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

咳嗽就漏尿?三成婦女生產後易患尿失禁

咳嗽就漏尿?三成婦女生產後易患尿失禁#尿失禁

日前一名楊女士有嚴重的漏尿問題,有次朋友來串門子,短短一小時內她竟然尿濕了一整件褲子,最後不得不尷尬的向朋友據實以告,羞紅著臉回房換衣服。後來光田醫院泌尿科馮超傑主任為其進行尿失禁微創手術後,頻頻「濕身」的困擾已一掃而空。這名楊姓患者家住清水,有兩次自然產經驗,大概在十多年前就有些微的漏尿問題,但不嚴重。去年感冒時,楊女士咳嗽症狀持續了一段時間,尿失禁毛病也變得更嚴重,每次用力咳嗽就漏尿,即使感冒好了尿失禁症狀也未改善。楊女士原本有散步的習慣,現在擔心時間久會尿褲子,都只敢在住家周圍走走。最糗的是有次朋友們來找她聊天,大家有說有笑,她卻暗自心驚,因為每次一笑就漏一堆尿,不到一小時整件褲子全濕了。她不得已向朋友據實以告,拉著溼答答的褲管在朋友的驚呼聲中回房換衣。經過這次的事件,楊女士痛定思痛,決心就醫根除尿失禁困擾。泌尿科馮超傑主任指出,超過三成的婦女在生產過後容易患有尿失禁和骨盆肌肉鬆弛的情形,這是因為生產過程中胎兒經過產道時造成骨盆底的肌肉拉傷或是神經血管受傷,導致提肛肌的鬆弛、萎縮。此外女性停經後荷爾蒙缺乏、老化鬆弛或憋尿機制退化等原因,也可能使尿道支持力變弱,在用力、咳嗽、打噴嚏、大笑時腹部壓力增加,就會導致尿液溢出。臨床上常見婦女朋友因害羞而諱疾忌醫,甚至認為尿失禁是老化及產後自然現象,私下隱忍。這不僅影響夫妻性生活,更可能嚴重衝擊到生活品質及社交活動。根據資料統計,約有25%的成年婦女有漏尿的經驗,推算全台灣至少有百萬以上的婦女正為尿失禁所苦。醫師提醒女性朋友,若尿失禁的問題已經影響到生活品質,就應尋求積極的治療此症狀並非難以啟齒的疾病,如果已深受相關問題所苦,建議可至醫院泌尿科接受詳細檢查與專業治療,切莫一拖再拖,影響生活品質。

打噴嚏就漏尿 產後容易尿失禁?!

打噴嚏就漏尿 產後容易尿失禁?!#尿失禁

文/媽咪窩雜誌採訪/余靜雯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任 詹景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產科主任 林姿吟產後的妳,不知從何時開始只要出現牽動腹壓肌的動作,如跳耀、大笑、咳嗽、打噴嚏、爬樓梯或提拿重物時,尿液就會不自主地流出?該如何解決這種令人害羞的困擾呢? 根據調查報告指出,婦女每4人就有1個人有漏尿的困擾,隨著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懷孕的婦女更有高達30~50%的人有尿失禁的困擾,雖然產後絕大多數的婦女可恢復正常,不過,將來再度懷孕或是年紀變大時仍有復發的傾向。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任詹景全表示,漏尿也就是所謂的「尿失禁」,是指尿液不自主流出,並會造成社交、個人心理及衛生上的問題。尿失禁可分為四種型態,分別是:應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滿溢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而產後的尿失禁大部分是屬於應力性尿失禁。詹景全主任指出,懷孕時,子宮從原本約70公克增加至4~5公斤重,長期壓迫骨盆肌肉組織,造成骨盆底肌肉鬆弛;加上生產過程中,胎兒經過產道,可能使陰道裂傷或支配提肛肌的神經血管斷裂,使支撐膀胱、子宮、腸子的骨盆底肌肉萎縮、無力、鬆弛,是造成產後尿失禁的主因。此外,胎頭擠壓膀胱造成膀胱水腫、無力或膀胱過度膨脹,也容易導致產後尿失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產科主任林姿吟也表示,如果在生產過程中第二產程過長、胎次過近、孕前體重過重、胎兒體重過重(超過4,000公克)、生產次數過多、產婦年齡過大等,都將大大提高產後尿失禁的機率。她進一步表示,由於在使用產鉗生產時,胎頭被拉下的速度遠快於正常的分娩,進而對神經、骨盆底的結締組織產生牽扯、傷害。倘若在生產過程中,迫不得已使用產鉗或真空吸引器生產或是產婦用力過度、使力不當,產後漏尿的情況將更為嚴重。另外,尿失禁與生產的方式也有相當大的關聯性,有些孕婦會選擇以剖腹產的方式來降低產後尿失禁的情況。針對於此,林姿吟主任指出,雖然生產方式採取剖腹產且未經過產痛的產婦,日後漏尿的機率小於採自然產或經過產痛的剖腹產產婦,但並不表示,選擇剖腹產就不會發生尿失禁。而且也要考慮剖腹產可能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因此,為了預防尿失禁而選擇剖腹產未免有點矯枉過正。延伸閱讀「尿失禁的分類表」: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949

