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

茶、咖啡、辣椒 尿失禁患者應避免

茶、咖啡、辣椒 尿失禁患者應避免#尿失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滴滴答答的尿失禁,總是讓婦女們尷尬,且不單會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影響心理狀態,甚至也影響人際互動。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科主任林登龍指出,常見婦女尿失禁的種類,包括:急迫性尿失禁:強烈的尿意突然發生,無法憋住而造成尿液滲漏。應力性尿失禁:在一些會讓腹壓上升 (例如咳嗽、打噴嚏等) 的情況下而產生漏尿的現象。尿道憩室導致之尿失禁:解尿後走路活動時產生漏尿現象。滿溢型尿失禁:雖然膀胱裝滿了小便卻無尿意,當膀胱被漲的超過了它的極限,就會造成尿液滲漏出來。林登龍醫師表示,尿失禁的診斷可經由病史詢問,尿失禁的原因雖多,但症狀極為相似,若透過問診無法確定患者是應力性尿失禁、尿道憩室,或混和型尿失禁,泌尿科醫師會透過「尿路動力學檢查」或「影尿路動力學檢查」,判斷病因。飲食避免利尿食物不同種類的尿失禁及不同嚴重程度所適合的治療方式不盡相同,可透過凱格爾運動,凱格爾運動適用於輕微應力性及急迫性尿失禁患者。急迫性尿失禁則可靠服用藥物,達到放鬆膀胱的治療效果。林醫師也提醒,尿失禁的原因各有不同,不過養成定時解尿的習慣、平常飲食避免利尿食物,能夠普遍減少尿失禁次數。茶與咖啡的咖啡易利尿,有尿失禁困擾的民眾應避免。此外,辣椒內含辣椒素,也有利尿功能,不宜多吃。

神奇?尿失禁20年 1週可治癒?

神奇?尿失禁20年 1週可治癒?#尿失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啊!輕輕一動褲子就濕了!這可不是女性生理期,忍耐幾天就能結束的,女性長期尿失禁的困擾比生理期還討厭,更令人感到尷尬,漏尿問題伴隨而來的臭味更是讓生、心理備受煎熬,醫生表示婦女尿失禁的治療已達國際水準,病患不要再害怕就醫而讓自己吃苦了。怕開刀 尿失禁大抵有三種 藥物也能治療 臨床上,一名60歲的張姓女子長期有頻尿、尿失禁、夜尿等症狀,因害怕開刀忍了20年,因日前看到可經由微創手術進行治療的新聞,才提起勇氣前往豐原醫院婦產科求診,透過張崑敏醫師的詳細問診和解尿日記瞭解病因後,透過藥物和簡單運動,不到一週的時間已逐漸痊癒。婦產科張崑敏醫師表示,造成尿失禁的種類有許多種,並不是每類型都必須開刀,常見的「膀胱過動症」及「混合型尿失禁」使用藥物治療和保守療法就能明顯改善;僅有「壓力型尿失禁」才需經由手術治療,叮嚀民眾不要因為擔心要手術或認為這是老化現象而拒絕就醫,其實只要透過專業泌尿科醫師檢查和治療,就能輕鬆解決困擾。冤枉路 疾病困擾求助醫師是上策張女士表示,尿失禁已困擾20年,當初是害怕要開刀才會不敢就醫,不但影響正常的社交活動、連生活、睡眠品質也不佳,前往醫院求診後,醫師確診為「膀胱過動症」,只需透過藥物治療、飲食控制、膀胱訓練和簡單的骨盆運動,就讓20年的老毛病不到一週時間快痊癒,她後悔為何不及早就醫。「膀胱過動症」年紀越大越容易發生,症狀是急尿感、合併急迫性尿失禁、頻尿和夜尿等情形;醫師表示,目前治療尿失禁的技術已和歐美並駕齊驅,大多利用微創手術就能完成治療,不僅傷口小、術後不適也少、復原時間快,可大大減輕民眾的困擾。

