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

【免費講座】樂活午餐之遠離失智講座

【免費講座】樂活午餐之遠離失智講座#失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家人罹患失智症,要怎麼辦?隨著現代醫療進步,台灣更加速老化,伴隨著是記憶力隨著年齡增長而漸次衰退,失智人口也逐步增加。有鑑於此,臺北榮總特別針對「預防失智」主題,邀請神經內科王培寧教授主講「認識失智症及預防之道」、營養部許薰云營養師主講「預防失智,從飲食著手」,以及營養部李宛芸營養師將會提供「護腦營養套餐」與食譜,幫助民眾破解飲食迷思,破解飲食迷思,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名稱:樂活午餐之遠離失智講座時間:1月7日(三)上午11:00~下午1:00地點:臺北榮總中正一樓營養部 營養講堂洽詢:(02)2875-7472 (敬請事先報名,額滿為止)

白內障傷眼又傷腦 恐增失智風險

白內障傷眼又傷腦 恐增失智風險#失智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眼睛是靈魂之窗,也是每個人與外界溝通的重要橋梁,但隨著年紀越大,水晶體質地慢慢混濁,就會使得白內障找上門,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10年全球2億8仟5佰萬失明者中,51%的人其致盲主因是白內障。此外,日前臺北榮總眼科部與神經內科有項最新研究發現,70歲以上患有白內障的國人中,有接受手術治療者在日後罹患老年失智症的風險,較沒有接受手術治療者少,所以,提醒民眾當白內障程度已影響到工作效率或生活品質時,應及時找醫師治療,而不是一昧忍受不良視力所帶來的困擾。視力模糊、怕光 恐是白內障作祟該研究主要利用近50萬筆70歲以上的白內障患者進行分析,在排除干擾因素後,發現白內障患者中,有做手術改善視力的11萬人,相較於沒做手術的另外11萬人,失智風險減少了23%。對此,臺北榮總青光眼科劉瑞玲醫師表示,白內障是一種老化現象,隨著年紀越大,進而造成視力模糊、顏色對比降低、怕光、夜間視力差等症狀,且嚴重者甚至會有失明的風險,種種因素加起來,老人家為了避免依賴他人、跌倒等,使得越來越退縮,而這些都可能是增加失智症風險。白內障失明患者 接受治療後仍可重見光明其實只要接受治療,不僅可降低失智症風險,失明病患也能重見光明,劉瑞玲醫師表示,一般手術主要是透過清除白內障與植入人工水晶體治療,但目前飛秒雷射技術,以雷射光取代手術刀進行切割步驟,進而提高手術切科的精準性、降低感染風險,且同時也可降低角膜傷害,有助於減少復原時間,只不過此治療尚未列入健保,屬於自費項目(約7萬)。

找不到記憶的味道 失智老婦家常菜走味

找不到記憶的味道 失智老婦家常菜走味#失智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一名64歲的張太太,原本是位麻將高手,但自6年前起,卻突然記不住麻將規則、也不會疊牌,因此,被牌友嘲笑,氣到再也不想出門,後來家人更發現,她忘東忘西的次數越來越頻繁,且連煮飯也會忘記加鹽巴,甚至跟老公出門,也會找不到坐了10多年的車子,結果在家人的安排下就醫檢查,才發現她原來罹患失智症。輕度患者很聰明 經常會掩飾自己的困難台灣失智症協會邱銘章理事長表示,失智症不像其他障礙容易辨識,早期失智者外觀與一般人無異,但在記憶力、方向感、語言、個性及行為上,只要有2項以上受到改變,就要提高警覺了,舉例來說,經常重複說一件事、重複買相同東西、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如拿手菜走味)、夏天穿冬天衣服、兩腳穿不同鞋子、馬路上徘徊等。且由於輕度失智的長輩常很聰明地掩飾自己的困難,甚至有些長輩嫻熟於社交語言(如打招呼用語),以致更不容易被早期發現,家人或親友須細心觀察,若有察覺任何異狀,應盡快尋求醫療及相關資源的協助。多聊天、散步 有助於延緩惡化速度一般來說失智症的病程約7年,但會隨著每個人的狀況而有所不同,既然這樣若發現家人、朋友罹患失智症的話,可以怎麼做幫助他們延緩惡化?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可多做動腦、社會互動、運動等來減緩惡化速度,例如:聊天、和他們一起到大賣場買菜、散步等,都能幫助刺激大腦,延緩退化速度,因為如果什麼都不做,就會增加惡化速度。

