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量

拒絕放假後肥胖 體重控制有技巧

拒絕放假後肥胖 體重控制有技巧#熱量

常常可以聽到很多人抱怨過完放假後又胖了幾公斤,然而,肥胖並不是福氣的象徵,因為肥胖和許多慢性疾病有關,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因此,只要維持理想體重,就可以降低罹患慢性疾病危險。所以,體重上的控制,對現在人來說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題,而要維持理想體重,首先要從飲食生活型態改變做起。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營養組黃美智在此提供幾個體重控制的小技巧:(1) 少喝含糖飲料:盡量選擇無糖、無熱量的飲品,如無糖的茶類飲料或是水。一般市售的含糖飲料,100c.c.約有40-50大卡,一瓶寶特瓶(600c.c./瓶)的飲料熱量相當於一碗飯。熱量高的飲料如珍珠奶茶,1c.c.約莫等於1大卡,如果每天喝一杯700c.c.的珍珠奶茶,額外攝取700大卡相當於一個便當的熱量。因此,每天一杯珍奶,14天約可增重1公斤的體重。(2) 少吃油炸、油酥的食品:油炸食品會包裹一層麵糊,且油炸的時候會吸收油脂10公克左右,無形當中多增加了約 160大卡,因此要盡量少吃油炸食品或是去除含油量高的外皮。(3) 少吃蛋糕、糕餅類等高熱量的食物:蛋糕和糕餅類的食物均含有豐富的油脂和糖分,如紅豆抹茶蛋糕一份(約100公克)熱量約等於一碗飯,盡量酌量食用,以免增加身體負擔。(4) 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且成人一天熱量攝取量不超過2000大卡為宜。(5) 養成閱讀食品營養標示的習慣:正確了解食物熱量、營養素的含量。(6) 遵守少油、少糖、少鹽及高纖維的飲食原則。(7) 適量飲酒:1公克酒精含有7大卡,約莫等於油脂的熱量,因此要適量飲酒以免造成肥胖。1罐350c.c.啤酒含有180大卡的熱量=2大匙的油脂。遵照上述體重控制小技巧,可以吃得健康,以及遠離體重過重和肥胖的危險了。

