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

人體的褪黑激素顯示「夜晚訊號」

人體的褪黑激素顯示「夜晚訊號」#失眠

甚麼是慢性失眠? 失眠是一種疾病?還是只是一面反應身心疾病的鏡子? 慢性失眠該如何治療? 使用助眠劑是一種罪惡或慢性自殺嗎? 慢性失眠的患者及醫師又該如何看待慢性失眠的藥物治療? 根據醫學權威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最新的論文指出:慢性失眠一般是指入睡所需時間超過30分鐘,或睡眠效率小於85%,失眠時間超過一個月。而慢性失眠最有效的兩種治療,是藥物及認知行為治療 (Behavior Cognitive Therapy, BCT)。可見得,衡量失眠對身心及生活、工作的重大影響,即使擔心藥物的種種副作用及其後果,仍有部份慢性失眠患者選擇使用藥物治療。治療慢性失眠的藥物包括:苯二氮平(BZD)、BZD接受器催動劑、抗憂鬱劑、及正研發中的組織胺接受器拮抗劑、褪黑激素等。目前醫學上已經知道,BZD、BZD接受器催動劑在縮短入睡時間、延長睡眠時間、減少睡中清醒次數、及增加睡眠品質方面,都可達到70%以上的成效。與其他助眠劑比較起來,BZD類助眠劑的特點是--安全性高,副作用也少,效果佳;但使用這類藥物仍需注意幾個重點,例如夜間活動的安全性--這些藥物可能引起少數病人注意力不集中、意識模糊,尤其有些老人服藥後,晚上起床如廁可能在迷糊當中跌倒,甚至造成骨折;另外,有些長效型的助眠劑也可能影響白天的活動,導致工作或開車中發生意外。此外,使用BZD類助眠劑也必須考慮「成癮」及「戒斷症候群」的問題。最常見的戒斷症候群其實是在停藥後,發生「反彈性失眠」,幸好比較新型的助眠劑,這方面的問題已經大幅減少。至於更少見的副作用則包括失憶--尤其是短效型的助眠劑,比較容易影響記憶的副作用。有些失憶的症狀包括「睡眠中進食」等行為上的異常。使用BZD類助眠劑,也須考慮病人失眠的形式,如果屬於入睡困難的病人,可給予作用快、半衰期短的藥物;如屬於維持睡眠困難的,可給予作用慢,半衰期稍常的藥物。一般而言,病人並不需要天天服藥,因此我們強烈建議,患者可依照當晚的狀況調整,儘可能減量或停用。由於目前尚無足夠的研究可以得知BZD類藥物長期使用的效果及影響,因此也建議使用時,儘量勿連續服藥超過35天。抗憂鬱劑一般而言對失眠的療效比BZD類藥物差,但對某些病人仍有非常好的效果,它的副作用包括口乾、便秘、姿勢性低血壓、嗜睡、心率不整、體重增加等。褪黑激素是由腦內松果體分泌一種荷爾蒙,人體的褪黑激素會隨24小時週期性變化,夜間升高、白天下降,所以褪黑激素又被稱作「黑暗荷爾蒙」。血中褪黑激素濃度在夜間二至三點最高,為白天的5-10倍,早上天亮後降低,至晚上8點又開始分泌。它又會隨生理週期節律變化,新生兒夜間褪黑激素濃度非常低,三個月後開始直線上升直到青春期前,當它開始下降時,即啟動一個人的青春期,之後一路下降,尤其40歲後下降更快,至七、八十歲時血中已測不到褪黑激素。褪黑激素事實上是一種「夜晚訊號」,可以加強睡眠驅力,因此通常用於調整時差問題引起之失眠,但使用劑量及使用時間點,應與專業醫師詳細討論。

