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

突然發燒?生理期不衛生恐致命

突然發燒?生理期不衛生恐致命#腹瀉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曾經一位婦女到我門診主訴陰道有異味,並有少量出血,不過,出血的是婦女的先生,後來幫她檢查發現確實有濃濃的異味,好像有異物,用鑷子把它夾出來才發現是衛生棉條,原來這位婦女忘了此事,而她先生是被棉條的棉線給弄傷的,後來幫這位婦女消毒子宮頸及陰道,就可以回家,我還叮囑她記得向老公道歉。30歲以下婦女常見 會發燒、嘔吐、腹瀉棉條放在陰道過久容易產生「毒性休克症候群(TSS)」,這是一種多症狀組合而成的一種疾病,通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發生率約1~17/100,000/年,雖然少見,但卻可能致命。尤其是青少女與30歲以下婦女較常見,主要症狀包括:突然發燒(通常高於38℃),嘔吐,腹瀉,肌肉酸痛,低血壓,暈眩,皮疹合併脫皮現象,角膜炎,咽喉炎,陰道炎等,預防方法即是減少使用衛生棉棒的時間,改用衛生棉。造成影響陰道分泌物異常的原因1)     藥物 /長期使用抗生素、避孕藥或類固醇,導致免疫降低,細菌得以侵犯。2)     疾病 /骨盆腔發炎、骨盆腔手術、子宮頸癌、糖尿病、性傳染病、陰道感染(最常見)。3)     生活習慣 /使用陰道灌洗、刺激性香皂、乳液、泡泡浴。4)     年齡 /更年期時陰道壁薄、乾燥、萎縮。正常分泌物大多是清澈、黏液狀女性有陰道分泌物是正常的,它是由陰道和子宮頸腺體分泌,能將婦女生殖道壞死的細胞及細菌帶離,所以它有清潔的功能,正常分泌物大多是清澈、黏液狀或稍微混濁,然而分泌物的量、味道、顏色會因女性處於不同時期(如:排卵期、懷孕期、哺乳期)有不同的表現,如果婦女們發現分泌物的顏色、氣味變得和以往不一樣,並且陰道有疼痛或搔癢的感覺則需就醫治療。(本文摘自/婦產科醫師寫給女人一生的健康書/凱特文化出版)

烤熟再吃!中秋腹瀉比例升

烤熟再吃!中秋腹瀉比例升#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本周適逢中秋連續假期,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提醒,與親友團聚,舉辦聚餐之餘,應注重良好個人、飲食衛生習慣,掌握「勤洗手、生熟食分開處理、食物烹熟再下肚」等,以避免腸道傳染病或發生群聚感染事件的風險。每到中秋 急診腹瀉比例明顯上升近4周全國急診腹瀉每萬人口就診率緩升,0至6歲年齡層幼童上升較為明顯可能感染病原主要為輪狀病毒與沙門氏菌,往年的監測資料顯示,每到中秋假期,全國急診腹瀉就診病例,百分比與就診人次都呈現明顯上升,以近3年為例(2013至2015年),中秋節當周全國急診腹瀉就診病例,均較當年中秋節前一周明顯增加。未煮熟 蛋類、貝類易感染致病原疾管署表示,若食材不新鮮、未低溫存放過久或未澈底烹熟再食用,將容易造成腹瀉等腸道傳染病,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類,可能會有沙門氏菌感染的風險,生食受污染水域生產的貝類,容易感染到多種致病原,如:諾羅病毒、腸炎弧菌、霍亂弧菌等。中秋腹瀉人口 各年齡層均上升腹瀉等腸胃道感染疾病主要是透過糞口傳播,食用到受病人排泄嘔吐物污染的水、食物,或吸入嘔吐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其中諾羅病毒的病原具有高度的傳播能力,人口密集處易引起大規模的感染,過去連假期間腹瀉人口,除65歲以上長者上升幅度較小外,其餘各年齡層均明顯上升,民眾須提高警覺。有症狀者 解除後48小時才可上班連續假期期間,聚餐烹調應確保食材新鮮、生熟食分開處理、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食材,並落實正確勤洗手,愉快度假不鬧肚子,旅宿、餐飲業者務必加強環境衛生管理,有症狀者應停止處理食物,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連假外出時,應特別注意個人及飲食衛生。 

