎用藥。多數中醫認為心理狀態會影響病情,因此需要注意保持心情放鬆,避免情緒波動過大。青光眼處於空氣不良環境而不適 可先洗臉洗去眼周灰塵日常調養上,青光眼患者需注重均衡營養,避免辛辣和酒、濃茶、咖啡等可能引起眼壓升高的飲食,並注意保持大便暢通。其次,生活放慢步調,多讓眼睛休息,少看電視、少滑手機,少讓眼睛暴露在強光、閃光下。若在空氣不良或粉塵環境中,眼睛感到刺激、灼熱或脹腫時,處理第一步應是去洗洗臉,洗去眼睛周遭可能引起不適的灰塵、粉塵,而後讓眼睛多加休息。曾宣靜醫師表示,此外,眼壓不高的青光眼患者,可能為緊張焦慮、熬夜、睡眠過少倒致,應避免生氣、焦慮,以樂觀寬廣的胸懷處事待人,儘量減少工作量,改變熬夜的睡眠習慣,保持睡眠充足。

青光眼亂停藥恐失明!9成可點藥控制

青光眼亂停藥恐失明!9成可點藥控制#青光眼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般人對青光眼的印象是嚴重到會失明,常常看到很多人一旦被診斷為青光眼後,就滿臉愁容,彷彿未來已經沒有希望。81歲張淑紅阿嬤3年前因眼睛乾澀就醫,視野檢查發現有乾眼症及白內障,經過一段時間,右眼檢查出罹患青光眼。遵照醫師指示按時點眼藥水,現在白內障及青光眼都控制的很好,不需要開刀治療。90%青光眼病人 都可以用藥物治療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呂威揚表示,青光眼是一種慢性、進行式的視神經病變,視野會從周邊開始喪失逐漸變狹窄,最後導致整個視野缺損,是造成不可逆的失明的主要原因。青光眼的病人90%都可以用藥物治療,目前青光眼藥水很多,大多數的人都能在有生之年維持不錯的視覺品質。然而,目前在門診最常遇到的問題是病患沒有按時點藥或沒有按時回診拿藥。青光眼病患點藥的順從性往往是青光眼治療效果好壞的決定因素之一,分析其原因不外乎青光眼病患常常沒有症狀、對疾病無感;病患覺得點不點藥沒有差別;   點眼藥水增加不便;點藥造成不適。青光眼擅自停藥 眼壓惡化、影響視力根據統計數據顯示,4位青光眼患者中僅有不到1位患者持續用藥超過2年,且停止用藥的患者超過9成皆在第一年內即自行停藥。雖然青光眼患者視神經功能無法恢復,但青光眼的治療是希望能透過降低眼壓使視神經功能維持,讓病患視力不再惡化。一旦病患點藥順從性不佳,造成眼壓控制不良,就會讓視覺品質急速惡化。由於眼藥水與眼睛密切接觸,有些患者會在點藥後會產生眼表疾病的症狀,包含乾眼、刺激感、燒灼感、紅眼、異物感等,嚴重者會影響生活品質以及工作,這也常是病患不喜歡點藥的原因。然而,目前台灣健保給付的青光眼藥水非常多種,也有一些不含防腐劑的藥水,能大幅減少點藥不適。呂威揚醫師表示,病患與醫師溝通用藥,確保能夠長期點藥,才能減少最終失明的風險。

