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

生食生飲 霍亂中毒致腹瀉!

生食生飲 霍亂中毒致腹瀉!#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近日發生2起感染霍亂弧菌個案及1起霍亂群聚案,衛生單位已啟動接觸者追蹤、調查可能感染源及加強民眾衛教等防治工作,民眾應避免生食生飲,生熟食分別處理,更該小心未煮沸的飲用水,切菜前砧板可用熱水燙過,餐前便後要勤洗手,洗手更要搓洗超過20秒,以避免霍亂弧菌等腸道傳染病侵襲。耐鹼不耐酸 海水淡水皆易生存霍亂弧菌主要以糞口途徑傳播,對做過胃部切除手術等抵抗力較弱的病人,只要少少的病菌就容易入侵,感染途徑為攝食受病人或帶原者,糞便或嘔吐物污染的水源或食物,潛伏期經常為2~3天,生食遭受污染的水產品或水源,則有可能發生霍亂弧菌食品中毒,霍亂弧菌耐鹼不耐酸,在海水淡水皆容易生存,因此水產中易生霍亂弧菌。表情呆滯、聲音嘶啞,小便無尿大部分中毒者指會發生腹瀉的情形,不會發燒,僅有10%會有嚴重脫水症狀,病人會有心音急促、煩躁不安、表情呆滯、聲音嘶啞,小便無尿或尿量減少,有時會因電解質流失有肌肉抽筋現象,霍亂患者的家屬,會因日常接觸而有4%~22%的機會受到感染。刀具、砧板分開 避免交叉污染霍亂弧菌在冰凍的環境中可以存活3~4天,因此任何海鮮產品應加熱再食用,切勿因追求口感而忽略生食風險,確保海鮮水產品之來源,調理食品前後需洗淨雙手,生熟食刀具、砧板應分開,以避免交叉污染,餐飲業者若感染可能造成食品污染之疾病,應依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規定,罹病或感染期間主動告知現場負責人。 

貝類沒煮熟 易致霍亂

貝類沒煮熟 易致霍亂#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近期接獲3起霍亂感染事件,經檢驗確認共5名個案感染產毒性霍亂弧菌(血清型O1-Ogawa),分別為台中市龍井區3名、大甲區1名及彰化縣溪湖鎮1名,其中台中市龍井區3名個案為家庭群聚感染,衛生單位已啟動接觸者追蹤,提醒民眾避免生食生飲,生熟食分別處理,餐前便後一定要洗手。腹瀉、嘔吐、快速脫水、酸中毒疾管署表示,5名個案為4男1女,年齡介於50至82歲,其中台中市龍井區3名個案中,於8月10日出現腹瀉及嘔吐等症狀,餘2人(同住接觸者)檢體雖檢出霍亂弧菌但無症狀,另大甲區及彰化縣溪湖鎮個案具慢性病史,分別於8月14日及8月18日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其相關接觸者均無不適症狀。霍亂是一種急性細菌性腸道傳染病,潛伏期為數小時至5天,通常為2至3天,症狀為大量米湯樣水性腹瀉、嘔吐、快速脫水、酸中毒和循環衰竭等,輕重程度因人而異,國內醫療資源充足,大多數病患接受妥善治療照顧後,都能康復出院。胃酸不足、胃切除者 高危險群霍亂傳染途徑是經由病人、帶菌者糞便、嘔吐物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感染,一般感染原因為食用未煮熟受污染的水產品,特別是甲殼類或貝類,或吃入交叉污染的食物,感染後是否發病與食入菌量及人體免疫力有關,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癌症、免疫功能抑制、胃酸不足或胃切除者較易發病,屬於高危險群。避免吃生魚片、生菜、生蠔疾管署呼籲,食物要充分煮熟並注意冷藏保存,烹製過程亦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飲水應煮沸或喝安全衛生的包裝水,霍亂高危險群應避免食用生魚片、生菜、生蠔或未熟貝類等,以降低感染風險,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亦請儘速就醫治療。 

