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量

購買包裝食品前 先檢查”營養標示”

購買包裝食品前 先檢查”營養標示”#熱量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97年7月及8月份分別至轄內各大超商、各大賣場(含百貨公司)、雜貨店及觀光飯店進行市售包裝「冷藏」食品及「禮盒」標示稽查專案,分別檢查「冷藏」食品共計817種品項及「禮盒」產品共計302種品項,共查獲「冷藏」食品有2種產品標示不符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產品來源均屬外縣市業者,已移請所轄衛生局依權責辦理,而「禮盒」標示查核均符合規定。    市面上的包裝食品琳瑯滿目,如何吃得均衡、營養又方便,衛生局建議除了認清標示外,大家一起來認識「營養標示」,只要在選購包裝食品時多花點時間,認清「營養標示」,瞭解食品中含有的營養成分,作為選購的參考,就可減少營養素不均衡及慢性疾病發生的風險。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民眾,購買完整標示及營養標示的包裝食品,可藉由「營養標示」的呈現,了解買的東西含有什麼?吃了什麼?輕鬆的做好健康自主管理,衛生、安全又健康。「營養標示」項目包含有熱量(卡路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是食物中熱量來源,用公克標示。每公克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有4大卡的熱量,每公克的脂肪則有9大卡的熱量。要了解食物含有多少卡路里,可以先瞭解食物的含量(也就是重量),例如每份的重量是100公克,熱量為250大卡,就代表這東西每吃進100公克就有250大卡的熱量。如有相關問題可撥打市民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撥打02-2720-8889)轉7110將有專人為您服務、民眾亦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相關訊息。

培養「瘦」體質 從小作起

培養「瘦」體質 從小作起#熱量

陪著研究所剛畢業的兒子來找營養師,這位「孝子」型的母親娓娓道出心中的憂慮:「我以為他長大抽高就會變瘦,哪知他是長高了卻沒有變瘦;在讀書期間又怕他沒營養沒體力,從來也沒有節制他的飲食……醫師說他血壓不正常和肥胖有關,加上家族有高血壓的病史,他非減肥不可,否則心臟疾病、腦血管問題發生的機會就會很高……」傳統的眼光,白胖可愛的孩子是父母的成就。疼愛兒女的父母盡其能事的給孩子吃最好吃的,有的家長甚至還會以零食點心來巴結孩子,在滿足孩子慾求的同時卻很少想到孩子身體真正的需求。根據研究,肥胖的小孩(特別是身體質量指數BMI在九十五百分位以上的小孩)成年後有一半以上的人繼續肥胖,也就是說50%的胖小子長大以後就是胖子。所以,與其以後為他們可能有的新陳代謝疾病和外表形象的麻煩來傷腦筋,父母有責任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預防肥胖。台東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 - 張靜芬營養師,從一群先後參加減重班的國小四至六年級小朋友的飲食日記中,整理了幾點值得家有小胖子的父母來參考:1. 外食太頻繁從一早,為了給自己和小孩多十分鐘的賴床,早餐通常無法準備,就只好在上班上學的途中採取外食。早餐店的蛋餅、三明治、水煎包加奶茶,這樣的方便雖然提供了高油和高糖,卻只能維持二至三小時的飽足,學童常在十點左右,肚子就餓了。外食的早餐平均有450~600大卡的熱量(例如:蛋餅一份350大卡+400cc(毫升)奶茶180大卡=530大卡)而且脂肪含量高。如果父母提早十五分鐘起床,在家裡自製:土司兩片夾水煮荷包蛋、番茄(280大卡)+一杯240cc的低脂牛奶(120大卡)就是高蛋白低熱量(<400大卡)的早餐了,比起早餐店的是既營養均衡又可控制油脂和熱量。張靜芬營養師指出,若每天能減少攝取那多餘的100~200大卡的熱量,一年下來減五至六公斤體重是相當輕易的。因為多餘的熱量累積到7700大卡就會增加一公斤體脂,相反的,減少7700大卡也可減去一公斤體脂。2. 飲料代替飲水多餘熱量的累積就會造成體重的增加,要控制體重最該避免的就是不必要的飲料。雖然水分是身體必須的,尤其是好動的兒童需要隨時大量的補充水分,然而飲料不只提供水分還提供多餘的熱量。一般加糖的飲料(無論是瓶裝、鋁箔包或泡沫紅茶店)每cc大約有0.4~0.8大卡的熱量,例如:一小瓶養樂多100cc就有90大卡,一杯奶茶就有180~200大卡的熱量,喝愈多就胖愈快。如果不提高警覺趕快改成喝水,體重會很難控制。3. 忽略了隱藏式油脂原以為小胖子大多喜歡吃炸雞、薯條等高油脂的西化食品,但從減重班小朋友的飲食日記中發現,這樣的比例並不高。因為炸雞、薯條這種「看得見」的油脂大家已有較高的警覺性,但是卻常忽略了「隱藏式」的油脂。父母常給孩子吃肉燥飯、肉絲炒麵、蛋炒飯、米粉炒等,這些食物除了主食的部份還外加相當高的油脂,一碗炒飯就比一碗白飯至少多了一湯匙油。另外香腸、熱狗、貢丸、麵包、蛋糕這些食物吃起來不油膩,又無法像炸雞可以剝皮,所以其中的高飽和油脂(豬油、奶油)就理所當然的被吃下肚了。張營養師建議,父母們應該要注意「隱藏式」油脂含量高的食物,減少提供這些食物的頻率,從每週二至三次減少到每二至三週一次,孩子的體重就會有所改善。 兒童及青少年因為正值生長發育期,減重方法和成人不同,不可過分的限制熱量。重點是,一定要節制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並且養成好的飲食習慣。而飲食習慣的養成,家庭經驗和父母的堅持是責無旁貸的。體重控制由家庭做起,愛孩子但不要寵他,更不要做個讓孩子「瘦」不了的父母哦!

