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

循環差?三九貼可袪寒補氣

循環差?三九貼可袪寒補氣#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冬季是人體陰氣最盛、陽氣最弱的時候,在這段期間常感覺身體的能量不足、活動力下降、血液循環不良、皮膚乾燥、毛孔緊縮等等,身體處於一種低代謝狀態,這個時節身體最容易受寒,若平時體質虛弱的人更容易出現過敏、氣喘、腹瀉、關節疼痛、遺尿、遺精等症狀。利用特定節氣 進行中藥敷貼「三九貼」是傳統醫學對於慢性、虛寒性疾病的保養方法,和夏季「三伏貼」同樣屬於穴位敷貼的一種,利用在特定節氣進行特定穴位的中藥敷貼,是中醫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獨特方法之一,已有悠久的歷史。辛散溫熱的中藥貼在背部 激發陽氣依照每年「冬至」次日開始算起,第一個九天稱「一九」,第二個九天稱「二九」,第三個九天稱「三九」,冬至,為ㄧ整年之中白晝最短、黑夜最常的一天,冬至日之後陽氣漸漸開始生長,「三九天灸」就是抓緊這段陽氣開始上升的時間,配合使用辛散溫熱的中藥敷貼在人體背部的穴位,補充與激發人體的陽氣。在大椎、定喘、風門等穴位敷貼「三九天灸」所使用的穴位敷貼藥材ㄧ般多選擇辛溫、溫通經絡的中藥調製而成,例如元胡、細辛、白芥子等等再加上生薑汁調製成膏狀,在背部膀胱經或督脈的穴位如大椎、定喘、風門、肺俞、脾俞、腎俞等進行敷貼,這些辛溫走竄的藥物作用於皮膚可以達到溫通經絡、祛除寒邪與痰濁的功效。孕婦、一歲以下、心肺功能差不適用穴位貼敷治療方法簡便,無毒副作用,但必須注意孕婦、一歲以下小孩、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經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者,不適合三九天灸治療,發燒和咽喉發炎等症狀必須痊癒後方可接受治療。

日腹瀉30次 結腸炎誤當痔瘡

日腹瀉30次 結腸炎誤當痔瘡#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現年54歲的歐先生,8年前有血便以為是痔瘡,自行買藥3個月未改善,至醫院檢查,確診是潰瘍性結腸炎,疾病嚴重的時期,每天跑20~30趟廁所達一年,開車時、睡覺時也經常需要如廁,長期使用類固醇更導致糖尿病病情加劇,歐先生有長達105公分的大腸處於嚴重發炎的狀態,醫師建議歐先生1個月1針的生物製劑治療後症狀大幅改善。主要症狀為腹瀉、血便、裡急後重中山附醫肝膽胃腸科醫師林敬斌說明,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因免疫失調而造成,通常好發在20~40歲的年輕族群,主要症狀為腹瀉、血便、裡急後重,患者總是急著想上廁所,但卻只有一點黏液、糞便或血,很容易讓患者誤以為是痔瘡,延誤診斷和治療。林敬斌醫師指出,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比起一般人有更高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門診中曾有病患是潰瘍性結腸炎,沒有規律服藥,5年後發現罹患大腸癌,如果沒有積極治療,最後恐需要全腸切除後永久性造口,醫師說明,過去10年來,台灣罹患潰瘍性結腸炎的人數增加81%。生物製劑抑制發炎 有效控制病情林醫師說明,健保從9月1日起,陸續給付2種施打頻率不一樣的生物製劑,經傳統治療療效不好、或是急性嚴重的潰瘍性結腸炎病人,需要有完整評估符合健保規範才能申請使用,施打之後也需要評估療效,才能續用,一次療程能最多使用38週,林醫師強調,根據臨床經驗,生物製劑有3大好處:1)  腸道的黏膜若能恢復到正常的狀況,就可以減少後續因黏膜病變惡化成為大腸癌的機率,而生物製劑比起傳統治療更有機會修復腸道的黏膜。2)  能減少、甚至不需要依賴類固醇,避免長期使用類固醇而產生如骨質疏鬆、以及新陳代謝併發症,如高血壓或糖尿病等。3)  提升生活品質,還可減少住院率、手術率,醫師提醒,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前應配合醫師做潛在風險評估,確認患者的健康狀況適合再進入療程。  