三餐不定時 「腸腸」有問題

三餐不定時 「腸腸」有問題#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工作及睡眠作息與腸胃息息相關!33歲吳小姐,只要工作一忙,每天都上12小時的班,工作壓力大,導致有失眠問題,無法一覺安穩到天亮,睡眠時數平均下來也不足5個小時,這樣的工作與睡眠環境下,開始會經常性的腹痛,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有慢性腸炎。飲食清淡、補充好菌、睡前伸展吳小姐從小就是便秘體質,腸胃不好,現在只要晚下班、吃到太油膩的東西,腸胃就開始不適,之後開始認真調整飲食,除了吃的較清淡,也會喝優酪乳補充好菌,保腸保胃,睡覺前做一些伸展的動作,幫助入睡,雖然作息可能較難維持正常,但目前為止腸胃的不適情況比較少復發。過勞、高壓 增腸發炎機率據美國2011年研究證實,職業生活作息確實會影響腸胃菌相,且會增加腸道慢性發炎的機率,醫師強調,若長期過度疲勞、處於高壓環境下且三餐不定時,都會對體內菌相造成負擔,因此,改變腸道菌叢,讓好菌多過壞菌,有助於降低其他發炎性腸道疾病等風險,也提醒民眾務必加強重視腸內菌相,而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從飲食著手。焦慮、緊張 蠕動變快易腹瀉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部暨小兒腸胃科主任楊燿榮強調,工作時焦躁緊張的情緒會使腸胃蠕動變快,容易出現腹瀉和腹痛狀況,憂鬱、悶悶不樂時,腸胃蠕動則變慢,就會有脹氣和便祕情況產生,這些問題都會使腸道免疫系統改變,引起腸胃道急性發炎現象。消化不良2個月 恐致慢性腸炎若長期睡眠不足以致過度疲勞、工作壓力大而悶悶不樂、3餐不定時,加上腹痛、腹瀉及消化不良等腸胃問題持續2個月以上,急性腸炎極可能反覆發作導致慢性腸炎,就門診觀察,多數上班族出現上述腸胃問題,提醒民眾不要輕忽。

長不高 亞洲人要怪乳糖不耐

長不高 亞洲人要怪乳糖不耐#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6歲曾姓婦人只要喝牛奶過後,就會引起腹部不適,絞痛甚至腹瀉,在公眾場合容易因胃部不舒服而無法控制排氣,氣味顯得異常的臭,就醫後經檢查確認是乳糖不耐症,據統計,全世界約有50%的人有乳糖不耐症,好發於亞洲人及非洲人,尤其好發於成年人。亞洲人難吸收鈣質 身高較矮乳糖不耐症是因人體內的缺乏乳糖酶基因,因而無法分解吸收的乳糖,因好發於亞洲人,大部份亞洲人的消化系統難以吸收鈣質,因此骨骼發展不完全,身高普遍較歐美國家矮,嬰兒時期,因酵素活性高不易發現,成年後活性會逐漸降低而造成吸收不良。會遺傳 小魚乾、鈣片可補鈣嬰兒若有常放屁、每天解超過10次的水便等症狀,也有乳糖不耐的可能,嬰幼兒腸絞痛的病例當中,約有8成是因為乳糖不耐,若父母有此種症狀,也可能會遺傳給嬰兒,目前已有不含乳糖的奶粉可供嬰兒食用,有乳糖不耐的民眾也可利用優酪乳、優格、等食品代替,另也可以透過多吃小魚乾、鈣片來補足鈣質。孕婦腸菌改變 可緩解乳糖不耐懷孕婦女每日應該攝取3杯牛奶來補充鈣質,據研究指出,婦女若有乳糖不耐症狀,在懷孕期因腸道內的菌類改變,可緩解此種現象,孕婦若擔心胎兒無法攝取足夠營養,可以麥片、豆漿或者羊奶來替代。另外,孕婦需要透過大量運動來幫助生產,若孕期鈣質攝取不足,會容易造成抽筋、骨質疏鬆問題,多曬太陽對於活絡骨組織有很大的效果,切勿因孕期身體笨重而懶得運動,只要從飯後散步開始,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不但能改善腰痛,還可以減少水腫問題。 