你還在當「忍」者龜嗎?小心尿失禁找上門

你還在當「忍」者龜嗎?小心尿失禁找上門#尿失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師,我一直想尿尿,可是去廁所又尿不出來,感覺小便好像解不乾淨…」55歲的林先生因工作因素得常開會,忙得沒時間上廁所,某日發現排尿感覺一直尿不乾淨、甚至偶爾會漏尿,就醫後才驚覺,原來自己長時間憋尿,竟釀成尿失禁問題。泌尿科陳偉寶醫師表示,長時間憋尿,可能導致膀胱發炎,甚至使控制排尿的肌肉因過度膨脹而鬆弛,久而久之,可是會出現尿失禁困擾,呼籲民眾千萬別憋尿!過度憋尿 括約肌恐變鬆弛你還在當「忍」者龜嗎?小心憋出大問題!陳偉寶醫師說明,人的膀胱大概累積到150c.c.的尿液時,會開始有尿意,持續累積到300c.c.時,會非常尿急;當累積到500~600c.c.,膀胱就會出現過度膨脹,並使控制排尿的括約肌因過度膨脹而變得鬆弛,對不常憋尿的人來說,這些肌肉很快就會恢復彈性,但若常常強迫性憋尿,這些肌肉就會變得鬆弛,日後恐會出現尿失禁或頻尿的問題;陳偉寶進一步解釋,只要發現自己咳嗽、打噴嚏或大笑時會漏尿,就要懷疑可能罹患尿失禁問題。尿失禁患者擔心失禁 多有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礙值得提起的是,陳偉寶醫師說,很多有尿失禁或頻尿患者多半患有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礙,主因是擔心尿騷味和頻尿的尷尬,變得不喜歡或不敢出門,導致社交活動漸漸變小,長期下來身心都受到傷害;台安醫院心臟血管外科袁明琦醫師就分享,其實自己的父親因為腦部開刀也患有尿失禁問題,擔心出門找不到廁所而漸漸沒有自信心,直到父親開始使用攜帶型集尿器,才解決因為尿失禁喪失自信心的困擾。「不憋尿是杜絕尿失禁、頻尿的不二法門!」袁明琦醫師提醒民眾,避免尿失禁、頻尿等問題,最重要是千萬別憋尿,同時要多喝水(每日2000c.c.);若因工作或任何因素無法順利如廁時,可適時使用攜帶型集尿器,避免憋尿造成括約肌因過度膨脹,而變得鬆弛就得不償失了!總歸一句,杜絕頻尿、尿失禁問題,就從不憋尿、多喝水做起!

孝親集尿器 尿失禁也能趴趴走

孝親集尿器 尿失禁也能趴趴走#尿失禁

(優活健康網記者顏賽芬/採訪報導)尿失禁讓你不敢出遠門嗎?台安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袁明琦的父親長年飽受尿失禁所苦,為了讓父親能夠自由行動,不再被尿失禁綁在家裡,袁明琦苦思多時,終於發明攜帶型的集尿器。這項孝親發明近日在日內瓦國際發明獎的舞台上獲得肯定,袁明琦說,「這個發明背後的故事太多太多了。」 怕失禁、尿騷味 袁父足不出戶 袁老先生因為患有後天性的小腦萎縮症,導致無法自如排尿,有尿失禁、頻尿的問題。袁明琦表示,父親會為了避免失禁、身上有尿騷味,站在便池旁邊努力擠出每一滴尿液,每當又尿溼褲子,表情總是又羞又怒。尿失禁的困擾,讓袁老先生不願意走出家門,怕憋不住尿,怕穿尿布會有尿騷味。 「你不是醫生嗎?這點毛病你為什麼沒辦法幫我解決?」袁老先生一次對兒子說出重話,也催生了可攜式集尿器的點子。袁明琦以心臟外科開刀常用的氧氣面罩做為發想,氧氣面罩隆起的空間能夠讓男性生殖器有足夠的空間,不受壓迫,再接上單向的導尿管,將尿液導入集尿袋中,讓尿液不會回流,避免產生尿騷味。袁明琦解釋,能夠重複使用的集尿器,比起一天換上4、5片的紙尿布環保許多。 因孝心而起 因友情而圓滿 「集尿器是發明出來了,可是怎麼讓人舒服得穿在身上是一大難題。」袁明琦回憶研發過程的困境。當時名製作人王珮華的姊姊王淑華是袁明琦的病人,因為醫病關係結緣,身為服裝設計師的王淑華很支持袁明琦這項孝親發明,因此自告奮勇,連趕工四天設計出可裝載集尿器的內褲。「她那時候做完心臟手術,身體還虛弱,設計出褲子的隔天,淑華就走了。」袁明琦說到這裡已紅了眼眶。 「姐姐願意付出生命最後4天在這項設計上,如今獲得各界肯定,我相信,姐姐在天之靈一定很欣慰。」王珮華憶起亡姐語帶哽咽。袁明琦表示,這個集尿器可以幫助中風、攝護腺癌、脊椎受傷及帕金斯症患者,「淑華知道這個發明的意義,她因此幫助了很多人。」