3/4青光眼患者 自行停藥易失明

3/4青光眼患者 自行停藥易失明#青光眼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8歲的劉女士,9年前確診為青光眼,這些年來換過了很多不同的眼藥水,有的眼藥水在使用後非常刺痛、有的則會讓眼睛發紅到像是兔子眼睛,只要一想到要點眼藥水就十分焦慮。後改用一天僅需要點一次藥水的前列腺素眼藥水,大幅降低不適、眼壓維持在安全範圍。青光眼自行停藥 易致不可逆失明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劉瑞玲表示,像劉女士這樣的案例很常見,用藥後的不適也容易導致患者中斷治療。青光眼患者必需持續長期、按時使用眼藥水治療,在治療過程中若出現眼睛不適,可主動與醫師討論、了解藥水成分,找到對眼表健康傷害低又可控制眼壓的眼藥水,保護視力健康,避免失明危機。青光眼為慢性、進行式的神經病變,視野從週邊開始逐漸變狹窄,是導致不可逆失明的主因。台灣青光眼盛行率近10年來翻倍成長,目前患者人數已突破34萬人。長期不間斷的使用眼藥水是目前最常見的治療方式,然而,根據資料顯示,4位台灣青光眼患者中僅有不到1位患者持續用藥2年,且停止用藥的患者超過9成皆在第一年內即自行停藥。40歲以上、眼壓高、近視大於600度為高危險群青光眼患者中斷治療原因,最常見的就是對青光眼疾病與藥物治療認知不清,以及使用眼藥水後造成的眼睛不適。台灣眼科學教授學術醫學會青光眼分會會長呂大文說明,眼藥水與眼睛密切接觸,部分患者會在接受治療後會產生症狀,包含感覺刺激、燒灼感、異物感、乾澀、畏光等,嚴重者會影響生活品質以及工作能力。呂大文會長表示,前列腺素眼藥水也有不含防腐劑的選擇,能有效控制眼壓,同時能改善淚液分泌不足,降低角膜結膜乾燥並減緩患者角膜侵蝕的症狀。劉瑞玲理事長強調,青光眼可以治療,但到疾病晚期才被診斷或是確診後醫從性不佳,容易因為青光眼而失明。40歲以上成人、眼壓高、高度近視(大於600度),以及家人患有青光眼等高危險族群,應定期接受檢查。

持續治療青光眼不到1/3 恐致失明

持續治療青光眼不到1/3 恐致失明#青光眼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青光眼是世界上不可逆失明的主因之一,而台灣目前罹患青光眼的患者人數累計已超過34萬人,每天約增加近50名患者,預估2020年將突破45萬人!雖然青光眼無法完全治癒,透過持續穩定的藥物治療可延緩病情惡化。然而研究卻發現,台灣青光眼患者持續治療達一年者不到1/3,恐使病情惡化,離失明更近一步。青光演初期症狀不明顯 紅腫、疼痛、易疲累三軍總醫院青光眼科主任呂大文說明,青光眼是由於眼壓過高而導致視神經受損,部分的影像資訊無法順利傳到大腦,眼睛會產生視力盲點,視野變得模糊,甚至出現黑塊,使視野變得窄小。視神經一旦壞死便無法再修復,青光眼因此被視為視力殺手。青光眼初期症狀不明顯,除眼睛紅腫、疼痛、容易疲累且視力下降外,也可能產生頭痛或是噁心的症狀,青光眼患者的視力是從視野兩旁開始逐漸變狹窄,若不積極治療並定期點藥控制,恐會失明。青光眼可持續用藥維持視力 比例卻低眼科醫學會理事長劉瑞玲表示,目前青光眼的治療目標,是希望能降低或維持眼壓在正常範圍內,最主要也最重要的方式是透過點眼藥水降低眼壓,持續用藥治療,大多可維持視力的品質不惡化。若青光眼症狀較為嚴重,無法用藥物控制時,則需透過手術或雷射治療。然而台灣青光眼患者持續用藥治療維持達1年者僅不到1/3,維持2年者僅剩不到1/4,使青光眼疾病更容易惡化。日用電腦8小時 視野異常風險增除了患者注意,一般民眾也要當心,長時間盯電腦、手機也會造成眼壓升高,嚴重甚至可能出現青光眼的症狀,造成視野異常。呂大文醫師表示,根據日本研究,長時間使用電腦會增加視野異常風險,每天使用電腦超過8小時,相較於使用電腦小於4小時,發生視野異常的風險為2.85倍。呂大文醫師建議,民眾應定期做視力檢查,並且適度讓眼睛休息,若使用3C產品應每半小時休息十分鐘,若民眾發現類似的罹病症狀如眼睛紅腫疼痛、視力下降或模糊、頭痛且容易感到噁心等,應儘早就醫、持續治療,以保護自己的視力健康免於失明危機。