維持腸道保護力 少吃加工食品

維持腸道保護力 少吃加工食品#腹瀉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因為壓力而出現反覆腹瀉,或便秘的過敏性腸症候群(IBS)的症狀,腸道是非常敏感的臟器,那是因為它們負起了分隔體外和體內的門房任務,胃和腸道位於口腔非常深處的地方,所以往往被認為是在「體內」,但是,所謂的體內是指腸壁的內部。我們和腸內細菌是共生腸內住著超過一百種以上、一百兆個左右的菌,這些菌一邊保持調和,一邊擊退來自外界的入侵者—各種細菌或病毒以及區分選擇食物,或者將營養素加以合成,對我們有各方面的助益。另一方面,我們則給予它們優質的食物,提供一個讓它們容易棲息的場所,也就是說,我們和腸內的細菌是共生(共存共榮),此外,負責吸收大部分營養成分的小腸當中有許多神經細胞和免疫細胞,據說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serotonin)有大半是在這裡製造出來的。提升腸道能力 避免腸胃受寒人體的臟器還藏有許多未解的謎題,腸道足以左右人體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臟器,這卻是不爭的事實,提升機能,也就是提升「腸道的能力」是這些腸內細菌們的網絡工作。重視腸道,避免腸胃受寒、不要只吃太過冰冷的食物、隨時保持排便順暢,而且要記住不要攝取食品添加物、抗生素等不必要的東西(化學合成物質),尤其要注意化學合成物質,我們的身體本來就不擅於處理加工食品,因為當中往往含有各種食品添加物。禁止動不動就服藥、最好不要吃抗生素把速食麵等食物當成主食來攝取,本身就是對身體的一種殘酷傷害,說到化學合成物質,藥物也是我們不想吃進體內的東西之一,當然,有時候因為需要不得不服用藥物,但是絕對禁止動不動就服藥的行為,尤其是抗生素會滅絕腸道內的細菌,所以最好不要吃抗生素。腸內環境的好壞會大大地左右大家的壽命,這種說法並不為過。舉例來說,納豆有納豆菌、乾鰹魚有鰹魚黴菌,發酵食品的幕後推手—─微生物(菌)有各種不同的種類,這些有用的微生物(菌)是可以和人類共生的生物,也許在今後的研究實驗中將會發現微生物(菌)的新作用。(本文摘自/九成疾病可以自癒/天下雜誌出版)

突然發燒?生理期不衛生恐致命

突然發燒?生理期不衛生恐致命#腹瀉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曾經一位婦女到我門診主訴陰道有異味,並有少量出血,不過,出血的是婦女的先生,後來幫她檢查發現確實有濃濃的異味,好像有異物,用鑷子把它夾出來才發現是衛生棉條,原來這位婦女忘了此事,而她先生是被棉條的棉線給弄傷的,後來幫這位婦女消毒子宮頸及陰道,就可以回家,我還叮囑她記得向老公道歉。30歲以下婦女常見 會發燒、嘔吐、腹瀉棉條放在陰道過久容易產生「毒性休克症候群(TSS)」,這是一種多症狀組合而成的一種疾病,通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發生率約1~17/100,000/年,雖然少見,但卻可能致命。尤其是青少女與30歲以下婦女較常見,主要症狀包括:突然發燒(通常高於38℃),嘔吐,腹瀉,肌肉酸痛,低血壓,暈眩,皮疹合併脫皮現象,角膜炎,咽喉炎,陰道炎等,預防方法即是減少使用衛生棉棒的時間,改用衛生棉。造成影響陰道分泌物異常的原因1)     藥物 /長期使用抗生素、避孕藥或類固醇,導致免疫降低,細菌得以侵犯。2)     疾病 /骨盆腔發炎、骨盆腔手術、子宮頸癌、糖尿病、性傳染病、陰道感染(最常見)。3)     生活習慣 /使用陰道灌洗、刺激性香皂、乳液、泡泡浴。4)     年齡 /更年期時陰道壁薄、乾燥、萎縮。正常分泌物大多是清澈、黏液狀女性有陰道分泌物是正常的,它是由陰道和子宮頸腺體分泌,能將婦女生殖道壞死的細胞及細菌帶離,所以它有清潔的功能,正常分泌物大多是清澈、黏液狀或稍微混濁,然而分泌物的量、味道、顏色會因女性處於不同時期(如:排卵期、懷孕期、哺乳期)有不同的表現,如果婦女們發現分泌物的顏色、氣味變得和以往不一樣,並且陰道有疼痛或搔癢的感覺則需就醫治療。(本文摘自/婦產科醫師寫給女人一生的健康書/凱特文化出版)