擺脫「歐囉肥」!找出合適減重法、建立熱量觀念

擺脫「歐囉肥」!找出合適減重法、建立熱量觀念#熱量

近年來,因為社會安定,且隨著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準提升,生活模式改變、飲食習慣失衡,生活作息不規律,營養熱量過剩、運動不足,導致肥胖的人口增加。肥胖不單單只是外表肥胖而已,其與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血管疾病、月經失調、關節炎、腎臟病等疾病息息相關,更影響生活品質,降低壽命。所以控制體重,實不可輕心忽略。一般肥胖治療有下列幾種最常見,即飲食控制、運動、藥物、針灸等。想要減肥的民眾,可先建立一簡單方式了解肥瘦與飲食熱量消耗多寡關係:‧食入熱量 > 消耗熱量  = 肥胖 ‧食入熱量 < 消耗熱量  = 消瘦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杜旻峯醫師表示,依上述觀點,只要能讓熱量消耗多於吃入之熱量,則可讓體重降低。所以舉凡用飲食控制熱量攝取,或以運動、藥物、針灸等增加熱量消耗皆可讓體重降低。杜醫師就以下幾種常見減重方式,加以說明。1. 飲食控制在食物熱量中脂肪1公克為 9大卡,蛋白質1公克 為 4 大卡,碳水化物 1公克為 4.1大卡,酒精1公克為 7 大卡。所以減重過程中控制熱量攝取固然重要,而高脂肪類食物更應避免,酒也是應避免之一。但是既是控制熱量攝取,就應多注意減少熱量攝取,哪怕是一小杯飲料,也須克制。 2. 運動運動是減重過程中重要方式之一,既可增加體內熱量消耗,又可增加身體新陳代謝率,更可讓身體更健康。一般運動,建議一周至少三次,每次30分鐘,並且運動時應讓心跳度比平常快一些,若流一些汗會更好。 3. 西藥西藥常見減重藥物有食慾抑制劑、代謝增強劑 、熱量消耗促進劑(燃燒脂肪)、其他如增加飽足感、減少食物吸收等藥。優點是服藥方便,但是停藥後復胖快(甚至體重回升比減重前更高),而且容易產稱心悸、口乾、煩躁、失眠、盜汗、胃痛……副作用。 4. 中藥中醫認為會造成肥胖,主要是因身體出現偏差而造成,所以相對的,體型肥胖者,或多或少會伴隨一些病症:如稍動一下則容易喘容易流汗、身體倦怠、眩暈疲倦、四肢痠痛無力、體力差、水腫身重、身腫脹感、便秘等;所以中醫在治療時會根據每人病因病症不同而給予治療,相對的一段時間後,體重下降,身體也自然變健康了!中醫的辨証型態有痰濕水腫型、瘀血阻塞型、脾虛氣弱型、脾腎陽虛型、氣虛血弱型、胃熱濕盛型,脾虛濕盛型,肝腎陰虛、氣陰兩虛型….等等,根據不同病症型態而給予施治,來調理體質,回復身體活力與元氣,並促進代謝增加,熱量消耗,或水濕排除或清熱涼血等等進而達到降低體重的目的。 5. 針灸針灸的目的和中藥一樣,可透過穴道的刺激來調節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提升對物質代謝功能的調節、並促進新陳代謝率的增加,達到促進熱量消耗增加而體重下降的目的。但相較下較少產生如心悸、失眠等副作用。 6. 穴道埋線方法是利用可經人體吸收的羊腸線(需特殊處理過),透過針具器械,植入穴道中,不需取出的一種較新式療法,因不需取出,可在人體維持1-2週時間(或更久),所以對穴道產生一些刺激,而達到如針灸般的效果,但是卻是比針灸持續長久的效果。 其他如胃部手術、抽脂等等,都有相當大的副作用,及風險不等的危險存在。相較於多種治療方式,針灸是一種安全,無副作用的減重方式、當然療效也是顯著的。杜旻峯醫師提醒,減肥是需要持之以恆,間續不斷的運動與控制飲食、規律的生活,才可永保身體健康與苗條的身材。《減肥飲食與注意事項》1. 控制熱量攝取,低熱量飲食。 2. 充足的蛋白質,佔總熱量15%,避免營養不均。 3. 低脂肪,佔總熱量20-25%(不飽和脂肪酸) 4. 低膽固醇,少食內臟;豐富維生素,纖維素。 5. 低鹽,飲食以清淡為主,辛辣刺激重口味量避免 6. 作多一日三餐,不吃宵夜點心,晚餐可少量,晚上八點後不吃。 7. 經常活動,運動每日20分鐘。 8. 每天喝六~八杯水,飯前半小時,服用一大杯水,可增加飽感,降低食慾。 9. 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 10. 每天補充額外的纖維(蔬菜水果)。多吃蔬菜、生果和穀類食品細嚼慢嚥,飲食六七分飽,勿咬口香糖-促進胃消化液的分泌,增加消化系統負擔,很快感到肌餓。 11. 勿空腹購物逛街,否則容易買下禁忌食物,而且容易買下比預期的還要多。■ 以下食物盡可能避免‧動物性脂肪(牛油、奶油、冰淇淋、全脂牛奶、沙拉醬、油炸食物)。油炸、鹽、咖啡、濃茶、含糖飲料、酒、‧零食、果醬、甜食(巧克力、汽水、蛋糕、水果派、甜甜圈、糖果)。 ‧高熱量蔬果:香蕉、櫻桃、玉米、無花果、葡萄、梨子、鳳梨、蕃薯、馬鈴薯、花生。