腹瀉不止 小心是發炎性腸道疾病

腹瀉不止 小心是發炎性腸道疾病#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近年來由於飲食習慣的西化(高脂,高甜度)、環境衛生改善(減少了腸道在成人期間之前免疫系統的衝擊與發展),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患者有日漸增多趨勢,症狀不外乎是反覆腹痛、腹瀉甚至是發燒,全球至少有500萬個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病友,腸道不適症狀有很多原因:包含食物中毒、大腸激躁症候群和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簡稱IBD)。 由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及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所造成的慢性腸道發炎性疾病,總稱為「發炎性腸道疾病」,但是,這類疾病的病友們,有時因為未能正確了解自身病況而延誤就醫,或是尋求不適合的處置,以致疾病的困擾持續發生。 發炎性腸道疾病 好發年齡20~40歲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包括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及克隆氏症(Crohn’sdisease),好發年齡為20~40歲,是一種腸道慢性發炎且反覆性的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剛發病時,其症狀可能與急性腸道感染或大腸癌混淆,需要進一步做鑑別診斷。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目標以引導症狀緩解、維持疾病緩解狀態、預防併發症及提升患者生活品質為主,目前藥物治療選擇有5-氨基水楊酸(5-ASA)、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及生物製劑,但由於發炎性腸道疾病的長期疾病過程有可能會反反覆覆發炎發作,或因長期慢性腸道發炎產生併發症如腸道狹窄、腸道阻塞、管或甚至腸管破裂等等,因此,在治療進行時需留意藥物副作用,及早偵測併發症的發生及妥善處理,必要時也需及時採取外科手術治療。

嬰兒莫名拉肚子2週 竟引發菌血症

嬰兒莫名拉肚子2週 竟引發菌血症#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嬰兒若是長時間腸胃炎拉肚子,恐是菌血症,家長不能輕忽!一名6個月大男嬰因腸胃炎拉肚子超過兩週,並反覆發燒,家長還以為是感冒;檢查發現是沙門氏菌引起腸胃炎合併菌血症,還好治療後恢復情況良好。醫師表示,嬰兒抵抗力比較弱,腸胃保護性差,如發生腸胃炎時間超過5天,家長一定要提高警覺,儘速就醫。 細菌隨血液全身竄 造成菌血症依據男嬰母親描述,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李敏駿醫師初步判斷是細菌性腸胃炎,再進行糞便和血液細菌培養,同時發現都有沙門氏菌,不但引起腸胃炎,細菌更進一步隨血液循環到全身變成菌血症,立刻使用抗生素治療,症狀才緩解。不潔食物所致 蛋未全熟別給嬰兒吃李敏駿表示,細菌性腸胃炎常發生在成人或較大兒童,不見得要用抗生素治療,但這男嬰情形不同,沙門氏菌已經隨血液循環散佈全身,可能造成多重器官衰竭和菌血症。一般來說,發生細菌性腸胃炎的原因通常是吃到不潔食物,在生食裡常發現沙門氏菌,尤其有人愛吃半生不熟的雞蛋,這對嬰兒來說是很危險的;如果飲用水沒有煮開處理好,也有可能造成沙門氏菌感染。他也提醒,一歲三個月到一歲半幼兒,腸胃道發展才會跟成人一樣,在這階段前腸胃保護機制不佳,黏膜無法抵抗細菌,讓細菌容易跑進腸胃,甚至侵襲滲透腸黏膜,透過血液循環到全身,所以腸胃炎合併菌血症大都發生在嬰兒。

