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

婦人長期腹瀉、血便 潰瘍性結腸炎作祟

婦人長期腹瀉、血便 潰瘍性結腸炎作祟#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74歲的林姓老婦人,今年發現體重兩個月掉了約6公斤,平時有間斷性腹瀉及便秘的情形,近日持續腹瀉合併間接性鮮血黏液便,平均每天跑廁所6次,幾乎離不開廁所。 至醫院檢查發現有嚴重的營養不良以及貧血的情形,大腸鏡發現數十顆類似腫瘤狀的病兆合併嚴重潰瘍遍佈整段大腸,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當心潰瘍性結腸炎 恐增腸癌風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文傑說,潰瘍性結腸炎是自體免疫失調相關的慢性大腸疾病,好發於21歲到50歲左右的中壯年,與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的大腸癌不太相同,但值得注意的是,潰瘍性結腸炎的這些年輕病患,若病程長達20年後,約有6%至12.3%的機率會得到大腸癌。潰瘍性結腸炎的症狀包括:長期的腹痛、腹瀉、血便甚至體重減輕等,都讓這群患者不堪其擾,長期影響社交圈、工作及學業表現,對社會帶來的衝擊絕不亞於大腸癌以及腸躁症。潰瘍性結腸炎如同僵直性脊椎炎一樣是自體免疫疾病,除了腸胃道症狀外,也可能併發眼睛、皮膚以及口腔黏膜潰瘍或結節,而相關的發炎性關節炎則與僵直性脊椎炎類似。目前唯一治癒性治療是全大腸切除,但病患大都為中壯年時期,而且藥物控制佳,所以建議在藥物治療失敗時才開刀。

50歲患者出現腹瀉、腹痛 確診發現罹神經內分泌腫瘤

50歲患者出現腹瀉、腹痛 確診發現罹神經內分泌腫瘤#腹瀉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前,一位50歲患者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一天拉肚子高達30次,連吃止瀉藥都無法抵擋,起初以腸胃炎收治住院,安排一系列檢查,包含胃鏡、大腸鏡等,但經2周治療後仍無改善。在因緣際會下,照會嘉義長庚血液腫瘤科李冠德副院長,經李醫師詳細詢問後,發現病人因連續狂拉肚子已消瘦一圈,隨即安排電腦斷層檢測及病理切片,發現胰臟長了兩顆腫瘤,確診罹患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經注射體抑素類似物治療後,才控制患者腹痛腹瀉之不舒服症狀。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斷率低 易與內科疾病混淆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 簡稱NET)為一群介於分泌荷爾蒙細胞與神經之間的特殊細胞發生病變所致,發生在全身各處,包含在消化系統(肝膽胰或胃腸道)或呼吸系統(肺或支氣管)。當腫瘤分泌過量的荷爾蒙會引發功能性症狀,如腹瀉、腹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咳嗽、盜汗、臉部泛紅或低血糖等,症狀易與內科疾病混淆,常被當成腸躁症等內科疾病治療,因此診斷率不高。李冠德醫師表示,除了提升醫師端之衛教觀念外,病患本身若有上述功能性症狀,應盡速尋找專業腸胃內科醫師進一步檢測。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劑量 助患者緩解症狀不適 李冠德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因診斷率不高,約有5成以上的患者發現時,大多已有局部侵犯或轉移,無法僅藉由手術根治,必須合併高劑量體抑素類似物(LAR)之藥物治療。晚期神經內分泌腫瘤著重緩解性治療,改善腫瘤細胞過度分泌荷爾蒙所引起的功能性症狀,李醫師進一步補充,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LAR)除可緩解臨床症狀上帶來的不適感,不論患者為功能性或非功能性腫瘤,亦可延緩腫瘤惡化時間,讓腫瘤狀況維持穩定,且提高施打劑量,對於控制腫瘤生長及症狀也有助益。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合併口服mTOR抑制劑2011年美國蘋果教父賈伯斯(Steve Jobs)因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併發多處轉移去世,使得這個罕見疾病逐漸被社會大眾認識,李醫師表示,針對原發於胰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若已無法手術或無法切除乾淨者,可使用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LAR),對於臨床症狀緩解可獲得很好的控制效果,當疾病進一步惡化時,搭配標靶藥物如口服mTOR抑制劑及抗血管新生藥物合併治療,對於控制腫瘤效果較好。不過,李冠德醫師也提醒,對於標靶藥物的選擇仍須請教醫師,若有高血壓或甲狀腺機能低下等問題,建議選擇口服mTOR抑制劑,自102年1月已納入健保給付。此外,若民眾有類似相關症狀或希望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有更深入的瞭解,可至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了解更多的相關訊息。