腎臟病患禁吃豆製品?!教您獨特飲食保健法

腎臟病患禁吃豆製品?!教您獨特飲食保健法#熱量

許多腎臟病患對於疾病的飲食保健一知半解,常誤信沒有科學根據的偏方或民俗療法,因此延誤治療,更加速病情惡化,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一再發生,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吳宛穎營養師,就慢性腎臟病的飲食保健,加以說明一般人容易發生的疑問。罹患慢性腎臟病後,「澱粉、脂肪、蛋白質」這三大類提供熱量的營養素須重新調整,吳營養師指出,特別是蛋白質食物,因應不同階段的病程,攝取量應逐漸減少。一般而言,在慢性腎臟病的第1-3期,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0.75公克,當進展到第4-5期時,蛋白質就必須減至每公斤體重0.6公克。此外,慢性腎臟病患常隨病程進展,出現食慾降低及營養不良狀況,但充份的熱量攝取可以延緩腎臟病惡化。因此,如何攝取足夠的熱量,又控制蛋白質的份量,常是患者與營養師必須共同努力的課題。吳宛穎營養師建議,腎臟病患不妨搭配低蛋白的澱粉,如蕃薯粉、太白粉、玉米粉、澄粉、藕粉、西谷米及粉圓等製作的點心,或以市售低蛋白配方,來補足熱量需求。而主食選擇,米食優於麵食,還有冬粉、米粉及地瓜等蛋白質含量較少,也可替換食用。但中草藥、雞精、濃湯、燉品則應儘量避免。由於慢性腎臟病患須限制蛋白質攝取,坊間流傳,腎不好的人不可以吃豆製品,這其實是錯誤觀念。因為,黃豆的蛋白易為人體吸收利用(所謂高生理價蛋白質),所以只要控制份量,高生理價蛋白質是比較好的,而其他高生理價的蛋白質還包括肉類、魚、蛋,可在營養師建議下替代食用。腎臟病人還常煩惱什麼水果可以吃?其實,只要避免楊桃、果汁、水果乾及醃漬水果,還有高血鉀的人應避免鉀含量高的香蕉、奇異果、百香果、聖女蕃茄、瓜類及釋迦等,其他新鮮水果並不需特別禁忌。最後吳宛穎營養師提醒,當腎功能已經開始異常時,對腎臟的保養就要更加謹慎,應按醫囑服藥,勿擅自調整藥物,更不可迷信偏方,最好與營養師協商飲食計劃,才能避免病情惡化。

中秋烤肉吃月餅 健康有撇步

中秋烤肉吃月餅 健康有撇步#熱量

中秋月圓人團圓,親朋好友聚在一起除了賞月聊天外,少不了一起烤肉與吃月餅來應景,要吃這些高油、高糖及高熱量的食品,對慢性病患者來說是應避而遠之,一般民眾擔心吃了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因此光田綜合醫院營養師林淑雯特別提供了一些健康飲食小撇步,教你如何在中秋節前後吃得正確、吃得健康。有許多民眾已陸陸續續收到中秋月餅禮盒,尤其糖尿病患者需要小心限量食用,不要因為一時嘴饞吃太多月餅而破壞血糖控制,影響過節興致,營養師林淑雯表示,糖尿病患平時就應忌吃甜食,但為避免影響過節時的歡樂氣氛,若在飲食上做適度的調整,仍能淺嚐月餅的美味。糖尿病患者吃月餅時,建議可將每個月餅切小一點,譬如一塊月餅可切八分之一大小,每一次只吃八分之一,一天最多兩塊月餅的量;另外,增加血糖的測量次數,尤其吃月餅前及吃後兩小時,要各測一次血糖,將這兩次血糖測量值和沒吃月餅時的血糖值作比較,即可知道吃一小塊月餅上升多少血糖,以作為增減食用份量的依據。在中秋節期間能多運動或減少主食類的食物,若月餅是額外進食,可增加活動量以降低血糖,若是正餐前後食用月餅,則可減少主食類食物,如米飯等來調整,還有用餐時多選擇高纖維食物,如蔬菜和全穀類等,這些食物有助於血糖的控制,若能多吃高纖食物,則偶爾吃一小塊月餅對血糖的影響應會比較小。除了吃月餅外,烤肉是許多民眾會參與的活動,而要如何選擇烤肉的材料,才能獲得均衡的營養,建議注意以下幾項重點以供參考:香腸屬於高脂肉類,培根屬於油脂類,應盡量少選擇。避免烤多油、多皮的肉類(如雞翅)及內臟,因其含高油及高膽固醇。選擇瘦肉;肉類的油脂含量分別是豬>羊肉>牛肉>鴨>魚>雞,且肉類的油滴在碳火上會產生致癌物質,應加鋁箔紙後之後再烤。烤肉時準備的飲料以無糖為原則,喝開水最好,也較能解渴。烤肉醬、沙茶醬含油、鹽量高,慢性病患者,應限量食用。烤肉搭配的蔬菜很多,例如;青椒、長豆、生香菇、茭白筍、絲瓜、小黃瓜等,最好能吃一碗的量。民眾掌握上述建議的飲食原則及適當運動,糖尿病患者能確實飲食控制及血糖監測,相信在這個中秋節也能一樣享受過節氣氛,吃得健康沒有後顧之憂。