男主管狂腹瀉、便秘 竟是職場適應障礙

男主管狂腹瀉、便秘 竟是職場適應障礙#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年後轉職潮後遺症大爆發,精神科門診近來因「職場適應障礙」患者激增2倍!一名46歲已婚男性,原在知名的大型科技公司擔任研發工作,將近10年的高壓工作出現嚴重職業倦怠,決定年後轉職到新開的小型公司擔任專案主管,但龐大的業績壓力卻讓他快喘不過氣,加上父親及太太對於他突然離職換工作感到相當不諒解;承受工作及家人多重壓力下,讓他一個月來除了夜夜失眠、心情低落外,腹瀉、便秘的情形反覆發生,最後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心悸無力 常合併焦慮、憂鬱等情緒問題精神科劉誠崇醫師表示,職場適應障礙通常指上班族離開原本熟悉的工作環境開始新職,因工作的性質及環境出現明顯變動,面對新工作1~3個月期間,因承受內外壓力而出現短期、輕度的適應問題。根據臨床統計,約有1成患者會出現心悸、肌肉無力、腸胃不適及失眠等生理症狀,他們會先到醫院檢查卻查不出原因而感到困擾。另外超過5成患者會合併焦慮、煩躁、心情低落、甚至憂鬱或出現攻擊行為等情緒失調問題,影響原本正常生活及職業功能。學習放鬆技巧:瑜珈、冥想開夜診所精神科楊聰財醫師指出,職場適應障礙是一種會導致社會功能受損的精神障礙,針對職場適應障礙患者,臨床上會開立藥物來治療,另外也會鼓勵患者學習放鬆技巧,例如瑜伽、深呼吸、冥想、打太極拳等舒緩運動,雙重的搭配治療,對患者會有更佳的治療效果。劉誠崇醫師提醒,轉職場若無法適應新工作環境,首先要能察覺就業環境改變所帶來的實際衝擊,確定壓力源為何,瞭解自身的情緒變化,對新工作維持正面的態度,恢復對自己的信心。另外家人及朋友的支持,對新近轉職人員亦有相當大的幫助。若察覺新工作所帶來的生活變動或壓力已超過負荷,出現持續性的焦慮、煩躁、心情低落、身體不適、失眠等問題,雖然已嘗試自我調適,但仍舊無法恢復,便需要考慮求助精神科醫師。

流感、病毒性腸胃炎活躍期 5招來防範

流感、病毒性腸胃炎活躍期 5招來防範#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時序進入流感及病毒性腸胃炎活躍期,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監測資料顯示,類流感率及急性腹瀉疫情皆呈現上升趨勢,不可掉以輕心,加上近來日夜溫差較大,且適逢春節後開工、開學。高雄市衛生局特別提醒,幼童、長者及慢性病患者皆為流感併發重症之高危險群,民眾務必加強肥皂勤洗手及呼吸道衛生等個人防護措施。開學開工期間  互動頻繁傳染率大增而為因應今年秋冬流感疫情,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至3月31日前,開放「高燒持續48小時之類流感患者」及「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使用,另衛生局再次呼籲,目前正逢開學開工期間,人流互動及接觸機會頻繁,流感及病毒性腸胃炎交叉感染的機會相對增加,故提醒民眾做好以下防疫措施:1)勤洗手確實以肥皂搓洗至少20秒,打噴嚏時以手帕或肩袖掩住口鼻,咳嗽戴口罩避免傳染他人,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之前,用肥皂水徹底洗手。2)生病在家休息,落實不上班、不上學。3)食物徹底清洗及煮熟,不生飲、生食,與他人共食使用公筷母匙。4)有腸胃道症狀的人停止處理食物,吃剩的食物應於溫度適中的冰箱保存,不需烹煮的食物應儘快吃完。5)居家環境定期消毒,處理嘔吐、排泄物記得配戴手套與口罩等防護用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