幼兒、長者 留意腸毒腹瀉潮

幼兒、長者 留意腸毒腹瀉潮#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國內近期腹瀉疫情呈逐漸上升的趨勢,近4周急診監測資料顯示,0至6歲兒童近4周急診腹瀉人口發生率上升幅度顯著,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提醒,暑假雖已結束,校園也是腸道傳染病好發場所,民眾仍應注重「餐前便後勤洗手、不生食及不生飲、生熟食分開處理」等良好飲食衛生習慣,以減少群聚感染事件發生的風險。環境、器物表面用漂白水擦拭疾管署表示,輪狀病毒好發於6歲以下嬰幼兒,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務必勤洗手,澈底清洗水果、蔬菜及澈底煮熟所有食物,吃剩的食物放冰箱保存,病患的衣物、床單立即更換,環境和器物表面應用漂白水擦拭(1,000ppm),處理患者糞便、嘔吐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用漂白水消毒(5,000ppm)後再沖入下水道,並澈底洗手。頭痛、發燒、腹痛、肌肉酸痛腸道傳染病主要透過糞口傳播,食用受病人排泄嘔吐物污染的水、食物而感染,常見症狀為腹瀉和嘔吐,可能有頭痛、發燒、腹痛、肌肉酸痛等症狀,大多患者通常可以完全恢復,流失體液及電解質而又無法補充的人,如:嬰幼兒、年長者、免疫功能不良者及需要長期照護者,其體液的流失可能導致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需要特別注意。避免食用未熟蛋、肉、貝類民眾聚餐烹調應選擇新鮮食材,注意食材的衛生與保存,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生熟食應分開處理,並落實正確勤洗手,有症狀者(尤其是餐飲業廚工)應停止處理食物,儘速就醫在家休息,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目前市面上已有輪狀病毒疫苗,民眾如有需求可諮詢醫師評估後自費接種。

生食生飲 霍亂中毒致腹瀉!

生食生飲 霍亂中毒致腹瀉!#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近日發生2起感染霍亂弧菌個案及1起霍亂群聚案,衛生單位已啟動接觸者追蹤、調查可能感染源及加強民眾衛教等防治工作,民眾應避免生食生飲,生熟食分別處理,更該小心未煮沸的飲用水,切菜前砧板可用熱水燙過,餐前便後要勤洗手,洗手更要搓洗超過20秒,以避免霍亂弧菌等腸道傳染病侵襲。耐鹼不耐酸 海水淡水皆易生存霍亂弧菌主要以糞口途徑傳播,對做過胃部切除手術等抵抗力較弱的病人,只要少少的病菌就容易入侵,感染途徑為攝食受病人或帶原者,糞便或嘔吐物污染的水源或食物,潛伏期經常為2~3天,生食遭受污染的水產品或水源,則有可能發生霍亂弧菌食品中毒,霍亂弧菌耐鹼不耐酸,在海水淡水皆容易生存,因此水產中易生霍亂弧菌。表情呆滯、聲音嘶啞,小便無尿大部分中毒者指會發生腹瀉的情形,不會發燒,僅有10%會有嚴重脫水症狀,病人會有心音急促、煩躁不安、表情呆滯、聲音嘶啞,小便無尿或尿量減少,有時會因電解質流失有肌肉抽筋現象,霍亂患者的家屬,會因日常接觸而有4%~22%的機會受到感染。刀具、砧板分開 避免交叉污染霍亂弧菌在冰凍的環境中可以存活3~4天,因此任何海鮮產品應加熱再食用,切勿因追求口感而忽略生食風險,確保海鮮水產品之來源,調理食品前後需洗淨雙手,生熟食刀具、砧板應分開,以避免交叉污染,餐飲業者若感染可能造成食品污染之疾病,應依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規定,罹病或感染期間主動告知現場負責人。 

