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

聊得正高興他睡著了-談猝睡症治療

聊得正高興他睡著了-談猝睡症治療#失眠

不知道你是不是有這樣的經驗,一群人正聊得起勁,身旁的朋友卻突然往後一倒就睡著了。叫也叫不醒他,但十分鐘後他又自己醒了過來。睡眠佔掉人每天三分之一的時間,睡眠上的疾病也是千變萬化,有的人晚上睡不著、有的人一天到晚打瞌睡,更有的人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就睡著了。在原發性的睡眠疾病中,有一種稱為「猝睡症」的疾病,它和嗜睡不同的是,嗜睡可能是一直都很想睡,但猝睡卻可能在任何時候(也許是交談中)突然的就睡著了,尤其是在情緒強烈變化時,如恐懼、開心等之時,突然的就猝倒了,且此種睡著是連肌肉也都變得全無力氣、頭歪向一邊等完全睡著的情況。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許正典指出,「猝睡的睡眠型態和熟睡不同」,熟睡期時比較不會做夢,但猝睡的熟睡期很短,動眼期很長,眼球的肌張力下降且跳動很快。猝睡症的患者在醒後常表示,睡前會出現一些幻覺,但無法控制的就倒了;有些患者的幻覺則出現在猝睡後快醒之前;另有些患者在快醒過來之前會有鬼壓床的現象(即所謂睡眠麻痺症),這在一般人的身上是比較少見的,在猝睡症患者的身上卻很容易發生。通常患者每次發作,約「睡著」數分鐘(每個人不太相同),此時很難叫醒他,但若不叫他,大約數分鐘後會自己醒過來。一般人突然猝倒的情況並不多見,但也不是一次的猝倒就認為是患有猝睡症,通常必須是每天都會發生,且持續發生三個月以上,才稱為猝睡症;如果發生了猝睡的症狀,應該先懷疑是不是有癲癇、歇斯底里症候群或轉化症等,並排除藥物或酒等所引起的猝倒。目前的盛行率約為每一萬人中有四個到十六個猝睡症的患者,男女的罹患比率差不多。而家族中有人罹患猝睡症,或者本人有睡眠障礙者,是猝睡症的高危險群。正由於猝睡症的患者在猝睡前或將醒之前會有幻覺出現,少數患者會被當成是精神分裂,因為患者一天可能只發生一、二次,家人對其突然睡著覺得很奇怪,患者常無法做事、又有幻覺,因此常當成是精神分裂來看待。許正典醫師表示猝睡症治療時,必須先排除身體上的疾病、腦瘤、癲癇等,可以先做多功能睡眠腦波檢查,有時可加做多功能潛伏期測驗等,如果動眼期很長、肌張力下降等,則可能真的有猝睡症。因為猝睡症患者腦中的多巴胺分泌較少或不平衡,因此可以用精神興奮劑來治療;有些患者服用後效果不好或睡不著,則也可以用三環抗憂鬱劑(可壓制動眼期睡眠);再不行,再使用其他藥物。許醫師建議如果患者擔心依賴性問題,或患者不適合使用藥物,則醫師會請患者做猝睡日記,以排定每天的「打瞌睡」時間;因為患者的猝睡時間雖然不同,但每個患者每天卻有大致固定的猝睡時間,只要這段時間內停下來休息(即所謂「打瞌睡時間」),對其生活的影響會較小。患者在治療一段時間後,大腦的運作會逐漸穩定,此時即可由醫師判斷是否減藥甚至停藥;此外,猝睡症大多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尤其是卅歲以下的年輕人),而此時正是需要勞心勞力工作的時候,年紀漸大時常會自行改善。由於猝睡容易發生在情緒變化強烈時,因此患者平時情緒波動應儘量不要太劇烈。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最好不要從事高危險的行業或行為,如擔任高樓清潔人員、開車等,以免突然猝倒發生危險。