光笑就會漏尿!婦嚴重尿失禁社交出問題

光笑就會漏尿!婦嚴重尿失禁社交出問題#尿失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只要大笑、打噴嚏,就會忍不住尿意而漏尿?北市一名五十多歲的婦人,因為有應力性尿失禁的問題,導致她只要一張開嘴大笑,就會忍不住尿意,導致漏尿情形產生,時常都令她非常尷尬,也讓她的社交出現問題。應力性尿失禁 光笑都會漏尿北市聯合醫院產科主治醫師陳星佑指出,應力性尿失禁最常出現症狀為腹部用力時(咳嗽、打噴嚏、跳躍、爬樓梯、跑步等),尿液即不由自主流出。原因主要在於骨盆底肌肉支撐不足,包括,多次生產、骨盆受過傷或手術過、年老(組織鬆弛)、停經(陰道及尿道組織萎縮變薄)等。另一個常見的尿失禁症狀則是急迫性尿失禁,主因為不穩定的膀胱肌肉,造成異常痙攣(抽筋)。尿失禁 小手術就能搞定而這名五十多歲的婦人,到院做了小手術之後,就恢復正常,不再產生漏尿問題,陳星佑解釋,應力性尿失禁的治療,傳統上必須經由腹部剖開進行懸吊手術,但近十多年來,已經發展出不需剖腹,只要在陰道開一個小傷口的小手術,效果好,手術時間短,恢復快(手術隔日即可出院),維持時間久,因此也廣受病人歡迎。對此,陳星佑提醒民眾,根據統計在不同的研究中,有12%~53%的婦女有尿失禁問題,而尿失禁是一種疾病,如有出現此症狀,應經由正確診斷與治療,即可大幅改善尿失禁狀況,並恢復正常愉快的社交生活。

婦女漏尿漏不停?應是罹患應力性尿失禁

婦女漏尿漏不停?應是罹患應力性尿失禁#尿失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婦女朋友們,妳又漏尿了嗎?年紀越來越大,怎麼憋尿越憋不住,甚至連大笑、咳嗽,都可能讓尿漏出來,如果妳有這樣的情況,可能是罹患了應力性尿失禁!但幸好,醫師表示,應力性尿失禁如果透過減重或運動還是無法改善,目前手術可在短時間內,解決尿失禁。 婦女邁向老年 尿失禁機率增!成大斗六分院陳奕宏醫師表示,罹患應力性尿失禁的對象通常以經陰道生產、更年期、骨盆腔手術後以及肥胖的婦女為主。此外,隨著年紀漸長,骨盆腔底的支持性也會逐漸變差。因此,老化也是罹患應力性尿失禁常見的因素。所以,罹患應力性尿失禁的婦女,當腹部壓力增加時,膀胱內壓力也會隨之上升,若尿道括約肌及膀胱頸的功能不良,使尿道內壓力小於膀胱內壓力時,就會產生尿失禁的情形,也就是說,可能連大笑或是咳嗽都可能產生漏尿情況。婦女尿失禁 可藉減重、復健改善陳奕宏指出,當診斷出為單純性的應力性尿失禁時,治療的第一步是減少腹壓,因此過重的病患必須先減重。其次是重建骨盆腔底的支持強度,而最眾所皆知的就是「凱格爾運動」,藉此運動持續訓練骨盆腔底的肌肉群,如同復健一般。若動作正確、執行得宜,約有6~7成的病患會有明顯的改善,若同時搭配增加尿道與膀胱頸收縮力量的藥物,將更有助於症狀的緩解。但如減重、復健無效 可開刀成功率高!陳奕宏也說,若經過三個月以上的復健與藥物治療,應力性尿失禁的症狀仍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就必須考慮進行手術。目前應力性尿失禁手術以「經陰道前壁的吊帶手術」為主,使用人工的吊帶輔助已經鬆弛的肌肉群與筋膜,提供尿道額外的支撐力。手術時僅需於陰道前壁與下腹部(或大腿內側)製造極小的切口,即可安裝吊帶,其手術時間短且安全性高,最重要的是,手術成功率近九成,復發率極低。因此他呼籲,應力性尿失禁不會奪走生命,但會悄悄地奪走生活品質,請及早就醫,以恢復自由自在的生活!

