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

走路不穏記性差非退化 竟是水腦症纏身

走路不穏記性差非退化 竟是水腦症纏身#尿失禁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步態不穩、無法控制小便、記憶越來越差,這些症狀讓人誤以為只是單純的退化,殊不知恐是水腦症,常延誤就醫。一位退休的老先生,發現近來走路不穏,加上記憶力愈來愈差,小便會憋不住。起初不以為意,認為是年紀大、體力衰退的自然生理現象。但隨時間這些症狀逐漸變得嚴重, 經檢查確診為常壓性水腦症,而後接受放置腦室腹腔引流管,現在狀況已逐步改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外科馮睿哲醫師解釋,腦室裡每日約生產500C.C.的腦脊髓液,正常情況下,這些腦脊髓液會被人體吸收;一旦無法吸收,就會形成腦部積水。常壓性水腦乃因腦部慢性積水,腦部壓力變化較少。好發於腦部有過傷害的老年人,如蜘蛛膜下腔出血後、腦外傷後、感染腦膜炎等。3症狀辨別:步態不穩、尿失禁、失智而常壓性水腦症典型臨床症狀有3種:第1是步態不穏,常在方向轉彎時,出現步態不協調情形。第2是失智,以記憶力缺損為主,症狀包括面無表情、冷漠、遲鈍、健忘等。第3是尿失禁,無法控制小便,常無故尿溼褲子。及早發現  腰椎腹腔引流解憂儘管常壓性水腦症有典型三症狀,但在臨床上卻沒有很好的診斷工具。馮醫師說,目前會以腰椎穿刺測量壓力並放置腰椎引流數日,視病人症狀是否改善做為診斷依據。而治療方式採手術治療,會在頭骨上面鑽洞,切開硬腦膜,穿刺腦實質而放置腦室腹腔引流管,並連接至腹腔引流積聚的腦脊髓液。馮睿哲醫師也提醒,常壓性水腦症若沒及早發現治療,會使症狀日漸加劇,不僅會常常容易跌倒,也會逐漸失去自我照顧能力,不可不慎。 

糗!女大生尿失禁 與男生約會只顧找廁所

糗!女大生尿失禁 與男生約會只顧找廁所#尿失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打一個噴嚏,就可能尿失禁,這是眾多尿失禁婦女,所不敢說的困境,根據統計指出,近半數以上的婦女都受到嚴重程度不一的尿失禁所苦,其中,因害羞不敢開口,就診率竟僅不到百分之十,導致大多患者症狀都拖上好幾年,終於「洪水猛洩」擋不住、膀胱都掉到陰道口,才肯乖乖就醫!女性有尿失禁 相當普遍 中國附醫泌尿部主治醫師鄒頡龍指出,婦女有排尿方面的困擾相當普遍,不同的年齡層,有不同的疾病。例如,對於中年或老年女性,尿失禁是非常普遍的疾病。根據美國學者Dooley 2008年的研究指出,4229位超過20歲以上婦女中,49%有應力性尿失禁,15.9%有急尿性尿失禁,34.3%有混合型尿失禁(同時有應力性與急尿性尿失禁的症狀)。尿失禁如此普遍,卻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尿失禁患者接受治療,至於國內,由於民族性較為保守,相信數字將更低於此。 為何不就醫呢?有些婦女覺得尿失禁很尷尬,不願意告訴家人;有些婦女沒有足夠的醫療資訊,不知道該如何看醫師。就有一名七十多歲患者,十多年前已經接受過子宮切除,近年來膀胱嚴重脫垂,每次上廁所,要用手將膀胱推回去,才能解尿,更造成左側腎臟水腫。膀胱過動症 女大生猛找廁所 鄒頡龍也說,婦女泌尿疾病不是中、老年的專利,年紀比較輕的婦女容易罹患泌尿道感染(膀胱炎),也經常有「膀胱過動症」的困擾,特色是,頻尿、急尿,甚至發生急尿尿失禁。其中,膀胱過動症發生的發生率很高,根據統計,大概12~18%的人罹患此症。有一位年輕的女大學生因頻尿感到非常困擾,連交男朋友都受到影響,正當濃情蜜意的時候,女生一直找廁所,之前一直被診斷為泌尿道感染,不斷的服用抗生素卻毫無效果,最後終於確診為膀胱過動症,經過適當的藥物治療,這位女大生重拾健康、有自信的人生。醫師呼籲,有尿失禁就要積極治療,才能讓下半身,不影響自己的人生。