失智老人易走失 平均每天有10人失蹤

失智老人易走失 平均每天有10人失蹤#失智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警政署統計指出,近3年來平均每年都有逾3400人失蹤老人,每天近10位老人失蹤,且一旦遇到嚴峻寒冬時,失蹤老人容易因失溫而危及生命,日前,有位因不幸走失而往生的老年人,在公車上表示搭公車去哪裡都好,在馬路上不理會紅綠燈等危險用路行為,這些現象已超越正常範圍。因此,除了家人須多留意失智老人外,如民眾發現異常狀況都應主動協,友善地關心長者要往哪裡去,或聯絡警察協助,幫助他們找到回家的路。切勿應外觀正常 而忽略失智症患者台灣失智症協會邱銘章理事長指出,走失事件頻傳是失智人口增加過程可預期的現象,且未來還會增加速度還會更快,失智者因方向感障礙以致走失,判斷力障礙加上欠缺問題解決能力,所以,在走失後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以及適時求救。而民眾需要對失智症有清楚的認識,切勿因長者外觀正常、行動自如、對答如流即認為長者很正常,一旦發現長者出現異常行為時,多一份關心、主動伸出援手,就可能挽回一條寶貴生命,並幫助到一個家庭。定位器、指紋捺印 都是預防走失的方法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指出,即使再用心、再小心照顧的家屬,都有機會碰到失智長者走失的意外。因為大部份輕中度失智患者行動能力很好,甚至比家屬動作還要快,常常是一轉眼人就不見了。因此,任一預防走失的方法都有失效的時候,所以,為確保長者安全,預防走失必須採用多重策略,例如:指紋捺印、防走失手鍊、衛星定位器、防走失警報器等都是可使用的方法。最後,提醒無法陪伴失智症的民眾,應儘量安排長者去日間照顧中心,許多家屬聘雇外勞,為的就是可安全陪伴失智長者,冬天時,失智長者容易出現行為改變,家屬須多一份留意,於大門可加一層門簾,不但可禦寒還可防長者走失。

胖哥胖妹當心!腦子比常人老16歲

胖哥胖妹當心!腦子比常人老16歲#失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隨著全球老年人口的增長,台灣也不能倖免,其人口老化的速度,更是大舉超越他國,形成老年尿布比嬰兒尿布還多的困境,除了未來社會須擔心的扶養問題之外,另一項棘手的問題,無疑就是失智症,根據統計指出,台灣失智症人口占全台5~6%,約十四萬人,每年的照護費用,多達五十萬元,對於照護者來說,形成極大負擔。然而,你知道嗎?肥胖是造成失智症的主因之一,根據研究指出,胖哥胖妹的大腦,比體重正常的人,老了足足十六歲以上!很少人知道 肥胖才是導致失智主因根據國內最新的「國人失智症認知大調查」顯示,16.6%的民眾身旁有失智症患者(祖父母佔55.9%),最需要人力協助照護(29.4%)及經濟支援(23.7%),超過3成以上的民眾表示無法計算及想像失智症長期照護所需金額。值得警惕的是,從調查中也得出民眾對罹患失智症危險因子的認知仍有一段落差,僅21.5%及18.7%的民眾知道肥胖(BMI≧30)及暴飲暴食會造成失智症,30歲以上、過重的受訪者更有近半(40.5%)完全沒有失智危機的自覺!耕莘醫院神經內科劉議謙醫師指出,大多數人都知道年紀是失智症最大的危險因子,但大多數人卻不知道體重超標也會增加失智風險,根據此份報告,僅有21.5%的人認為肥胖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國外有愈來愈多研究發現,中年以後體重飆升的人,上了年紀後,罹患失智的風險比標準體重的人增加好幾倍,肥胖者(BMI≧30)增加三倍,過重者(25 ≦ BMI < 30)增加二倍,胖哥胖妹的大腦狀況會比體重正常者老了十六歲!高齡化社會之下,醫師呼籲,民眾應了解失智症真正的危險因子,保持運動習慣,提前做好相關金錢規劃,降低自我罹患失智症的可能,也能減少未來生活的相關負擔。