「膀胱過動症」並非老化 高達七成的患者尚未就醫

「膀胱過動症」並非老化 高達七成的患者尚未就醫#尿失禁

當婦女有急尿、頻尿、夜尿或急尿性尿失禁,讓人出糗又苦惱甚至不敢出門。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婦女泌尿暨骨盆醫學科主任吳銘斌博士表示,這類婦女的膀胱,好像脫韁野馬不受控制,尿一急就難以控制。一旦有尿意感,就要馬上去上廁所,完全憋不住。否則,就有可能會因等不及,而尿溼褲子。夜尿也是令一個常見的困擾。有時晚上也得頻頻跑廁所,沒辦法好好睡覺影響睡眠品質,並對自己及家人的生活造成干擾。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婦女泌尿科吳銘斌主任提醒婦女可能罹患「膀胱過動症」。所謂「膀胱過動症」包括急尿、頻尿(每天超過8次)、夜尿或漏尿等問題。其中以急尿為核心症狀。吳銘斌說明,「膀胱過動症」同時會出現在男人及女人,盛行率男女相當!根據研究發現華人膀胱過動症的盛行率是15.8%。會隨年齡增加而增多。所謂急尿就是突然有強烈的尿意,而且忍不住的感覺無法憋尿。急尿性尿失禁是指因尿急憋不住而引發不自主的漏尿。吳銘斌解釋,有時又將「膀胱過動症」有無合併急尿性尿失禁,分為溼式膀胱過動症,及乾式膀胱過動症。大約50~80%的膀胱過動症患者因有良好的排尿控制機能來克服這種不自主性收縮的發生,因而只會有頻尿及急尿的症狀。另有20~50%的患者會因為無法克服這種急尿所引起的尿失禁,而造成漏尿的情形。吳銘斌進一步說明,膀胱過動症常有的困擾為找廁所、不敢喝水、避免外出、減少社交活動、擔心衛生及陰部異味、使用衛生綿或護墊、避免性生活等。溼式又比乾式嚴重。同時,「膀胱過動症」的患者有可能被低估而在臨床上只被當作一般心因性頻尿症患者來處理。善用急尿前警告時間並及時做骨盆運動可避免尿急性尿失禁。一般而言,正常人在感覺有尿意感時到解尿前有一小段警告時間讓婦女可以從容解尿。但在「膀胱過動症」患者常常來不及。所以,平時就要練習骨盆底肌肉運動(又稱凱格爾運動)。吳銘斌指出「尿失禁生理回饋治療」對於婦女學習骨盆底肌肉運動,有其正面的輔助效果。當「膀胱過動症」合併骨盆鬆弛時,骨盆重建手術可同時改善「膀胱過動症」症狀。適當調整新型長效型抗膽鹼藥物藥物劑量可達最佳療效。藥物方面「膀胱過動症」的治療,目前已有新型長效型抗膽鹼藥物可以治療,一天只要固定吃一次,對七、八成的患者有療效。用藥一週後,就可看到治療的改善的效果,可大幅減少「膀胱過動症」的症狀,包括尿急、頻尿、夜尿與尿失禁相關症狀造成的困擾。用藥時,最常出現副作用是口乾、便秘,新型長效型抗膽鹼藥物副作用也明顯減少。在問診時,常會看到許多「膀胱過動症」的患者,來門診前已經忍耐超過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發現自己的膀胱愈來愈不受控制,才勉強就診。工作及生活品質、家人關係,已大受影響。根據膀胱過動症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還有高達七成的患者,根本沒有就醫。事實上,膀胱過動症自然痊癒的機會不高,但卻是可經過藥物、骨盆運動、骨盆重建手術等治療而獲得改善。吳銘斌提醒民眾若自己或家人有急尿、頻尿、夜尿、急尿性尿失禁這些「膀胱過動症」的常見症狀,請不要再默默忍受,應勇於並鼓勵家人接受檢查及治療。延伸閱讀「膀胱過動症」相關知識: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704