雙眼紅腫要注意 恐是巨細胞病毒感染

雙眼紅腫要注意 恐是巨細胞病毒感染#青光眼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0多歲的趙先生過去身體非常健康,沒有抽菸喝酒等不良嗜好。然而去年初開始出現雙眼發紅、脹痛,還會視力模糊。趙先生被診斷為雙眼虹彩炎合併續發性青光眼,並開立青光眼藥水控制眼壓,以及類固醇眼藥水壓制眼睛內部發炎。剛開始病況緩解,但之後仍再度發作,眼壓上升與眼內發炎對藥物反應越來越不理想。經病毒感染虹彩炎 眼角膜水腫、發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主治醫師林穎正表示,趙先生求診後,發現雙眼最佳矯正視力只剩下0.4,眼壓均較正常人的上限值高出許多。眼科檢查發現雙眼結膜充血,雙眼眼角膜都明顯水腫,並可在眼角膜內皮細胞上發現許多發炎細胞聚集的沉澱物,雙眼也合併明顯白內障。經檢驗發現巨細胞病毒呈現陽性反應,診斷為巨細胞病毒角膜內皮細胞炎合併續發性青光眼。在原有的青光眼及類固醇藥水外,另外投予口服及局部的抗病毒藥物以壓制病毒感染。經1個月的抗病毒治療,雙眼不再紅痛,視力也明顯進步,眼壓也降到正常值。眼睛受病毒感染 很高比例會復發原發性虹彩炎多為原因不明的眼前房發炎,主要症狀包括眼睛紅、痛與視覺障礙。檢查時常發現患側眼壓比健側眼要來得低。若是患者有虹彩炎症狀與癥候,以及反覆發作病史,再加上眼壓上升以及其他不尋常發炎反應,則要懷疑是眼內病毒感染。林穎正醫師強調,在病毒感染的患者當中,很高比例患者在停止抗病毒藥物之後會復發,例如巨細胞病毒發炎,停藥後復發的機率高達8成以上。病患必須長期服藥追蹤,避免對眼睛造成持續傷害。如果出現視力模糊減弱、頭痛嘔吐、眼睛紅痛等症狀,應盡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常跌倒、出車禍 視力1.0得青光眼

常跌倒、出車禍 視力1.0得青光眼#青光眼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大崙經常撞到頭或跌倒,甚至1個月內接連發生車禍。視力達1.0的大崙接受健康檢查才得知罹患青光眼,視野周邊已出現嚴重缺損。大崙使用複方藥水治療,減少繁複動作,方便性提升,目前疾病控制得宜。青光眼早期難查覺 錯過黃金治療期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眼科主任吳國揚指出,青光眼是由於視神經緩慢地退化或是壞死,進而影響眼睛視力的疾病,因早期症狀不明、察覺不易,若非透過主動篩檢,否則初期很難發現,以致錯失黃金治療時期。雖然青光眼患者普遍眼壓高,但也有眼壓正常,卻罹患青光眼的患者,稱為「正常眼壓型青光眼」。青光眼患者視神經受損初期,由視野周邊開始出現遮蔽,再逐漸往視力中心收窄。當青光眼僅發生於單一眼睛時,患者會透過正常的另一隻眼睛彌補缺損的視野,渾然不知青光眼已悄悄上門。一旦遮蔽影響到中央視野時,患者才驚覺就醫,但此階段視神經已嚴重惡化,最終將導致視力完全喪失。家族病史、40歲以上 應定期檢查青光眼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大部份青光眼患者屬於慢性,初期症狀不明顯,需靠定期眼睛檢查才能發現。而急性青光眼則會伴隨頭痛、噁心嘔吐、眼睛脹痛及眼壓上升情況,甚至視力瞬間喪失。但由於發病突然,若不及時治療,短短幾天到幾星期內就可能導致失明。吳國揚主任建議,每年應定期接受視神經檢查,特別是家族中有人有青光眼或40歲以上的成年人。若確診罹患青光眼,則可透過藥物治療或雷射治療,皆未能有效控制時,則需採取手術治療。用藥皆應遵從醫囑,切勿自行停藥或調整藥量,否則可能讓視神經持續受損。