中秋烤肉不喊卡 新式烤法零負擔

中秋烤肉不喊卡 新式烤法零負擔#熱量

提到中秋節,許多民眾第一個映入腦海的活動就是烤肉,使中秋節儼然成為「全民烤肉節」。不過,研究證實燃燒木炭所產生的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PAHs)是致癌物質,連續烤肉兩小時,釋放出來的廢氣量,相當於22支香菸的釋出量,不但對人體有害,其產生的二氧化碳量也會影響我們的生活環境。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莊譓馨營養師表示,只要換個烤肉方式,在食材的準備及調味上,增加蔬菜攝取,並控制烤肉醬的用量,想與親朋好友團聚享受烤肉樂趣,同時顧及健康並響應「減碳」運動,是可以兩全其美的!1. 烤肉器具莊譓馨指出,在烤肉器具的選擇上,建議大家改以鐵盤取代傳統燒木碳的烤肉方式。不過,鐵盤烤肉雖然可避免肉類油脂滴入炭火產生的致癌物,但仍會產生油煙,應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2. 食材選擇及調味莊譓馨提醒,烤肉食材的準備及調味,應注意「低糖、低鹽、低油、高纖」四大原則,少吃肉,增加蔬菜、纖維攝取,一樣能有飽足感。肉類:雞肉、花枝、蝦子、蛤蜊、鯛魚片等海鮮,低油脂肉類較好;牛豬肉片、香腸、內臟、柳葉魚,膽固醇、油脂較高,少量品嚐。蔬菜類:新鮮蔬菜,如絲瓜、甜椒、香菇、杏鮑菇、筊白筍、金針菇、四季豆、花椰菜、蘆筍等蔬菜可多攝取。其他:豆干、地瓜、豬血糕、甜不辣調味料:稀釋的烤肉醬、檸檬汁、蒜頭、百香果汁及調味香料,如迷迭、義大利香料、黑胡椒、蘿勒葉等,讓烤肉風味更多變3. 烤肉新吃法市售烤肉醬鈉含量較高,加上香腸等食材本身已含鹽分,不知不覺中容易攝取過多的鈉,最好酌量加水稀釋。不過即使不用烤肉醬,運用不同的調味方式,亦可變化出更多元又健康的烤肉新吃法。莊譓馨營養師特別規劃一套健康與美味兼具的烤肉套餐。■ 前菜:蘆筍百香果沙拉作法:水煮蘆筍切段,淋上百香果涼拌調味■ 主菜1. 檸檬香煎鯛魚作法:在鯛魚片撒上少許鹽及黑胡椒,放上鐵盤煎烤,最後淋上檸檬汁,增添風味又有助防癌。2. 迷迭香雞腿作法:以蒜末、低鹽醬油淹漬約半小時,煎烤時灑上迷迭香及義大利香料調味即可。迷迭香是抗氧化蔬菜的第二名,有提味、抗氧化雙重功用。■  蔬菜1. 香蒜四季豆作法:水煮四季豆,加入拍碎大蒜、少許鹽及黑胡椒拌勻調味即可。2. 蛤蜊絲瓜作法:將絲瓜及蛤蜊,加入少許鹽及薑,包入鋁箔紙在鐵盤上煎烤。3. 綜合烤菇總匯作法:香菇、杏鮑菇、金針菇等菇類,加入鹽、少許香油、黑胡椒佐味,包入鋁箔紙煎烤。■  甜點-月餅月餅熱量高,一個蛋黃酥約250大卡,等於一碗飯的熱量,可應景品嚐一個。■  水果-柚子柚子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可以使香腸中的亞硝酸鹽不會變成有害的致癌物質,不過柚子的熱量高,2-3片等於一份水果量,淺嚐就好。■  飲品-無糖綠茶綠茶中所含綠茶多酚,可抵抗自由基,具抗氧化效果,但建議選擇無糖茶品,減少糖類攝取。莊譓馨指出,中秋團圓聚餐容易飲食過量,因此採買時,建議計算每人食用份量,最好是八分的飽足感為佳,不要暴飲暴食,以免造成腸胃的負擔。她也強調,慢性疾病患者在食物入口前,應多加留意,如高血壓及血脂肪高的患者減量使用烤肉醬,肉類去掉肥肉、雞肉去皮再食用;痛風患者減少帶殼海鮮類及菇類的食物,且不要飲酒;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月餅及柚子的攝取量,以免中秋過後舊疾復發。只要均衡的攝取各類食物,再稍微改變烹調方式,就可以滿足味蕾的需求,健康過佳節。 延伸閱讀:http://www.lianan.com.tw/09_knowledg_01_detail.asp?sn=476