吃火鍋配冰啤酒 冷熱交替小心鬧肚疼

吃火鍋配冰啤酒 冷熱交替小心鬧肚疼#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天氣持續濕冷,再加上天冷身體所需熱量變多、食慾變好,不少人會大啖火鍋、羊肉爐來取暖!對此,醫師提醒,冬天除了是心血管與呼吸道疾病好發的季節,大吃大喝引起的腸胃不適也相當常見,呼籲民眾注意飲食。萬芳醫院消化內科陳永發醫師表示,民眾愛吃的火鍋、麻辣鍋等鍋類,常被誤認為是暖胃的食品,事實上此類食物太過辛辣與油膩,殊不知熱燙、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是引發腸胃病突發的重要成因;再加上飲食時不免冷熱食物混雜,一邊吃鍋、一邊喝酒或配涼飲,更增加腹痛、腹瀉、腹脹等胃腸不適的機率。冬天為了取暖 大吃大喝反而傷身 陳永發醫師說明,冬天常吃的鍋物、藥膳、燉物大多是高熱量、高膽固醇的食物,若是食用過量,不但無法達到強身保健的目的,反而會增加腸胃負擔。 此外,陳永發醫師提醒民眾,天氣冷容易飢餓,不停吃東西恐使腸胃無法正常休息,容易導致消化不良、胃部不適、脹氣、膽汁排泄失衡等,呼籲大家冬季要節制飲食,才能保有健康的腸胃。

諾羅病毒引腹瀉 4招預防感染

諾羅病毒引腹瀉 4招預防感染#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目前已進入諾羅病毒等病毒性腸胃炎的流行季節,諾羅病毒具有高度的傳播能力,嘉義市衛生局呼籲民眾,注意個人及飲食衛生,餐飲業、醫院、照護機構及學校應加強管理防治,以防範疫情發生。衛生局指出,諾羅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常見原因,主要是經由糞口傳染,透過曾與病人接觸、食用遭污染的食物或飲料等都可能造成感染,感染後1至3天開始出現腸胃炎症狀,視個人健康狀況,症狀可能持續1到10天。主要症狀為水瀉、嘔吐,並可能伴隨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症狀,嬰幼兒、老年人可能會較為嚴重。因此,要避免諾羅找上門,應注意以下4項預防之道:1)勤洗手,特別是在如廁後、進食或者準備食物2)生食熟食分開處理,避免交叉汙染,徹底煮熟食物3)避免生食貝類水產品(如生蠔)等高風險食材4)生病的家人亦應避免參與料理食物,以減少病毒污染食物的機會酒精、乾洗手對諾羅病毒並無消毒功效衛生局也提醒,諾羅病毒對於環境及消毒藥品具有較高的抵抗力另外,酒精或乾洗手液對該病毒並無消毒功能。因此,若要清理病患的糞便或嘔吐物,清理者請戴上口罩及手套,以1,000c.c含氯漂白水+10公升清水,輕灑在嘔吐物或排泄物上,清除後再以一般環境消毒濃度200c.c漂白水+10公升清水中攪拌均勻擦拭,作用30分鐘後再使用清水擦拭即可。

我赴韓遊客 驚爆百人集體腹瀉!

