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

三餐不定時 「腸腸」有問題

三餐不定時 「腸腸」有問題#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工作及睡眠作息與腸胃息息相關!33歲吳小姐,只要工作一忙,每天都上12小時的班,工作壓力大,導致有失眠問題,無法一覺安穩到天亮,睡眠時數平均下來也不足5個小時,這樣的工作與睡眠環境下,開始會經常性的腹痛,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有慢性腸炎。飲食清淡、補充好菌、睡前伸展吳小姐從小就是便秘體質,腸胃不好,現在只要晚下班、吃到太油膩的東西,腸胃就開始不適,之後開始認真調整飲食,除了吃的較清淡,也會喝優酪乳補充好菌,保腸保胃,睡覺前做一些伸展的動作,幫助入睡,雖然作息可能較難維持正常,但目前為止腸胃的不適情況比較少復發。過勞、高壓 增腸發炎機率據美國2011年研究證實,職業生活作息確實會影響腸胃菌相,且會增加腸道慢性發炎的機率,醫師強調,若長期過度疲勞、處於高壓環境下且三餐不定時,都會對體內菌相造成負擔,因此,改變腸道菌叢,讓好菌多過壞菌,有助於降低其他發炎性腸道疾病等風險,也提醒民眾務必加強重視腸內菌相,而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從飲食著手。焦慮、緊張 蠕動變快易腹瀉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部暨小兒腸胃科主任楊燿榮強調,工作時焦躁緊張的情緒會使腸胃蠕動變快,容易出現腹瀉和腹痛狀況,憂鬱、悶悶不樂時,腸胃蠕動則變慢,就會有脹氣和便祕情況產生,這些問題都會使腸道免疫系統改變,引起腸胃道急性發炎現象。消化不良2個月 恐致慢性腸炎若長期睡眠不足以致過度疲勞、工作壓力大而悶悶不樂、3餐不定時,加上腹痛、腹瀉及消化不良等腸胃問題持續2個月以上,急性腸炎極可能反覆發作導致慢性腸炎,就門診觀察,多數上班族出現上述腸胃問題,提醒民眾不要輕忽。

長不高 亞洲人要怪乳糖不耐

長不高 亞洲人要怪乳糖不耐#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6歲曾姓婦人只要喝牛奶過後,就會引起腹部不適,絞痛甚至腹瀉,在公眾場合容易因胃部不舒服而無法控制排氣,氣味顯得異常的臭,就醫後經檢查確認是乳糖不耐症,據統計,全世界約有50%的人有乳糖不耐症,好發於亞洲人及非洲人,尤其好發於成年人。亞洲人難吸收鈣質 身高較矮乳糖不耐症是因人體內的缺乏乳糖酶基因,因而無法分解吸收的乳糖,因好發於亞洲人,大部份亞洲人的消化系統難以吸收鈣質,因此骨骼發展不完全,身高普遍較歐美國家矮,嬰兒時期,因酵素活性高不易發現,成年後活性會逐漸降低而造成吸收不良。會遺傳 小魚乾、鈣片可補鈣嬰兒若有常放屁、每天解超過10次的水便等症狀,也有乳糖不耐的可能,嬰幼兒腸絞痛的病例當中,約有8成是因為乳糖不耐,若父母有此種症狀,也可能會遺傳給嬰兒,目前已有不含乳糖的奶粉可供嬰兒食用,有乳糖不耐的民眾也可利用優酪乳、優格、等食品代替,另也可以透過多吃小魚乾、鈣片來補足鈣質。孕婦腸菌改變 可緩解乳糖不耐懷孕婦女每日應該攝取3杯牛奶來補充鈣質,據研究指出,婦女若有乳糖不耐症狀,在懷孕期因腸道內的菌類改變,可緩解此種現象,孕婦若擔心胎兒無法攝取足夠營養,可以麥片、豆漿或者羊奶來替代。另外,孕婦需要透過大量運動來幫助生產,若孕期鈣質攝取不足,會容易造成抽筋、骨質疏鬆問題,多曬太陽對於活絡骨組織有很大的效果,切勿因孕期身體笨重而懶得運動,只要從飯後散步開始,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不但能改善腰痛,還可以減少水腫問題。 