多數婦女受尿失禁之苦 僅1/4尋求治療

多數婦女受尿失禁之苦 僅1/4尋求治療#尿失禁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婦女朋友們若有尿失禁症狀,請勇敢就醫,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尿失禁是相當惱人的疾病,估計20至59歲的婦女中,約有5分之1的婦女長期受尿失禁所困擾。可惜的是僅有約4分之1的婦女會尋求治療。因為大部份人都以為這是老化現象無法治療,而遲遲未採取任何行動,使病情日益嚴重。勿忌諱就醫   以免情況惡化尤其隨著年紀的增長,情況會更惡化。醫師說,門診即碰到七十餘歲病患,多年來有頻尿情形,她一直以為這是老年病不以為意。但是近來頻尿越來越嚴重,只要動作大一點、或者突然咳嗽時,也會流出尿來。阮綜合醫院排尿障礙中心洪士雅醫師指出,雖然尿失禁不會造成身體重大疾病,卻會對心理及生活品質造成很大的影響,而且隨著平均年齡增加,這個問體也越來越嚴重。但其實多數漏尿問題,只要透過復健與藥物補助即可改善,唯有及早就醫才能享受乾爽人生。 很多人不了解,到底多嚴重算是尿失禁?洪士雅醫師表示,簡單來說有人是提重物、打噴嚏就會漏尿,也有人只要走路就會漏尿,揮之不去的尿騷味,自然會影響人的自信與社交生活。中年女性易漏尿   停經、長期便秘甚劇平均4、50歲的女性容易出現漏尿,尤其生產後的人或是肥胖、停經後老化、長期便秘、咳嗽等,都可能引發漏尿,有人整天護墊或衛生紙不離身,嚴重時甚至會讓人不喜歡外出,影響社交生活。如果是輕微漏尿,通常只需做提肛運動(凱格爾運動)復健就可以改善,部份病人可只做運動就無漏尿。但如果連走路、輕微咳嗽都會漏尿,應力性尿失禁就可能有因後續有提高應力性失禁想藉此略述,接受進一步的檢查,以確認是否適合接受手術治療。 

勿讓下半「身」的疾病 影響退休後的下半生!

勿讓下半「身」的疾病 影響退休後的下半生!#尿失禁

(撰文/Frank Chen)(採訪諮詢/自遊行-行銷總監Sophia)(圖片來源/康薦-自遊行、優活健康網)根據統計粗估,國人60歲以上的男性,約有2成患有尿失禁,但礙於男性尊嚴,以及諱疾忌醫的心態,讓他們都難以啟齒。然而,包尿布對於他們來說,如身綁千斤鐵塊,在生活品質與行動上,往往帶來諸多不便;與外界拒絕接觸,很可能成為他們退無可退的最後一步。2013年袁明琦醫師的孝親發明「自遊行集尿器」推出上市,不僅造福許多和自己父親有一樣困擾的男性,也獲得國內外發明獎的肯定。今年在產品上市即將滿一週年的前夕,自遊行團隊舉辦了全台趴趴走的擺攤活動,耗費4個月,親自到全台超過一百間連鎖醫材行,擺桌子、設小立牌,站在第一線和老年人溝通,雖然每回活動結束皆拖著疲憊的身子返家,但滿滿的溫暖卻溢滿心靈,也帶給了許多老年人們滿滿的關懷。優活獨家專訪自遊行康薦公司的行銷總監Sophia,她向我們分享了在這次全台趴趴走的活動,聽到、看到、感受到許多小故事。 自遊行百場擺攤關懷活動 用行動溫暖老年人「尿失禁對老年人們來說,是難以言喻的痛苦」對人觀察細微的自遊行行銷總監Sophia指出,過去這一百場的擺攤活動中,很多伯伯都怯生生的前來攤位上詢問,也有碰過伯伯到攤位上,一開口就說:「我是幫朋友買的,不是我要用的」極力想撇清自身罹有尿失禁的處境,她說,正是因為這類的疾病較難開口,所以需要反被動為主動,用積極的行動去溫暖有需要的人。擺攤期間,自遊行團隊曾到某間養護中心去拜訪,經護理長介紹有一位伯伯是歸國華僑,因在國外時剷雪跌倒,使得脊椎受傷,不僅無法站立,也讓他需天天使用紙尿布。「養護院的護理長跟我說,其實伯伯還是可以坐起來活動,也常常有以前的部屬來探望他」但或許是自尊心使然,從包尿布的那天開始,伯伯開始悶悶不樂,拒見親友,始終把自己關在房裡,愁顏不展。康薦團隊了解伯伯的故事後,想著若是自遊行能幫助伯伯改善現在的生活,他一定可以恢復笑容,因此,花了好長的時間說服,也親自對伯伯的外籍看護進行教學。「過了幾個星期,竟然跟探視他的親友笑呵呵的下棋!」Sophia說,伯伯在使用集尿器後,再回訪探望他時,發現原來這位伯伯那麼幽默。這讓自遊行團隊發現,他們販賣的不只是一項產品,而是在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夠重拾歡樂生活,能在晚年的彩霞上,不因此黯淡失色。 就算只幫助到一位老年人 都值得!還有一次在新竹時,因為活動場地較偏遠,一整天下來整場活動只有一位伯伯到場詢問,伯伯說產品是兒子為了孝順他,買來讓他備用,雖然現在還沒有使用,但是怕以後需要用到時不會操作,所以才活動現場詢問。Sophia說,那時除了介紹集尿器如何使用外,伯伯還與他們整整聊了2個小時都沒有離開。恰巧,擺攤結束,回程的公車上又與伯伯巧遇,他說:「我已經90歲了,謝謝你們設計這樣的產品,造福老年人」還留下自己的電話,邀請Sophia如果下次再到新竹,一定要與老伴兒煮幾道菜,擺款設宴請她吃,面對這樣的關心,讓Sophia當場感動得紅了眼眶。 辦完100場全省趴趴走集尿器說明活動,問及康薦團隊,在這4個月的活動中獲得了什麼,Sophia笑笑表示「我想,我爸媽也會老,若有一天,他們在外需要幫助,希望也有熱心的年輕人可以幫忙」,其實他們做的並不只是銷售產品,更重要的是要如何幫助老年人們改善他們的生活,讓他們能夠不因疾病而困擾,就算只幫助到一個人,都極為值得!這也是袁醫師發明自遊行集尿器的宗旨。 