我赴韓遊客 驚爆百人集體腹瀉!#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遊南韓旅客,爆出百人腹瀉與嘔吐!?根據疾病管制署所接獲的資訊指出,我國14團赴韓國旅行團出現腸胃炎群聚現象,該署已掌握旅客412人、其中有症狀者246人,主要症狀為腹瀉、腹痛、嘔吐等,侵襲率達60%,其中4名旅客糞便檢體檢出諾羅病毒。我赴韓民眾 務必注意衛生疾管署指出,旅客多在扺韓後第3-4天發病,初步懷疑與於當地某些餐廳用餐有關,資料也已提供韓國衛生單位,對於無法排除疑慮的餐廳,疾管署已通知旅行社暫時更換其他餐廳替代,南韓衛生單位也正對這些無法排除疑慮的餐廳進行調查中,並在曾於當地就醫的10國旅客檢體中檢出諾羅病毒。疾管署提醒,諾羅病毒在全球各國家地區皆有感染風險,過去在已開發國家也多次傳出流行疫情,目前正在韓國旅行或計劃前往的旅行團或自由行國人,應特別留意選擇衛生良好的餐宿地點,盡量食用熟食或熱食,烤肉應避免生熟食交叉感染,飲用瓶裝水或煮沸的水,飯前、廁後務必以肥皂洗淨雙手。 

諾羅病毒引腹瀉 預防6招要熟記

諾羅病毒引腹瀉 預防6招要熟記#腹瀉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天氣不穩定,加上農曆連假即將來臨,民眾聚會互動頻繁,諾羅病毒引起腹瀉病例恐上升,衛生局呼籲民眾落實各項防疫措施,以降低疫情發生。 衛生局表示,諾羅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食用受到病人排泄物或嘔吐物污染的水或食物而傳染,也可能經由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另外,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也是諾羅病毒的傳播管道。 而患病後的症狀會隨著感染部位的不同,出現不同的症狀,常見的症狀為發燒、嘔吐、腹瀉等。 為此,衛生局提供6招預防方法,遠離諾羅病毒的威脅:1、忌用生食。2、處理食材要衛生 。3、保持衛生常洗手 。4、注意居家環境衛生。 5、發病廚工暫時停止餐飲工作。6、餵哺母奶提高新生兒免疫力。 把握6招步驟,維持個人良好衛生習慣,且不生飲、不生食即是預防諾羅病毒的重要措施。

樂閱讀/壓力是慢性腹瀉或便秘的成因?

樂閱讀/壓力是慢性腹瀉或便秘的成因?#腹瀉

因為壓力引起的過敏性腸症候群(IBS)雖然不若癌症或心肌梗塞那般會危及性命,卻困擾著許多人。何謂IBS?對這個名詞感到陌生的人,你知不知道在早晨的巔峰時段,有很多人會急匆匆地衝進車站內的洗手間?從洗手間裡的個人便室鬧客滿的情況來看,鐵定是有人在裡面排便,鐵青著臉衝進來的人們都有罹患IBS的嫌疑。今天一整天又得窩在電腦前面嗎……?只要一想到這件事,自律神經就會受到刺激,下腹一帶便開始咕嚕咕嚕作響,落到非得趕快中途下車不可的窘境。也許是為了體貼這種人的需求吧!甚至有網站把車站內的洗手間位置和個人便室的數量都標示出來,就算沒有IBS的問題,這樣的資訊在我們外出時也有頗多的助益,是很寶貴的資訊。這種IBS的病症屬於機能性的疾病,就算做內視鏡等檢查,也看不出外觀上有什麼異狀。卻有長期腹瀉、排出像羊糞一般又硬又小的糞便、便秘和腹瀉的現象反覆交互出現、伴隨嘔吐或放屁的狀況出現。之所以會出現這些症狀是因為一旦承受壓力,人體的副交感神經就會活絡起來,企圖排除壓力的成因,因而引發排泄反射。當與控管焦躁或憂鬱等感情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serotonin)的分泌量過少時,交感神經就會居於優勢。相對地,如果分泌量過多,也會出現像IBS一樣的症狀。要言之,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平衡也是很重要的。血清素是由一種叫色氨酸(tryptophon)的胺基酸所合成,所以因為節食而鮮少攝取蛋白質的人,最好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飲食內容。最近有些醫生會開立可以抑制血清素分泌的血清素三型接受器之拮抗劑(the serotonin type 3 receptor antagonist)給患者,但是有更多的情況是醫生認為「過敏性腸症候群不是病,不用放在心上,」因而只開了便秘藥或止瀉藥給患者。這種病不會直接要人命,所以姑且不說消化系統科的內科醫生了,忽略這種症狀的醫生也不在少數。可是,據說在先進國家,罹患IBS的人多達10至20%之多,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一至二人受腹內環境的惡化所苦。對當事者而言,肚子有一點狀況不但讓人感覺不舒服,如果在電車上晃著晃著就積了一肚子氣卻又不能放屁或者突然產生了便意而感到驚慌失措時,就會形成一連串的壓力。每天過這樣的生活實在不甚舒服,生活的品質(QOL)也會大幅下降。而且據說IBS不但有火燒心、食欲不振、噁心等消化器官方面的症狀,還會併發頭痛、暈眩、月經症候群、手腳冰冷、疲勞感、不安感、失眠、焦躁感、恐慌症發作或憂鬱症等精神方面的疾病。我認識的人當中就有這樣的例子。(本文作者/岡本裕)(摘自/九成疾病可以自癒/天下雜誌出版)