全台超過200萬人每天都「睡不好」

全台超過200萬人每天都「睡不好」#失眠

人類一生中約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睡眠上,對於一般人而言,睡覺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只要眼睛閉上,不到幾分鐘就可呼呼大睡;但對有睡眠障礙的人來說,想睡一場好覺,難如登天,不但身心因此疲勞不堪,長期下來健康還會大受影響。根據調查,國內15歲以上人口約12%有睡眠問題,依此推估,全台超過200萬人每天都為「睡不好」所苦。而睡眠品質調查發現,入睡困難、睡眠中斷、清晨早醒、與日間過度嗜睡,是國人最常發生的睡眠障礙。目前醫學界雖知人類需要睡眠,對睡眠的真正功能卻不完全瞭解。天主教耕莘永和分醫院神經內科 王志弘醫師表示,一般認為睡眠可使肉體和腦部休息、修護,和學習、記憶也有關係;也有研究發現,睡眠並非身體的靜止狀態,而是一種主動的生理現象,會同時發生中樞神經、血流、呼吸、新陳代謝等各方面的動態變化,因此睡不好必定有害身心健康。眾所周知,睡眠出問題,對認知與精神會有顯著的影響,像是疲倦、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警覺性下降、反應遲鈍、脾氣暴躁、心情低落等,往往成為交通事故或職業意外的潛在原因。 此外,王志弘醫師進一步指出,睡不好易致消化不良,使體重增加或減少,還會增加許多疾病的發生機率,如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中風、心衰竭等心臟血管疾病,都與長期睡眠障礙有高度相關性。 常見的睡眠疾病包括:失眠、白天嗜睡(睡眠呼吸中止、猝睡症)、睡眠周期異常、異睡症(睡眠中有不自主運動)等,這可能導因於大腦的睡眠生理機制失調,或是心理精神疾病、藥物酒精濫用所引發,必須找出正確病因,才能有效治療。為幫助民眾警覺睡眠障礙的問題,台灣神經學學會曾提出五大警訊,若有以下任一症狀,便應儘速就醫,切勿一味只靠安眠藥來助眠:1、連續無故失眠(入睡困難、淺眠)達一個月以上。2、白天嗜睡造成危險(如開車開到一半睡著)、或工作效率下降。3、鼾聲如雷,造成白天疲累、焦慮、頭痛。4、睡眠中出現異常行為(如喊叫、夢遊、不自主運動、半夜無意識偷吃東西)。5、睡眠週期失調(提早/延遲/不規則)。總之,要維持身心健康,需有規律、適切、充分的睡眠,這是每天生活的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一旦睡眠出問題,千萬別掉以輕心。

喝咖啡到底好不好?

喝咖啡到底好不好?#失眠

喝咖啡會利尿,使人脫水,所以喝下一杯咖啡的同時,必須補充兩杯水的份量,才不至於造成身體水分的流失。但是,有誰喝一杯咖啡會補喝兩杯水呢?大多數人以為喝咖啡也是在補充水分,殊不知咖啡喝越多,身體的水分流失得越多。自然醫學博士 陳俊旭表示,咖啡裡面含有大量咖啡因。咖啡因對人體產生的壞處,可用四個字來形容——「寅吃卯糧」,也就是這個月就吃下個月的糧食。雖然喝咖啡會很興奮、很有體力、很有精神,但這個精神卻是向明天借來的。等咖啡因的藥效過去之後,身體會更感疲乏。陳俊旭醫學博士認為,美國與台灣有很多患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的人,應該都和長期壓力與長期喝咖啡有關。精神不振的時候,喝咖啡的確可以刺激腎上腺素分泌、提升血糖、分解脂肪,但是日積月累下來,會形成焦慮、心悸、失眠、憂鬱、疲倦..等等問題,所建議民眾最好還是不要喝咖啡,尤其天黑以後千萬不要喝,以免失眠。少數敏感的人,甚至下午開始就不能喝。如果要提神,還有很多好方法,例如喝花旗參茶。如果有人就是喜歡咖啡的味道,一時戒不掉,陳俊旭醫學博士也建議,可以選用低咖啡因的咖啡。然而大部分低咖啡因咖啡是用化學溶劑,把咖啡豆裡的咖啡因萃取出來;由於化學溶劑可能殘留在咖啡裡,所以並不建議這種咖啡。比較好的方式是用水把咖啡因萃取出來,但是這種咖啡比較難買得到。此外,咖啡還有很多問題。例如,咖啡產地化肥與重金屬的污染、咖啡豆的烘培問題、即溶咖啡的仿冒問題..等等。很多人也許不曉得,許多即溶咖啡是用烤焦的綠豆粉、咖啡因與人工咖啡香精做出來的,咖啡因與咖啡香精可以在化工行買到,做出來的咖啡味道與顏色,與真品難以分辨。(本文部份擷取自『吃錯了,當然會生病!』一書)