慘!她嚴重尿失禁不敢就醫 嚇跑丈夫淚眼潸潸

慘!她嚴重尿失禁不敢就醫 嚇跑丈夫淚眼潸潸#尿失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婦女朋友若有尿失禁症狀,請勇敢開口,勇敢就醫,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台中一名五十五歲的婦女,因為罹患嚴重尿失禁,膀胱脫垂,甚至還掉到了陰道口,露出在外面長達十幾公分,鼓的就像一顆小汽球,但因她難言自身症狀,一直都未面對事實前去就醫,症狀竟更加嚴重,甚至還嚇跑了丈夫,逼得婦人只好乖乖向醫師求救,卻因為尿失禁導致生活坎坷,在醫師面前淚流滿面,所幸經手術後,症狀解除,如獲新生!年紀大罹尿失禁 她不好意思就醫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婦女泌尿研究中心王國華表示,這位婦女就診時淚眼潸潸,因為頻尿、尿急的困擾,讓她很久很久以來就不願出遠門旅遊,尤其要花較長時間的坐程,且更不敢穿長褲,因為漏尿會造成褲襠濕濕難為情,也逐漸脫離社交生活,就在這個時候她的丈夫離她而去。婦女年輕時是SPA專業指壓師,每天都出盡力氣幫客人推壓,年復一年發現自己有頻尿的情形,但不太在乎,後來發覺打噴嚏時竟然會輕微漏尿,年紀越大越嚴重,大約兩年前發現陰道外「跑」出一團肉,後來嚴重到每次解小便時,一定要將那團肉回塞到陰道內,才能順利解尿,造成極大的生活困擾才決定求醫。王國華指出,婦女膀胱脫垂非一日造成,可能從頻尿、夜尿、漏尿、尿失禁這樣一路發展來的,由於婦女不好意思就醫,病情自然會日加嚴重,最好於病狀初期時就及時就醫,以免嚴重到膀胱從陰道露出脫垂。王主任強調,由於男女生殖泌尿道的位置不盡相同,婦女罹患下泌尿道功能障礙時,除了來自膀胱本身的問題外,也有可能是膀胱受到過大的子宮肌瘤或卵巢囊腫壓迫,或因骨盆腔鬆弛脫垂所導致。無論是那種儲存或排空尿液的下泌尿功能障礙,都應該做好全面的骨盆腔評估和檢查,唯有在正確的診斷下,才可獲得最好的治療和癒後。

3成婦女有尿失禁困擾 更年期、產後居多

3成婦女有尿失禁困擾 更年期、產後居多#尿失禁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76歲的黃姓婦人,近3年來深受尿失禁問題苦惱,變得不敢出門,幾乎必須靠著紙尿褲才能避免尿溼褲子。經檢查確認為婦女應力性尿失禁,由醫師進行經閉孔尿道懸吊手術治療,術後隔天尿失禁狀況已改善。自然產、年老退化為主因台南市立醫院泌尿科許智凱醫師說,女性尿失禁常見成因是自然生產或是年老退化,導致骨盆底肌肉鬆弛引起的應力性尿失禁。台灣婦女尿失禁的盛行率約25至30%,困擾著許多更年期或產後婦女,大約每三位就有一位婦女深受困擾,每當咳嗽、打噴嚏、大笑、跑步或起身時,尿液便會不由自主地流出。而目前,經閉孔尿道懸吊手術是最常治療應力尿失禁的手術方法之一,可減少膀胱、腸道及大血管受傷的機會。許智凱醫師表示,物理治療與藥物治療大多只能緩解或是改善症狀。因此,對婦女應力性尿失禁的治療,有越來越多醫師傾向使用手術治療。而目前經閉孔尿道懸吊手術,也已列入健保給付,對於尿失禁婦女來說,不失為治療的一種選擇。許智凱醫師也提醒,許多患者甚至認為中年女性尿失禁,是屬於正常的現象,不需要檢查與治療。然而尿失禁的種類繁多,單憑症狀無法直接區分是否為單純尿失禁或是合併有膀胱功能障礙。唯有經過泌尿科專科醫師詳細問診、理學或儀器檢查才能確診與治療,盲目服用成藥或是未經詳細評估直接手術有時反而適得其反。