飲食『聰明分配法』 健康享瘦五管齊下

飲食『聰明分配法』 健康享瘦五管齊下#熱量

根據1993至1996國民營養調查得知,三大營養素中的醣類平均攝取量佔總熱量的50.5%(衛生署建議量58-63%);蛋白質平均攝取量15.5%(衛生署建議量12-14%);脂肪平均攝取量34%(衛生署建議量25-30%)。由此可知,醣類攝取量普遍不足,蛋白質和脂肪又攝取過多。此外,大家也在一昧追求「天然」、「健康」的食品,反而忽略了唾手可得的各類新鮮食物,其反映出,國人對飲食錯誤的認知。在第三次國民營養調查及衛生署日前公布國人肥胖新標準BMI(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大於24為過重,大於27為肥胖,臺安醫院營養師李祥瑞表示,如依照此標準,國內成人有三分之一的人『過重』或『肥胖』。再加上這些年來,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排名與肥胖有密切相關性的慢性疾病便佔了其中的七項,可見得如果身體肥胖便容易誘發出8大疾病(糖尿病、膽囊疾病、高血壓、冠心病、骨關節炎、乳腺癌、子宮癌、結腸癌)。雖然如此,也有很多疾病是相互關聯的,也就是說當你過胖時,絕對不會只有引發一種疾病,可能是3、4種疾病纏身,且隨著時間增長,其它疾病也會陸續報到。現代人生活在物資豐富、不虞匱乏的時代中,不再像從前生活只求溫飽,覺得能吃飽已是不易,何況要吃的好,甚至還吃的巧?! 如今在擁有充分的物質供應之後,人們卻又因肥胖所苦!因此李營養師提醒,要避免肥胖才能擁有健康,讓您健康生活。而為了避免肥胖應多方面一同著手。一、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依流行病的調查發現,影響健康的因素中有50%取決於生活型態;而各種慢性疾病或肥胖症其實與自身的生活方式是有極大的相關性,在適當的生活方式下可以使人獲得最佳的健康並延長壽命。所以,養成每天規律的三餐且不吃零食、充足的睡眠、不吸煙、不喝酒,保持愉快的心情(舒緩壓力所帶來的不適),從身心靈多方一同豐富您健康的人生。二、進行適度、規律運動俗語說運動不一定能減肥,但減肥一定要搭配運動,運動可改善細胞活力、增強心肺功能、提高體內新陳代謝率。而依據近年來哈佛大學研究顯示,維持健康的體能活動(並不需要很激烈)或累積適當的體能活動量也可以降低疾病的罹患。因此,平日沒有規律運動的民眾,可從生活形態的活動做起(如:步行、快走、溜狗、園藝…等,全身大肌肉群的活動),再逐漸增加體能活動量,也能達到減重、預防慢性疾病、維持健康的效果。李營養師強調,要把運動融入到生活中才能隨時隨地的動一動,使運動健身「知易行易」。也請切記,運動非勞動,每日應有三十分鐘的運動。三、堅持正確減重觀念、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它。四、結合家人、朋友的力量一同來幫您或尋求減重同伴,相互鼓勵,分享喜悅及心得,不致半途而廢。五、健康飲食萬病起於攝食不當,要供身體各部機能維持正常健康狀況,不是藥品、補品、營養品可奏效,而必須在每日三餐飲食的種類做適當的選擇、調理,以求均衡為原則,過與不足、調配組成不妥都是健康之大忌。李祥瑞營養師建議,每日三餐飲食都應當『六類俱全』(五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蛋豆魚肉類、奶類及油脂類),適當的攝取六類食物,以獲得所有食物完整的營養素(六大營養素:醣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還要遵循『聰明分配法』,在搭配食物時要像金字塔般,以五穀根莖類為主要基礎、多吃蔬菜水果、適量攝食蛋豆魚肉和奶類。選擇每一類食物時,都要多樣選擇來彼此搭配,以提高各營養素的質與量。此外,選擇各類食物時,請『節制糖、油、鹽,多多增加纖維質的攝取』。如此,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及高血壓等文明病的機率。現代都會人外食比例增加,不妨『健康飲食彈性調整』。就是遵循均衡飲食、彈性搭配的藝術!例如,午餐吃了豐盛的一餐(蛋白質含量豐富的一餐),但無法攝取充足的蔬菜,此時晚餐記得要多吃蔬菜、少吃點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才能彈性調整,均衡一下!美食盛行的當下,別忘了節制飲食。減少出入吃到飽的餐廳及避免到處品嚐美食,以免攝取過多熱量及不好的油脂種類,而造成健康的危害。在健康享瘦法的五管齊下,不但能夠達到瘦身的效果,還能吃喝享瘦又健康!