約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曾罹患睡眠障礙

約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曾罹患睡眠障礙#失眠

失眠是很普遍的狀況,美國的醫學研究結果顯示,約三分之一的成人在一生之中曾經罹患睡眠障礙,當中失眠是最常見的問題。台灣地區曾做過調查發現:成年女性和男性各分別28%、14%有失眠的情形。到底失眠是什麼?彰化基督教醫院睡眠醫學中心 邱南英醫師表示,失眠包含的情況其實十分複雜,範圍也相當廣泛,失眠是一個症狀,失眠症才是一個疾病的診斷,失眠及失眠症只是睡眠疾患中的一部份。邱南英醫師指出,幾乎所有的人都經歷過失眠,失眠症的定義有幾個,一是困難入睡或困難持續睡眠,一為睡眠的時間短,另一為沒有入睡的困擾,半夜不會醒來,睡眠的時間也足夠,但是早上醒來時卻覺得沒有睡飽,十分疲倦。困難入睡就是躺床超過半小時無法睡著,困難持續睡眠則為睡眠中常醒過來。大型的研究發現於一般人口中有失眠問題者約佔30%至48%,不過罹患失眠症的人則佔5%至10%,應該儘速接受診斷與治療。治療失眠症的第一個原則是需找出相關的因素,邱南英醫師進一步表示,情境性失眠者若能解決境遇事件失眠大多數可以改善,焦慮性和/或憂鬱性失眠則應使用抗憂鬱劑或抗焦慮劑治療,身體疾病有關的失眠症需儘速處置生理疾患,物質引致的失眠症宜停止使用該物質。其次為處置宜早,不要拖延以免慢性化,目前失眠超過一個月就定義為慢性失眠症,要治療會比較困難。第三個原則就是需養成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改善生活品質。有需要時該在醫療單位評估後由醫師處方使用適量的安眠藥及安排心理行為治療。藥物治療方面,目前一般使用傳統的苯二氮平類藥物(BZD)或新型的非苯二氮平類安眠藥,前者可能導致濫用、依賴、失憶,然而現在的證據為在一定的治療劑量下於數週內並不會產生耐受性,造成依賴的情形並非如一般人的預期,後者為高度選擇性的藥物,可維護良好的睡眠結構,不會造成濫用、依賴,也能以『有需要時才使用』為原則來使用。非藥物性的治療很重要,諸如肌肉放鬆訓練、控制刺激治療、限制睡眠治療、教導睡眠衛生習慣、認知治療……等,醫療人員會在診斷確定後依據每個失眠症患者不同的狀況規劃進行。失眠症的病程可長可短,一些甚至形成惡性循環,面對睡眠障礙,積極求醫,配合醫囑,建立有利睡眠的生活方式才是處理的良方。