膀胱,有如得了過動症,難以控制?

膀胱,有如得了過動症,難以控制?#尿失禁

全球第一份華人膀胱過動症流行病學調查出爐膀胱過動症不是女人病,華人盛行率,男女相當!台灣女性真辛苦,因罹患膀胱過動症而尿失禁的比例,兩岸三地第一名!高達17.8%的華人患者,會使用紙尿褲、衛生棉等吸水產品,避免膀胱出糗!根據在美國泌尿科醫學會發表的全球第一份華人膀胱過動症流行病學調查(Chinese EPIC Study1 on OAB)註一/註二報告顯示,膀胱過動症華人的盛行率男女相當;而台灣女性因膀胱過動症而尿失禁的比例,竟是兩岸三地第一名。此外,華人膀胱過動患者的就診率僅有三成,且有近兩成的患者使用紙尿褲、衛生棉等吸水產品,避免出糗,顯示民眾對於疾病的認知有待加強。台灣地區研究主持人、台北榮總泌尿科主任林登龍醫師指出:膀胱過動症(簡稱OAB),指的是包括急尿、頻尿(每天超過8次以上)夜尿與尿失禁(漏尿)的相關症狀。林醫師說明:「這類患者的膀胱,有如得了過動症,尿急到難以控制,一旦有尿意,就要馬上去上廁所,完全憋不住,否則,就有可能會因等不及,而尿溼褲子出糗,晚上也得頻頻跑廁所,沒辦法好好睡覺,會對自己及家人的生活造成干擾。」 膀胱過動症不是女人病,華人盛行率,男女相當!這項研究發現華人膀胱過動症的盛行率是15.8%;其中,男性是16.4%、女性15.3%,二者相當,顯示膀胱過動不是女人的專屬疾病;且若與2006年歐美膀胱過動症流行病學調查2研究比較,華人男性罹患膀胱過動症的比例,高於瑞士、義大利、德國、英國、加拿大等國的男性;華人女性罹患膀胱過動症的比例,也超越義大利、德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女性。 此外,這份研究中也發現,華人男性有膀胱過動症相關症狀之比例高達51.3%,較發生阻塞性攝護腺肥大相關症狀的比例(25.7%)還高。這與臨床上的觀察相符,林登龍醫師表示:「門診中,男性的膀胱過動症患者,有一半合併有攝護腺肥大的症狀。」台灣女性尿失禁比例高,是兩岸三地的第一名更值得注意的是,罹患膀胱過動症的華人中,每十人,就有一人有尿失禁,而台灣女生因罹患膀胱過動症而尿失禁的比例達14.8%,是兩岸三地的第一名,其次為中國男性的9.9%,中國女性的9.5%。此外,林登龍醫師指出,「調查研究也發現,華人膀胱過動症患者有夜尿問題的比例極高,女性約有 56.7%、男性約有51.6%;相當於每二人,就有一人有夜尿的問題,比例驚人,這與患者膀胱容量縮小,必須頻頻上廁所解尿有關係。」。膀胱過動好害羞,近二成包尿布、衛生棉,僅有三成患者就診而在第二階段研究的調查中,則發現有六成的患者深受膀胱過動症困擾,有四成的患者覺得自己的症狀會對家人造成困擾,且會因為罹患了膀胱過動症而減少15%的工作時數,其中,男性患者減少的工作時數是17.3%,高於女性的11.7%。與沒有罹患膀胱過動症的人比較起來,膀胱過動症患者,在二十項情緒指標中,有高達十六項指標較悲觀,包括感到害怕、覺得自己的人生很失敗、無法保持清醒、憂鬱、食欲不好、感覺人生走不下去、不被別人喜愛、想哭、覺得自己很孤單、睡不好……等等。