飲用蔬果汁的四大迷思

飲用蔬果汁的四大迷思#熱量

台灣癌症基金會於民國88年開始,即推動「天天5蔬果」,鼓勵民眾每天吃五份新鮮蔬菜水果,簡單易行的飲食運動,期望降低癌症的發生率。民國93年更進一步推動健康飲食改造運動「蔬果579,健康人人有」,建議全民依不同年齡及性別,足量攝取蔬果份量,即兒童5份、女性7份、男性9份,以有效預防癌症及文明病。由於現代人忙碌,很少有人有時間充分地吃蔬果,蔬果汁提供了便利性,且訴求似乎比一般市面上其他碳酸飲料或珍珠奶茶來的健康。然而,市售蔬果汁產品是否真的健康仍值得探究。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彭汪嘉康院士也表示:「市售蔬果汁很難判斷等同於幾份蔬果,一瓶蔬果汁能提供消費者多少份量的蔬果、是否滿足民眾一天所需,都沒有明確規範。」然而這些文字宣傳卻嚴重影響了消費者對於蔬果健康飲食之正確認知。而蔬果汁的廣告誤導也造成消費者的多種錯誤迷思:★迷思一:喝下500公克市售盒裝蔬果汁就等於吃了5份蔬果?正解:市售盒裝蔬果汁無法完全取代新鮮蔬果。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公佈的『成人均衡飲食建議量』指出,約每100公克的蔬菜或水果即等於一份的量,但這不等於喝下500公克市售盒裝蔬果汁就等於吃了5份蔬果,且市售盒裝蔬果汁也不全然是100%純果汁,更遑論有新鮮蔬果的營養價值。★迷思二:蔬果種類越多越好?正解:市售盒裝蔬果汁種類受限、份量亦不足,無法取代新鮮蔬果。這些蔬果汁的產品,由於業者廣告的訴求及文字的傳達,使得大多數人都認為這些飲料很健康,以為喝了就可以彌補今天少吃的蔬菜水果。甚至許多蔬果汁產品的名都會讓消費者誤以為只要喝了一瓶蔬果汁就可以滿足一天所需的蔬果份量。甚至市面上有業者宣稱自家產品一罐內含32種的蔬果汁,看似種類繁多,事實上每種蔬果純汁含量稀少,而且永遠也只限於這幾種,無法攝取到當季新鮮蔬果。國泰醫院營養室李蕙蓉組長提醒大家:「蔬果汁雖然提供方便性但廣告卻誤導民眾份數的概念,且新鮮的維生素會受到破壞、蔬果種類也受到限制。」★迷思三:喝下去的到底是香料與色素或是新鮮蔬果汁?正解:要小心選擇避免飲用到香料與色素調合成的糖水果汁。市售許多蔬果汁純汁含量約只有5%~10%,其餘的都只是糖水、色素與香料。就算其他號稱100%的蔬果汁也多使用濃縮果汁再還原,加工過程中許多營養素被破壞了,珍貴的纖維也一同被去除。★迷思四:市售盒裝蔬果汁比一般飲料健康?正解:一杯市售盒裝蔬果汁的熱量,相當於2/3杯珍珠奶茶。市售蔬果汁多含糖,不宜因感覺較健康而取代市售飲料作為水分來源,如此一樣會造成肥胖,不利健康。