淺談治療失眠的藥物

淺談治療失眠的藥物#失眠

睡不好常常是門診病人最常抱怨的症狀。簡單來說就是病人主觀感覺在夜間得不到適量的睡眠,失眠是睡眠障礙中常見的一種症狀,包括入睡困難、過早清醒或睡眠中斷、不易持續等現象。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大約有30﹪人口有睡眠障礙的問題,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失眠會使人不快樂、注意力不集中、嚴重的影響到日常生活及工作,所以,失眠的治療已是現代文明社會的重要課題之一。新店耕莘醫院藥劑科 彭子安藥師指出典型的睡眠狀態有兩種,非快速動眼期睡眠與快速動眼期睡眠,而夜間睡眠時期又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二期是淺睡期,第三、四期是深睡期。處於深睡期時;腦部與身體是處於完全休息狀態,是消除身體疲勞的主要睡眠。深眠一段時間之後會進入快速動眼期睡眠,之後再進入非快速動眼期睡眠。此兩種不同狀態的睡眠會交替出現,組成基本的睡眠循環週期,而這個週期平均是90分鐘,而一個夜晚約有四到六次的循環,所以正常人平均約有6至9小時的睡眠。在現代都會生活中,充滿了緊張、忙碌與壓力,所以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佳早已是很普遍的現象。若產生嚴重的睡眠問題時;應儘早與精神專科醫生溝通並尋求協助,改善睡眠環境及留意睡眠衛生,並且遵循用藥的原則,切勿自行購買安眠藥物服用、勿自行增減藥量、不要任意中止藥物的治療,均有助於解決失眠的問題。

惱人的夜未眠

惱人的夜未眠#失眠

95%的夜間失眠族是屬於「續發性失眠」,所謂續發性失眠指的是「有原因的」所引起的睡眠問題,如睡眠習慣不良、焦慮沮喪等心理因素或是疼痛、咳嗽與呼吸不順暢所造成。要注意的是,若夜晚睡不著的情況持續超過3星期以上,就有可能是慢性失眠,必需尋求專業醫療的幫助。在治療上,應先針對引起失眠的原因做妥善處置或治療:如讓病患了解自己家裡的床、臥房跟睡眠的關係,除維持寢室內的安靜以及合宜的室內溫度外,任何與睡覺無關的活動,都應該減少在這些場所進行。此外,平日應避免小睡片刻的習慣;睡覺習慣應避免注視時鐘以及其聲響。訓練學習如何放鬆肌肉,降低身體緊張;避免在就寢前2~4小時間運動;上床睡覺前六小時內避免喝含咖啡因飲料及抽煙,睡前4小時內不可喝酒;降低病人焦慮的情緒(因擔憂而失眠),當病人感覺焦慮時,可要求保持清醒。新店耕莘醫院 彭子安藥師建議在藥物治療方面,絕大部份的安眠藥物在醫師監控下,應不致於中毒與成癮;有些效果較短暫的安眠藥物,若自覺效果不佳,而一次服用過多劑量下,可能會增加反彈性嚴重失眠的產生;某些治療失眠藥物在體內停留時間較長,若逕自服用高劑量或延後時間服藥,則易產生藥物殘留效應,造成白天精神不繼與危險,總之,失眠治療成敗取決於病患與醫師的默契與配合。在這個物價與薪水不一定成正比的世界裡,壓力是很難避免的,但是我們可以學習去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讓負面心情影響到生活才能一夜好眠,而正常規律的生活作息依然是「預防失眠」的最佳之道。