但即使深受膀胱過動症困擾,僅有三成的患者會就醫。為了避免膀胱失控,有高達17.8%的膀胱過動症患者會使用成人紙尿褲、衛生棉等吸水產品;並有15%的患者會儘量限制水分的攝取來避免因解尿問題而出糗。林登龍說,「膀胱過動症的患者,常覺得這是一個很丟臉的疾病,不好意思因『尿尿』問題來就診,常是因漏尿、嚴重到要包尿布,逼不得已才看醫師,門診上,也曾有患者表示是因為尿失禁、有尿騷味,家人受不了,才勉強來就診。」。膀胱過動症不是老人專利,藥物治療效果高達七、八成雖然,年紀愈大,罹患膀胱過動症的機會愈高,事實上,也有相當年輕的患者。「門診上,最年輕的患者,是一位不到二十歲的女學生,她的困擾是每一節課,都要跑廁所,否則就會憋不住,為了怕漏尿,天天都得墊衛生棉,晚上也因必須跑廁所而睡不好。」林登龍指出。 「其實,膀胱過動症,就像膀胱得了感冒,並不需要另眼相看,而且目前已有長效型的藥物可以治療,一天只要固定吃一次,對七、八成的患者有療效,用藥一、二天,就可看到明確的效果,可大幅減少膀胱過動症的尿急、頻尿、夜尿與尿失禁……等相關症狀造成的困擾,用藥時,最常出現副作用是口乾、便秘。」。 林登龍提醒,「我們在門診上,常看到許多膀胱過動症的患者,常是忍了半年、一年後,發現自己的膀胱愈來愈失控,才忍無可忍、勉強就診,工作及生活品質、家人關係,已大受影響,但根據這次華人膀胱過動症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還有高達七成的患者,根本沒有就醫。事實上,膀胱過動症自然痊癒的機會不高,但卻是很容易治療,治療效果也很好的疾病,治療藥物健保也有給付,並不需要自費,若自己或家人有尿急、頻尿、夜尿、尿失禁這些膀胱過動症的常見症狀,請不要再默默忍受,應勇於並鼓勵家人就醫。」。 【註1】有關EPIC Study:全球華人人口超過13億,約佔全球人口的19.87%,但關於膀胱過動症的流行病學調查,以往都是引用歐美的數據來推估,為了能夠確實了解華人膀胱過動症的盛行率、就診率及膀胱過動症對華人情緒及工作的影響,輝瑞藥廠特別邀集兩岸三地的泌尿科醫師,首次跨區合作,進行華人膀胱過動症流行病學調查,調查期間為2008年6月到8月。研究分為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研究是在於了解華人膀胱過動症的盛行率,總樣本數是6,612人,其中,中國4,516人、香港1,090人,台灣1,006人;第二階段研究的目的則在比較有沒有膀胱過動症,對個人生活品質及情緒的影響,總樣本數是1,200,有膀胱過動症與沒有膀胱過動症的受訪者,各600人,其中,中國600人、香港、台灣各為300人。【註2】該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已發表於2007年歐洲泌尿雜誌(European Urology 2007:6,4-9)。資料來源:輝瑞大藥廠