貝類沒煮熟 易致霍亂

貝類沒煮熟 易致霍亂#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近期接獲3起霍亂感染事件,經檢驗確認共5名個案感染產毒性霍亂弧菌(血清型O1-Ogawa),分別為台中市龍井區3名、大甲區1名及彰化縣溪湖鎮1名,其中台中市龍井區3名個案為家庭群聚感染,衛生單位已啟動接觸者追蹤,提醒民眾避免生食生飲,生熟食分別處理,餐前便後一定要洗手。腹瀉、嘔吐、快速脫水、酸中毒疾管署表示,5名個案為4男1女,年齡介於50至82歲,其中台中市龍井區3名個案中,於8月10日出現腹瀉及嘔吐等症狀,餘2人(同住接觸者)檢體雖檢出霍亂弧菌但無症狀,另大甲區及彰化縣溪湖鎮個案具慢性病史,分別於8月14日及8月18日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其相關接觸者均無不適症狀。霍亂是一種急性細菌性腸道傳染病,潛伏期為數小時至5天,通常為2至3天,症狀為大量米湯樣水性腹瀉、嘔吐、快速脫水、酸中毒和循環衰竭等,輕重程度因人而異,國內醫療資源充足,大多數病患接受妥善治療照顧後,都能康復出院。胃酸不足、胃切除者 高危險群霍亂傳染途徑是經由病人、帶菌者糞便、嘔吐物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感染,一般感染原因為食用未煮熟受污染的水產品,特別是甲殼類或貝類,或吃入交叉污染的食物,感染後是否發病與食入菌量及人體免疫力有關,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癌症、免疫功能抑制、胃酸不足或胃切除者較易發病,屬於高危險群。避免吃生魚片、生菜、生蠔疾管署呼籲,食物要充分煮熟並注意冷藏保存,烹製過程亦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飲水應煮沸或喝安全衛生的包裝水,霍亂高危險群應避免食用生魚片、生菜、生蠔或未熟貝類等,以降低感染風險,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亦請儘速就醫治療。 

三餐不定時 「腸腸」有問題

三餐不定時 「腸腸」有問題#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工作及睡眠作息與腸胃息息相關!33歲吳小姐,只要工作一忙,每天都上12小時的班,工作壓力大,導致有失眠問題,無法一覺安穩到天亮,睡眠時數平均下來也不足5個小時,這樣的工作與睡眠環境下,開始會經常性的腹痛,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有慢性腸炎。飲食清淡、補充好菌、睡前伸展吳小姐從小就是便秘體質,腸胃不好,現在只要晚下班、吃到太油膩的東西,腸胃就開始不適,之後開始認真調整飲食,除了吃的較清淡,也會喝優酪乳補充好菌,保腸保胃,睡覺前做一些伸展的動作,幫助入睡,雖然作息可能較難維持正常,但目前為止腸胃的不適情況比較少復發。過勞、高壓 增腸發炎機率據美國2011年研究證實,職業生活作息確實會影響腸胃菌相,且會增加腸道慢性發炎的機率,醫師強調,若長期過度疲勞、處於高壓環境下且三餐不定時,都會對體內菌相造成負擔,因此,改變腸道菌叢,讓好菌多過壞菌,有助於降低其他發炎性腸道疾病等風險,也提醒民眾務必加強重視腸內菌相,而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從飲食著手。焦慮、緊張 蠕動變快易腹瀉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部暨小兒腸胃科主任楊燿榮強調,工作時焦躁緊張的情緒會使腸胃蠕動變快,容易出現腹瀉和腹痛狀況,憂鬱、悶悶不樂時,腸胃蠕動則變慢,就會有脹氣和便祕情況產生,這些問題都會使腸道免疫系統改變,引起腸胃道急性發炎現象。消化不良2個月 恐致慢性腸炎若長期睡眠不足以致過度疲勞、工作壓力大而悶悶不樂、3餐不定時,加上腹痛、腹瀉及消化不良等腸胃問題持續2個月以上,急性腸炎極可能反覆發作導致慢性腸炎,就門診觀察,多數上班族出現上述腸胃問題,提醒民眾不要輕忽。