以現在市面上號稱100%的蔬果汁為例,平均每一百毫升約40~50大卡,每天喝下一杯500毫升的蔬果汁,就攝取了將近一碗飯的熱量、約等於2/3杯的珍珠奶茶。也就是說,以人體增加一公斤體重約需7700大卡換算,相當於天天喝一杯號稱100%的蔬果汁,約持續一個月就會增胖一公斤,所以蔬果汁的熱量也不可輕忽。再加上市售蔬果汁為了講求口感通常都會將纖維過濾,然而現代人由於生活步調緊湊、工作壓力大又沒有時間運動,常常會有便秘的問題,新鮮蔬果所富含的纖維是清除宿便、預防便秘、排除毒素的好幫手。而且,某些癌症、慢性病、消化道疾病和高膽固醇的發病率會隨著飲食中纖維含量增高而降低。再者,植物中所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其他具有保健作用的化合物,常常都和纖維結合在一起,若只喝蔬果汁就無法完整地攝取這些營養素了。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表示,現代人的飲食習慣都有共通特點:三餐蔬果都很少。國立臺灣大學生化系教授蕭寧馨也表示,根據食品處2004-2008國民營養初步調查資料,成人的蔬菜攝取量平均2.5-2.7份,水果攝取量平均0.8-1.1份;然而,每日達三份蔬菜的人口比例只有40%,達2份水果的人口比例只有20%。賴基銘醫師強調,脂肪攝取過多,很容易誘導乳癌、大腸癌、肺癌、攝護腺癌及胰臟癌的發生;而纖維攝取過少除了會造成便秘、腸憩室炎、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現代文明病與日俱增外,也會使罹患大腸癌、乳癌的危險性增加;而多吃蔬菜水果不僅可以獲得不同之「植物性化學物質」,更可以提供身體對抗疾病的生物效應,不只具有抗癌效果,同時還可以減少許多文明病產生,包括痛風、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中風、肥胖、關節炎及老化等,然而這些都無法藉由蔬果汁來取代。呼籲政府為市售蔬果汁訂定明確規範台大生化系蕭寧馨教授也提出,現代人健康意識高漲,未來若要把蔬果汁納入均衡飲食的一部份,政府應該要為市售蔬果汁訂立明確規範,階段性輔導商品標示份量、營養成分,才能與新鮮蔬果搭配以期達到健康訴求。這裡還是要再一次呼籲消費大眾,若真的要喝蔬果汁,建議選擇當季新鮮食材,以現打不過濾的為佳。另外新鮮蔬果汁含有豐富維生素,放置太久會因光線及溫度破壞維生素效力,營養價值變低,請盡量於5~15分鐘內喝完。 請把握「現打現喝」的原則,才能發揮最大效用。(本文文案由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果汁能完全取代水果嗎?