失眠之中醫預防及保健

失眠之中醫預防及保健#失眠

【預防保健】一、保持心情舒暢,消除顧慮及緊張情緒,不要思慮過度。        二、每天宜有半小時至1小時的運動,但睡前應防止激烈運動且不宜過度興奮。        三、起居生活應規律化,養成定時就寢,定時起床的習慣。良好的睡眠習慣,最適宜晚上11點之前就寢。對於長期晚睡患者,宜每日半小時逐漸提早入睡。        四、注意睡眠環境,被褥要舒適,溫度要適宜,並避免噪音和強光刺激,保持臥室安靜。        五、睡前應從事輕鬆愉快活動,如:洗熱水澡、熱水泡腳或聽音樂,也可選擇自己喜歡的報紙、雜誌、書籍輕鬆的閱讀。        六、失眠導引:經常打太極拳、八段錦、甩手功也具有助眠、防止失眠的作用。【聖功醫院 中醫醫師群建議飲食宜忌】一、飲食宜清淡。並可多食具安神類食物,如:銀耳、木耳、百合、金針、蓮子、芹菜、萵苣等。        二、忌飲咖啡、濃茶、烈酒、可樂、汽水等興奮性飲料,尤其睡前更應避免。        三、忌辛、辣、烤、炸等刺激類食物,如辣椒、大蒜、蔥、沙茶醬、韭菜、羊肉、醃漬物、咖哩等。        四、中醫認為《胃不和則臥不安》,睡前勿過飽或過飢,過飽或過飢均會影響睡眠。        五、失眠食療方:1.)蓮心茶:蓮子心2克,生甘草3克,開水沖泡代茶,每日數次。此茶具清心、安神、降壓之效,高血壓病伴有失眠者可服。 2.)酸棗仁粥:酸棗仁50克,搗碎,煎取濃汁,用白米100克煮粥,待米熟時加入酸棗仁汁同煮,粥成即可食,加糖亦可,每日晚餐趁溫食用。此粥能滋養心脾,補益肝膽,失眠多夢者可服。  3.)蓮子龍眼粥:蓮子肉30克,龍眼肉30克,百合20克,山藥20克,紅棗6枚(去核),白米30克,煮粥服,每日2次,常服有養心安神作用。 六、泡腳方:黃蓮10克,桂枝15克,細辛6克,加水1000c.c.大火煮至沸騰5分鐘即可。待溫,薰洗浸泡雙腳,每晚睡前一次,浸泡不少於20分鍾,每劑藥可連用3次(後2次至沸騰即可),可連續浸泡10天至一個月。

兒童常見的睡眠問題

兒童常見的睡眠問題#失眠

從新生兒至青少年,有各種不同的睡眠問題。門診常見初為人父母者,被小孩的睡眠問題搞得身心疲憊。想讓小孩擁有良好的睡眠,的確需要費心經營。以下擇重點介紹常見的兒童睡眠問題:【拒絕入睡、失眠或夜醒】多是因為當天太晚起床、午睡太久、睡前太劇烈運動而造成睡眠清醒規律的週期被打亂的緣故。若遇身體病痛,尤其發燒或嚴重感染,小孩會難以入睡且容易驚醒。另外在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智力發展遲緩、腦病變患者,也較常合併睡眠障礙。這些醫療問題,家長需和醫師討論,並且同時可做詳細的身體檢查以確定病因。嬰兒六個月大後,盡量不要睡眠時又餵食,想辦法逐步減少睡眠中的夜間飲食量及次數,把該攝取的營養在白天、睡前給足,對減少夜醒現象有莫大助益。青少年多為繁重功課所苦,平日常晚睡早起,長期睡眠不足者不在少數,假日則多賴床,要改善非得從念書作功課有效率著手不可。在青少年期如反覆睡眠異常,另需注意有無酒癮或藥癮(如安非他命)。【腸絞痛】常見於小於三個月的嬰幼兒,號啕大哭數小時不止,臉色潮紅,雙手緊握,四肢胡亂揮舞,傍晚及夜間最常見,時常搞得父母或其他照顧者自責不會照料,甚或求助民俗療法(收驚)。目前醫界仍無法確定病因,但認為與嬰兒控制腸胃的神經尚未成熟或對配方奶過敏有關。大於三個月後,情況常會改善,家長不要過於恐慌。一般嬰兒不會對母乳過敏,吃母乳的嬰兒也比較少腸絞痛,所以要鼓勵媽媽全母乳哺育。【夜間甩頭】這是一種規律的頭部或身體搖晃動作,通常開始於九個月大,患童男女比例約三比一,絕大多數於四歲時消失。真正的原因未知,推測可能是一種前庭平衡神經的自我刺激,常被視成過度性的生理現象,而非病態,不需要治療。它在剛要入睡時開始搖晃,可持續至淺睡期,為時約十五分鐘。如果四歲仍未停止,或清醒時也發生,則要注意是否有智障、自閉症、其他神經或精神疾病。倘若診斷未能確認,家長不仿將發作情形錄影下來,供醫師參考。【夜驚】好發於學齡前晚期和學齡兒童早期,屬於非快速動眼期的睡眠障礙。多半發生在前半夜,小孩突然坐起來,尖叫、神情錯亂、對外界無反應、眼神呆滯,可伴隨心跳呼吸加速、流汗等自主神經興奮症狀,持續約數分鐘,難以被家長安撫,醒來又說不出為何如此驚恐。這種夜驚現象有時因生病、壓力、睡眠不足而誘發,但有時找不到任何明顯原因。此種現象在日後幾乎都會痊癒,建議家長不必跟著驚慌而想猛力搖醒小孩,因為就算他被搖醒一樣不知發生何事,於事無補。夜驚需與做惡夢加以區別。【做惡夢】常見於十歲以前的小朋友。做惡夢與夜驚有些不同,因為夢出現於快速動眼期,而快速動眼期多發生在下半夜。惡夢多與遭遇攻擊、墜下、死亡有關,如驚醒,雖可被安撫,卻因惡夢仍記憶鮮明歷歷在目,小朋友很難立即入睡。它不像夜驚,不會合併夢遊,無明顯肢體動作。可能與某些壓力有關,如家庭變故、正接受大小便訓練、剛入學、初識死亡等。假設青少年後仍常做惡夢,需排除是否有某些精神疾病或藥物的副作用引起。台東基督教醫院 黎璧賢醫師指出常見的睡眠問題,絕大多數可因健康的睡眠習慣而改善;常見的睡眠障礙,大都會隨年齡漸長而好轉。真正需要治療的並不常見,上述的少數昏睡症是較為特殊者。奉勸各位家長,要使兒童成為未來的主人翁,請您開始注意他們的睡眠品質,從今天起給他們健康的睡眠環境,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