烤熟再吃!中秋腹瀉比例升

烤熟再吃!中秋腹瀉比例升#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本周適逢中秋連續假期,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提醒,與親友團聚,舉辦聚餐之餘,應注重良好個人、飲食衛生習慣,掌握「勤洗手、生熟食分開處理、食物烹熟再下肚」等,以避免腸道傳染病或發生群聚感染事件的風險。每到中秋 急診腹瀉比例明顯上升近4周全國急診腹瀉每萬人口就診率緩升,0至6歲年齡層幼童上升較為明顯可能感染病原主要為輪狀病毒與沙門氏菌,往年的監測資料顯示,每到中秋假期,全國急診腹瀉就診病例,百分比與就診人次都呈現明顯上升,以近3年為例(2013至2015年),中秋節當周全國急診腹瀉就診病例,均較當年中秋節前一周明顯增加。未煮熟 蛋類、貝類易感染致病原疾管署表示,若食材不新鮮、未低溫存放過久或未澈底烹熟再食用,將容易造成腹瀉等腸道傳染病,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類,可能會有沙門氏菌感染的風險,生食受污染水域生產的貝類,容易感染到多種致病原,如:諾羅病毒、腸炎弧菌、霍亂弧菌等。中秋腹瀉人口 各年齡層均上升腹瀉等腸胃道感染疾病主要是透過糞口傳播,食用到受病人排泄嘔吐物污染的水、食物,或吸入嘔吐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其中諾羅病毒的病原具有高度的傳播能力,人口密集處易引起大規模的感染,過去連假期間腹瀉人口,除65歲以上長者上升幅度較小外,其餘各年齡層均明顯上升,民眾須提高警覺。有症狀者 解除後48小時才可上班連續假期期間,聚餐烹調應確保食材新鮮、生熟食分開處理、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食材,並落實正確勤洗手,愉快度假不鬧肚子,旅宿、餐飲業者務必加強環境衛生管理,有症狀者應停止處理食物,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連假外出時,應特別注意個人及飲食衛生。 

幼兒、長者 留意腸毒腹瀉潮

幼兒、長者 留意腸毒腹瀉潮#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國內近期腹瀉疫情呈逐漸上升的趨勢,近4周急診監測資料顯示,0至6歲兒童近4周急診腹瀉人口發生率上升幅度顯著,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提醒,暑假雖已結束,校園也是腸道傳染病好發場所,民眾仍應注重「餐前便後勤洗手、不生食及不生飲、生熟食分開處理」等良好飲食衛生習慣,以減少群聚感染事件發生的風險。環境、器物表面用漂白水擦拭疾管署表示,輪狀病毒好發於6歲以下嬰幼兒,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務必勤洗手,澈底清洗水果、蔬菜及澈底煮熟所有食物,吃剩的食物放冰箱保存,病患的衣物、床單立即更換,環境和器物表面應用漂白水擦拭(1,000ppm),處理患者糞便、嘔吐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用漂白水消毒(5,000ppm)後再沖入下水道,並澈底洗手。頭痛、發燒、腹痛、肌肉酸痛腸道傳染病主要透過糞口傳播,食用受病人排泄嘔吐物污染的水、食物而感染,常見症狀為腹瀉和嘔吐,可能有頭痛、發燒、腹痛、肌肉酸痛等症狀,大多患者通常可以完全恢復,流失體液及電解質而又無法補充的人,如:嬰幼兒、年長者、免疫功能不良者及需要長期照護者,其體液的流失可能導致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需要特別注意。避免食用未熟蛋、肉、貝類民眾聚餐烹調應選擇新鮮食材,注意食材的衛生與保存,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生熟食應分開處理,並落實正確勤洗手,有症狀者(尤其是餐飲業廚工)應停止處理食物,儘速就醫在家休息,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目前市面上已有輪狀病毒疫苗,民眾如有需求可諮詢醫師評估後自費接種。

生食生飲 霍亂中毒致腹瀉!