衛生局免費提供媽咪泌尿保健諮詢,5月8日讓我們一起用健康寵愛媽咪

衛生局免費提供媽咪泌尿保健諮詢,5月8日讓我們一起用健康寵愛媽咪#尿失禁

為讓更多民眾重視自身及媽咪泌尿道的健康問題,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臺灣泌尿科醫學會、臺灣尿失禁防治學會結合社會局於5月8日下午1時30分至4時在臺北市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香堤大道辦理「媽呀!我愛你」母親節活動中,設立「用健康寵愛媽咪-骨盆腔保健、健康篩檢」宣導攤位,並同時提供市民健康卡申辦與集點、乳房攝影轉介及癌症防治衛教諮詢等服務,期能在溫馨的母親節裡,呼籲全天下子女共同關心偉大媽咪的健康!每天張羅全家大小、從早忙到晚的媽咪們,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96年調查發現,54歲以上婦女尿失禁的盛行率達23.4%,65歲以上婦女約有29.98%有尿失禁的困擾,也就是每3位就有1位出現尿失禁問題,卻僅有19.6%會尋求醫師的治療,主要症狀為急尿、頻尿、夜尿與尿失禁。大多數有此症狀的媽咪們,剛開始多半採取忽視、隱忍、逃避的消極心態,藉由「少喝水、少外出、用護墊、穿寬鬆」等方式來避免或隱藏這些尷尬問題,直到病情惡化、嚴重影響到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質時,才願意尋求醫療幫助,往往已喪失黃金治療時機。根據研究指出,罹患尿失禁民眾,只有不到四分之ㄧ的患者曾經就醫,有的不知道尿失禁是可以醫治的,有的認為尿失禁是老化的自然現象,有的是不好意思就醫。然而,除比較嚴重的尿失禁需要以手術方式矯治外,大部分的尿失禁可以靠膀胱訓練及骨盆底肌肉復健得到改善,且其治癒或改善率高達60%至100%。因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鼓勵有尿失禁症狀的民眾儘早就醫。影響尿失禁發生之因素如下:性別:年齡介於15至64歲的男性發生尿失禁的比率約為1.5%到5.0%,但婦女罹患尿失禁,則達10-30%。年齡:年齡越大越易發生壓力性尿失禁,尤其是更年期。懷孕生產:經陰道生產者比未曾經陰道生產者較常發生壓力性尿失禁,生產次數多者亦較常發生壓力性尿失禁。抽菸、肥胖、長期便秘:身體質量指數高者,較易發生壓力性尿失禁。工作需提重物者。子宮陰道脫垂者。曾接受婦科手術或尿失禁矯治手術者。其他疾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尿失禁為中老年男性及女性常見的健康問題,它使個人礙於啟齒,但又會使日常生活中造成困擾,甚至不願外出,不單影響心理狀態也影響人際互動。因此,正值5月溫馨時刻,換我們一起來做媽咪的守護天使,共同幫助親愛的媽咪勇於面對泌尿道健康的問題,並積極尋求正規治療,如此才能擁有不滴不漏的自在人生!5月8日母親節活動,現場特別安排泌尿科專科醫師化身「泌密天使」,提供免費泌尿道保健諮詢篩檢服務,只要參加,就可將最實用的健康新知手冊及精美小禮物帶回家,讓媽咪們健康在手,快樂無憂!另外,還有趣味有獎徵答,豐富大獎等您拿,以及精彩熱鬧的舞台表演等,讓每位參加的民眾都滿載而歸!

哪些藥品會引起尿失禁?

哪些藥品會引起尿失禁?#尿失禁

陳媽媽50歲,最近半夜經常要起床上廁所兩、三次,導致夜晚睡眠品質變差,大笑時尿液會不自主流出,身上會發出異味,人也因此變得焦慮,原本開朗個性也因此變得鬱鬱寡歡沒有笑容,忍耐一段時間後終於在家人陪同下鼓起勇氣至醫院求診,結果被診斷為「膀胱過動症」,現正服藥治療中。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方喬玲說,膀胱過動症是一種慢性膀胱機能障礙,常見症狀如下:頻尿(一天小便超過8次)、急尿(如:強烈解尿感無法控制)、夜尿(睡覺後起床小便2次以上),以及急迫性尿失禁(漏尿)等現象;如果單獨或合併出現上述症狀,就可能是膀胱過動症的〝嫌疑犯〞了。多數人會認為這是老化過程自然發生的現象,但其實不然。方喬玲指出,膀胱過動症形成可能因素很多,包括精神或心理壓力大、反覆性膀胱發炎、長期憋尿、生產懷孕造成骨盆底肌肉鬆弛、神經系統問題(中風或脊髓損傷的後遺症)、前列腺肥大惡化等,都有可能造成膀胱過動症。抗膽鹼藥品是目前治療膀胱過動症的主流,它能有效抑制迫尿肌過度收縮、增加膀胱容量、延長蓄尿時間、改善日夜頻尿,減少尿急與急迫性尿失禁。方喬玲表示,目前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治療膀胱過動症在北市聯醫採用的藥品包括:VesicareÒ(衛喜康膜衣錠 5 mg/tab)、DetrusitolÒÒ SR(得舒妥持續性藥效膠囊4mg/cap)、OxbuÒ(歐舒緩釋錠 5 mg/tab)等三種,三種藥品服用方法皆為每日一次,但未受控制的狹角性青光眼病患不建議使用。孕婦宜採用懷孕分級為B級的OxbuÒ,嚴重肝腎功能不良者選用VesicareÒ不需調整劑量。藥品常見副作用包括:口乾、便秘、視覺模糊等;若無法忍受上述副作用,可採用替代療法,如:三環抗憂鬱藥Imipramine可增加尿道括約肌張力,對急迫性與壓力性混合型尿失禁有效。另外,針對合併膀胱過動症的停經婦女,一般常會投予口服或局部使用雌激素(estrogen)來改善症狀。近年來亦有研究顯示,局部注射肉毒桿菌(Botox)能改善有膀胱過動症患者的特發性逼尿肌過度活動,但目前仍缺大型臨床研究作佐證。方喬玲說,某些藥物也會造成多尿導致尿失禁,包括a-adrenoceptor antagonist、利尿劑、長效型鎮靜劑、鈣離子阻斷劑、精神科用藥及鋰鹽等,服用上述藥品容易讓人誤判以為得到膀胱過動症,此時需進一步諮詢醫師或藥師才能做出正確判斷。膀胱過動症是常見、慢性且造成巨大醫療支出的疾病,雖不會明顯妨害患者生命與健康,卻可能嚴重影響個人自尊、社交活動與生活品質,方喬玲提醒,如果懷疑自己是膀胱過動症患者,請鼓起勇氣前往就診,這樣才能重建幸福「下半身」!