妄想、幻覺!每20個老人就有1人失智

妄想、幻覺!每20個老人就有1人失智#失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我國65歲以上患有失智症長者約為13萬人,平均每20人中即有一人患有失智症!失智症不單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且因失智長者日夜顛倒、大小便失禁、記憶力缺失、妄想、幻覺等疾病特性,失智長者逐漸失去自己規畫安排生活的能力,往往需照顧者24小時陪伴照護。 日照中心提供全方位照護因此,南投縣政府為提供失智症患者全方位照護,推出失智長者的日間照護關懷據點以及居家、機構喘息服務。失智長者可藉由日間照顧資源所提供的懷舊治療、音樂治療及活動治療等,協助積極預防失智症惡化。白天由日間照顧中心專業人員提供生活照顧、多元化文康休閒活動及各項服務,協助家庭持續提供照顧,分擔家屬照顧壓力,晚間返家享受天倫樂,讓長輩能在原有熟悉的居家與社區環境中適切地生活。

醫訊/樂活午餐營養講座之預防失智

醫訊/樂活午餐營養講座之預防失智#失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家人罹患失智症,要怎麼辦?隨著現代醫療進步,台灣更加速老化,伴隨著是記憶力隨著年齡增長而漸次衰退,失智人口也逐步增加。對此,臺北榮總醫院特地針對失智,邀請專業醫師及營養師授課,提供最實用的醫學營養知識、正確的健康飲食觀念,並可現場品嚐護腦營養套餐,精彩的課程內容,破解飲食迷思,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樂活午餐營養講座之預防失智時間:11月19日(三)11:00~13:00地點:臺北榮民總醫院中正樓1樓營養講堂洽詢:02-2875-7472 臺北榮總營養部

8成失智患者易骨鬆 骨折比例高3倍

8成失智患者易骨鬆 骨折比例高3倍#失智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失智、骨鬆、肌少症,老人常見3疾病。而失智症與骨鬆間有極高的關連性,據研究顯示,骨鬆有可能是失智的早期危險因子,因為失智老人中有70~80%的人每年至少會跌倒一次,是同年齡族群跌倒比率的兩倍,骨折比率也高出3倍。亞東醫院復健科林宗慶醫師提醒,針對老人常見的3大疾病即早進行預防,是維持中老年生活的重要課題。因此,家中長輩若確診有失智症時,也應提高警覺,提早進行骨質疏鬆檢查,以免罹患疾病都不知。1)失智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還會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認知功能退化,但認知功能退化原因多,若從疾病觀點上來看,慢性病、三高都有可能是原因之一,且平時不動腦筋、不運動者也屬於高風險群。對此醫師表示,失智與大腦儲備間是有關連性的,只要適當的營養素補充(例如:魚油、膽鹼、磷脂質、可可、咖哩),搭配地中海型飲食、多運動、多動腦等,其實是可有效預防。2)骨質疏鬆症/是威脅亞太地區人口健康的疾病之一,根據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於2013年12月所發佈的報告指出,臺灣人口髖部骨折比例為全亞洲最高地區之一,其原因在於疾病認知低、過度使用利尿劑減重、運動量低、日照少、飲食不均等,因此,為避免骨質流失速度快,民眾應多攝取奶、蛋、魚肉、深色蔬菜等,因為普遍民眾較缺乏鈣質與維生素D。不僅如此,65歲以上民眾應每2年定期做骨質密度篩檢及骨折風險評估(FR A X )了解自身十年骨折風險,積極預防或治療,且適度的曬陽光、健走、登梯、平衡訓練,也是降低骨鬆及骨鬆性骨折的最佳良方。3)肌少症/以往老年人體力衰落現象是以老年衰弱症為統稱,但從醫學上的觀點來看,肌少症是一種漸進式的肌肉質量減少及肌肉功能降低,進而造成疾病的高發生率、降低生活品質,甚至會引發導致死亡的併發症。而造成肌少症最大的原因來自於老化,人老了身體蛋白質代謝不平衡,若本身有慢性疾病或飲食長期攝取不良,甚至運動量不足等,都會加速肌少症的發生。所以,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是保存肌肉的第一要務,運動更是維持肌肉質量不可或缺的條件,最好多從事一些抗阻性的運動,讓肌肉獲得好的訓練效果,更為紮實。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