氣溫降輪狀病毒蠢動 嬰幼兒上吐下瀉

氣溫降輪狀病毒蠢動 嬰幼兒上吐下瀉#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天氣逐漸寒冷,輪狀病毒開始發威,它的傳染力強,容易發生群聚感染,只要接觸患者感染的機率高達8成。為此,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黃立民醫師表示,預防輪狀病毒,勤洗手的效果有限,接種輪狀病毒疫苗才是最有效的防疫方式。有關輪狀病毒的風險威脅,醫師將做詳細的解釋:Q 輪狀病毒高峰期何時來臨?症狀為何?嚴重程度? 因為病毒喜好低溫環境,所以每年冬天(12月至1月)是輪狀病毒的高峰期,目前門診案例已開始增加,民眾要特別注意;感染輪狀病毒的症狀剛開始會發高燒、接著嘔吐一天,然後出現腹瀉,次數可能從一天4~5次,到高達10數次都有,情況恐會持續一個禮拜。嚴重的話會脫水,一旦脫水血壓易下降,小朋友就容易倦怠,更可怕的是,脫水若沒有良好控制,恐有急性腎臟衰竭的危險。Q 若不慎感染輪狀病毒,治療多久時間可恢復健康? 早期發現症狀、早期治療,在沒有產生嚴重併發症前,只要前往醫院施打點滴,補充水分及電解質,約1個禮拜即可康復,但仍須視嬰幼兒個別情況而定。Q 輪狀病毒的高危險群?容易群聚感染的原因?5歲以下嬰幼兒容易感染輪狀病毒,但並非5歲以上就沒有感染的機率,而是通常5歲以上都已有感染輪狀病毒的病史;輪狀病毒具有高度傳染力,只要10顆病毒即可造成感染,1人感染可連帶影響20人,因此托嬰中心、幼稚園、家中等密閉場所,最容易出現嬰幼兒大規模群聚感染。黃立民醫師提醒,嬰幼兒只要接觸一個患者,感染機率近8成,大人也有超過3成機率會感染,且年紀越小病症越嚴重,千萬不能輕忽。Q 新型輪狀病毒崛起,防疫更難作?最好的預防方式是?黃立民醫師進一步說明,輪狀病毒在全球已出現變異型別,如G8、G12,目前流行的型別有7種,但人體對於新興病毒通常沒有抗體,因此呼籲及早注射疫苗預防。預防輪狀病毒,勤洗手效果有限,接種疫苗才是最佳選擇。研究也指出,注射輪狀病毒疫苗整體預防效果高達9成6,能有效建構抵抗力,但台灣接種率目前僅3~4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