上班族你累了嗎?嗜睡量表看看自己到底有多累

上班族你累了嗎?嗜睡量表看看自己到底有多累#失眠

睡眠障礙對於一些壓力大的上班族實在是揮之不去的夢魘,有些人失眠,不管夜晚或白天都無法成眠;相對的, 也有一些人一天到晚想睡覺,無論在開車、在吃飯、在講電話或在會議中都可以睡著。嗜睡症必須跟全身疲倦、無精打采或缺乏動力來區分, 其區別的重點在於是否會在不適當的場合中睡著。有些人常抱怨全身疲倦無精打采,而到醫療院所要求檢查肝功能,事實上不只有肝功能異常才會引起倦怠感,還有其他內科疾病需要考慮。嘉義聖馬爾定醫院睡眠中心醫師葉世彬指出:在門診中,常見到以全身倦怠,無法專注於工作為主訴的病人,來尋求醫師的幫助,有些病例經詳細的評估及檢查,才知道是得了嗜睡症。目前在美國的流行病學統計中指出,在嗜睡的病因中最多的是睡眠不足症候群,其次是呼吸中止症候群然後是發作性睡病,再來是特發性中樞嗜睡症。要了解自己,下列有幾個簡單的問題,民眾可以自我檢測一下,瞭解自己嗜睡的程度或是否有嗜睡的傾向:(1)靜靜坐著閱讀, 是否會睡著(2)白天看電視時, 是否會睡著(3)在公共場合中,靜靜的坐著是否會睡著(例如在電影院或會議中)(4)連續坐一個小時的公車或汽車是否會睡著(5)在下午躺下休息時是否會睡著(6)坐著跟人談話是否會睡著(7)在午餐後,雖然未喝酒,靜靜坐著是否會睡著(8)當您開著車,在等紅綠燈時是否會睡著在上述(1)至(8)個問題中,當你回答每一個問題時,若你從未發生過則為0分,偶而發生則為1分,常發生為2分,一直發生為3分。若8個問題的累積分數為大於12分,則你很可能已經得了嗜睡症,應僅速求助睡眠醫師,找出正確的病因。

小孩應該睡多久才正常?

小孩應該睡多久才正常?#失眠

人在睡眠時,有許多的內分泌荷爾蒙在做一種調節活動,生長激素就是其中之一,所以「睡眠」對小孩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影響小孩的生長發育,對就學的兒童來說,更會因為睡眠障礙而影響白天的學習能力、人際關係,在長庚睡眠中心有不少嚴重的個案甚至影響學業而休學在家。  在嬰兒的時候,除了吃就是睡,新生兒甚至睡眠可長達十六個小時以上,隨著年齡的增加,睡眠時間逐漸減少,大多集中在夜間睡眠,大約到了青春期,睡眠的結構就固定了,差不多與成人類似。至於兒童出現睡眠障礙的情形,在早年,許多父母只是把它當成一個問題,而不把他當成一個疾病,寧可相信是沖犯、受驚,而使用民俗療法,不過這種觀念也隨著時代的進步,逐漸地在轉變。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醫師 黃玉書指出其實,兒童的睡眠問題,隨著孩子的年齡與發展不同,也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如幼兒常見的有夢魘、夜驚,到了學齡兒童,常出現夢遊、夜尿、磨牙等問題,青少年求診則常以失眠、晝夜週期節律障礙(如夜貓子)、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猝睡症等原因。  一般「猝睡症」最常見的四種不同症狀為:1、 白天過度愛睏且超三個月。  2、 猝倒,即突然失去四肢的肌肉張力。  3、 剛入睡時出現幻覺。  4、 睡眠癱瘓,即在睡眠中感到無法動彈,這類疾病因其影響兒童較大,我們建議家長應儘早就醫診斷治療。

鼾聲隆隆,真的無所謂嗎?