長不高 亞洲人要怪乳糖不耐

長不高 亞洲人要怪乳糖不耐#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6歲曾姓婦人只要喝牛奶過後,就會引起腹部不適,絞痛甚至腹瀉,在公眾場合容易因胃部不舒服而無法控制排氣,氣味顯得異常的臭,就醫後經檢查確認是乳糖不耐症,據統計,全世界約有50%的人有乳糖不耐症,好發於亞洲人及非洲人,尤其好發於成年人。亞洲人難吸收鈣質 身高較矮乳糖不耐症是因人體內的缺乏乳糖酶基因,因而無法分解吸收的乳糖,因好發於亞洲人,大部份亞洲人的消化系統難以吸收鈣質,因此骨骼發展不完全,身高普遍較歐美國家矮,嬰兒時期,因酵素活性高不易發現,成年後活性會逐漸降低而造成吸收不良。會遺傳 小魚乾、鈣片可補鈣嬰兒若有常放屁、每天解超過10次的水便等症狀,也有乳糖不耐的可能,嬰幼兒腸絞痛的病例當中,約有8成是因為乳糖不耐,若父母有此種症狀,也可能會遺傳給嬰兒,目前已有不含乳糖的奶粉可供嬰兒食用,有乳糖不耐的民眾也可利用優酪乳、優格、等食品代替,另也可以透過多吃小魚乾、鈣片來補足鈣質。孕婦腸菌改變 可緩解乳糖不耐懷孕婦女每日應該攝取3杯牛奶來補充鈣質,據研究指出,婦女若有乳糖不耐症狀,在懷孕期因腸道內的菌類改變,可緩解此種現象,孕婦若擔心胎兒無法攝取足夠營養,可以麥片、豆漿或者羊奶來替代。另外,孕婦需要透過大量運動來幫助生產,若孕期鈣質攝取不足,會容易造成抽筋、骨質疏鬆問題,多曬太陽對於活絡骨組織有很大的效果,切勿因孕期身體笨重而懶得運動,只要從飯後散步開始,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不但能改善腰痛,還可以減少水腫問題。 

腹瀉不止 小心是發炎性腸道疾病

腹瀉不止 小心是發炎性腸道疾病#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近年來由於飲食習慣的西化(高脂,高甜度)、環境衛生改善(減少了腸道在成人期間之前免疫系統的衝擊與發展),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患者有日漸增多趨勢,症狀不外乎是反覆腹痛、腹瀉甚至是發燒,全球至少有500萬個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病友,腸道不適症狀有很多原因:包含食物中毒、大腸激躁症候群和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簡稱IBD)。 由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及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所造成的慢性腸道發炎性疾病,總稱為「發炎性腸道疾病」,但是,這類疾病的病友們,有時因為未能正確了解自身病況而延誤就醫,或是尋求不適合的處置,以致疾病的困擾持續發生。 發炎性腸道疾病 好發年齡20~40歲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包括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及克隆氏症(Crohn’sdisease),好發年齡為20~40歲,是一種腸道慢性發炎且反覆性的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剛發病時,其症狀可能與急性腸道感染或大腸癌混淆,需要進一步做鑑別診斷。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目標以引導症狀緩解、維持疾病緩解狀態、預防併發症及提升患者生活品質為主,目前藥物治療選擇有5-氨基水楊酸(5-ASA)、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及生物製劑,但由於發炎性腸道疾病的長期疾病過程有可能會反反覆覆發炎發作,或因長期慢性腸道發炎產生併發症如腸道狹窄、腸道阻塞、管或甚至腸管破裂等等,因此,在治療進行時需留意藥物副作用,及早偵測併發症的發生及妥善處理,必要時也需及時採取外科手術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