果汁能完全取代水果嗎?#熱量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公佈的每日飲食指南(成人均衡飲食建議量)中,營養專家建議我們每天從下列六大類基本食物中,攝取我們所需要的營養素, 那六大類呢?就是天天會吃到的五穀根莖類、奶類、蛋、豆、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由這六大類食物種類中可以獲得醣類、脂肪和蛋白質三大營養素之外還有一些參與生理作用,足以堪稱小兵立大功的成份就是維生素及礦物質。那麼這些營養要由何處才能獲得且需攝取多少才夠? 答案就是:至少天天五蔬果(三份蔬菜二份水果) 。天主教聖功醫院營養科-黃舒儀營養師表示,新鮮的蔬果中含多種維生素及鈉、鉀、磷等礦物質,值得一提是促進腸道健康的「纖維素」。但現代人雖然健康意識高漲,卻忙到連削顆水果來補充營養都覺得沒空,於是各種市售果汁便因應上市,但是否表示果汁是一個很好的替代物呢?根據衛生署調查資料顯示,市售包裝果汁中糖量普遍偏高,有的雖然標榜百分百果汁可是卻仍含糖份,如此高的糖份喝多對身體的傷害也是不可忽視的。例如:對血糖高的病友或需要控制體重的人更是一大陷阱,因為240cc一杯柳丁果汁可能就需要3-4粒柳丁,加上喝一杯不過癮還可能會再續杯呢?再依據 2008年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所進行的推廣「均衡555 營養資訊看得見」計畫,針對2008外食人口飲食習慣調查之中有幾點結論與蔬果攝取相關如下:1.外食比例及頻率高,近8成受訪者是1週5天以上的「經常外食者」。2.天天達到「3蔬2果」的比例則明顯偏低,僅佔3%。3.營養認知仍有進步空間,其中又對「天天5蔬果」認知較為不足。相信大家閱讀到這樣的資訊,可能就開始思考該如何才能改善每日飲食蔬果不足的飲食問題。黃舒儀營養師指出,甚至在門診中便開始有許多糖尿病病友詢問到底可不可以喝蔬果汁來補救蔬果之不足。黃舒儀表示,在目前外食人口及老年人口比例增多的趨勢中,想要達到衛生署建議每天至少要3份新鮮蔬菜都很難達到了,更別說是達到最近提倡的蔬果579(小孩每天吃5份、女性7份、男性9份);但若想以市售蔬果汁來滿足這健康訴求,是錯誤的觀念。市售蔬果汁中多使用濃縮果汁,還添加的大量的糖分,加工的過程中許多營養素也跟著被破壞,纖維也跟著渣一同被去除了,真正健康的飲食還是需以新鮮蔬果為主或是自己打新鮮蔬果汁,千萬別被廣告中訴求的「一日蔬果,一瓶就夠」模糊了健康觀念。因此還是依照自己的生活飲食習慣記錄,並檢討自己一天該如何妥善運用時間可以補充完整夠份量的蔬果才好,至於技巧方面則是適合自己的最好,例如:老人家咀嚼不佳則要選擇質軟仔少的瓜果類,而外食族則選擇不用費時前處理的水果類為宜。最後還要再提醒大家,如果要控制體重及血糖穩定要注意以下的事情:「水果的營養成份與蔬果類似,可是含有比蔬菜多的醣類。例如:果糖、葡萄糖等。所以,水果吃起來較甜,但也因此熱量比較高,攝取過量會造成另一種負擔」。

拒絕放假後肥胖 體重控制有技巧

拒絕放假後肥胖 體重控制有技巧#熱量

常常可以聽到很多人抱怨過完放假後又胖了幾公斤,然而,肥胖並不是福氣的象徵,因為肥胖和許多慢性疾病有關,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因此,只要維持理想體重,就可以降低罹患慢性疾病危險。所以,體重上的控制,對現在人來說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題,而要維持理想體重,首先要從飲食生活型態改變做起。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營養組黃美智在此提供幾個體重控制的小技巧:(1) 少喝含糖飲料:盡量選擇無糖、無熱量的飲品,如無糖的茶類飲料或是水。一般市售的含糖飲料,100c.c.約有40-50大卡,一瓶寶特瓶(600c.c./瓶)的飲料熱量相當於一碗飯。熱量高的飲料如珍珠奶茶,1c.c.約莫等於1大卡,如果每天喝一杯700c.c.的珍珠奶茶,額外攝取700大卡相當於一個便當的熱量。因此,每天一杯珍奶,14天約可增重1公斤的體重。(2) 少吃油炸、油酥的食品:油炸食品會包裹一層麵糊,且油炸的時候會吸收油脂10公克左右,無形當中多增加了約 160大卡,因此要盡量少吃油炸食品或是去除含油量高的外皮。(3) 少吃蛋糕、糕餅類等高熱量的食物:蛋糕和糕餅類的食物均含有豐富的油脂和糖分,如紅豆抹茶蛋糕一份(約100公克)熱量約等於一碗飯,盡量酌量食用,以免增加身體負擔。(4) 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且成人一天熱量攝取量不超過2000大卡為宜。(5) 養成閱讀食品營養標示的習慣:正確了解食物熱量、營養素的含量。(6) 遵守少油、少糖、少鹽及高纖維的飲食原則。(7) 適量飲酒:1公克酒精含有7大卡,約莫等於油脂的熱量,因此要適量飲酒以免造成肥胖。1罐350c.c.啤酒含有180大卡的熱量=2大匙的油脂。遵照上述體重控制小技巧,可以吃得健康,以及遠離體重過重和肥胖的危險了。