鼾聲隆隆,真的無所謂嗎?#失眠

最近美國統計有55%的成人會有打鼾的現象,25%則為經常性打鼾,男性及體重過重者易發生問題性打鼾且隨著年齡而加重。人們會打鼾乃從小就有的現象,兒童的鼾聲是由於扁桃腺及腺樣體肥大產生呼吸道部分阻塞而造成,隨著年齡長大,扁桃腺及腺樣體會逐漸縮小,要是不造成睡眠呼吸中止,尚不致造成大問題。然而成人的呼吸道卻因為口腔、舌頭及咽喉的肌肉鬆弛而發生阻塞,尤其在夜間熟睡時肌肉最鬆弛,上呼吸道也產生嚴重的阻塞,當呼氣時,氣體無處可走,於是由口腔或鼻腔擠出,使軟顎、舌根部及懸雍垂產生劇烈的振動,鼾聲於焉產生,輕者產生睡眠呼吸障礙,嚴重者即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據統計約有20%至40%打鼾的成年人同時也會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彰化基督教醫院睡眠醫學中心醫師 溫永頌指出打鼾程度可分四級: 第一級為只靠在臉旁可聽到鼾聲,第二級為在臥房內可聽到鼾聲,第三級為在臥房外且房門打開的情況下可聽到鼾聲,第四級為在臥房外且房門關閉的情況下可聽到鼾聲;由此可知您對家人困擾的程度。打鼾是常見的睡眠疾病,輕者就如同得個感冒一樣無關痛癢,嚴重者則會導致身體嚴重之心血管疾病、日常生活障礙、工作不順遂及婚姻生活不協調等種種後遺症,故不能以等閒視之;如長期發生此問題,不論本人或伴侶都應一起到睡眠醫學專門醫師門診共同治療,以得到「無聲勝有聲」的高品質睡眠。

失眠的中醫治療

失眠的中醫治療#失眠

眾所周知,人的一生中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睡眠,是維持身體健康所不可缺少的,是身體復原、整合及鞏固腦內精神活動與記憶力的重要環節。但根據2003年的調查,台灣地區15歲以上民眾失眠盛行率是28%,亦即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有失眠問題。    現代醫學對失眠的定義是:每週至少出現三次入睡困難與睡眠維持困難的症狀,且至少維持一個月以上。失眠,臨床有不同的表現和伴隨症狀:入睡困難或思慮不斷,眠淺易醒或醒後難再入睡,或雖可入眠但多夢、總覺整夜都在「看電影」,或睡眠時間短於正常(早醒)等,其中又以入睡困難者最多。雖然失眠不是什麼重大疾病,但若長期睡眠品質不佳,卻會造成身心方面的諸多困擾,如注意力分散、記憶力變差、疲勞、頭昏、頭痛、眼睛乾澀、焦慮、胸悶心悸、青春痘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或工作品質以及人際關係。臨床上最常聽到這類患者抱怨:「檢查都沒病,但總覺全身都是病」。新店耕莘醫院中醫部醫師 廖敏宏指出,中醫認為失眠的病因大致分成兩大類:一是身體其他疾病的影響,二是七情所傷(即心理或情緒因素)、思慮勞倦太過、受驚嚇或年老體衰等所致。第二類病因會造成人體氣血陰陽失其調和、臟腑功能太過或不足,以致心神被擾或失養而失眠。治療方面,若屬第一類病因而致失眠者,以先治療疾病為主;若屬第二類病因者,則可依下列情況辨證論治:1.) 心脾兩虛:不易入睡或多夢,醒後難再睡,常伴隨心悸、健忘、頭暈、疲倦、胃口差等症,患者一般舌質淡、脈細弱。治療常以歸脾湯加減。2.) 陰虛火旺:除失眠外,常伴隨心煩不安、頭暈耳鳴、手足心熱、盜汗、口渴等症,患者一般舌質紅、苔少、脈細數。治療常以黃連阿膠湯加減。3.) 心膽氣虛:以多夢為主,且易於驚醒。患者一般有遇事易心慌善驚的人格特質,舌淡、脈弦細。治療常以安神定志丸加減。4.) 肝鬱血虛:以不易入睡為主,且多夢易醒,常伴隨胸脇脹滿、急躁易怒。患者一般舌紅苔黃、脈弦數,以酸棗仁湯加減治療。若除前述症狀外還出現口渴喜飲、目赤、小便黃赤、便秘等肝鬱化火症狀者,可以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5.) 瘀血內阻:患者情緒常煩躁不安,伴有頭痛、心悸、精神緊張或多夢等症。患者一般舌紫暗、脈弦澀,可以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

Menu