腹瀉不止 小心是發炎性腸道疾病

腹瀉不止 小心是發炎性腸道疾病#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近年來由於飲食習慣的西化(高脂,高甜度)、環境衛生改善(減少了腸道在成人期間之前免疫系統的衝擊與發展),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患者有日漸增多趨勢,症狀不外乎是反覆腹痛、腹瀉甚至是發燒,全球至少有500萬個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病友,腸道不適症狀有很多原因:包含食物中毒、大腸激躁症候群和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簡稱IBD)。 由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及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所造成的慢性腸道發炎性疾病,總稱為「發炎性腸道疾病」,但是,這類疾病的病友們,有時因為未能正確了解自身病況而延誤就醫,或是尋求不適合的處置,以致疾病的困擾持續發生。 發炎性腸道疾病 好發年齡20~40歲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包括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及克隆氏症(Crohn’sdisease),好發年齡為20~40歲,是一種腸道慢性發炎且反覆性的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剛發病時,其症狀可能與急性腸道感染或大腸癌混淆,需要進一步做鑑別診斷。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目標以引導症狀緩解、維持疾病緩解狀態、預防併發症及提升患者生活品質為主,目前藥物治療選擇有5-氨基水楊酸(5-ASA)、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及生物製劑,但由於發炎性腸道疾病的長期疾病過程有可能會反反覆覆發炎發作,或因長期慢性腸道發炎產生併發症如腸道狹窄、腸道阻塞、管或甚至腸管破裂等等,因此,在治療進行時需留意藥物副作用,及早偵測併發症的發生及妥善處理,必要時也需及時採取外科手術治療。

嬰兒莫名拉肚子2週 竟引發菌血症

嬰兒莫名拉肚子2週 竟引發菌血症#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嬰兒若是長時間腸胃炎拉肚子,恐是菌血症,家長不能輕忽!一名6個月大男嬰因腸胃炎拉肚子超過兩週,並反覆發燒,家長還以為是感冒;檢查發現是沙門氏菌引起腸胃炎合併菌血症,還好治療後恢復情況良好。醫師表示,嬰兒抵抗力比較弱,腸胃保護性差,如發生腸胃炎時間超過5天,家長一定要提高警覺,儘速就醫。 細菌隨血液全身竄 造成菌血症依據男嬰母親描述,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李敏駿醫師初步判斷是細菌性腸胃炎,再進行糞便和血液細菌培養,同時發現都有沙門氏菌,不但引起腸胃炎,細菌更進一步隨血液循環到全身變成菌血症,立刻使用抗生素治療,症狀才緩解。不潔食物所致 蛋未全熟別給嬰兒吃李敏駿表示,細菌性腸胃炎常發生在成人或較大兒童,不見得要用抗生素治療,但這男嬰情形不同,沙門氏菌已經隨血液循環散佈全身,可能造成多重器官衰竭和菌血症。一般來說,發生細菌性腸胃炎的原因通常是吃到不潔食物,在生食裡常發現沙門氏菌,尤其有人愛吃半生不熟的雞蛋,這對嬰兒來說是很危險的;如果飲用水沒有煮開處理好,也有可能造成沙門氏菌感染。他也提醒,一歲三個月到一歲半幼兒,腸胃道發展才會跟成人一樣,在這階段前腸胃保護機制不佳,黏膜無法抵抗細菌,讓細菌容易跑進腸胃,甚至侵襲滲透腸黏膜,透過血液循環到全身,所以腸胃炎合併菌血症大都發生在嬰兒。

男主管狂腹瀉、便秘 竟是職場適應障礙

男主管狂腹瀉、便秘 竟是職場適應障礙#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年後轉職潮後遺症大爆發,精神科門診近來因「職場適應障礙」患者激增2倍!一名46歲已婚男性,原在知名的大型科技公司擔任研發工作,將近10年的高壓工作出現嚴重職業倦怠,決定年後轉職到新開的小型公司擔任專案主管,但龐大的業績壓力卻讓他快喘不過氣,加上父親及太太對於他突然離職換工作感到相當不諒解;承受工作及家人多重壓力下,讓他一個月來除了夜夜失眠、心情低落外,腹瀉、便秘的情形反覆發生,最後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心悸無力 常合併焦慮、憂鬱等情緒問題精神科劉誠崇醫師表示,職場適應障礙通常指上班族離開原本熟悉的工作環境開始新職,因工作的性質及環境出現明顯變動,面對新工作1~3個月期間,因承受內外壓力而出現短期、輕度的適應問題。根據臨床統計,約有1成患者會出現心悸、肌肉無力、腸胃不適及失眠等生理症狀,他們會先到醫院檢查卻查不出原因而感到困擾。另外超過5成患者會合併焦慮、煩躁、心情低落、甚至憂鬱或出現攻擊行為等情緒失調問題,影響原本正常生活及職業功能。學習放鬆技巧:瑜珈、冥想開夜診所精神科楊聰財醫師指出,職場適應障礙是一種會導致社會功能受損的精神障礙,針對職場適應障礙患者,臨床上會開立藥物來治療,另外也會鼓勵患者學習放鬆技巧,例如瑜伽、深呼吸、冥想、打太極拳等舒緩運動,雙重的搭配治療,對患者會有更佳的治療效果。劉誠崇醫師提醒,轉職場若無法適應新工作環境,首先要能察覺就業環境改變所帶來的實際衝擊,確定壓力源為何,瞭解自身的情緒變化,對新工作維持正面的態度,恢復對自己的信心。另外家人及朋友的支持,對新近轉職人員亦有相當大的幫助。若察覺新工作所帶來的生活變動或壓力已超過負荷,出現持續性的焦慮、煩躁、心情低落、身體不適、失眠等問題,雖然已嘗試自我調適,但仍舊無法恢復,便需要考慮求助精神科醫師。