腰椎滑脫症好發中年 機率女高男6倍

腰椎滑脫症好發中年 機率女高男6倍#尿失禁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喬慧/綜合報導)女人的腰愛注意!「腰椎退化性滑脫症」好發於40歲以上的中年人,特別是女性發生的機會約為男性的6倍,主要是婦女懷孕及關節的強度較差有關。日前一位79歲的王婆婆至骨科門診就醫,王婆婆來到門診時,向醫師表示,自己走路沒辦法走超過100公尺,甚至還小便失禁,常常都腰酸、腳抽痛、腳麻,發作的時候要立刻坐下休息,症狀才會緩解,經過腰部X光檢查,醫師發現王婆婆的第1~第5腰椎都滑脫嚴重,骨科醫師指出,腰椎滑脫病患常會腰痛到無法行走,嚴重的需要以手術來治療,王婆婆在接受手術治療後,已經可以活動自如了。療養院骨科主任周禮智說,腰椎滑脫症嚴重時,會壓迫神經根,出現下肢麻痺、痛、無力的情形,甚至小便失禁,同時可能會有骨刺的增生,病患在搬重物、向前彎腰、扭轉腰部時,常常都會使腰痛加劇致無法行走,這些病患常會有腰痛或類似椎間盤脫出,所造成的坐骨神經痛,腰痛有時還會延伸至臀部或大腿後側,部分病患則有椎管狹窄症的症狀。樂生脊椎滑脫症就是脊椎正常排列的改變,上一節的脊椎順著下一節的脊椎向前滑脫,造成周圍組織和神經受到壓迫或拉扯引起疼痛,周禮智表示,這常發生在40歲以上的人,以女性較常見,可能和婦女懷孕及關節的強度較差有關,情況嚴重的病患,就需以手術來治療,手術方式包括神經減壓、骨頭融合及內固定三部分,治療方式要依照病人年齡、腰椎滑脫的程度及神經壓迫的情形來選擇。王婆婆說,腰椎滑脫症讓她痛不欲生,行動不便加上雙腳的麻痺疼痛、大小便失禁,每天都活在止痛藥、針劑當中,走路無法超過100公尺,但現在手術完成才一周,她已經可以沒有疼痛的走上400公尺,雙腳麻痺和失禁的問題解決,讓她感覺好像重生可以有尊嚴自由快樂的活著。(圖片來源:行政院衛生署樂生療養院提供)

女性尿失禁年輕化 只有二成願意就醫

女性尿失禁年輕化 只有二成願意就醫#尿失禁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尿失禁是許多中老年婦女難以啟齒的問題。有些婦女誤認尿失禁為老化後的「正常」現象,實際上罹患比例必然會更高。而現代女性因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導致漏尿、頻尿、急尿、夜尿、解尿困難、越來越年輕化,使得生活品質變差。根據研究,60歲以上遭受尿失禁之苦的人高達30%,但60歲以下約20%的婦女也有這個問題。然而因為尿失禁問題而就醫的女性卻只有二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林姿吟表示,大部分女性罹患尿失禁都認為這是老化自然現象,更有人減少社交活動來避免尷尬,有些則是因為擔心手術不敢就醫。嚴重尿失禁的病人當然可以考慮使用手術方法來治療尿失禁。但對於那些害怕手術,或暫時不想手術,或輕微尿失禁的病人,也可以用保守療法來治療尿失禁,例如:凱格爾運動、電刺激療法,或生理回饋治療及磁波椅等。林姿吟表示,人體控制排尿是經由神經傳導,使膀胱肌肉能正常收縮,平常時,膀胱肌肉放鬆、尿道括約肌緊縮,如此可以使尿液儲存在膀胱內而不溢出,當排尿時,膀胱肌肉收縮、尿道括約肌放鬆,尿液即可順利解出。但是當膀胱因咳嗽、打噴嚏、大笑、跑步等所增加的腹內壓超過尿道所能承受壓力時,便會逼迫膀胱內的尿液溢出,即形成應力性尿失禁。林姿吟說,大多數應力性尿失禁的原因是在多次生產或難產後,骨盆底肌肉韌帶鬆弛以致膀胱與尿道之間角度改變。目前對於應力性尿失禁的治療已著重於積極的物理復健治療,其包括凱格爾運動、生物回饋法、陰道電刺激法等,只要病患願意配合幾乎都能達到滿意的療效。林姿吟說,尿失禁非中老年婦女的專利,但可以透過簡單治療讓女人們重拾自信,恢復清爽乾淨生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