超級業務員眼壓破表 類固醇是兇手

超級業務員眼壓破表 類固醇是兇手#青光眼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1歲的林先生是位超級業務員,每天長時間開車,導致眼睛2年前開始產生「霧裡看花」的症狀。眼睛出現白天就像在霧裡開車,晚上看到光宛如萬花桶,視力非常模糊。以正常人眼壓來說10~20,自己眼壓卻曾飆高破50導致長年頭痛、眼窩痛、鬢邊「嚇嚇叫」。眼壓忽高忽低 原來是類固醇引起青光眼彰基青光眼科主任邱欣玲醫師表示,林先生本來「虹彩炎合併青光眼」控制得很好,但這一年來眼壓忽高忽低,經過詳細問診及藥歷追蹤,強烈懷疑是「類固醇」引起的另一型態的青光眼,使用新型類類固醇藥製劑後,症狀獲得緩解。邱欣玲醫師表示,「類固醇」,是「青光眼」的危險因子,應養成定期安排眼科檢查,避免病情惡化的正確觀念。「類固醇」,過去又被稱為「美國仙丹」,可以用來緩解許多臨床症狀或疾病,包含氣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皮膚疾患及眼部疾患等。長時間用類固醇會造成視力喪失但長時間使用類固醇,會讓眼睛房水排出的阻力增加,進一步造成眼壓升高而壓迫到視神經,最終導致視野缺損、視力喪失。在臨床上,不論是「類固醇」口服,外敷,鼻噴劑或眼藥水,都有可能造成的眼壓升高。邱欣玲醫師指出,常有人聞「類固醇」色變,但「類固醇」是只要適當使用可以緩解身體很多症狀,不過只要在醫師指示下使用並監測眼壓狀況,大多在停用「類固醇」就可恢復正常。建議定期安排眼科檢查,以監測眼壓的變化,避免因為眼壓過高,而造成視神經受損及視力喪失的遺憾。

防治兒童惡視力 6大徵兆及早發現!

防治兒童惡視力 6大徵兆及早發現!#青光眼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內最新統計,每2位學齡兒童中,就有1人近視,寒暑假更是度數增加的高峰期。眼科診所院長王孟祺強調,越早得到近視、度數增加越快,未來罹患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退化、視網膜剝離的風險,更會大幅增加。6大徵兆及早發現惡視力眼睛是靈魂之窗,眼睛保健要從小開始。王孟祺院長表示,成長發育階段的兒童,要特別留意弱視及近視的問題,建議家長留意孩子的日常行為,若是發現有姿勢異常、常瞇眼、斜著頭、走路常撞到、經常跌倒,甚至是瞳孔反射呈現白色,就要盡快帶到診間檢查。治療弱視、近視有黃金治療期王孟祺院長指出,弱視的原因有斜視、屈光異常、眼瞼下垂,或是先天性白內障,在診間可以透過「亂點立體圖」篩檢;確診後,最好把握3歲前的黃金治療期。而近視的原因則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造成眼軸過長而視力模糊,18歲前可以藉由點散瞳劑藥水,或是配戴角膜塑型鏡片,達到輔助控制近視的目的。戴眼鏡治療迷思醫師來解答越晚戴眼鏡越好嗎?許多家長認為,小孩越早戴眼鏡,度數可能增加越快。王孟祺院長說明,一般來說,裸視視力低於0.5,也就是約150度的近視度數,就需要配戴眼鏡。若是太遲配戴眼鏡,反而會造成眼睛容易疲勞、近距離用眼時間增加,以及影響學習。(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