天天外食、週週大餐 型男竟有垃圾「腸」

天天外食、週週大餐 型男竟有垃圾「腸」#熱量

33歲的陳先生打扮帥氣,是人人眼中的亮眼型男,但在亮麗的外表下,其實有不為人知的隱憂。陳先生因為外食幾乎沒有機會吃到蔬果,取而代之的只有大量的肉類及加工品,長期下來陳先生經常感到肚子悶漲、腸胃不順,甚至有「垃圾塞滿肚」的感覺。營養師謝宜芳表示,現代人外食比例高,攝取過多油脂、低纖維都會提高罹患大腸癌機率。根據96年衛生署統計,大腸直腸癌已高居國內癌症死因第三名,每年更狂增八千名病例,而且大腸癌罹病年齡層逐年下降,更有23歲大學生罹病案例。大腸癌早期不容易發現,一旦發現幾乎都已經情況危急。謝宜芳營養師建議民眾可以調整飲食的型態,每天攝取3-6份的蔬果,像是十字花科蔬菜、蔥、 蒜、 胡蘿蔔等;水果部分則以蘋果、 蔓越莓、藍莓、葡萄等為主,大豆與穀類食物也都是高纖維的食物。另外,根據國內教學醫院研究證實,優酪乳可以預防大腸癌前期病變,尤其是含雷特氏B菌之優酪乳經動物實驗證實,每天補充180ml可以預防大腸癌前期病變。由於一般上班族以外食為主,要調整飲食習慣其實比較困難。謝宜芳營養師建議從最常接觸的便利商店中選擇高纖維、低油脂的食物,用最便利的方式改善飲食狀況。謝宜芳特別設計一份「便利商店腸道健康餐」食譜,透過選用富含雷特氏B菌的優酪乳以及補充高纖維的食物,增強腸胃健康,幫助遠離大腸直腸癌風險。◎便利商店腸道健康餐早餐:優酪乳(含雷特氏B菌)一瓶+三明治一份午餐:隨意(600卡以內)+生菜沙拉一份下午茶:優酪乳(含雷特氏B菌)一瓶+水果一份晚餐:輕食(300卡以內)+生菜沙拉一份+水果一份注意事項:避免攝取油炸類與燒烤類之食物營養師也提醒上班族,像這樣的健康食譜只適合在短期內調養腸胃道的功能,若想要長期保健,還是要養成均衡飲食及每周至少三次的運動習慣。此外,需飲食控制的糖尿病、高血脂患者等,則應注意糖份與熱量問題,以免造成身體不適。