流感、病毒性腸胃炎活躍期 5招來防範

流感、病毒性腸胃炎活躍期 5招來防範#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時序進入流感及病毒性腸胃炎活躍期,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監測資料顯示,類流感率及急性腹瀉疫情皆呈現上升趨勢,不可掉以輕心,加上近來日夜溫差較大,且適逢春節後開工、開學。高雄市衛生局特別提醒,幼童、長者及慢性病患者皆為流感併發重症之高危險群,民眾務必加強肥皂勤洗手及呼吸道衛生等個人防護措施。開學開工期間  互動頻繁傳染率大增而為因應今年秋冬流感疫情,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至3月31日前,開放「高燒持續48小時之類流感患者」及「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使用,另衛生局再次呼籲,目前正逢開學開工期間,人流互動及接觸機會頻繁,流感及病毒性腸胃炎交叉感染的機會相對增加,故提醒民眾做好以下防疫措施:1)勤洗手確實以肥皂搓洗至少20秒,打噴嚏時以手帕或肩袖掩住口鼻,咳嗽戴口罩避免傳染他人,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之前,用肥皂水徹底洗手。2)生病在家休息,落實不上班、不上學。3)食物徹底清洗及煮熟,不生飲、生食,與他人共食使用公筷母匙。4)有腸胃道症狀的人停止處理食物,吃剩的食物應於溫度適中的冰箱保存,不需烹煮的食物應儘快吃完。5)居家環境定期消毒,處理嘔吐、排泄物記得配戴手套與口罩等防護用品。

病毒性嘔吐、腹瀉 醫:電解質液併益生菌助緩解

病毒性嘔吐、腹瀉 醫:電解質液併益生菌助緩解#腹瀉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日衛福部疾管署特別提醒,連假期間是諾羅病毒、輪狀病毒、類流感病毒肆虐的高峰期,而且傳染力強,各年齡層都有機會發生,一旦罹病,一家人陸續上醫院掛病號的不在少數,傳染性極強。此類病毒的病徵包含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等急性腸胃炎症狀,為了避免破壞開心假期,應多注意衛生、勤加洗手。多補充電解質及水份 減緩病毒感染不適症狀新光醫院小兒腸胃科劉明發醫師表示,近期諾羅病毒、輪狀病毒、類流感病毒患者確實明顯增加,補充電解質及水分是必須的,可減緩因病毒性感染所引起的不適。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口服低滲透壓的電解質補充液能幫助減少脫水徵狀、降低不必要的靜脈注射與住院治療。近年更有臨床研究指出,LGG益生菌株併用低滲透壓的電解質補充液,能夠縮短二分之一以上的腹瀉天數、降低住院天數、迅速改善脫水引起身體虛弱等症狀,主要是因為LGG益生菌株可快速建構腸道黏膜屏障效益、平衡腸道菌相、促進水分的吸收。因此,一天三次以上嘔吐及腹瀉,就要注意水分的迅速補充,避免脫水及電解質失衡使病情惡化。藉運動飲料補電解質 腹瀉情況恐加劇劉明發醫師更指出,在疾病發生的同時,常有民眾誤將市售運動飲料作為電解質及水分的補充來源,一般運動飲料滲透壓及葡萄糖含量高,鈉離子普遍較低,即便是以水稀釋也不適合使用,還有可能加劇腹瀉情況,影響水分吸收的效率。也呼籲大眾,年節期間若出現上吐下瀉等症狀,應該要馬上就醫,並加強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家庭群聚感染的發生。

病毒性腸胃炎猛爆 春節腹瀉急診率恐攀升

病毒性腸胃炎猛爆 春節腹瀉急診率恐攀升#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冬季與初春好發病毒性腸胃炎,而春節假期更是腸胃炎流行高峰期,據資料顯示,去(104)年春節期間全國腹瀉急診就診率為11.91%,遠高於去年全國腹瀉急診就診率平均值5.19%。呼籲民眾,出外拜年及遊玩時,請保持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並留意飲食衛生,如不生食、不生飲,以降低感染風險。北市衛生局疾管處陳少卿處長表示,據統計104年北市腹瀉群聚通報事件共12件,個案數共計448人,而病毒性腸胃炎個案數總計為232人,占比超過5成以上,故病毒性腸胃炎仍以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較為常見,傳染力極強。假期接觸頻繁 春節恐擴散傳染諾羅病毒於任何年齡層皆可能被感染,而輪狀病毒則好發於6歲以下的嬰幼兒。病毒性腸胃炎主要傳染途徑是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如經由與病人的密切接觸、吃到或喝到污染的食物或飲料,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及虛弱等,有時會伴隨血便或膿便等。因此衛生局提醒,春節假期人與人之間接觸頻繁,民眾用餐圍爐時,應以熟食、熱食為主,如出現腹瀉、腹痛和嘔吐等疑似病毒性腸胃炎症狀時,應儘量在家休息,避免外出訪友、拜年,以免疾病傳播。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