婦尿失禁5年 膀胱竟掉在陰道口

婦尿失禁5年 膀胱竟掉在陰道口#尿失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女性朋友年老後,很可能會產生尿失禁的情況。台中就有一名五十二歲陳姓婦人,近幾年出現尿失禁的情形,但她卻選擇隱忍長達五年,造成膀胱嚴重脫垂,甚至還掉到陰道口,形成一個雞蛋大小的肉團,醫師就表示,女性應力性尿失禁盛行率約為百分之二十至三十,但每二十個婦女,僅有一個選擇就診治療,導致一咳嗽甚至走動,就會產生滲尿的情況!婦尿失禁嚴重 幾乎足不出戶臺中慈濟醫院泌尿科劉昕和醫師說,陳婦四十幾歲起出現尿失禁,上下樓梯、打個噴嚏都會漏尿,有時才有尿意,走去上廁所就已經來不及,因為這些原因,她幾乎足不出戶,萬一非出門不可,就得使用護墊,碰到夏天悶熱難擋,總是苦不堪言。陳婦也指出,尿失禁到了後來還出現膀胱脫垂的問題,變成陰道口卡著一團肉,幾年下來,從起初的一點點,惡化到小雞蛋那麼大,不管站著還是走路,一下子就感覺很不舒服的刺痛感,拖了幾年,已十分嚴重。她進一步表示,親朋好友勸他走路運動,對身體有益無害,於是天天走一小時,連走好幾個月,竟發現病情每下愈況,已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自覺再拖不是辦法,這才鼓起勇氣接受手術治療。自然產女性 易罹尿失禁劉昕和醫師解釋,婦女應力性尿失禁好發主因跟年紀大,停經後,及生產所造成的骨盆底肌肉及筋膜力量不夠有關,年紀愈大愈嚴重,門診常見患者多為超過七十歲的阿嬤,一般像是自然產、多產或是產程過長婦女,長期久站、工作需拿重物的,也是好發族群,像陳婦五十二歲並不多見。而陳婦三名子女都是自然產,她從事工作必須久站、一直走動,也得常拿重物,劉昕和醫師表示,還是有預防的方式,像凱格爾運動這類的提肛運動愈早做,天天做、持之以恆,愈能發揮效果。反之,脫垂愈嚴重,手術愈不好做,懸吊範圍愈大。所幸病患經過手術之後,始獲新生,不再尿失禁纏身,醫師也呼籲,女性尿失禁脫不得,久拖將使手術難度增高,因此應及早就醫,才能免除尿失禁困擾!

老婦尿失禁 只要咳嗽就會漏尿

老婦尿失禁 只要咳嗽就會漏尿#尿失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也有尿失禁的問題嗎?日前,台南就出現一位六十八歲的老婦,因為有尿失禁的問題,嚴重到連咳嗽時都會漏尿,讓他的生活產生許多困擾,必須包尿布才能夠上街。三十歲婦女 兩成五曾發生尿失禁問題對此,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婦產學科主治醫師黃于芳指出,婦人這種症狀實屬壓力型(亦稱應力性)尿失禁,也就是在腹部用力(腹壓增加)的情形下,所發生的漏尿。這種問題雖然是小病,嚴重時不但會讓老年人因害羞不敢出門,也會讓一位年輕人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據國民健康署統計,30歲以上的婦女,有四分之一曾經發生尿失禁症狀。國內外的統計一致指出,自然生產次數越多、年齡越大、或肥胖者,會有較高的尿失禁發生率。她解釋,壓力型尿失禁的原因無論是尿道結構內因性或外因性,其治療方式可依照嚴重程度來區分,輕微者可同時合併藥物或凱格爾運動輔助,中重度以上者才會建議進行手術治療。而手術採用陰道式微創手術的長期治療成效已經漸漸廣為接受,已蔚為世界潮流。婦人在充分瞭解手術之傷口小、手術時間短、住院天數少、成功率高的優點,與可能的併發症後,經歷陰道式單一傷口尿失禁吊帶手術,並在術後一個月內配合醫師醫囑,悉心保養與僅允許適合的活動,終於治癒其漏尿的症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