擺脫「歐囉肥」!找出合適減重法、建立熱量觀念

擺脫「歐囉肥」!找出合適減重法、建立熱量觀念#熱量

近年來,因為社會安定,且隨著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準提升,生活模式改變、飲食習慣失衡,生活作息不規律,營養熱量過剩、運動不足,導致肥胖的人口增加。肥胖不單單只是外表肥胖而已,其與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血管疾病、月經失調、關節炎、腎臟病等疾病息息相關,更影響生活品質,降低壽命。所以控制體重,實不可輕心忽略。一般肥胖治療有下列幾種最常見,即飲食控制、運動、藥物、針灸等。想要減肥的民眾,可先建立一簡單方式了解肥瘦與飲食熱量消耗多寡關係:‧食入熱量 > 消耗熱量  = 肥胖 ‧食入熱量 < 消耗熱量  = 消瘦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杜旻峯醫師表示,依上述觀點,只要能讓熱量消耗多於吃入之熱量,則可讓體重降低。所以舉凡用飲食控制熱量攝取,或以運動、藥物、針灸等增加熱量消耗皆可讓體重降低。杜醫師就以下幾種常見減重方式,加以說明。1. 飲食控制在食物熱量中脂肪1公克為 9大卡,蛋白質1公克 為 4 大卡,碳水化物 1公克為 4.1大卡,酒精1公克為 7 大卡。所以減重過程中控制熱量攝取固然重要,而高脂肪類食物更應避免,酒也是應避免之一。但是既是控制熱量攝取,就應多注意減少熱量攝取,哪怕是一小杯飲料,也須克制。 2. 運動運動是減重過程中重要方式之一,既可增加體內熱量消耗,又可增加身體新陳代謝率,更可讓身體更健康。一般運動,建議一周至少三次,每次30分鐘,並且運動時應讓心跳度比平常快一些,若流一些汗會更好。 3. 西藥西藥常見減重藥物有食慾抑制劑、代謝增強劑 、熱量消耗促進劑(燃燒脂肪)、其他如增加飽足感、減少食物吸收等藥。優點是服藥方便,但是停藥後復胖快(甚至體重回升比減重前更高),而且容易產稱心悸、口乾、煩躁、失眠、盜汗、胃痛……副作用。 4. 中藥中醫認為會造成肥胖,主要是因身體出現偏差而造成,所以相對的,體型肥胖者,或多或少會伴隨一些病症:如稍動一下則容易喘容易流汗、身體倦怠、眩暈疲倦、四肢痠痛無力、體力差、水腫身重、身腫脹感、便秘等;所以中醫在治療時會根據每人病因病症不同而給予治療,相對的一段時間後,體重下降,身體也自然變健康了!中醫的辨証型態有痰濕水腫型、瘀血阻塞型、脾虛氣弱型、脾腎陽虛型、氣虛血弱型、胃熱濕盛型,脾虛濕盛型,肝腎陰虛、氣陰兩虛型….等等,根據不同病症型態而給予施治,來調理體質,回復身體活力與元氣,並促進代謝增加,熱量消耗,或水濕排除或清熱涼血等等進而達到降低體重的目的。 5. 針灸針灸的目的和中藥一樣,可透過穴道的刺激來調節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提升對物質代謝功能的調節、並促進新陳代謝率的增加,達到促進熱量消耗增加而體重下降的目的。但相較下較少產生如心悸、失眠等副作用。 6. 穴道埋線方法是利用可經人體吸收的羊腸線(需特殊處理過),透過針具器械,植入穴道中,不需取出的一種較新式療法,因不需取出,可在人體維持1-2週時間(或更久),所以對穴道產生一些刺激,而達到如針灸般的效果,但是卻是比針灸持續長久的效果。 其他如胃部手術、抽脂等等,都有相當大的副作用,及風險不等的危險存在。相較於多種治療方式,針灸是一種安全,無副作用的減重方式、當然療效也是顯著的。杜旻峯醫師提醒,減肥是需要持之以恆,間續不斷的運動與控制飲食、規律的生活,才可永保身體健康與苗條的身材。《減肥飲食與注意事項》1. 控制熱量攝取,低熱量飲食。 2. 充足的蛋白質,佔總熱量15%,避免營養不均。 3. 低脂肪,佔總熱量20-25%(不飽和脂肪酸) 4. 低膽固醇,少食內臟;豐富維生素,纖維素。 5. 低鹽,飲食以清淡為主,辛辣刺激重口味量避免 6. 作多一日三餐,不吃宵夜點心,晚餐可少量,晚上八點後不吃。 7. 經常活動,運動每日20分鐘。 8. 每天喝六~八杯水,飯前半小時,服用一大杯水,可增加飽感,降低食慾。 9. 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 10. 每天補充額外的纖維(蔬菜水果)。多吃蔬菜、生果和穀類食品細嚼慢嚥,飲食六七分飽,勿咬口香糖-促進胃消化液的分泌,增加消化系統負擔,很快感到肌餓。 11. 勿空腹購物逛街,否則容易買下禁忌食物,而且容易買下比預期的還要多。■ 以下食物盡可能避免‧動物性脂肪(牛油、奶油、冰淇淋、全脂牛奶、沙拉醬、油炸食物)。油炸、鹽、咖啡、濃茶、含糖飲料、酒、‧零食、果醬、甜食(巧克力、汽水、蛋糕、水果派、甜甜圈、糖果)。 ‧高熱量蔬果:香蕉、櫻桃、玉米、無花果、葡萄、梨子、鳳梨、蕃薯、馬鈴薯、花生。