婦女尿失禁 不要怕尷尬

婦女尿失禁 不要怕尷尬#尿失禁

隨著人類平均壽命逐年提高與對生活品質的重視,婦女尿失禁,己從過去隱忍忌諱至今日門診中普遍常見的問題。根據資料統計約有三分之一的婦女有尿失禁的困擾,且與年齡的增長有明顯的相關性。其發生的原因:骨盆腔手術、懷孕、生產時及其支撐之骨盆肌肉、神經組織受到傷害;更年期缺乏荷爾蒙而造成的陰道和尿道黏膜萎縮老化;有些人更因職業的關係,長期憋尿而導致膀胱功能失調,所以尿失禁它是一種症狀,並非是一種診斷,更不能算是一個正常的老化現象。婦女的尿失禁若經由專業之專科醫師給予正確的診斷與治療,其治愈的成功率都會有明顯的提高。何謂尿失禁,在醫學上指為膀胱內的尿液,在不自主的情況下無法由意志來控制,經由尿道向外流出、溢出或滲出的情形。它是一種多因性的身體功能障礙,其症狀輕重程度分別可以從少數幾滴到完全無法控制的大量尿液漏出。尿失禁的種類又可分為:1.應力性尿失禁(urinary stress incontinece):主要原因是支持膀胱頸的組織變弱或具有高度移動性尿道及尿道功能性異常障礙所致,通常較常發生在咳嗽、打噴嚏、提重物、跳躍等因腹部壓力上升時而導致的尿失禁。2.急迫性尿失禁(urge incontinence):此為逼尿肌呈現不穩定性收縮,通常患者容易有頻尿、尿急、夜尿甚至尿失禁的情形。3.混合型尿失禁(mixed incontinence):同時合併多種不同原因之尿失禁,此種佔女性尿失禁病患中約20%。4.滿溢性尿失禁(overflow incontinence):主要為神經病變或長期憋尿而導致膀胱功能性障礙,因而膀胱變大且缺乏張力所造成。5.暫時性尿失禁(temporary incontinence):多發生於生產、尿路感染或精神異常者,此為暫時性可針對病因治療而痊癒。6.其它病因之尿失禁:可能因中風、腦血管病變、長期臥床、巴金森氏症等導致之尿失禁。我們要如何去診斷尿失禁呢?首先應詢問患者之病史、理學檢查、尿液常規檢查、棉墊試驗、尿路動力學檢查、陰道─膀胱內視鏡檢查、超音波檢查等等,當然各項檢查之必要性是依照每一個患者的情形,由專科醫師指示而作。至於尿失禁的治療方式又可分為骨盆底肌肉(提肛)運動復健法(kegal Exercises)、陰道圓錐自療法、骨盆底電極刺激治療、會陰壓力行為治療、生理迴饋(訓練)行為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及其他替代性治療等,這些治療的方式亦是由具經驗的專科醫師依患者之病態狀況篩選最適合的方法施行之。婦女的尿失禁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事情,不要認為它是一件尷尬、麻煩、又不健康衛生,甚至造成離群索居而喪失自信心。目前,尿路動力學的研究,就是在找出尿失禁的種類與排尿困難的原因,也因此才能找到正確的診斷與治療的方向。本院為提供婦女們有關尿失禁這方面的服務,新增了婦女泌尿疾病檢查治療中心,其中派有親切、具愛心及耐心的專業技術員為您操作儀器檢查並參與教學,同時也在舒適溫馨具隱私的環境下提供檢查及治療,更有陣容堅強的醫療團隊為您服務,讓您找回往日正常而健康的快樂人生。 (本文作者由臺安醫院提供,作者為婦女尿動力學科主任廖文劍醫師、泌尿科主任陳欣宏醫師、技術員 - 桂湘蓁、林欣怡、簡素容)