白天嗜睡,潛藏「猝睡症」危機

白天嗜睡,潛藏「猝睡症」危機#失眠

我們一整個晚上的睡眠很特別,入睡大約一個小時之後,進入深度睡眠,此時身體內的生長激素分泌旺盛,幫助細胞做重建和修復的工作,而且在前半夜最明顯。入睡大約一個半小時開始,睡眠進入一個很特別的階段,稱為快速動眼期,這是哺乳類以上的高等動物才有的睡眠期,在這個時期,會有比較完整的作夢經驗,但是,全身大部分的肌肉是癱瘓的,如此才不會把夢境表演出來。一個晚上的睡眠,大約會經歷四個到五個快速動眼期,越到後半夜越明顯。高醫睡眠中心 徐崇堯醫師就指出,有一種多眠症翻譯成猝睡症(narcolepsy),因為免疫系統的改變,使正常在大腦裡面調節睡眠的中心(下視丘)失調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白天開始想睡覺,其實,他們晚上也不會睡得太好。因為發病的年齡多半很年輕,白天嗜睡就變得非常辛苦。患者多半是學生,或者年輕的上班族,白天因為打瞌睡,成績退步,工作效率差;相反的,他們卻被誤解,不是故意偷懶,就是前一天晚上熬夜上網不好好睡覺。徐醫師表示嚴重的猝睡症,因為睡眠調節的紊亂,快速動眼期不在正常的時間出現,往往入睡不到幾分鐘便跑出來,有時候更離譜,連醒來的時候都跑了出來。這種情況的人在興奮大笑或情緒起伏的時候,身體就會沒有力氣,輕則手上拿的東西掉下來,或站不穩,重則跌倒癱軟在地上。晚上將睡未睡的時候,突然全身動彈不得,就是俗稱的「鬼壓床」,常常伴隨一些似夢似真的幻覺,例如聽到講話的聲音,看到光影人形等等,是非常驚悚的經驗。一般民眾對這種疾病缺乏了解,有人被當成了癲癇、精神病,或讓老師和老闆不諒解。由此可知睡眠的複雜及睡眠障礙的多樣化,遠遠超過一般人對睡眠的了解,可透過睡眠醫學中心的檢測,瞭解目前現況並加以治療,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