腎臟病患禁吃豆製品?!教您獨特飲食保健法

腎臟病患禁吃豆製品?!教您獨特飲食保健法#熱量

許多腎臟病患對於疾病的飲食保健一知半解,常誤信沒有科學根據的偏方或民俗療法,因此延誤治療,更加速病情惡化,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一再發生,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吳宛穎營養師,就慢性腎臟病的飲食保健,加以說明一般人容易發生的疑問。罹患慢性腎臟病後,「澱粉、脂肪、蛋白質」這三大類提供熱量的營養素須重新調整,吳營養師指出,特別是蛋白質食物,因應不同階段的病程,攝取量應逐漸減少。一般而言,在慢性腎臟病的第1-3期,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0.75公克,當進展到第4-5期時,蛋白質就必須減至每公斤體重0.6公克。此外,慢性腎臟病患常隨病程進展,出現食慾降低及營養不良狀況,但充份的熱量攝取可以延緩腎臟病惡化。因此,如何攝取足夠的熱量,又控制蛋白質的份量,常是患者與營養師必須共同努力的課題。吳宛穎營養師建議,腎臟病患不妨搭配低蛋白的澱粉,如蕃薯粉、太白粉、玉米粉、澄粉、藕粉、西谷米及粉圓等製作的點心,或以市售低蛋白配方,來補足熱量需求。而主食選擇,米食優於麵食,還有冬粉、米粉及地瓜等蛋白質含量較少,也可替換食用。但中草藥、雞精、濃湯、燉品則應儘量避免。由於慢性腎臟病患須限制蛋白質攝取,坊間流傳,腎不好的人不可以吃豆製品,這其實是錯誤觀念。因為,黃豆的蛋白易為人體吸收利用(所謂高生理價蛋白質),所以只要控制份量,高生理價蛋白質是比較好的,而其他高生理價的蛋白質還包括肉類、魚、蛋,可在營養師建議下替代食用。腎臟病人還常煩惱什麼水果可以吃?其實,只要避免楊桃、果汁、水果乾及醃漬水果,還有高血鉀的人應避免鉀含量高的香蕉、奇異果、百香果、聖女蕃茄、瓜類及釋迦等,其他新鮮水果並不需特別禁忌。最後吳宛穎營養師提醒,當腎功能已經開始異常時,對腎臟的保養就要更加謹慎,應按醫囑服藥,勿擅自調整藥物,更不可迷信偏方,最好與營養師協商飲食計劃,才能避免病情惡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