男性久坐、常憋尿 易「前列腺發炎」

男性久坐、常憋尿 易「前列腺發炎」#尿失禁

頻尿、尿急迫、尿失禁、尿路細小、殘留尿液、尿後滴尿…等等的擾人不適症狀即統稱為下泌尿道症狀,這些症狀直接影響到病人的生活品質,造成情緒不安、尿濕褲子,身上常有尿味等等,所以應該重視了解,並且積極治療。大里仁愛醫院泌尿科 - 張靜閔醫師指出,造成下泌尿道症狀的疾病很多,包括泌尿道感染、膀胱功能障礙、前列腺肥大、尿路結石…等等,上述這些疾病都屬於病因清楚,且診斷及治療均有標準的方式,且療效也是可以預期的,所以如果有下泌尿道的症狀,建議應迅速找泌尿科的專科醫師診治。唯獨「前列腺發炎」,是屬於病理機轉不明,療效模糊不可預期,卻又持續困擾人的疾病。前列腺為男性的泌尿生殖器官,又稱攝護腺,位於膀胱出口處,其內壁形成尿道的第一段,腺體分泌與生殖相關的物質,精液出口的管道也在其中,所以一旦它出問題了,會同時影響泌尿系統及生殖系統,而所謂的發炎又分為急性及慢性,細菌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視其病情的時間及有無合併明顯的感染症而定。張靜閔醫師表示,在門診治療的病人中,以美國醫院診所的統計,約有四分之一的病人被歸於前列腺發炎的診斷,而以國內的情況似乎也差不多,且有增加的趨勢,好發於長時間坐椅子、常憋尿、生活作息不正常、吃檳榔、生活上壓力調適不良、水份攝取少、愛喝酒、愛吃刺激性食物的人身上,所以有時認為它是一種文明病,而且會逐漸增加,所以在治療的療程中,一定要找出可能的因素,並加以矯正,才可以有較好的預期效果。如果有上述的下泌尿道症狀時,首先必須先檢查,尿液及腹部X光片以排除尿路感染及結石的可能性,再以肛門指診直接觸診前列腺,如此可以分辨出是肥大,或是發炎,或肥大又合併發炎,或前列癌也可順便做一次攝護腺按摩,並留取按摩後的尿意做檢驗,通常如果是前列腺發炎時,觸診會有劇烈的疼痛,前列腺是腫且有內容物,擠壓之後,腫會暫時消退,而如果合併高熱的感覺,同時病人有發燒不適等明顯的感染症狀時,可能是細菌性感染的急性前列腺發炎,張靜閔醫師建議應住院給予靜脈注射抗生素積極治療。至於一般的慢性前列腺發炎,則會給予甲型阻斷劑例如Doxazosin或Terazosin,及消炎藥,長期治療。張靜閔醫師說,由於剛開始的症狀改善及進步並不像其他疾病一般明確迅速,故建立良好互信的醫病關係,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樣良好的醫病關係下,醫生才能了解病人有無不良的生活習慣需要進一步改進的,並能適時的根據症狀給予一些舒緩下泌尿道症狀的藥物,也才能了解病患,對此疾病的認知以便長期耐心的接受治療,並進而根治此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