盛夏選冷飲有一套 甩油減重也有效

盛夏選冷飲有一套 甩油減重也有效#熱量

炎炎夏日,來一杯清涼的飲料最消暑。但是,市售飲料往往含有高糖份、高熱量,甚至是反式脂肪的問題,一不小心喝下過多的熱量與脂肪,反而成為民眾健康的隱憂。專家建議,盛夏飲料應慎選,才能喝得開心也喝得健康。以國人最愛的珍珠奶茶為例,陳宣佑營養師表示,每杯奶茶約含有 6 顆方糖、 20 克奶精與 80 克珍珠,一杯珍奶下肚,相當於攝取 400 大卡的熱量,幾乎佔了成人每日所需熱量的四分之一。根據消基會的調查,若每天飲用一杯珍奶又缺乏適量運動,最快兩週即會增加 1 公斤。此外,調查數據指出,96年大台北地區民眾膽固醇異常率超過28%,平均每3至4人當中就有1人血脂異常。健檢中心楊培鎮院長指出,攝取過多高糖份、高油脂的食物容易造成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數值飆高,增加心臟病、腦中風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不可不慎。醫師表示,欲改善血脂異常,最好從調整日常飲食習慣做起,遵循三低一高原則(低糖、低油、低鹽、高纖),增加豆腐、豆漿、海菜、燕麥與蔬果等低膽固醇食物的攝取量,並遵守 333 運動原則(每週運動 3 次、每次 30 分鐘、心跳達到每分鐘 130 下),都能有效的控制血脂肪的升高。此外,民眾也應定期安排健康檢查,瞭解自己的血液健康狀況,才能預防疾病的發生。陳營養師提醒民眾,市售飲料選擇多元,衛生品質也良莠不齊,建議民眾不妨至超商選擇盒裝飲品,不僅方便也可確保衛生無虞。在飲料選擇上,楊院長也建議民眾不妨以低糖、無糖豆漿等健康飲品取代奶茶等高糖份飲料,以降低脂肪與熱量的攝取。像是豆漿素有「東方牛奶」之稱,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其含有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與大豆異黃酮,經研究證實能降低總膽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膽固醇)。但醫師也叮嚀有痛風病史的民眾應酌量攝取豆類製品,以免影響病情、造成身體不適。目前市面上有推出許多經國家健康食品認證之飲品,可以幫助改善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民眾可參考選購。

善用夏季盛產食材,低卡健康料理DIY

善用夏季盛產食材,低卡健康料理DIY#熱量

炎炎夏日,悶熱的天氣常讓人胃口不好,對食物提不起興趣;很多人便因為吃不下飯,所以選擇清涼或看似清淡的食物,以為能在夏日裡吃得清爽健康又無負擔,但這樣吃真的是聰明選擇嗎?夏天盛產的水果,像是甜而多汁的西瓜、鳳梨等,物美又價廉,一般人對水果沒有戒心,往往大吃特吃,甚至取代正餐。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張嘉玲營養師指出,事實上水果吃多了,也會讓體重及三酸甘油酯上升,建議水果仍要適量的吃,每日建議量為2份,以西瓜為例,半斤(含皮)為1份。此外夏天容易流汗,冷飲及冰品最受歡迎,常見人手一杯,但大多數的冷飲冰品不僅沒有營養、空有熱量,喝多吃多反而會胖,建議應選擇喝白開水、礦泉水或無糖茶飲來補充水分。以下張嘉玲營養師便介紹三道利用夏天盛產食材,以涼拌、燉煮等方式烹調,適合在炎熱夏季享受的無油美食,讓大家能吃出輕爽健康的夏季。■涼拌洋蔥(4人份)《熱量》1人份,25大卡。《材料》洋蔥1顆、和風醬適量。《作法》1. 洋蔥切絲,用水沖洗後,浸泡冰水中,重覆換水泡至洋蔥嗆味變淡。2. 取出擺盤,在洋蔥絲上淋和風醬拌勻即可。■涼拌蓮藕(4人份)《熱量》1人份,60大卡。《材料》蓮藕半斤、紫蘇梅5顆、紫蘇梅汁1大匙、香菜少許《作法》1.將3顆紫蘇梅去核後,梅肉切碎,再加入梅汁混合攪拌後備用。2.將蓮藕切成約1公分大小的薄片,放入水中汆燙一下撈起,再泡入冰水中備用。3.將蓮藕片從冰水中撈起,加入梅子醬汁及紫蘇梅2顆一起拌勻,靜置1小時即可食用。《注意事項》蓮藕在營養學分類上屬於五穀根莖類,食用時要注意適量。■竹筍排骨湯(5-6人份)《熱量》1人份,60大卡。《材料》綠竹筍2支、排骨1斤、鹽適量《作法》1. 綠竹筍去殼切塊備用。2. 排骨先汆燙去血水。3. 將汆燙過的排骨、竹筍塊一起下鍋,加入適量的水,煮20分鐘。4. 起鍋前,加少許鹽調味即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