生食生飲 霍亂中毒致腹瀉!#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近日發生2起感染霍亂弧菌個案及1起霍亂群聚案,衛生單位已啟動接觸者追蹤、調查可能感染源及加強民眾衛教等防治工作,民眾應避免生食生飲,生熟食分別處理,更該小心未煮沸的飲用水,切菜前砧板可用熱水燙過,餐前便後要勤洗手,洗手更要搓洗超過20秒,以避免霍亂弧菌等腸道傳染病侵襲。耐鹼不耐酸 海水淡水皆易生存霍亂弧菌主要以糞口途徑傳播,對做過胃部切除手術等抵抗力較弱的病人,只要少少的病菌就容易入侵,感染途徑為攝食受病人或帶原者,糞便或嘔吐物污染的水源或食物,潛伏期經常為2~3天,生食遭受污染的水產品或水源,則有可能發生霍亂弧菌食品中毒,霍亂弧菌耐鹼不耐酸,在海水淡水皆容易生存,因此水產中易生霍亂弧菌。表情呆滯、聲音嘶啞,小便無尿大部分中毒者指會發生腹瀉的情形,不會發燒,僅有10%會有嚴重脫水症狀,病人會有心音急促、煩躁不安、表情呆滯、聲音嘶啞,小便無尿或尿量減少,有時會因電解質流失有肌肉抽筋現象,霍亂患者的家屬,會因日常接觸而有4%~22%的機會受到感染。刀具、砧板分開 避免交叉污染霍亂弧菌在冰凍的環境中可以存活3~4天,因此任何海鮮產品應加熱再食用,切勿因追求口感而忽略生食風險,確保海鮮水產品之來源,調理食品前後需洗淨雙手,生熟食刀具、砧板應分開,以避免交叉污染,餐飲業者若感染可能造成食品污染之疾病,應依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規定,罹病或感染期間主動告知現場負責人。 

貝類沒煮熟 易致霍亂

貝類沒煮熟 易致霍亂#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近期接獲3起霍亂感染事件,經檢驗確認共5名個案感染產毒性霍亂弧菌(血清型O1-Ogawa),分別為台中市龍井區3名、大甲區1名及彰化縣溪湖鎮1名,其中台中市龍井區3名個案為家庭群聚感染,衛生單位已啟動接觸者追蹤,提醒民眾避免生食生飲,生熟食分別處理,餐前便後一定要洗手。腹瀉、嘔吐、快速脫水、酸中毒疾管署表示,5名個案為4男1女,年齡介於50至82歲,其中台中市龍井區3名個案中,於8月10日出現腹瀉及嘔吐等症狀,餘2人(同住接觸者)檢體雖檢出霍亂弧菌但無症狀,另大甲區及彰化縣溪湖鎮個案具慢性病史,分別於8月14日及8月18日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其相關接觸者均無不適症狀。霍亂是一種急性細菌性腸道傳染病,潛伏期為數小時至5天,通常為2至3天,症狀為大量米湯樣水性腹瀉、嘔吐、快速脫水、酸中毒和循環衰竭等,輕重程度因人而異,國內醫療資源充足,大多數病患接受妥善治療照顧後,都能康復出院。胃酸不足、胃切除者 高危險群霍亂傳染途徑是經由病人、帶菌者糞便、嘔吐物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感染,一般感染原因為食用未煮熟受污染的水產品,特別是甲殼類或貝類,或吃入交叉污染的食物,感染後是否發病與食入菌量及人體免疫力有關,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癌症、免疫功能抑制、胃酸不足或胃切除者較易發病,屬於高危險群。避免吃生魚片、生菜、生蠔疾管署呼籲,食物要充分煮熟並注意冷藏保存,烹製過程亦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飲水應煮沸或喝安全衛生的包裝水,霍亂高危險群應避免食用生魚片、生菜、生蠔或未熟貝類等,以降低感染風險,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亦請儘速就醫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